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分析|劉國恩:應對新冠病毒要用巧勁而非蠻力

2020-12-22 大洋網

今日,全國新冠病毒肺炎專家組唯一的經濟學家代表、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大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教授舉辦線上直播,從經濟學角度梳理新冠疫情對社會經濟和公共衛生體系的影響,以及醫療服務體系與宏觀經濟的關係在疫情衝擊下的變化,分析如何使政府主導的公共政策和應對措施更為理性。劉國恩表示,應對具有高度隱蔽性的新冠病毒,要用巧勁,而非蠻力。


對於如何使政府的公共政策變得更理性,劉國恩表示,第一,人類世界從來都與風險同行,應當少提零風險目標,因為零風險從科學上來說辦不到,從經濟上來看也是低效的,代價非常巨大,為之消耗的資源事實上應留給風險更大的疾病。

第二,任何決策都不可能逃離成本的約束,就新冠病毒而言,在救命和救經濟之間一定存在非常重要的取捨,經濟搞不好也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

第三,與過去我們所知的重大全球傳染性疾病相比,新冠病毒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具有高度的隱蔽性,儘管其絕對殺傷力不如SARS、MERS,但是隱蔽性很強,使得我們不得不思考我們手段的智慧程度。我們要用巧力把敵人找出來,而不是用蠻力、用一刀切的手段。否則,對健康人的殺傷力也非常巨大。我們應該把更多空間留給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實施策略,使我們的手段更為科學、精準,從而使代價更小,效果更好。

第四,新冠疫情猶如一個警鐘,讓我們認識到對健康投資的重要性。可以預見,未來各國政策都會向醫療衛生行業傾斜,形成共識加大投資力度,這是一個好事。但是,我們希望這些投資能夠更好地放在刀刃上,而不是放在已有些過度配置的醫療條件上。就中國目前而言,要把人、財、物都通過分級診療,從大醫院引到社區醫院。

劉國恩表示,如果我們還要應對二次、三次疫情的衝擊,則需要有越來越強大的社區醫療服務體系。因為80%以上的新冠患者是輕症患者,並且從整個國家醫療體制改革來看,我們也有必要進行分級診療,從上往下進行資源配置。「希望政府在加大醫療衛生投入過程當中,把資源更好地投入到社區醫療服務平臺的建設上,使資源配置變得更加有效、更加合理,從而使得我們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再次衝擊和其他常規性疾病時更從容。」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謝綺珊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謝綺珊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謝綺珊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編輯 蘇琬茜

相關焦點

  • ...白宮新冠病毒應對工作組一位協調員警告稱,疫情已經極其廣泛地...
    川普稱讚本國抗疫行動,但與該國日益增加的病亡人數相矛盾;①外媒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在講話中稱讚本國抗擊新冠病毒的行動是世界上最有效的行動之一,這與該國日益增加的感染和病亡人數的現實相矛盾。據報導,川普在公共衛生專家的陪同下展示團結抗擊新冠病毒的形象只停留在記憶中,並激起全國範圍內的爭論;②分析指出,隨著疫情在全美蔓延,病亡人數增加,加上幾乎沒有疫情結束的跡象,這位共和黨籍總統與科學家之間的公開鴻溝擴大了。川普及其政治顧問強調,美國在應對疫情方面領先全球。
  • 新冠病毒防疫的公共經濟學分析
    從疫情開始到今年1月20日,我們的政策反應大致有一個月的空白,疫情警示甚至受到行政壓制,病毒在不設防的社區迅速蔓延。感染者呈幾何級數增長,武漢乃至湖北的醫療資源出現「擠兌」現象。從1月21日開始,面臨嚴峻形勢,新冠病毒防疫強度突然上升,武漢封城、社區隔離,全國醫療資源向湖北疫區集中。
  • 日本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部門首次有人感染新冠病毒
    來源:海外網圖源/日本TBS電視臺【海外網4月25日|戰疫全時區】日本政府24日表示,在政府「新冠病毒傳染病對策推進室」(以下簡稱對策推進室)工作的一名40多歲男性職員確認感染新冠病毒據日本時事通信社25日消息,這名確診人員從21日早上起持續發燒,並接受了新冠病毒PCR檢測,24日獲悉結果為陽性。對策推進室方面稱,確診員工從21日起就不再上班,政府內部沒有與其密切接觸者。19日,他曾和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一同視察了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但當時戴著口罩,官員之間也保持了足夠距離。
  • 怎樣應對新冠病毒空氣傳播?
    圖4: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用高速攝影機檢查了三個健康受試者的100次打噴嚏。圖中顯示的是打噴嚏後7~340毫秒後的變化[5]。專家也提到了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這又是什麼?一個新冠病毒感染者打噴嚏、咳嗽甚至呼吸都會釋放出病毒。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公共政策講壇 | 劉國恩:新冠衝擊下的經濟...
    2020年12月19日晚,應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MPA教育中心邀請,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經濟管理學部副主任劉國恩教授在廖凱原樓342報告廳以新冠衝擊下的經濟發展與公共健康為主題發表演講。他引用大數據計算出人類歷史上因瘟疫死亡的人數多於因戰爭死亡的人數,並運用感染率、死亡率、病死率三個指標繪製了此次新冠疫情全球發展地圖,指出本次新冠疫情受國家政策、區域文化、自然力量等三方面因素影響。接下來,劉國恩教授詳細分析了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他指出,與傳統經濟危機的成因主要來源於需求側的疲軟不同,本次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打擊來源於供需兩側,而以供給側更為突出。
  • 美國加州疫情惡化,醫院不堪重負,艱難應對激增的新冠病毒病例
    據《國會山報》報導,雖然疫苗給抗擊新冠疫情帶來了希望,但加州創紀錄數量的新冠病毒確診病例,給該州的醫療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過去七天裡,病例增加了近19%,大約180萬加州人感染了這種病毒。 據《洛杉磯時報》資料庫顯示,加州新冠肺炎疫情最致命的四天也都發生在上周,該州報告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超過22100人。 專家警告說,由於寒冷讓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室內,這或使疫情再度爆發。
  • 新冠病毒又變異了,接種疫苗還有用嗎?
    14日,英國政府公布了出現變異新冠病毒的情況。該變異新冠病毒正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迅速蔓延。 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克裡斯·惠蒂19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根據對變異病毒傳播特性的研究以及相關數據的初步模型分析等,專家們認為該病毒能夠更快地傳播。
  • 歐洲多國應對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
    新華社日內瓦12月22日電 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近來引起廣泛關注,瑞典、瑞士、法國等歐洲多國已針對變異新冠病毒採取應對措施。這一變異病毒被命名為「VUI-202012/01」,英國新冠疫情較嚴重的一些地區已出現大量這種變異病毒感染病例。
  • 鍾南山早就警告,要看好水龍頭!巴黎非飲用水系統發現新冠病毒
    20日,據數據顯示,法國新型冠狀肺炎累計確診已突破15萬例,死亡人數逼近2萬,成為緊隨義大利之後的全球第四大疫情重災區。但是禍不單行,疫情沒有得到控制不說,巴黎又在非飲用水系統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這就意味著巴黎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很有可能已經與新冠病毒打過交道了!
  •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新冠病毒源於自然,而非實驗室設計 | 疫情...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26日通過視頻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時說,對待當前疫情要有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只有遏制病毒傳播才能拯救生命和維持社會經濟正常運轉。他呼籲各國加強團結,共享經驗、專業知識以及其他資源,共同努力保持供應鏈暢通,並為需要幫助的國家提供最大程度支持。
  • 新加坡、日本和韓國應對新冠疫情的策略及特點
    日本:建立完善的從中央到地方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體系,及時應對疫情信息截至4月7日,日本國內新冠病毒感染累計確診4000多例。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日本的感染者雖有大幅度增加,但與歐洲國家相比,增幅較小。從整體治療效果看,一是死亡者少,累計治癒者多。
  • 卡介苗助力抗擊新冠病毒?尚需研究
    那麼,卡介苗能否助力抗擊新冠病毒?  深層聯繫:卡介苗或能「訓練免疫」  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全球關注。古老的卡介苗與新興的新冠病毒間究竟有啥深層聯繫?  論文交鋒:正方反方旗鼓相當  聰明的科學家們想到,世界各國奉行的卡介苗接種政策各不相同,中、日等國要求新生兒普遍接種,美國、義大利等國則全憑自願,只要對比分析不同政策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數據,或許就能看出端倪。
  • 用流感疫苗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據美國《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接種流感疫苗可能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研究者稱,流感疫苗可能激發人體製造更多的「抗感染分子」,對抗新冠病毒。荷蘭奈梅亨大學醫學中心傳染病免疫學家米哈伊·內提亞及其同事們,對該中心醫院2019年至2020年間接種流感疫苗的員工和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員工進行了調查。
  • 宏哥:為什麼我選擇接種新冠疫苗|新冠疫苗|mRNA|新冠病毒|HIV|疫情...
    這種群體免疫力的獲得應該是通過接種疫苗獲得,但是西方很多國家如英國和瑞典在新冠疫情剛開始的都是採用的消極抗擊疫情,期望通過讓國民得病來獲取免疫力,結果就是英國在首相感染後知道了新冠的可怕,出院後立即轉向防疫策略,而瑞典則堅持到現在後,近期瑞典國王承認了此前措施的失敗。
  • 專訪劍橋溯源新冠病毒論文作者:要分析起源,更多蝙蝠來源病毒序列...
    而對於研究樣本只有160例是否足夠,為何將蝙蝠冠狀病毒設定為新冠病毒在動物中的祖先等問題,紅星新聞記者日前對該皮特·福斯特進行了採訪。福斯特指出,研究的基因組樣本,已是對資料庫中第一批樣本病毒分離株的分析,因此可能無法實現早於去年12月24日的數據統計。為了分析起源,分析更多的蝙蝠來源病毒序列會更有用。
  • 新冠「環境傳人」怎麼應對?旺旺水神支招!
    近日,鍾南山院士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新課題。什麼是「環境傳人」?由此帶來哪些壓力?面對這種現象,又該如何應對?  01什麼是「環境傳人」?  國家感染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環境傳人'並不是新冠病毒新的傳播途徑,本質上就是物傳人。」  比如說,患者排出帶有活病毒的飛沫、排洩物,汙染了周圍環境、物品,健康人觸碰到這些物體表面的病毒後,觸摸自己的口、鼻、眼,就有可能感染病毒。
  • 新冠病毒到南極洲了 「應對企鵝做核酸檢測」
    據當地媒體報導,本次疫情可能與此前一智利海軍軍艦的訪問有關。該軍艦在完成後勤保障任務返航後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多人確診感染。在該軍艦啟航赴南極之前,所有船員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美科學家駁斥「新冠病毒源於實驗室」
    美科學家駁斥「新冠病毒源於實驗室」據美國福克斯電視臺報導,美國政府正在開展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調查。福克斯引述消息人士稱,美國官員和情報機構日益傾向「新冠病毒」是源自武漢一實驗室的可能,並稱研製目的並非是生化武器,而是為了彰顯中國在應對病毒的能力已不遜色於美國。
  • 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又有新證據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世界科研人員爭分奪秒地對其展開調查分析與科學研究。俄羅斯科學院信息傳輸問題研究所生物學家亞歷山大·潘欽,在分析了大量新冠病毒基因組的突變後得出一重要結論:新冠病毒起源於自然界。亞歷山大·潘欽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同行評議科學雜誌》(PeerJ)上。俄羅斯塔斯社(以下簡稱俄塔社)和《消息報》等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報導。
  • 英國新冠病毒變異「失控」?我們的疫苗還有用嗎?
    這兩天新冠疫情有個大新聞,病毒變異了。 據英國政府報導,比起之前發現的病毒,這次變異的病毒傳播速度要快上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