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全省興起的家庭農場,需要哪些入圍門檻,活躍農業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在如今龐大體量運行下,未來又會向何處演進發展?一層層面紗被拋離後已日漸清晰。
註冊登記零門檻
追根溯源探究合肥家庭農場出身始末,實際上大都由原來的種植大戶轉變而來,其中大部分是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等糧油農場為主,還有苗木花卉、水產養殖、兼顧休閒觀光的生態農業。
2013年為鼓勵省城家庭農場發展,合肥市對此降低門檻,規定省城家庭農場可放寬出資條件、企業名稱登記條件、企業住所登記條件、企業經營範圍和方式。對於設立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的,不受出資最低限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限制;設立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首次貨幣出資允許零首付。
在企業名稱登記上,允許農戶使用自己的姓名作為企業字號,允許組織形式中帶有「家庭農場」字樣。對於住所登記,設立家庭農場因住所在農村而沒有法定產權證明的,可提交所在地村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申請辦理營業執照。在經營範圍上,減少不必要的前置審批,法無禁止即可進入。
同時,為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特色、綠色、休閒、生態農業,省城建立積極扶持家庭農場依託農村專業戶、專業村、專業鄉向農產品加工、種植業以及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行業拓展為導向;形成家庭農場從事農副產品加工業、休閒旅遊觀光和農家樂;投資參與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治及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推廣。另外,在註冊登記上實行行政指導,辦理家庭農場登記時免收註冊登記費和工本費,確立「首次違反登記法規不處罰」為基本原則。
循環經濟成主流
家庭農場受設立準入以及補貼政策等多方面的激勵,正在全省步入快速發展快車道。同時,目前我省家庭農場基本以多功能循環農業作為發展基石。
合肥三十崗合肥桃蹊水果農場,通過土地流轉、農工進園、城市資本下鄉,在桃蹊果園5000畝,種植桃、李、杏、桑葚等水果同時,放養原生態貴妃雞、大雁鵝、魚類,一方面發展利用果樹枝丫發展食用菌類以及舉辦原生態旅遊桃花節、原生態旅遊自採休閒節、農業科普夏令營,另一方面發展農家樂生態家禽餐飲業。
而在皖北潁上縣經緯循環農場內,小麥種植加工後生產出的麵粉被再加工成掛麵,另一部分加工所剩的麩皮成為生豬養殖飼料,生豬養殖形成的糞汙進入沼氣池內形成給養豬場發電取暖。此外,沼氣池形成的沼肥用於蔬菜瓜果種植。「家庭農場的興起,通過種植業、養殖業、微生物產業之間良性循環,呈現出種植業、養殖業、微生物業、加工業、旅遊業互動發展格局。家庭農場合縱連橫的經營發展思路,讓更多資本、人力湧入這塊處女地之上。也讓第一產業、二、三產業通過農場形式維繫融合。」安徽省經濟循環研究會一位負責人說。
今年或達三萬家
截至2014年12月份,安徽省已培育農民合作社國家示範社170個、省級示範社100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200個。
全省經工商註冊的家庭農場達18866個,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6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56萬人,農機和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7000家。
在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下,農業經營組織化和規模化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14年9月底,全省土地流轉面積3161.83萬畝。其中,耕地2314.41萬畝,比去年底增加302萬畝,約佔全省耕地總面積的37.6%,提升5.4個百分點。據安徽省農委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省將力爭家庭農場發展到3萬家,農民合作社達到6萬個,培育2萬名新職業農民。
「家庭農場今後將整合產業、要素、關聯利益市場主體等多個鏈條,培育以領頭羊企業為核心、專業合作組織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探索行業領先的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之間的分工協作,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已有80多個。淮南市建立了毛集實驗區綠馨園、謝家集區曹庵利農、潘集區許家崗等3個產業聯合體,每個聯合體依託1家龍頭企業,分類成立2個到3個服務型合作社,帶動15個到40個家庭農場共同發展。」安徽省農委一位負責人介紹稱。
家庭農場首入農機購置補貼名單
據合肥市農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不僅將在註冊登記流程中延續儘量從簡的原則,我省農機購置補貼方面還對家庭農場有重要利好消息,規定在農牧漁民、農場(林場)職工、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享受購機補貼政策外,家庭農場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業企業,首次納入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覆蓋範圍。
自2015年起,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一定三年不變。同時在全省範圍將擴大家庭農場「直管直貸」試點,調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把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納入補貼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