2020 年的一場疫情,讓更多的人開始停下來思考「現在到底還要不要出國留學?」
原本清晰的未來正在模糊。
其實,這個話題在近些年來越來越頻繁地被提出。
隨著出國留學人群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思考出國留學的意義。
疫情爆發前,其實各項數據就已經表明,出國留學的增長呈明顯頹勢,甚至有專家分析未來10年內,留學可能會出現拐點,只不過疫情讓這個拐點提前到來了。
主要是4個原因,造成出國留學增長乏力這一現象。
國際間學生流動,第一因素不是教育,是經濟,是社會發展水平,所以,國際間學生流動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
但對00後尤其是那些從小生活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家庭生活水平較高的中產家庭以上的學生來說,出國留學意味著跳出舒適圈,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打理,遠不如在國內舒適,這和80年代,90年代有著顯著的區別。
對於00後一代人來說,出國留學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上山下鄉」,吸引力大不如前。
今天,每 1.2 個出國留學的中國人會有 1 個人選擇回國,而這個數字在 15 年前是 5:1,即 5 個出國留學生才有 1 個人選擇回國。
留學的含金量似乎在不斷下降,一張海外學校的文憑已經無法保證一個好的工作,甚至在一些公司他們更青睞那些在國內985、211大學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更熟悉國內工作文化、規範和更多的人脈。
1999年的大擴招徹底改變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模式與路徑,高等教育迅速進入大眾化,到2019年已經實現普及化,基本可以滿足所有人上大學是需要。
2019年,全國高校本專科招生915萬人,研究生招生也超過90萬,其中博士生招生超過10萬。2020年,全國本專科招生還將大幅增長,招生計劃全面超越報名人數已經不可避免。
總的生源下降不僅關乎教育大勢,也勢必影響到留學。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我們國家留學的發展趨勢可能會像日本一樣,經過20年的快速增長,伴隨發展差距的縮小,留學意願的下降,以及少子化,出國留學將出現一個平臺期,然後緩慢下降。
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顯然即將改變這一發展軌跡,即讓梯形的發展軌跡,變為三角形,加速出國留學山頂的到來,同時也將導致短期內出現顯著下降。
作為留學行業從事者,深知無論如何,我們仍將有一批人會堅持出國留學,在很長的時間內,這些人的數量也不會太低,疫情只是宣告了留學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的結束,並沒有改變這一行業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市場。
在當下這種逆全球化的時代下,留學才前所未有的重要,可能過往留學只起到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但現在就變成了「雪中送炭」。
當下,鑑於國外疫情狀況,日本很可能成為下一個留學熱點國家,原本計劃歐美留學的同學可以考慮一下。
日本高等教育質量水平足夠高
日本少子化帶來的潛在就業機會
日本高校較多,有足夠的容納能力
日本留學費用相對較低
拋開留學機構從事者的身份,回歸一位老留學生的身份,仍然支持大家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現在加上國外疫情受控的情況下)選擇出國留學。
當然,我是基於人的成長建議最好出去看看,而非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背景或者把外語掌握地更好。
出國留學的最大價值不僅僅是學業本身,更重要的是見世面。跨越地理界限,也跨越僅由媒介構建的他者敘事,在真實的人之間建立起交流,無論在哪個時代,流動的人都是最重要的。
留學的選擇一定可以讓你親身感受異地更加多元的文化,也能夠幫助你在不同的文化體系中遊刃有餘的切換。
也許就能理解為什麼在疫情的問題上,更多的西方國家對於中國方式的拒絕;
也許就能理解中東正在發生什麼;
也許就能理解「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是可以分開觀察的。」這句話的意義。
這是一場「探索自我、看見自我」的旅程,這種經歷會極大地修正我們對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對自己發展做更恰當的定位,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莫大的幫助,而成長道路永遠不會因為疫情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