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醫聯體單位
關注我們,全面了解更多胃腸知識
當我們患上或者是懷疑自己患上了胃腸疾病時
醫生常常會建議我們「做個胃鏡或腸鏡檢查」
然而,很多人一聽到「插入式胃腸鏡」
立馬打消了自己做檢查的念頭
因為,體驗感實在是太痛苦了
然而總有些人想要尋找到,
既能看清消化道,
又幾乎無痛苦的檢查方式
事實上,還真的存在這樣的方式
那就是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膠囊內鏡
近年來,膠囊內鏡已不僅局限於對小腸病變的檢查
而且做到了全胃腸道覆蓋
那麼,關於膠囊內鏡,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膠囊內鏡簡介
膠囊內鏡,全稱為「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系統」。
從外觀來看,大小和普通藥物膠囊相差無幾,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長得像膠囊的微型相機。
組成與檢查過程
膠囊內鏡檢查是一種無線內鏡技術,主要由一個微型照相機、數字處理系統、無線收發系統三部分組成。從吞下膠囊內鏡那一刻起,膠囊內鏡會以每秒2張(甚至更多)的速度拍照,途經整個消化道,邊走邊拍,圖像實時傳送至記錄儀。大約6至8小時後,電池用盡,膠囊就隨大便排出體外。每次會拍攝 5 萬張左右的照片。
如今,膠囊內鏡可藉助機器人的力量,將數以萬計的圖片逐張檢查,精準定位到病灶,準確率大大提升,協助醫生完成70%左右的閱片量。
檢查前準備
小腸膠囊內鏡檢查
檢查前需禁食或無渣流質飲食10 ~ 12小時;
檢查前一天晚上行腸道清潔準備,如口服瀉藥、灌腸等;
術前半小時服用適量去泡劑,以減少泡沫對視野的影響;
不推薦使用促胃腸動力藥,目前研究尚不支持促胃腸動力藥能夠幫助提高全小腸檢查完成率的觀點。
食管專用膠囊內鏡檢查
檢查前禁食2 小時;
飲用少量水( 約 10 ml ) 幫助膠囊內鏡吞服;
檢查過程中患者取仰臥位,或可採用 5 分鐘法: 吞服膠囊後 2 分鐘取仰臥位,然後 2 分鐘 30°半臥位,接著 1 分鐘 60°半臥位,最後 15 分鐘坐位。
結腸專用膠囊內鏡檢查
檢查前 1 日進無渣流質飲食;
檢查前一天晚上行腸道清潔準備,如口服瀉藥、灌腸等;
檢查過程中可加服小劑量磷酸鈉溶液( 45 ~55 ml ) ,通過增加腸蠕動使膠囊儘早進入結腸;
吞服膠囊後 1 小時膠囊尚未通過幽門者,建議給予促胃腸動力藥或經胃鏡將膠囊送入十二指腸以縮短膠囊在胃內的停留時間。
胃專用膠囊內鏡檢查
膠囊在胃內存留時間短,觀察胃內情況極不全面,所以很少用於胃的檢測。近幾年隨著磁控膠囊內鏡的出現,使膠囊內鏡對胃的檢查相對更全面。一些初步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對胃各部分顯示率達85% ,診斷準確率為 90% 以上,有望在臨床推廣應用。
檢查期間準備
檢查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和進入強磁場區域(如磁共振檢查),以防圖像信號受到幹擾。服用膠囊2 小時後可飲清水,4 小時後可進少許清淡食物。
禁忌症
絕對禁忌證
無手術條件或拒絕接受任何腹部手術者(一旦膠囊滯留將無法通過手術取出) 。
相對禁忌證
已知或懷疑胃腸道梗阻、狹窄以及瘻管;
心臟起搏器或其他電子儀器植入者;
吞咽障礙者;
妊娠期婦女。
優點與缺點
優點
膠囊內鏡最顯而易見的優點是「無痛苦」或「痛苦極少」,因此不少人就是衝著這個目的去做檢查。另外,膠囊內鏡檢查方便、無需麻醉、不會發生交叉感染,因此其應用前景光明。
缺點
優點與缺點總是共存的,所謂「有瑕疵才是真實的」,膠囊內鏡也是如此。
貴
膠囊內鏡是一次性使用的,裡面的晶片和高清攝像頭也是一次性的,因此膠囊內鏡成本可不低,目前檢查費用一般為4-5千元,而普通胃腸鏡檢查費也就三、四百元左右,甚至更低。當然,若是胃腸鏡下附加治療,其費用就更高。
難以實時控制
目前,膠囊內鏡的運動與動力主要依賴腸道自身蠕動,不受控制,醫生難以在感興趣的某個可疑病變部位「多看兩眼」,而且,膠囊內鏡隨著胃腸蠕動不一定能採集到滿意的圖像,不能像手持內鏡那樣對可疑部位進行重點觀察,故容易出現視覺盲區,導致漏診。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逐漸嘗試膠囊自身的主動驅動和外部磁場驅動兩種解決思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起搏器幹擾、檢查期間不宜行MRI檢查
膠囊內鏡一般不造成電子設備( 如心臟起搏器等) 失效,但膠囊接近起搏器時存在內鏡影像部分缺失的現象。在膠囊內鏡檢查以及膠囊尚未排出體外時,尚不宜接受 MRI 檢查,可能與強磁場環境的幹擾有關。
其他
如常見併發症:膠囊滯留、誤吸入氣管等。
免責聲明:本微信公眾號部分圖片、文字及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我們會在收到通知24小時內將相關內容刪除,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