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了提高對交通工程專業和城市規劃等相關專業發展狀況的了解和認識,並增強學習和應用交通工程專業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參加了交通工程191班為期3天的認識實習活動。期間考察了上海的幾處富有代表性的平面交叉口和立體高架、特色街道以及城市設施與景觀;聽取了老師對學校周邊道路交通狀況的分析;參觀了城市景觀和交通運輸學院各實驗室。在這次認識實習活動中,我對交通工程專業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社會責任,以及交通設施、現象、問題等方面有了淺顯而初步的了解。
關鍵詞:交通工程專業;認識實習
正文
1.交通工程專業認識實習
1.1認識實習的目的
此次認識實習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和認識交通工程專業、城市規劃等相關專業的發展狀況,增強學習並應用交通工程專業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2認識實習的內容與過程
此次認識實習的內容是為期3天的考察、聆聽、參觀活動。
此次認識實習的過程為:
2020年11月25日考察了陸家嘴環島及人行天橋、五角場交通系統、內環線高架黃興路橋交叉口,參觀了浦東北濱江、大學路,途徑了S2、內環線、中環線、延安路隧道、楊浦大橋等。
2020年11月28日考察了徐家匯交通系統、上海法租界特色街道、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參觀了浦東南濱江及前灘公園、徐匯濱江及規劃展示中心,途徑了龍耀路隧道、盧浦大橋等。
2020年12月2日聆聽了老師對上海海事大學3號門及交叉口、古棕路及沿線交叉口、環湖西三路及沿線交叉口、海港大道及沿線交叉口、沿線公交線路及站點有關交通狀況與土地使用的關係;參觀了交通運輸學院各實驗室。
2.分析和探討
2.1交通設施
在所學的專業中,交通設施主要指車輛、道路、信號標誌及設備。
具體來說:車輛包括各車型,如小車、卡車、巴士等。道路包括人行天橋、人行隧道、街道、各類平面交叉口(單行道、環形)、立體高架及上下匝道等。信號標誌包括紅綠燈、指示牌、車道線、導流線、交警指揮等。設備包括隔離帶、監控、情報板誘導器、照明、以及公交站、停車場等。
2.2交通現象與問題
在25日的考察中:
陸家嘴地區高樓林立,交通繁忙混亂,使得行人難以通行。陸家嘴環島及人行天橋建成後,聯接了各路口或商場,解決了行人的通行問題。
五角場交通系統人車分離,上空中環高架穿行而過,地面信號燈+環島匯聚五路車流,地下人行環島聯接各路口或商場。五角場環島的交通流十分獨特。車輛從翔殷路、黃興路、邯鄲路、四平路、淞滬路,五路進入環島後,按逆時針方向流轉,進入目標道路離去。
原本沒有任何信號燈管束的交通方式,在交通流不多的情況下有效,但尖峰時段,大量交通流環島,衝突點在4個以上。沒有信號燈管束,爭道搶行嚴重,使得五角場環島區域交通擁堵、秩序混亂、事故頻發。
後來通過交警總隊路設部門長期對道路流量進行調研,環島的五個角裝上了信號燈,通過信號燈分解車流、化解衝突,成效顯著,事故發生率大幅下降。衝突點消失,車輛行駛得更快。相比較,信號燈所需等候的紅燈時間小於擁堵緩行的時間。
內環線高架黃興路橋交叉口,高架下匝道離交叉口距離過短。高架的連續流經過匝道轉為地面道路的間斷流時,由於距離交叉口過近,再在信號燈的影響下,到來的連續流遠大於離去的間斷流,使得交叉口擁堵。在交通流較大時,交叉口的擁堵甚至使得下匝道乃至高架主幹道擁堵,嚴重影響高架和地面的通行能力。
可能的解決辦法有下匝道改向,橫向布局,將車流引導至交叉口的橫向道路上,但因涉及房屋拆遷問題,目前內環線高架黃興路橋交叉口的交通現象無法改善,交通問題暫且擱置。
在28日的考察中:
徐家匯交通系統由渠化與半地下立交、天橋與地下人行通道、停車誘導與單行道路組成。徐家匯作為上海副中心和著名的商業中心,交通繁忙。徐家匯由虹橋路、肇嘉浜路、華山路、漕溪北路、衡山路,五路相交。漕溪北路和衡山路雙向直行為地下通行,路口為四岔路口。
由於五路交匯且多為主幹道或快速路,交通流量巨大,加之周邊巨型商廈林立、交地鐵通達,人口眾多,使得徐家匯交通系統問題突出,交通現象不容樂觀。
如此大場面的交叉口,側重車流而忽視了行人。信號燈綠燈時間短,行人難以穿過過寬的馬路,造成行人滯留,即影響車輛通行更威脅行人安全;信號燈紅燈時間長,超出行人等待極限,闖紅燈時有發生;安全島容量不足,難以容納龐大的人流,行人滯留馬路;天橋數量少、方向少、行人友好性差,導致行人難以到達部分目的地,特殊人群缺少輔助設施而望而卻步。人行道障礙物偏多,無用設備、非機動車亂停放、路面垃圾等阻塞人行道,加之地鐵站出口的設置,進一步增多了人流,人行道擁擠,行人舒適度差。
巨型商廈停車場出入口設計不合理,車輛進出頻繁,影響道路通行能力。停車誘導裝置不明顯或缺少,分流效果差。公交車站布局距離路口過近,即影響出口道的通行也影響公交車的走向。
車道合理分配、單行道分流設計、渠化與半地下立交有效緩解了車流的積壓。
車道合理分配,進口道收窄出口道放寬、車道布局靈活,因地制宜,左轉直行設置得當,緩解了掙道搶行;天鑰橋路、天平路單行道分流設計,減少了交叉口的相位數,使得衝突點驟減,通行效率提高、事故發生率降低;渠化與半地下立交,漕溪北路和衡山路雙向直行為地下通行,有效緩解了地面交通壓力。
上海法租界特色街道,如衡山路、宛平路、淮海西路、武康路、復興西路、華山路等,雖然道路狹小,但交通量少,車流有條不紊,通行良好。街道兩旁梧桐綠樹環繞,優秀的建築保持著它們的歷史風貌。行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給人一種寧靜高雅之感,這些特色街道承載了上海城市的精華和神韻,濃縮了上海的歷史印象。上海法租界特色街道是交通工程與環境完美融合的極好案例。
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延安高架路,是上海市東西走向的主幹高架快速路;南北高架,是上海市南北走向的主幹高架路。上海的高架是「申」字形結構,二者十字交叉,全方向通行,是最為重要的交叉口之一。「71路中運量」公交穿行於上海市區東西交通主動脈,單程長達17.5千米,相當於穿越大半個上海主城區,線路日均客運量超過5萬乘次,是上海日客運量最高線路,同時又因早晚高峰全程運行時間不超過1小時,被稱為「路面地鐵」。但其仍然受到信號燈控制、專用車道使用效率、衝突點等,依舊是有待解決的交通問題。
2日聽取了:
老師帶領考察並分析了3號門-古棕路-環湖西三路-海港大道-滬城環路的交通現象與問題。
3號門是出入海事大學的主要校門之一,交通量較大,但校門建造過窄,影響通行效率。古棕路公交車站及停車場布局不合理,徒增車輛行駛路程,雖符合有關設計規範,但更應因地制宜,結合當地交通量總體較小的事實,適當調整其位置,予以車輛方便且不影響交通;周邊商業較多,未做停車規劃、無停車誘導,存在亂停放現象,影響通行效率與行人和非機動車安全等問題;路口車道數分配不合理,應充分考慮實際各方向交通量的不同,進行適當調整。海港大道同古棕路相似,信號燈配時不合理,三岔口多,衝突點與信號燈配時相矛盾,表現在左轉與第二段人行橫道等方面;海港大道滬城環路交叉口,路緣石半徑過大,導致人行道過長,行人闖紅燈時有發生;導致汽車轉彎半徑過大,駕駛難度增加。
交通運輸學院各實驗室,展示了交通工程專業的學習研究辦法。藉助於計算機技術,使得不宜實時實地進行的複雜實驗、危險實驗等能夠被有效研究,有助於專業同學的學習培養。
3.結語
3.1實習感受
為期3天的認識實習,我初步了解了交通工程專業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社會責任,以及交通設施、現象、問題等。通過實地考察、參觀、聆聽,我感到交通工程關係城市發展與民生福祉,交通工程專業任重而道遠。唯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並應用專業知識,才能在交通工程中,克服困難、解決實際問題和需求,為城市和民生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3.2心得體會
為期3天的認識實習,收穫頗豐。上海的繁榮令人影響深刻,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川流不息。與之同時,上海的底蘊令人回味無窮,綠樹環繞、保持歷史風貌的老建築、老街道,新闢的城市綠地,濱江親水景觀等無不表現出寧靜高雅。
交通工程專業研究人車路的關係,同時也考慮環境與政策的因素。交通工程專業將秉承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上海繁華絢麗、底蘊深厚的背後,折射出交通工程與城市規劃的重要作用,是專業、堅守、偉大、博愛等特質的樸素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