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老劉老師又開始處對象了,村莊上的人聽了之後,只是一笑了之,不再過多關注他找對象的事了。
老劉老師的妻子在他55歲那年因車禍去世,他頓時成了孤家寡人。雖然天天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但內心的孤獨是誰也解決不了的,於是老劉老師開始尋覓那個合適自己的人。時至11年,卻仍然沒能如願。
按說老劉老師的工資很高,家裡條件也不錯,隨便找一個比自己年輕一些的老伴應該很容易啊,可是,他的老伴卻是真的難找,原因還是在老劉老師自己的身上。
1、老劉老師想找一個年輕些的,沒有任何經濟負擔的女人,有兒女負擔的人他不同意。
老伴去世3年後,就有人想為老劉老師介紹對象,對方是一個48歲的女人,丈夫因病去世,兒子還在上著大學。介紹人說,人家比老劉小了10歲,又年輕又會照顧人,老劉算是賺到了。
老劉一聽,就不太樂意,如果與這個女人談成了,眼看著她兒子就要戀愛結婚,不定自己還要花多少錢呢!他想談個是年輕的女人不假,但他需要的是沒有任何經濟負擔的女人!
而和這個女人相處一段時間後,更確定了老劉不想繼續下去的想法,女人除了打工供應兒子上大學,手裡基本上沒有什麼存款,她說她只負責把兒子供應完大學,他以後的工作、結婚與她無關。可老劉不敢冒險啊,他怕自己的錢包受損,所以還是拒絕了這個48歲的女人。
由於第一次女人的失敗,大家都知道了老劉的想法,所謂的找一個年輕些的,不能有任何經濟負擔的女人,只是因為他不想在再婚老伴身上花太多的錢和精力。大家都不淡定了,不想花錢,還想談年輕老婆,哪有這樣的好事?
2、老劉老師想找一個經濟條件好些的,能和他談得來的老伴, 卻不願自己照顧別人。
可好事還是接著找上了老劉,有人介紹了一個和他一樣是退休老師的王某。當年兩人都是60歲,可是見面後,老劉就老大的不高興。因為王某雖然是退休老師,可是長的又黑又土,一點也不像老師的樣子,而且腿還有點瘸。其實老劉自己長得又黑又矮,但他以前的老婆長得白白胖胖、牛高馬大,他覺得王某跟自己的老婆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一些。
兩人勉強相處了半年,王某要求,如果以後兩人談成了,老劉可以住到她的家裡,因為她正常一個人居住,兩個人單獨住會更自由一些。老劉不願意,女兒女婿開著一個小廠,他要經常去幫忙看看;如果住到王某家,好像是他倒插門了似的,還有,他內心還嫌棄王某的輕度殘疾,需要他多照顧她。這一段感情,最後是無疾而終。
所謂的想找一個經濟條件好些的,能和他談得來的老伴,其實還是要建立在他要被照顧的基礎上,想讓他照顧別人,他肯定是不樂意的。
3、老劉老師想找一個沒有經濟來源的、身體健康的年輕的農村老伴,卻不願和別人領證。
經歷過兩次談老伴失敗的經歷後,老劉發現,還是找一個雖然沒有經濟來源,但身體健康的、年輕一點的農村老伴比較適合自己。生活費由自己出,她負責把老劉照顧好就行了。
可符合條件的農村老太卻提出了一個條件,要求領結婚證,如果領了證,老劉走在老伴的前面,老伴可以享受到國家的遺囑補助。可老劉只想搭夥養老,一是怕將來錢財上有損失,二是怕以後兩人過不好,經受離婚的煩惱和經濟上的損失,得不償失。
大家可以想像,這段感情肯定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由於老劉老師談老伴時總是瞻前顧後、患得患失、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他在十年多的時間裡,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拒絕了一個又一個的女人。
他的論調就是,不能讓他有太多的經濟上的損失、要把他照顧好、不能麻煩他照顧老伴、不能想分到他的財產,不能領結婚證。其實說到底,他想找一個廉價的、體貼的保姆,還要對他真心對他好,還不能太麻煩他,又怎麼可能?知道他找老伴的真實原因後,老太太們都開始對他退避三舍!
現在,不知道別人又給他介紹了怎樣的老太,但已經66歲的他,想來只有更為自己和兒女考慮得更多,不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吧。
@木石前盟說情感:老人想找老伴,無可厚非。,還是需要老人拿出真心待人的誠意。
一般情況下,老人僅僅只是想找一個伴兒而已,他們不一定要求領證,只想在一起搭夥度過餘生,彼此能有個談天的人、互相照顧的人、共同生活趕走孤單寂寞的人。女方的付出通常都會多於男方,那男方肯定要在經濟上對女方有所補償,而不是扣扣索索、斤斤計較。
中國有一句老話:你沒有錢,那你就多出點力;你不想多出力,那你就多出點錢。兩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時,總要達到一種兩人都默認的平衡術,然後才能好好地、穩穩地共同生活下去。沒有誰是傻子,會心甘情願地被你榨乾利用價值,然後一無所有地離開。
有許多老人打著找老伴的幌子,其實就是想找一個年輕的、免費的保姆來照顧好自己,還不願意在對方身上多花錢,認為自己花費共同的生活費就已經足夠了,把錢看得太重。他就沒有想過,如果你找一個保姆,需要管吃管住,還要另外給高額工資。怎麼到了找老伴這兒,就不能換一個角度想一想,她已經是你的老伴,比保姆對你更照顧更貼心,你在她身上多花錢,難道不應該嗎?
如果不領證,共同生活在一起,只是你們倆都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你還是要從內心還要把她當成你的老伴,要想到共同生活後,你的收入也有她的一半,這樣你就會擺正心態,這才是正確的想法。
本文中的老劉老師太計較個人得失,他總想著好處全被他一人佔了,別人不能讓他有太多的經濟付出,別人卻要對他有生活上的諸多照顧,不能用你的錢,還要把你照顧得很好,以後還不能有麻煩你照顧她的時候,還不能領證,試問,這樣的條件,怎麼可能不讓老太們對他退避三舍?
都說老人很難找到老伴,如果不從自身找原因,總想著只享受別人帶給自己的好處,卻不思自己的平等付出,無論何時,都將很難找到適合你的老伴。再好的條件,如果不能給別人帶來利益,帶來好處,誰也不會做你免費的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