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很厲害的女人。」在古代,最成功的男人就是皇帝了,而人們通常把他背後的那個女人稱為是「皇后」。不過,這並不代表皇后就只有這一種叫法,只不過大多數人只知道這一種罷了,那麼在古代,皇后究竟有多少種叫法呢?哪一種又是皇帝使用的呢?
其實在古代皇后一共有多達9種不同的叫法。首先第一種就是「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皇后」,「後」這個字的意思是指君主的妻妾,而並非是皇帝後面的女人,在以前王朝運作中,外事五權,內事五枚。五枚均為「後」所執掌。「皇后」這種叫法在電影電視劇中也是非常常見的,想必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
其次第二種叫法是「淑房」。由於漢朝皇后的宮殿多以椒塗壁,用來取暖避邪,並且具有「多子多福」之意,因此在漢朝的時候,常用椒房一詞來稱呼皇后,或用它來代稱皇后的寢宮。久而久之,淑房一詞也就可用來說稱作是皇后了。
第三種叫法是「正宮」、「中宮」。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后以及妃子都是生活在後宮的正中央,因此皇后的寢宮也可叫做正宮或者中宮。其實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因為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可以看到「東宮娘娘」、「西宮娘娘」,那位於最中間的一定就是皇后了。
接下來第四種叫做「元後」。「元後」也叫「元嫡」,這是指皇帝的原配妻子,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元」,並不是「原來」的「原」。歷史上之所以出現這種叫法,也是為了好區分原配和繼位皇后的區別。
緊接著第五種對應的叫法自然就是「繼後」了。為了和原配的皇后作區別,皇帝的第二個皇帝就叫做「繼後」。其實這種區分叫法在歷史上也是比較常用的,比如「繼母」、「繼父」等等稱謂都是這麼來的。
第六種叫做「梓童」。這種稱呼就比較特殊了。它只有一個人能用,那就是皇帝,這是因為在古代皇帝對皇后的稱呼,相當於現在的老婆、夫人稱謂,兩口子在一起膩歪的時候,皇帝就稱對方「梓童」,另外「子」與「梓」是諧音,有子孫後代的美好寓意。比如在《西遊記》中烏鴉國的國君就稱呼皇后為「梓童」,簡直不要太甜蜜。
第七種叫法是「天下母」、「天地母」。顧名思義,就是說皇后是全天下的母親,全天地的母親。這是對皇后的一種尊稱,單從這個稱呼我們就可以看出古人對皇后有著極大的肯定。在《漢書·元後傳贊》中就說「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後歷漢四世為天下母。」就是在立皇后的意思。
第八種叫法的話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叫做「坤極」。它的本意是指乾坤的中心。而在《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春秋》之義,娶先大國,梁小貴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極。」李賢註:「正其內位,居陰德之極也。」意思就是說,梁國的皇后被稱為是「坤極」。
最後一種叫法就更鮮為人知了,叫做「慈壺」、「慈闈」,如果不是經常翻閱古書籍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到這個詞,它也是對皇后或皇帝生母(多為皇太后)的一種尊稱,或是用以代稱這兩者的寢宮。在《丙午東宮壽詩》中有這樣的記載:晨昏兩慈壺,詩禮一賢王。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