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內鏡,如何帶給您輕鬆的胃腸檢查體驗?

2020-12-11 騰訊網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醫聯體單位

關注我們,全面了解更多胃腸知識

當我們患上或者是懷疑自己患上了胃腸疾病時

醫生常常會建議我們「做個胃鏡或腸鏡檢查」

然而,很多人一聽到「插入式胃腸鏡」

立馬打消了自己做檢查的念頭

因為,體驗感實在是太痛苦了

然而總有些人想要尋找到,

既能看清消化道,

又幾乎無痛苦的檢查方式

事實上,還真的存在這樣的方式

那就是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膠囊內鏡

近年來,膠囊內鏡已不僅局限於對小腸病變的檢查

而且做到了全胃腸道覆蓋

那麼,關於膠囊內鏡,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膠囊內鏡簡介

膠囊內鏡,全稱為「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系統」。

從外觀來看,大小和普通藥物膠囊相差無幾,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長得像膠囊的微型相機。

組成與檢查過程

膠囊內鏡檢查是一種無線內鏡技術,主要由一個微型照相機、數字處理系統、無線收發系統三部分組成。從吞下膠囊內鏡那一刻起,膠囊內鏡會以每秒2張(甚至更多)的速度拍照,途經整個消化道,邊走邊拍,圖像實時傳送至記錄儀。大約6至8小時後,電池用盡,膠囊就隨大便排出體外。每次會拍攝 5 萬張左右的照片。

如今,膠囊內鏡可藉助機器人的力量,將數以萬計的圖片逐張檢查,精準定位到病灶,準確率大大提升,協助醫生完成70%左右的閱片量。

檢查前準備

小腸膠囊內鏡檢查

檢查前需禁食或無渣流質飲食10 ~ 12小時;

檢查前一天晚上行腸道清潔準備,如口服瀉藥、灌腸等;

術前半小時服用適量去泡劑,以減少泡沫對視野的影響;

不推薦使用促胃腸動力藥,目前研究尚不支持促胃腸動力藥能夠幫助提高全小腸檢查完成率的觀點。

食管專用膠囊內鏡檢查

檢查前禁食2 小時;

飲用少量水( 約 10 ml ) 幫助膠囊內鏡吞服;

檢查過程中患者取仰臥位,或可採用 5 分鐘法: 吞服膠囊後 2 分鐘取仰臥位,然後 2 分鐘 30°半臥位,接著 1 分鐘 60°半臥位,最後 15 分鐘坐位

結腸專用膠囊內鏡檢查

檢查前 1 日進無渣流質飲食;

檢查前一天晚上行腸道清潔準備,如口服瀉藥、灌腸等;

檢查過程中可加服小劑量磷酸鈉溶液( 45 ~55 ml ) ,通過增加腸蠕動使膠囊儘早進入結腸;

吞服膠囊後 1 小時膠囊尚未通過幽門者,建議給予促胃腸動力藥或經胃鏡將膠囊送入十二指腸以縮短膠囊在胃內的停留時間。

胃專用膠囊內鏡檢查

膠囊在胃內存留時間短,觀察胃內情況極不全面,所以很少用於胃的檢測。近幾年隨著磁控膠囊內鏡的出現,使膠囊內鏡對胃的檢查相對更全面。一些初步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對胃各部分顯示率達85% ,診斷準確率為 90% 以上,有望在臨床推廣應用

檢查期間準備

檢查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和進入強磁場區域(如磁共振檢查),以防圖像信號受到幹擾。服用膠囊2 小時後可飲清水,4 小時後可進少許清淡食物。

禁忌症

絕對禁忌證

無手術條件或拒絕接受任何腹部手術者(一旦膠囊滯留將無法通過手術取出) 。

相對禁忌證

已知或懷疑胃腸道梗阻、狹窄以及瘻管;

心臟起搏器或其他電子儀器植入者;

吞咽障礙者;

妊娠期婦女。

優點與缺點

優點

膠囊內鏡最顯而易見的優點是「無痛苦」「痛苦極少」,因此不少人就是衝著這個目的去做檢查。另外,膠囊內鏡檢查方便無需麻醉、不會發生交叉感染,因此其應用前景光明。

缺點

優點與缺點總是共存的,所謂「有瑕疵才是真實的」,膠囊內鏡也是如此。

膠囊內鏡是一次性使用的,裡面的晶片和高清攝像頭也是一次性的,因此膠囊內鏡成本可不低,目前檢查費用一般為4-5千元,而普通胃腸鏡檢查費也就三、四百元左右,甚至更低。當然,若是胃腸鏡下附加治療,其費用就更高。

難以實時控制

目前,膠囊內鏡的運動與動力主要依賴腸道自身蠕動不受控制,醫生難以在感興趣的某個可疑病變部位「多看兩眼」,而且,膠囊內鏡隨著胃腸蠕動不一定能採集到滿意的圖像,不能像手持內鏡那樣對可疑部位進行重點觀察,故容易出現視覺盲區,導致漏診。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逐漸嘗試膠囊自身的主動驅動和外部磁場驅動兩種解決思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起搏器幹擾、檢查期間不宜行MRI檢查

膠囊內鏡一般不造成電子設備( 如心臟起搏器等) 失效,但膠囊接近起搏器時存在內鏡影像部分缺失的現象。在膠囊內鏡檢查以及膠囊尚未排出體外時,尚不宜接受 MRI 檢查,可能與強磁場環境的幹擾有關。

其他

如常見併發症:膠囊滯留、誤吸入氣管等。

免責聲明:本微信公眾號部分圖片、文字及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我們會在收到通知24小時內將相關內容刪除,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相關焦點

  • 害怕做胃腸鏡想選擇膠囊內鏡?你知道膠囊內鏡的缺點在哪嘛?
    胃病患者去醫院做檢查,首先想到的就是做胃鏡,因為在胃腸檢查方面胃鏡檢查是最為有效的;而胃鏡從1868年到現在共有三種類型,分別是:普通胃鏡、無痛胃鏡及膠囊內鏡,膠囊內鏡也是在現在最先進的檢查方法,但很多人對於膠囊內鏡卻並不熟知。
  • 預約膠囊內鏡檢查和痔瘡微創手術的人最多 | 現代快報
    同時,南京市名中醫、南京肛泰醫院特聘專家朱傳娣也受邀在現場為市民進行健康宣教,講解肛腸疾病的防治以及目前關注度頗高的OMOM膠囊內鏡檢查。活動統計數據顯示,肛腸專區預約膠囊內鏡檢查和痔瘡微創手術的人最多,而這其中有超過一半的人之前從未做過相關檢查,諮詢的痔瘡患者中也有近一半的人沒有接受過系統治療。如果你也有類似問題,沒來得及在現場預約,現在仍可通過肛腸活動專線025-66662228預約登記。
  • 吞下一顆「膠囊」,胃腸道來了「偵察兵」
    11月17日,家住雨花區的申東(化名)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做完膠囊胃鏡檢查後,一臉輕鬆地說。申先生表示,自己吞服了一個約女性小指節大小的「膠囊」,之後大約20分鐘左右,醫生便告訴他檢查做完了。整個過程順利,他不僅沒有任何不適感,還可以自由活動,「檢查毫無痛苦,就是跟吃藥一樣,還可以自由活動並觀看自己消化道的情況。」經檢查顯示,申先生是慢性胃炎,吃點藥,再調理飲食就行了。
  • 15分鐘給胃做「體檢」 膠囊內鏡機器人亮相寧波
    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受檢者將膠囊隨水吞下,穿上檢查服並躺在檢查儀器上,醫生操作遙控杆,便可清晰地看到由「膠囊機器人」傳輸出的胃內情況,醫生實時對受檢者的情況提出建議。不到20分鐘,胃部檢查便完成了。  「一開始我看到『膠囊』的時候感覺比一般的膠囊要大一點,還擔心咽不下去,結果很輕鬆的就吞下去了,跟吃藥一樣。」
  • 還怕做胃鏡檢查?新技術讓你吞一顆膠囊就能搞定
    胃鏡檢查對於很多人來講都是一個痛苦的可怕過程。很多人都怕做胃鏡、腸鏡檢查。如今,膠囊內鏡吞下它就可以輕鬆地完成檢查,給胃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創新:胃腸檢查吞顆小膠囊就輕鬆搞定在重慶銘博醫院,記者見到了膠囊胃鏡,它由膠囊、記錄儀、控制器和工作站四個部分組成,專家介紹,膠囊胃鏡實際上就是一個微型的智慧機器人,從口腔通過食道進入胃部後開始工作。這個長28毫米、直徑13毫米的膠囊內,封裝了攝像頭、傳感器、電池等將近數百個零部件。
  • 腹部CT可以檢查胃腸病嗎?與內鏡相比各有什麼優缺點?一文說清楚
    目前胃腸部的檢查,醫生很多時候建議做胃腸鏡檢查,但是內鏡檢查是一個侵入性檢查,很多人覺得做這個很痛苦,所以會問,能不能做個CT檢查看一下胃腸疾病?我們說說這個問題。內鏡檢查優點:胃腸鏡是直視下的黏膜觀察,對必腹部CT來說,可以發現食管、胃、十二指腸、結腸、直腸等部位黏膜的病變,尤其早期的黏膜病變,可以直視下觀察。最為重要的是內鏡檢查可以取病理化驗確診疾病,還可以通過內鏡下做很多疾病的治療。
  • 部分克羅恩病小腸病變可能只有膠囊內鏡才能發現
    膠囊內鏡是一種非侵入性影像檢查技術,發現和評估小腸病變的能力不遜於CTE或MRE。在高度懷疑CD或小腸病變,但腸鏡/影像檢查結果陰性的情況下,可用於初步診斷。 然而,由於膠囊內鏡不能完成組織活檢,而且在不能再懷疑小腸狹窄的患者中使用。因此膠囊內鏡在CD的初始診斷方面,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 北京做胃鏡檢查的醫院
    北京做胃鏡檢查的醫院?插管胃鏡的痛苦相信每個做過的患者都不會再想著會有下一次,而且做胃鏡的時候還不能一起檢查腸道,但胃腸的不舒服與疾病的折磨又使得不得不多次進行胃鏡檢查,那麼怎麼避免這種痛苦呢?醫生表示OMOM膠囊內鏡可以一次性查胃腸,而且輕鬆無痛感。
  • 想查胃腸道,透視、CT、胃腸鏡、膠囊內鏡要選哪種呢?聽醫生說
    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下關於目前胃腸道檢查(全消化道鋇餐透視,CT檢查,胃鏡腸鏡和小腸鏡,膠囊內鏡)的各項技術的優缺點。內鏡檢查:包括胃鏡、腸鏡、小腸鏡等從發明軟式內鏡開始,它的功能就是發現消化道黏膜的病變,並可以進行取病理及早期病變的切除,異物的取出等治療,目前也有放大內鏡可以微觀的觀察黏膜腺管和血管改變,來發現早期腫瘤。是目前性價比最高,技術發展最全,可以解決問題最多的方式。
  • 醫生解答:膠囊內鏡的工作流程,它是怎麼發現腸道病變的?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膠囊內鏡,老百姓常說的吃一粒膠囊就能看腸胃,說的就是它。但是,除了做過膠囊內鏡檢查的人之外,大多數人覺得它還是非常神秘的,連它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本來今天想發點別的,但是想到我們醫院的膠囊內鏡是我在負責,想著不如趁這個機會給大家說明一下膠囊內鏡是什麼東東,先給大家看一下它的真面目,如下圖!
  • 膠囊機器人很小,但能免除胃鏡篩查之苦
    胃部如有不適及時就醫,尤其是胃癌的一期患者,通過做胃鏡篩查是可以發現的,這也可以看出定期進行醫學檢查的重要性。  但是,作為胃部疾病篩查的重要工具,胃鏡一直以來都是病人又愛又恨的一個設備。人們愛它是因為它能為診療提供最專業的依據,但做這個檢查的體驗過程卻「痛苦不堪」。
  • 功能性胃腸病醫生排名2.0
    黃紹剛 腸易激症候群、慢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胃腸息肉、便秘、急慢性胰腺炎、膽石症、膽囊炎等診療名醫【所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 【醫生概述】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消化科主任,消化內窺鏡室主任,國家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兼副秘書長
  • 疫情期間內鏡檢查怎麼做?專家推薦無接觸式胃鏡檢查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副秘書長、膠囊內鏡協作組組長、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廖專教授圍繞「疫情期間要做內鏡檢查怎麼辦」這一話題進行了精彩「雲分享」,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大內科副主任、醫療保健(體檢)中心執行主任吳建勝教授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消化內科方軍博士也參與了在線交流。
  • 做一次無痛胃鏡檢查會需要多少錢呢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胃腸科醫師提醒,出現腸胃疾病要及時去正規醫院診治,配合醫生做好胃鏡檢查,查明病因、對症治療。但是又有很多患者提出疑問,做一次無痛胃鏡檢查會需要多少錢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胃腸科醫師介紹說,由於胃腸疾病的複雜多樣性,很多疾病僅靠醫生的觀察與經驗是無法確診的。為了找出病因對症治療,胃鏡檢查是不可缺少的。
  • 胃不舒服,到底做什麼檢查好?聽聽消化科醫生的建議
    本文專家:季剛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有胃部不適的現象。有時你會覺得忍忍就過去了,或者是去附近的藥店買點常規胃藥了事,症狀緩解之後就不再去管胃了。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科學的,有可能就會由開始的淺表性胃炎拖成慢性萎縮性胃炎。那麼得了胃病如何科學地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呢?
  • 吞下一顆「膠囊」,醫生遙控檢查
    兩年前的一次胃鏡著實讓錢女士留下了心理陰影,從此一提到胃鏡檢查她就很是抗拒。這不,去年又要胃鏡檢查了,錢女士一口回絕不做。「我的胃一直不舒服,但一想到要做胃鏡,就遲遲下不了決心。」然而,今天上午,她卻來到寧波第一醫院做了胃鏡檢查。原來,錢女士所做的是「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通俗來說,就是她吃下一顆膠囊大小的機器人來進行胃鏡檢查。
  • 一顆「膠囊」的神奇旅行
    患者拿起一顆感冒藥大小的「膠囊」,在醫生的鼓勵下隨水一同服下。不到一分鐘,這顆「膠囊」在患者的胃裡開始「變身」,伸出自己的「三頭六臂」大顯神通。此時,透過發光燈管、磁定位晶片和探頭,我們的「膠囊」開始對胃裡進行巡視,很快就鎖定了病灶的位置——拍照、取證、圖像回傳。
  • 煙臺醫大胃腸醫院直播無痛胃腸鏡檢查、治療,讓患者家屬「監督」
    僅胃腸鏡檢查來說,煙臺醫大胃腸醫院就已經確立了多方面優勢:煙臺醫大胃腸醫院的胃腸鏡是奧林巴斯290型胃腸鏡,這是才問世不到兩年的新一代設備,不但查得更清楚,而且還有多項專利技術消除檢查中的不適感。290型胃腸鏡煙臺很多三甲醫院都沒有。個別醫院雖然有,因為設備貴也就一兩臺是290型胃腸鏡,大多還是舊設備。到煙臺醫大胃腸醫院,就能確保患者做的就是更先進的290。
  • 消化系統出現問題,除了腸鏡和胃鏡外還能做哪些檢查?看專家理解
    隨著近些年醫療行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新的檢查方式為臨床所用,在消化系統的疾病診斷之中,就已經有內鏡、B超、CT、核磁等各式各樣的檢查。那麼消化系統出現問題,除了腸鏡和胃鏡外還能做哪些檢查?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消化一線大專家齊薦 「無接觸式胃鏡檢查」安翰科技解決方案
    復工複診在即,如何在消化內鏡檢查中做好防控工作,保證醫生患者雙重安全?四位專家聚焦「後疫情時代」胃鏡檢查難題,就胃鏡檢查防交叉感染工作的重要性和對策進行了熱烈的探討。 研討會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愛奇藝、抖音、消化界等十餘家直播平臺上同期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