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懷孕來臨,有人欣喜若狂,有人陷入痛苦。近日,記者在深圳、上海、常州等地調查採訪發現,不少年輕女工由於缺乏避孕常識、沒有能力承擔撫養責任,在懷孕後選擇人工流產。此外,「人流」不僅常見於未婚的年輕女工之中,一些已婚媽媽也在懷孕後,因工作原因或者不符合「二胎」政策而選擇人工流產。
女工「人流」現象較為普遍
國家衛計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人工流產1300萬例以上,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反覆流產佔50%。
另據今年8月解放軍411醫院海軍計劃生育宣教中心一項針對在滬外來女工生殖健康的調查顯示,7成以上「90後」外來女工性活動早於18歲。其對象多為男友、老鄉、同事甚至陌生人,只有不到30%的被調查女性表示有經常性的避孕措施,承認有流產史或因不潔性接觸導致生殖系統疾病的比例均超過10%。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多數女工對「人流」這個話題都不願多談。在她們看來,牽涉到性的話題仍然是難言之「隱」。然而越避諱,其間的隱患就越大,女工「人流」現象背後的種種問題也得不到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重視,以及真正有效的解決。
幾經輾轉,記者採訪到了幾位做過「人流」的女工。小倩來深圳快三年了,她有點後悔當初來深圳打工,卻說不上為什麼。去年,在做完一次「人流」後,她便搬去男友租的房子與他同住。雖然她說「人流」沒有什麼大不了,生活還是照常繼續,但她也明白,如果沒有「人流」,自己會少很多麻煩——她可能不會辭掉之前的工作。
在常州某電子廠打工的小丹告訴記者,她在今年5月份剛剛做過「人流」。小丹說,「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在老家通過相親認識了現在的男朋友,於是我們就一起來常州打工了。」
對於這次意外懷孕,小丹不敢告訴父母。「我之前跟我媽說,我和廠子裡的女孩一起住,要是她知道我和男朋友一起住,得氣瘋了。」於是,小丹瞞著父母在外面打掉了這個孩子。
「人流」不僅常見於未婚的年輕女工之中,也包括一些已婚媽媽。
在廣東雲浮,已是11歲孩子媽媽的阿蘭2010年發現自己再次懷孕。阿蘭當時已經32歲了。因為在印花廠工作,時常會接觸天拿水,阿蘭認為這個環境對腹中的孩子很不好,於是決定去做流產。
已經育有一子的小玲在常州某服裝廠打工,她也有過「人流」的經歷。小玲非常想再要一個女兒,但因為她和丈夫倆人都不符合二胎政策,只好放棄了這個想法。但去年小玲意外懷孕,怕沒法給孩子上戶口,最終她含著淚做了「人流」。
已婚媽媽小秋在深圳打工時曾流掉過兩個孩子。第一次,她因為打了工廠入職的一種免疫預防針,醫生建議打完針的三個月內不要懷孕。她沒有留意,懷孕後經檢查是一個葡萄胎,只好採用藥流的方法將胎兒流掉。而第二個自然流產的孩子,是因為工作需要搬重物而導致流產的。
小周婚後去了上海打工,其間與工友保持「臨時夫妻」關係,曾三次進行人工流產。
不少女工都缺乏避孕常識
和平社區,是深圳寶安區聚集了大量年輕打工者的一個生活區。從這裡出發去市區,需要1至2個小時。由永和路向北,500米的路上就能看見至少4家診所,診所門口都打出了「無痛人流」的廣告,其中還有一家甚至是中醫診所。
小倩就住在這裡。雖然工作不忙,但因為流產,少了加班掙錢的機會,每月收入不到3000元。固定上下班,宿舍與工廠「兩點一線」,這是她每天的生活狀態。
回憶起與男朋友的愛情,小倩心中仍覺甜蜜:「他對我很好,很照顧我。」但兩人初次發生性關係時,小倩對避孕一無所知。她發現自己懷孕後手足無措,也覺得奇怪:「明明之後吃了緊急避孕藥。」
在常州小河鎮,廠房林立。小丹說她們老家的女孩子基本上都在這裡打工。小丹一開始是住在工廠的宿舍裡,但後來她男朋友為了能和她經常見面,在她工廠附近租了一間房子。由於男朋友對她十分照顧,這讓長年在外打工、缺乏父母關愛的小丹十分感動。不久之後,他們便住在了一起。
為什麼一些女工認為自己已經採取避孕措施卻還會懷孕?作為一名社工,寶鈺與女工群體打了七八年的交道,也接觸到不少女工「人流」的案例。
寶鈺說:「很多女工對避孕方法的了解並不多。暫且不說她們不懂得區分避孕藥的類型,連保險套怎麼使用甚至也不清楚。
同時,寶鈺還發現,很多女工在面對避孕問題時,會承受一定的道德壓力。「女工中間甚至存在一種認同——主動提出『用套』,代表自己的性經驗比較豐富。而這不符合男友或丈夫預期的反應。」
另外,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男方性知識缺乏,認識不到「人流」的危害,或不夠負責任,也是女方「人流」的重要原因。「避孕是男女雙方共同的責任。男性因在外地打工,失去了父母以及熟人圈子的責任約束以及道德壓力,加上他們的流動性較大,因而對女伴懷孕產生的壓力較小。」一名從事公益活動多年的社工對記者說。
北京眾澤婦女法律諮詢服務中心律師張偉偉則表示,「目前來講,男性在兩性關係中還是佔強勢地位的,不少男性為了圖一時之快而不考慮對女方身體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另外,家庭性暴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一邊是未成年人性行為的開放和大膽,另一邊卻是他們性知識的匱乏,以及自我保護能力的不足。2010年,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等部門發布的全國青少年生殖健康調查報告顯示,60%青少年接受婚前性行為,22.4%曾有性行為,有性行為女孩中21.3%懷過孕,其中4.9%多次懷孕。令人驚訝的是,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確的生殖健康知識。
小倩從小到大接受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對性都是避而不談。小丹也告訴記者,父母只是告訴她不要和男孩子隨便接觸,更不能發生關係。但至於如何避孕,她一無所知。
私立醫院「無痛人流」之痛
儘管社會越來越開放,但「人流」仍是一個相對隱私的手術。在接受手術的女工之中,選擇私立醫院的不在少數。就在11月24日,有媒體報導一家私立醫院10年內竟做了近8萬例「無痛人流」手術,平均每天約20個生命流失。
女工小秋身邊,就有朋友因為種種原因寧願選擇私立醫院。小秋對記者說:「一方面,因為公立醫院排隊、術前檢查等要花費較多時間,她們不想請假太久;另一方面,也擔心去公立醫院會留下病歷。公立醫院要求孕期超過三個月的孕婦提供引產證明才可以做手術,但不正規的私立醫院卻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那麼嚴格。也有女孩子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好、恢復快,對『人流』不以為意。」
也有女工告訴記者,私立婦科診所通常在外部裝修上使用明亮的暖色調,廣告也給人柔和、易親近的感覺,服務態度也好於公立醫院,可一旦你邁進這些醫院的門檻,很可能多花很多冤枉錢。
小倩的妊娠檢查是在一家私立醫院做的,但她仍選擇去公立醫院做手術。「聽說私立醫院會在手術臺上向病人收附加費,那時候你不答應也不行。」小倩不無擔憂地說。
此外,私立診所中也存在誇大「人流」恢復時間的情況。女工志願者陳西曾經對深圳一家婦科診所做了暗訪。該診所大夫承諾,無論採用全身麻醉還是局部麻醉,做完手術都能隔天上班:「手術就兩三分鐘時間,做完以後就和平時一樣,只是當時頭有點暈。」
張偉偉律師對此表示,私立醫院發的宣傳廣告以及街頭散發的小廣告都大肆宣稱,「無痛人流」沒有危害,這其實是一種「事後解決」式的反向誤導,不利於女性事前防範與自我保護。
醫學專家也表示,「無痛人流」不等於無害。其術中、術後都有風險,遠期風險更是不容小覷,很可能會導致宮頸粘連、慢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不孕不育等病症。
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人流」對女工的心理影響也很大。在深圳打工的小宋,對自己去年結束了一個小生命至今耿耿於懷。她說:「即使感覺身體上的傷害不大,也提醒自己不要想太多,但一想起手術還是會有心理陰影。」
對此,張律師認為,對女性來講,採取預防措施遠比事後補救更重要。
「政府和企業應對女職工進行生殖健康方面的教育,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女職工的權益。當然,女性也要學會自我保護。」張律師說,「更為關鍵的是,男性不能置身事外。如果你愛她,就應該尊重、保護她,而不是讓她去承擔『人流』的風險。」(本報通訊員 朱曉玢 本報記者 楊召奎)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文中被採訪女工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