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歸清風紫葉專屬,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醫工靈動觀察」進行關注,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定期有不同的內容發布,給你不一樣的體驗哦。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醫工】實習——寫給即將實習或正在實習的你——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簡稱BME)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它綜合工程學、物理學、生物學和醫學的理論和方法,在各層次上研究人體系統的狀態變化,並運用工程技術手段去控制這類變化,其目的是解決醫學中的有關問題,保障人類健康,為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服務的一門學科。是一門具有高度綜合的交叉學科,這是它最大的特點。它有一個分支是生物信息、化學生物學等方面主要攻讀生物、計算機信息技術和儀器分析化學等,微流控晶片技術的發展,為醫療診斷和藥物篩選,以及個性化、轉化醫學提供了生物醫學工程新的技術前景,化學生物學、計算生物學和微流控技術生物晶片是系統生物技術,從而與系統生物工程將走向統一的未來。
主幹學科:生物醫學工程。
核心知識領域:醫學基礎、工程生理學、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原理與應用、生物醫學傳感器、現 代醫學儀器、生物醫學信號處理、醫學成像與圖像處理、生物醫學光學、生物力學、生物醫用材料等。
現在開設生物醫學工程的醫學院校越來越多,那麼每年將都將會有好多的臨床工程的學生從學校畢業。在畢業前,都會先去某醫院設備管理科/維修中心/臨床工程部、信息科或者公司企業等進行為期2個月或半年的實習。實習,是一個將院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工作中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充滿嚮往與憧憬。
在校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物理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醫用傳感器》、《數位訊號處理》、《微機原理及應用》、《醫學圖像處理》、《醫用儀器原理》、《醫學影像儀器》、《臨床工程技術》、《正常人體形態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等。
知識技能:
1、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原理及設計方法;
2、掌握信號檢測和信號處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論;
3、具有生物醫學的基礎知識;
4、具有微處理器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5、具有生物醫學工程研究與開發的初步能力;
6、具有一定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
7、了解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動態;
8、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開設學院((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序號
院校名稱
序號
院校名稱
1
北京大學
61
北京理工大學
2
北京交通大學
62
天津大學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63
天津醫科大學
4
首都醫科大學
64
河北科技大學
5
天津工業大學
65
太原理工大學
6
河北大學
66
大連理工大學
7
中北大學
67
東北大學
8
長治醫學院
68
大連醫科大學
9
瀋陽工業大學
69
吉林大學
10
中國醫科大學
70
長春工業大學
11
瀋陽藥科大學
71
哈爾濱工程大學
12
長春理工大學
72
復旦大學
13
燕山大學
73
上海理工大學
14
牡丹江醫學院
74
南京大學
15
上海交通大學
7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6
上海大學
76
江蘇大學
17
東南大學
77
南京醫科大學
18
南京郵電大學
78
浙江大學
19
南通大學
79
溫州醫科大學
20
徐州醫學院
80
中國計量大學
21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81
安徽醫科大學
22
浙江中醫藥大學
82
安徽中醫藥大學
23
合肥工業大學
83
南昌大學
24
皖南醫學院
84
江西中醫藥大學
25
福建中醫藥大學
85
井岡山大學
26
南昌航空大學
86
山東科技大學
27
贛南醫學院
87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28
山東大學
88
濟寧醫學院
29
濰坊醫學院
89
河南科技大學
30
山東中醫藥大學
90
華中科技大學
31
鄭州大學
91
湖南大學
32
新鄉醫學院
92
南華大學
33
中南民族大學
93
暨南大學
34
中南大學
94
廣州醫科大學
35
中山大學
95
廣東藥科大學
36
華南理工大學
96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37
廣東醫學院
97
廣西中醫藥大學
38
深圳大學
98
重慶大學
39
廣西醫科大學
99
電子科技大學
40
四川大學
100
西南科技大學
41
西南交通大學
101
四川輕化工大學
42
重慶郵電大學
102
西南醫科大學
4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103
川北醫學院
44
重慶醫科大學
104
昆明理工大學
45
成都中醫藥大學
105
西安交通大學
46
貴州醫科大學
106
西安工業大學
47
大理大學
「山水中的大學,大學中的山水」
107
湖北科技學院
48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08
北京聯合大學
49
新疆醫科大學
109
南方醫科大學
50
齊齊哈爾醫學院
110
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
51
重慶理工大學
111
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
52
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藥學院
112
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
53
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
113
遼寧何氏醫學院
54
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114
成都醫學院
55
燕山大學裡仁學院
115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56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116
117
118
119
榆林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中醫藥大學
鹽城師範學院
河北工業大學
57
吉林醫藥學院
58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
59
清華大學
60
北京工業大學
在雲南省目前開設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的有兩所院校:大理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另外在雲南區域雲南大學開設了生物醫學工程(碩士)。
以上數據來源於:大學生必備網舊版,新版中雲南大學已經是985,211院校,「雙一流大學」了。
視頻來源:中國醫療設備雜誌社官方 醫工傳承紀錄片
來自2017年10月的文章:
馮曉源教授曾說過:一所醫院,一半是人,也就是我們說的醫生專家,還有一半呢就是各種各樣的設備,把各種各樣的設備管好,事實上也是使得醫院能夠順利運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醫工(醫學工程師/臨床工程師),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幹嘛的?
他們默默奉獻,在生活和工作中卻很少人知道他們並尊重他們的專業匠心和默默付出。發展仍在繼續,希望未來越來越好。
醫療設備臨床工程師(簡稱「醫工」,即臨床工程師,專業化發展),醫療設備大多來自於多少專家科研實踐共識思想精華的結晶產物,人類智慧的結晶。用好它,發揮最大效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們是保衛者,做好保障,臨床方能披荊斬棘,越挫越勇。醫工是幫助臨床解決問題,效益分析,輔助決策等一系列工作。
現在呢,隨著國家對醫療設備的相應政策的一些出臺,各企業和管理部門也是在不斷地跟隨者國家的步伐一步步向前。醫工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維修工作,已經不是簡單的「手拿萬用表、點點電烙鐵」這樣的傳統工作模式了。不僅懂技術還要懂管理,理工醫結合,跨界融合發展;現目前有各種各樣的學習平臺,像每年都有廠家和醫院聯合舉辦的各種培訓會和服務周活動,學術會議交流越來越多,但願醫院也能夠為我們爭取機會,派我們去學習。這樣也可以推動我們醫工的快速發展。
期待能夠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像醫生護士一樣有規範化的培訓,進行繼續教育,越來越專業化、全面化,也期待國家能夠像日本一樣對臨床工程師的重視,對臨床工程師頒布《臨床醫學工程技士》法,向醫技發展。
有句話一直印在我的心裡:醫生醫人,醫工醫器。醫者仁心,工者匠心。
臨床工程師:
根據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發展模式,生物醫學工程技術人員不僅要懂得醫療裝備而且要掌握相關的醫學專業知識,形成新一代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臨床工程師。即將工程和管理技能應用到醫療技術領域以支持和促進患者治療的專業人員。
一位臨床工程師,他或她是應用工程專業與醫療性科技管理技術於支持與推展病人醫療照顧的專業人員。一位臨床工程師至少應具備經工程與技術評鑑委員會認可的學士資格,或具有工程師知識與技能考試合格的專業執業者。
下面這篇文章摘自網絡:共享: 美國臨床工程師的專業職責作者:Thomas J. Bauld Ph.D.
Chairman, Clinical Engineering Definition Committee,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Engineering.
原著:"The Definition of A Clinical Engineer", From: Journal of Clinical Engineering, Vol.16 5 , 1991.
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也加速了醫療管理走向多專業領域的整合,臨床工程學是根基於工程學與生命科學的一支也因應而蓬勃發展。本文系美國臨床工程學會所定義的『臨床工程師』一詞,提供讀者更進一步了解這一新興的醫院新的專業角色。
一位臨床工程師,他或她是應用工程專業與醫療性科技管理技術於支持與推展病人醫療照顧的專業人員。一位臨床工程師至少應具備經工程與技術評鑑委員會認可的學士資格,或具有工程師知識與技能考試合格的專業執業者。
臨床工程師系一相當新的專業領域,在美國七0年代各大學院校才發展正式課程授予學士、碩士或博士的臨床工程或生物醫學工程學位,課程內容包括:物理學、生命科學、數學、人性科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科學,許多傳統工程學是臨床工程的基礎,例如:電子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計算機工程等;生命科學課程通常包括:生物化學、生物學、生理學與解剖學等;工程學與生命科學的多專業組合而成的多重專業領域是臨床工程與其它工程科學專業所不同的獨具特色。
在臨床工程的大學課程必須合乎進入醫學預備課程的專業課程要求,再獲取工程、商業管理、醫療管理或科技管理的較高學位;教育單位或專業團體或僱主則扮演提供臨床工程師的持續教育訓練角色。雖然工程學位是主要的專業訓練,但是有某些人他們的專業訓練與知識經驗累積造就與正式工程師相同的基礎,尤其是早期臨床工程未正式授予專業學位時,他們已具備臨床工程師生命科學與工程物理科學知識者,美國國際證照委員會備有授予臨床工程師的認定辦法。
臨床工程師的執業情形
臨床工程師應用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術與醫療產業供給者共同解決科技系統與醫療系統的問題,他們設計、修改與分析醫療器材與醫療系統作業。除了加重專業生命科學以外,在醫療體系內的臨床實際執業是臨床工程師與其它工程師不同的地方,臨床工程學是生物醫學工程學的一個專業領域,大學、醫院或醫療器材產業僱用生物醫學工程師執行研究計劃,就是他們貢獻專業於基礎或應用研究或教學的行為表徵。
儀器作業管理
臨床工程師發展、架構與執行醫療儀器管理方案,例如:評估與篩選醫院需求科技、制訂規格與系統需求建議書、醫療儀器驗收與裝機測試、提供使用人教育訓練與技術支持、醫療儀器界面處理、修膳作業管理與維護保養排程等,並調查與醫療器材有關的醫原性問題,規劃管理危險通告與回報系統,更側重於醫療系統應用工程科技的安全與經濟效益品質的提升。臨床工程師可以領導醫用物理師、醫院安全衛生工程師、護理師、其它臨床工程師、或醫療儀器技術人員,以執行管理所有醫院分散在加護病房、實驗診斷科、呼吸治療科、超音波室、放射線科、麻醉科、神經科、物理治療科、放射治療核子醫學或手術室的醫療儀器,有些醫院更將臨床工程師的專業作業領域拓展到醫院通訊交換系統與計算機信息系統,因此,臨床工程師的專業是醫院高科技工程技術的從業人員。
設備技術的架構與更新
臨床工程師協調醫療儀器需求、發展與管理汰舊換新或設計架構醫療儀器、與參與醫療儀器的會計預算的審核;在醫療儀器的裝配、外圍規劃、支持體系架構或設施系統規劃時,與建築師、工程師、管理人員、以及醫療人員共同構思合理而適切解決方案。
提供諮詢作業
臨床工程師在具備臨床與工程經驗,可提供醫院醫療性工程技術管理諮詢作業,發展整合性工程運作的臨床工程科技支持與諮詢服務,使醫院服務病患的醫療作業品質能夠兼顧到科技運作、安全作業、與經濟效益之多重整合性目標。
醫療器材的產制
由於臨床工程師具備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專業知識,能夠與醫療單位就醫療器材系統設計、按裝測試、與教育訓練提供諮詢作業,醫療器材製造商僱用他們以協助產制過程所須之與醫療器材相關的人因工程〔或稱人體功學及其安全作業之考量應用設計〕、產品設計與更新、醫療器材製造發展與測試、臨床有效性與安全品質研究、標準與法規之專業操作、醫療器材有關之危機事故調查、以及高難度與高危險性醫療器材所須之現場工程技術服務。
醫院輻射性安全作業
臨床工程師具備輻射線物理學知識,足以勝任支持醫療單位之輻射性安全作業執行,此一角色提供:基本輻射物理概念訓練、規劃醫院放射科影像的品質確保作業、輻射線安全教育與安全信息管理作業、執行符合輻射安全標準之輻射性醫療器材評估、監視放射專業操作人員之安全劑量檔案、以及有關醫院符合輻射安全之國際或當地之標準遵循與法規管制的操作證照與安全品質確保等作業。
臨床工程教育訓練
臨床工程師除在工程、醫學、護理、衛生、牙醫、以及獸醫等學系,教授與專業學術有關專業課程外,還對醫療專業人員提供與醫療作業有關的在職教育與持續教育;在醫療事業單位的臨床工程師,尚規劃發展符合醫院本身在操作特殊專業醫療器材所須的定期性法定教育課程,例如:全院性電性安全教育、輻射線安全教育、以及雷射醫學安全操作等。
研究發展
臨床工程師獨立或與臨床醫師或與其它醫療專業人員執行臨床醫學研究,其研究領域含括:電性生理學、新陳代謝動力學機轉、影像技術〔影像訊號擷取與處理、影像儲存與影像重建〕、醫療器材評估、計算機醫療信息仿真與模式建立、生理電位萃取與訊號處理、組織能量反應、以及人工器官。
醫療器材設計
基於臨床工程師了解臨床作業環境、與醫療器材應用原理與操作使用,經常設計發明或修改醫療器材,另一方面,由於他們了解到設計發明或修改醫療器材時,所體會到臨床醫療實用的限制因素的重要性,產業界每當研究發展與臨床試驗轉移到商品化時,臨床工程師擔任工程科技移轉實用化的中介角色,他們與臨床醫療人員的專業合作正扮演著銜接醫療器材研究發展到實用的環節。
醫療性工程科技評估
每當新的醫療性工程科技引進醫院或尚在進行實驗的醫療性工程科技時,臨床工程師就操作成本、整體醫療作業利弊與其所潛藏負面效果等,參與執行完整性評估或提供技術支持給醫療性工程科技評估委員會,臨床工程師分析院內醫療性工程科技操作成本、財務狀況、以及廠商營運狀態,提出所評估醫療性工程科技的整合性分析與利弊決策趨勢供決策者參考。
結論
根據臨床工程師的工作環境與個人執業需求與興趣,臨床工程師的工作是以上所述各項專業項目之組合,臨床工程師事實上在工程學、生命科學與醫院實務操作方面,已接受過有效的整合訓練,足以統合醫療性工程技術的管理作業。
醫工分享:作為一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我對醫工(臨床工程師)的發展是無比的嚮往和熱愛,很期待醫工能夠得到國家、社會、醫院等各領導的重視,物盡其才、人盡其用。加強醫工培養。
首先,從高考選專業的時候分享起吧,當時的自己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高中生,一轉眼已經畢業,卻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的專業而憂愁,當時的自己在網上看到「生物醫學工程」這個詞,自己結合了一下自己的理科學習情況,將「生物醫學工程」這個專業,誤以為是用生物、醫學的知識來進行一些蛋白質,基因工程,遺傳學,器官移植,克隆等方面的研究,於是就填報了這個專業,上了大學後,大學班主任、教研室主任第一堂課就和我們講了一些關於我們這個專業的一些現狀,說我們這個專業很偏門,是一個很邊緣的學科,沒有太大的前景,告訴我們:
畢業後大概有四種選擇:
1、繼續深造-考研之路
2、進入各大企業公司搞研發搞維修,當維修工或者計量局當計量質控員
3、進入醫院設備管理科或者信息科等工作
4、跨專業改行其他職業工作
上了大學自己也很迷茫,但自己迷茫後又會深思,始終深信,既然國家有計劃開設了這樣一門課程,所安排的課程自有他的道理,不管今後這個醫工之路如何,自己始終保持著學習,哪怕每天學習一點點,不能夠因為看不見光明而喪失自己大學的美好學習時光,平時自己也會去線下圖書館或者線上搜索一些有關醫工的書籍來閱讀,提升自己。經過自己的努力,成績也是名列前茅。除了學習,我還參加了很多學校各種活動,全方面提升自己。
大學四年的時光轉眼即逝,我們迎來了短短2個半月的醫工實習時光,分散到各醫院設備管理科(有的叫醫學裝備部、臨床工程科、醫學工程科等,名稱有所差異,不過性質都差不多)和有的同學去了信息科,進行簡簡單單的實習,當時實習的自己信心滿滿,總以為自己在大學學的知識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一展才華,可是現實終歸是現實,每天接到最多的電話就是燈壞、血壓計壞,導聯線壞、螺絲鬆動掉落處理、病床欄杆壞、下水道堵等等一些後勤電工維修工方面的瑣事,受不到醫院的重視。我當時就感覺自己這麼多年學的東西白學了。現實更是讓當時的自己瞬間灰心了,狠狠的被打了雞血一樣。
一提起醫工,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輔助科室,邊緣化,維修工、電工等並不是那么正面的現象。醫工的處境其實很是尷尬。
在新形式下,隨著國家對醫療設備的相應政策的出臺,對醫療設備的管控和規範化全生命周期精細化管理越來越重視,現目前每年的各種醫工論壇、學術會議交流越來越多,也推動了醫工的快速發展,我對我們醫工這個職業的前景越來越看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想醫生護士一樣有規範化的培訓,成為站在醫生旁邊的那個臨床工程師-服務醫工人。
我們要不斷的轉變觀念,運用自身多年積累的維修經驗,通過轉變技術服務的方式來服務醫院。醫工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維修工作,已經不是簡單的手拿萬用表、點點電烙鐵這樣的工作模式就能應付了的,醫工要不當地提升自己,我們要和臨床結合起來,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醫療設備每一個獨立的組件,都具備各自強大的功能,只有它們相互合作,才能良好的運行,就像人類一樣,每個器官都缺一不可,而且過多勞累就會生病,機器也是一樣,人類生病有醫生,而機器生病就需要我們臨床工程師-醫工人。
我作為一名醫工人,我以自己的職業為驕傲,醫生醫人,醫工醫器,醫者仁心,工者匠心,環環相扣,工程師的付出也會反饋到病號身上,只有及時解決故障,病人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診斷!管理好醫療設備使其醫療設備發揮他的功能,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我們醫工的價值。
下面這篇分享:
內容來源:醫院設備科的第一資訊平臺加以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致敬醫療設備工程師
經常在各種媒體可以見到專家呼籲全社會尊重醫生的勞動價值!同樣是工作在醫療衛生領域,誰來關心醫療器械維修工程師的勞動價值??
醫療設備工程師工作方式或許形形色色、各有不同。
或許現在有的工程師正在拉著工具箱在顛簸的火車上精疲力竭,還是背著筆記本電腦在烈日的蒸烤下舉步維艱?出差在外,他們只能自己一個人面對接踵而來的問題和事情,沒有人商量,沒有人幫忙。經常為了趕一趟車跑得張口伸舌,呼吸不暢?
經常到了現場發現一天沒吃飯反而感覺不到飢餓?經常用十二小時到現場,半小時搞定,又用十二小時回來?一個陌生的城市,一個人四處奔忙,毒辣的太陽,瓢潑的大雨,獨自只能面對! 一個舉國放假的節日,一個人孤獨的生日,超級的霧霾,暴表的PM2.5,只能繼續前行!
一種體力與腦力俱損,親情與愛情皆疏的辛苦的工作。當你接到家人電話時,說一句「早點吃飯,家裡挺好的,注意安全」時,你會感覺到那種夾雜著無奈的幸福? 你統計過一共走過多少個城市?你知道一共走過多少裡程?你計算過車票壘起來有多麼厚重了嗎?
還有一群兄弟,他們在醫院裡,守著醫院裡最值錢的資產,醫療器械設備。維修工作猶如醫生看病一樣,需要花費心血和精力,鑑於醫療器械的複雜程度越來越高,他們需要更多的資源和培訓,但是他們卻長期被醫院邊緣化了。真是醫療科技不停的在飛躍,唯有臨床工程師的屌絲氣質從未變過。
現代醫學已經完全離不開各種醫療器械,醫生護士醫技後勤的價值要尊重,醫療器械維修工程師/臨床醫學工程師/醫工的兄弟們同樣需要!!!
知識在於分享,生命在於運動。
Knowledge lies in sharing, life lies in movement.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藝道酬心」
"Nature rewards diligence, genuine rewards for kindness, humanity rewards sincerity, business rewards letter, business rewards fine, art rewards heart"
大道無形,什麼是道?道即是規律。朝聞道,夕死可矣!
The road is invisible. What is the road? Tao is the law. Smell the way in the morning, and die in the evening!
由於長時間的使用,軸承配件已經磨損,機器一直帶病工作中,很多欲發之病隱匿其中,元器件各有周期,時效相同、頻率相同時,可能引發共振,周期性累計突然性衝擊故障大爆發,就如同某些人一樣很突然一病不起,對於有錢的有思想意識的會提前體檢,早點發現病情,可能還能夠防範於未然,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然病情加重惡化,很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很多事情,我們人類根本就搞不清楚,現在宇宙太大太廣,我們人類知道的宇宙規律也只是如同大海裡的一顆針,人類太渺小,萬事萬物,自有他的道理,存在即合理,有因必有果。....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Among any three people walking, I will find something to learn for sure.
3分靠用,7分靠養
3 points depend on use, 7 points depend on support
《黃帝內經》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The upper part cures the disease, while the lower part cures the disease."
醫療設備安全使用過程中,「預防性維護和質量控制」,是對「不良事件」的未雨綢繆,與「上醫治未病」有異曲同工之妙。
In the process of safe use of medical equip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is a precaution for "adverse events", which is similar to "upper treatment without disease".
醫者仁心、工者匠心。
Doctors are benevolent and workers are ingenuity.
只有幹一行、愛一行,用心鑽研,積累經驗,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才能處理好設備故障。
Only by doing one thing, loving one thing, studying hard, accumulating experience, and striving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can we deal with the equipment failure well.
世界宇宙法則,任何事物都是向死而生,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
The universal law of the world, everything is born to death, nothing is eternal.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All actions, such as dreams and illusions, dew and electricity, should be done as they are.
早在2015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CFDA)醫療器械監管司副司長王樹才18日表示,將於2016年施行的醫療器械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將加強對醫療器械使用環節的監管,嚴禁醫療設備「帶病」工作。
It is strictly prohibited to work with medical equipment "sick".
醫療器械的質量與患者健康密切相關。然而,在使用環節中,一些醫院在採購醫療器械時行為不規範,渠道不合法;有的醫院忽視對醫療器械的維護,「帶病」工作的醫療設備嚴重影響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
為此,國家食藥監總局起草了醫療器械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這是我國第一部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針對使用環節醫療器械質量管理及其監督管理制定的規章,將於2016年2月1日起施行。
【內容來源】:由醫工靈動觀察整理髮布,作者:清風紫葉,其中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版權聲明】:由醫工靈動觀察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免責聲明】:編輯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醫工信息之目的,僅供參考,不作為決策依據。僅與大家一同分享學習,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向原作者致敬!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與編輯助手清風紫葉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了解更多醫工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工靈動觀察」
作者:清風紫葉
E-mail:33268333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