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

  2015年,農場主人高晉凱返鄉創業,承包了1500多畝土地,在村率先實施稻蝦共養發展模式,精心選種了口感香甜、病蟲害少的「野香優-1573」水稻,並與人合夥就近辦起了專業化的大米加工廠。2020年度,米廠和周邊40多個農戶籤訂協議,種植訂單稻3000畝,稻米成熟後,直接從農戶手中以1.55元一斤的價格回購

  據了解,大米加工廠日產精米可達60噸,稻穀加工產生的碎米加入酒麴發酵蒸餾釀酒,酒糟、米糠餵養雞、豬,養殖當中產生的糞便為稻田、苗木施肥。

  農場裡200多畝的水塘,是一個小型的「魚鴨共生」的生態系統。高晉凱將從豆製品廠拉回來的豆腐渣 「變廢為寶」,加入玉米粉、酒糟、米糠,成為養鴨的絕佳飼料。魚塘年產麻鴨3、4萬隻,近10萬斤魚。

  「我回村這幾年,一直穩紮穩打,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農業循環發展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抗風險性,擴大收益面,今年整個農場年產值在500萬以上。我前兩天剛從廣東考察學習回來,準備明年再進一步擴大農場規模。」當被問及農場的下一步發展時,高晉凱信心滿滿地說道。

  在官亭鎮,還有很多像瀚鵬家庭農場這樣的特色產業,帶動周邊群眾和貧困戶增收致富。在張祠村,傳統的油桃產業和新興起的無花果產業協調發展,錯季銷售,食客慕名而來,果實供不應求;在金華村,劉從軍蠶桑合作社依託優勢自然資源,依靠先進養蠶經驗,真正做到高產優質增收;在王集村,佔地1500畝的龍居生態莊園,集農耕文化、農業觀賞、農俗體驗、鄉村娛樂休閒為一體,帶動周邊9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

(文章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

(責任編輯:DF078)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2020-12-18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官亭鎮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
  • 家庭農場種養致富成功案例分享
    養殖」的種養結合家庭農場模式在松江區泖港鎮腰涇村,李春風和父母一起承包了200畝農田,還管理著佔地3畝的豬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家庭農場主。這種「種糧 養殖」的種養結合家庭農場,不僅給李春風一家帶來了更多的收益,而且通過推行養豬糞尿還田利用,還讓一部分購買肥料的費用節省了下來,種田的成本也減少了。農田的每畝收益在700元左右,全年種、養的總收入在20萬元左右。
  • 八五九「生態種養」促增收
    八五九農場從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補短板等方面入手,不斷優化種植結構,通過打造「生態種養」模式,著力在農業生產和經濟效益上取得新突破。
  • 上思:園夢家庭農場種養結合為圓特色脫貧夢
    9月15日,筆者來到那琴鄉那琴村上伴屯園夢家庭農場,在捻果種植基地裡看見有半人高的捻果樹長得鬱鬱蔥蔥,已經到採收末期的捻果樹還掛著少量的果子。幾個農場職工正在基地裡除草,有用鋤頭鋤的、有用割草機割的。在魚塘裡,一群大鴨子快活地遊來遊去。
  • 立體種養 農旅融合——江山鑫達家庭農場變身美麗果園
    近日,筆者前往位於江郎山腳下市鑫達家庭農場的馬家柚種植基地,遠遠就飄來一股淡淡的柚香,只見一棵棵柚子樹上掛著金黃飽滿的果實,工人們穿梭其間忙著採摘。近年來,鑫達家庭農場不斷探索「果林+」發展模式,緊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理念,利用地處旅遊景區的優勢,充分開發生態立體種養殖業,結合鄉村休閒旅遊,打造美麗果園,取得了顯著成效。鑫達家庭農場由峽口鎮峽新村村民周立新創辦,在我市和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等地建有馬家柚種苗基地10多個,面積達7000多畝。
  • 鴨綠河農場「稻田綜合種養」生態模式助農增收
    東北網6月26日訊(通訊員 葛豔晶)「去年我家試驗種植的蟹稻效益很可觀,今年我又擴大了蟹稻種養面積,爭取賺更多的錢。」鴨綠河農場第四管理區種植戶肖方興奮地說道。近兩年來,鴨綠河農場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創新種養模式。
  •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
    四川開江縣鴻發家庭農場 ——打造生態養殖模式 示範引領一方產業 12. 貴州凱裡市玉龍養殖家庭農場 ——公司和農場利益共享 農民和企業風險共擔 三、種養結合類 13.
  • 立體種養 農旅結合 峽口鎮「產業美」讓農場變果園
    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通訊員 危嶽 王俏芬)近日,如果你來到江郎山腳下江山市鑫達家庭農場的馬家柚種植基地,遠遠就能聞見一股淡淡的柚香,只見一棵棵柚子樹上掛著金黃飽滿的果實,工人們穿梭其間忙著採摘。
  • 一線|全國60萬家家庭農場選出26個典型!山東兩家入選
    這些家庭農場立足當地特色和市場需求,通過採集和運用市場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實現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河南王飛家庭農場依託靠近城區、採摘體驗需求大的優勢,通過搭配果樹大棚、露地種養、生態育苗等多種生產模式,形成了以生態休閒農業為主的綜合農場。二是因地制宜實現最佳規模效益。
  • 實現「零排放」生態循環 種養結合打造公園式農場
    坐落於惠山區洛社鎮三鄉岸的星諾農場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將農場隔成了作物區、養豬場和鴿場,在這裡,正進行著一場將畜禽糞汙轉化成有機肥反哺農業並實現「零排放」的生態實驗。說到畜禽養殖,很多人第一印象就兩個字:「髒」和「臭」。不過,沿著幽靜的林間小道步入星諾農場,再走過一方清澈的小湖,眼前出現了成片的桃林與稻田,給人的感覺是走進了一個公園。
  • 農業農村部公布26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
    安徽稼農家庭農場始終秉持種地與養地相結合的綠色種植理念,每年都要在不同的地塊取土,送土肥站檢測,並採取稻肥三年循環輪作的方式養地保地。   五是生產管理制度比較健全。這些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規範,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在內部管理上優勢明顯。湖南孔蒲中家庭農場將質量意識貫穿於生產各個環節,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制定了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和生產操作規程。
  • 養殖發展新模式——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
    畢竟,目前中國家庭農場面臨資金、土地乃至等多方面的限制。這一政策發布後,家庭農場的發展紅利又將迎來高潮。 什麼是家庭農場? 其實,家庭農場,一個起源於歐美的舶來名詞;在中國,它類似於種養大戶的升級版。
  • 軍轉幹部張德剛回鄉創業辦家庭農場 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如今,他回鄉帶領父老鄉親共同致富,種養結合的具體做法,為農民兄弟增收創收有效拓寬了路子。以種植帶動養殖,以養殖促進種植的模式,搞滾動循環式農業經濟發展。目前,養殖母羊1500隻,種羊50隻,到2017年底可以繁殖到2500隻,2018年底繁殖到5000隻,是曲沃縣境內最大的家庭農場。2015年被評定為市級家庭農場,2017年被評定為省級家庭農場。
  • 日照生態循環種養一體現代化農場(杜仲園林、肉雞養殖場)備案報告
    日照市***生態農場生態循環種養一體現代化農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二零XX年十月根據我國農業產業戰略發展布點的準確定位,結合國家農業產業振興規劃綱要的要求,公司決策層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積極深入市場考察調研,反覆比較論證優化,決定利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得天獨厚的區位及資源優勢,建設本次生態循環種養一體現代化農場建設項目。
  • 商丘市首家種養一體化家庭農場3月19日起運營
    3月19日,睢陽區農民趙師弘領到了註冊為「鑫耀家庭農場」的工商營業執照,這是商丘市首家集種、養一體化,加工、服務、銷售「一條龍」的家庭農場。該農場位於睢陽區包公廟鄉,它的運營對我市發展新型農村經濟具有標誌性意義。
  • 農業農村部推介第一批家庭農場典型案例:要向26個上榜農場學習這些...
    四川開江縣鴻發家庭農場——打造生態養殖模式 示範引領一方產業12. 貴州凱裡市玉龍養殖家庭農場——公司和農場利益共享 農民和企業風險共擔種養結合類13.上海松江區李春風家庭農場——「三位一體」集約發展 破解「誰來種地」難題14. 四川宜賓市敘州區稻香壇種養殖家庭農場——實行蝦稻共作 突破技術難題15. 重慶涪陵區洪家大院家庭農場——建四季精品水果園 走農旅結合致富路16.
  • 南京江寧:楊長根家庭農場獲評全國典型案例
    (資料圖)10年前還是一名修車工的楊長根,如今秉承科學規劃、集約經營的生產理念,農旅結合、網際網路+的經營理念以及家庭協作、各盡其能的管理理念,依託1200畝土地,鑄就了發展現代農業增收致富之夢,他的家庭農場也在近日入選
  • 投融界專訪任光華:農牧結合、種養循環創健康生態農場
    任光華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創業者,他的任氏遠成種植家庭農場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大村鎮,正式成立於2019年,多年來一直迎合農業綠色有機發展大趨勢,依託古藺縣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生態資源,探索建立「種植+養殖」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日,他接受了投融界記者的專訪。
  • 山丹:「過腹還田、種養結合」闖出生態致富路
    這幾年李宗勝以養殖為基礎,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種植青貯玉米,走種養一體化路子,成本降低、提高效益,今年李宗勝種植養殖效益較往年也有所提高。  永茂養殖專業合作社成員李宗勝說:「通過這幾年的摸索,摸出來了以農代牧的思路,今年種了500畝的玉米,以自己種下的草來餵自己的牛,以自己牛的糞便,來增加土地裡農家肥的用量,增加農業的收入,增加合作社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