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胃鏡方式你見過嗎?吞下一顆「膠囊」,醫生遙控檢查

2020-12-23 浙江在線

2018-07-11 16:33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波 通訊員 俞水白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胃癌40多萬人,死亡30多萬人,佔全球近一半,而且多達80%的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尤其以40-60歲人群多見,男性高於女性。簡單地說,世界上每10個胃癌患者中就有4個來自中國。

過去,胃癌早期篩查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胃鏡,可這個並不複雜的傳統診療手段,卻讓不少人難以接受。

50歲的錢女士就是其中一位。

「做的時候整個人感覺就不舒服。」兩年前的一次胃鏡著實讓錢女士留下了心理陰影,從此一提到胃鏡檢查她就很是抗拒。

這不,去年又要胃鏡檢查了,錢女士一口回絕不做。「我的胃一直不舒服,但一想到要做胃鏡,就遲遲下不了決心。」

然而,今天上午,她卻來到寧波第一醫院做了胃鏡檢查。

原來,錢女士所做的是「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通俗來說,就是她吃下一顆膠囊大小的機器人來進行胃鏡檢查。

記者看到,磁控膠囊胃鏡是一顆直徑11.8mm,長度27mm的醫療機器人。它看起來像一顆藥物膠囊的「小精靈」,可肚子裡卻集成了300多個光學、通訊等高精密元器件。相比以往的膠囊內鏡只能隨消化道蠕動運動,不容易全面檢查。這次的膠囊胃鏡機器人在磁場的控制下,醫生可任意控制膠囊機器人在人體胃內的行動,實現上下、前後、左右、水平、垂直五個方位的運動,360°無死角檢查胃內情況。

按照要求,錢女士在前一晚6點後就停止進食,並在做檢查前40分鐘喝下祛泡劑等藥劑減少胃部泡沫和粘液,隨後溫水吞服膠囊。 在進入口腔之前,膠囊胃鏡就已經啟動,以一秒兩張照片精準仔細地查看胃,同時將數據圖像實時傳輸到醫生電腦。

經過15分鐘的檢查,錢女士下地了,整個過程沒有任何不適,甚至還感慨「胃鏡還可以這麼做,比以前舒服多了。」

過了一會兒,醫生將診斷報告遞給錢女士,一切正常。

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樓春福說,磁控膠囊胃鏡它的優勢在於它很小,且可以操控,而且沒有痛苦。傳統的胃鏡大家都知道,它要插管,會誘發劇烈的嘔吐;無痛胃鏡很多人擔心麻醉的副反應和不良反應,還有一些禁忌症。「尤其是那些不適合做胃鏡的人群,有了就這個就不用擔心了。」

記者了解到,這是寧波地區首臺國內自主研發的「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而該項技術在北京、上海等地已得到推廣。省內杭州浙二醫院、邵逸夫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也都已經引進該項技術。

然而,這個小機器人不僅可以做胃部檢查,還能進行腸部檢查。只要檢查者吞服機器人,它就在跟著腸蠕動仔細檢查,不影響檢查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這時候有市民會想,這個到底安不安全,會不會傷到胃腸?

膠囊機器人採用特殊材質製成,表面做了抗腐蝕處理,即使放進比胃液酸性更強的液體,也不會被腐蝕。與此同時膠囊機器人作用於人體的磁場僅有200高斯,而我們去醫院做核磁共振,它的磁場強度幾乎是膠囊機器人150倍,所以在輻射方面,是完全不必擔心輻射問題。檢查結束,膠囊會隨人體正常排洩排出,一次性使用不回收,也就杜絕了交叉感染。

萬一檢查出胃部不好怎麼辦?

採訪中醫生也表示,該項檢查只是輔助檢查的手段,如果在檢查中發現胃部有問題,需要活檢,那還是需要藉助傳統胃鏡來進行。

如此方便的檢查市民肯定關心它費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該項檢查沒有進入醫保,需要自費,單項胃部檢查為3700元,胃腸一起為3900元。

由於該項檢查是預約制,如果市民想要檢查,可以在周一到周五到寧波市第一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登記處預約。怎麼樣你是否想去給自己的胃做個檢查呢?

 (本文圖片視頻由王波拍攝)

1531298016000

相關焦點

  • 還怕做胃鏡檢查?新技術讓你吞一顆膠囊就能搞定
    胃鏡檢查對於很多人來講都是一個痛苦的可怕過程。很多人都怕做胃鏡、腸鏡檢查。如今,膠囊內鏡吞下它就可以輕鬆地完成檢查,給胃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創新:胃腸檢查吞顆小膠囊就輕鬆搞定在重慶銘博醫院,記者見到了膠囊胃鏡,它由膠囊、記錄儀、控制器和工作站四個部分組成,專家介紹,膠囊胃鏡實際上就是一個微型的智慧機器人,從口腔通過食道進入胃部後開始工作。這個長28毫米、直徑13毫米的膠囊內,封裝了攝像頭、傳感器、電池等將近數百個零部件。
  • 武漢產「膠囊機器人」幫你無痛做胃鏡
    記者史偉 攝本報訊(記者王春嵐)將一顆感冒藥大小的膠囊吞下肚,裝在裡面的「小小機器人」就會啟動,通過醫生在體外遙控,探查藏在胃裡的病灶。記者昨從武漢市協和醫院獲悉,儘管價格不菲(約四五千元),且未納入醫保報銷範圍,近兩年來,已有約一成患者嘗鮮這類一次性膠囊內鏡。
  • 做胃鏡只用吞個膠囊?記者親測,這科技夠「黑」
    就好比吞下了一個孫悟空,普通胃鏡要插管、打麻藥,這酸爽讓許多飽受胃病的患者望而卻步。那如果可以不插管、不打麻藥,整個過程毫無不舒適感呢?一顆膠囊就可以輕鬆查胃,你還會有顧慮嗎?為了檢查更為準確,晚報君聽從相關工作人員囑咐提前一天晚八點後沒有進食。今天檢查一早,飢餓感加上第一次做胃鏡的緣故讓晚報君感到十分緊張。工作人員為了緩解記者不安的情緒,解釋操作原理,展示需要吞服的膠囊。
  • 吞下一顆「膠囊」,胃腸道來了「偵察兵」
    近日,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開展了首例膠囊內鏡檢查,患者不用插管子,只需吞服一顆類似藥丸的「膠囊」,就能輕輕鬆鬆完成無痛的膠囊胃鏡和膠囊小腸鏡檢查。「我反反覆覆胃痛好多年了,家人一直勸我做個胃鏡,聽好友描述過胃鏡的難受,總是下不了這個狠心,這下好了,吞個膠囊,輕輕 松松就把拖了幾年的胃鏡做完了!」
  • 15分鐘給胃做「體檢」 膠囊內鏡機器人亮相寧波
    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受檢者將膠囊隨水吞下,穿上檢查服並躺在檢查儀器上,醫生操作遙控杆,便可清晰地看到由「膠囊機器人」傳輸出的胃內情況,醫生實時對受檢者的情況提出建議。不到20分鐘,胃部檢查便完成了。  「一開始我看到『膠囊』的時候感覺比一般的膠囊要大一點,還擔心咽不下去,結果很輕鬆的就吞下去了,跟吃藥一樣。」
  • 膠囊機器人很小,但能免除胃鏡篩查之苦
    「用戶吞服下去的這顆膠囊,就像放入肚子裡面一個孫悟空一樣,不僅能把胃、小腸等體內部位的情況拍攝清楚,而且我們完全可以控制住它。」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郇丹丹拿著一顆膠囊藥丸狀的產品介紹,這款充滿黑科技產品是該公司推出的胃部檢查產品。  這款醫療設備的全名是安翰NaviCam®磁控膠囊內鏡機器人,也就是一款膠囊胃鏡產品。
  • 一顆小「膠囊」就能洞察胃和腸?「膠囊機器人」究竟是個啥
    圖為工作人員展示第四代膠囊機器人  不少人都懼怕胃鏡檢查,因為那需要吞下一根長長的管子,異物感令許多人難以忍受。如今,胃鏡和腸鏡檢查都有了高科技幫忙。病人只需服下一顆小小的「膠囊」, 胃腸道內的病灶就能被醫生看得一清二楚。  就在剛剛落幕的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中,一款智能導航膠囊機器人引起關注。膠囊機器人在體外設備的智能控制下,像一艘無人駕駛的飛船穿梭在胃部模型的各個位置,執行檢查任務。記者了解到,這種膠囊機器人已經在北京等多個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未來將實現對胃部疾病開展早篩智能檢查。
  • 膠囊胃鏡讓胃鏡檢查不再「畏敬」
    而胃鏡是胃部體檢,篩查胃炎、胃潰瘍、胃萎縮等胃部病變的主要檢查工具,同時也是確診胃癌的金標準。 很多胃癌病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大部分是由於沒有進行定期的胃鏡檢查、遺漏掉了早期胃癌的特異症狀所致。此外由於胃部的特殊生理結構,胃黏膜的一些症狀只有通過胃鏡才可以清晰有效地觀察到,醫生藉由胃鏡才能做出精準判斷。
  • 一顆小「膠囊」能洞察胃和腸?膠囊機器人問世,用於胃癌早期篩查
    不少人都懼怕胃鏡檢查,因為那需要吞下一根長長的管子,異物感令許多人難以忍受。如今,胃鏡和腸鏡檢查都有了高科技幫忙。病人只需服下一顆小小的「膠囊」, 胃腸道內的病灶就能被醫生看得一清二楚。就在剛剛落幕的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中,一款智能導航膠囊機器人引起關注。
  • 胃不舒服,到底做什麼檢查好?聽聽消化科醫生的建議
    有時你會覺得忍忍就過去了,或者是去附近的藥店買點常規胃藥了事,症狀緩解之後就不再去管胃了。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科學的,有可能就會由開始的淺表性胃炎拖成慢性萎縮性胃炎。那麼得了胃病如何科學地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呢?胃鏡檢查是胃病診斷「金標準」胃鏡檢查是把前端裝有鏡頭的纖維導管直接插入胃和十二指腸, 用肉眼觀察胃腸內部情況。
  • 消化一線大專家齊薦 「無接觸式胃鏡檢查」安翰科技解決方案
    3月21日,四位來自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的消化領域一線大專家,通過網絡連線的方式,齊聚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舉辦的《無接觸式胃鏡系列研討活動》。 復工複診在即,如何在消化內鏡檢查中做好防控工作,保證醫生患者雙重安全?
  • 胃鏡到底是種什麼樣的檢查?你真的了解嗎?
    引言「做胃鏡難受嗎?」,「肯定難受的」,「哎喲,那麼粗一根管子啊,我不敢做了」……這是在胃鏡室門口最常聽到的對話,所以胃鏡也是最常被患者拒絕做的檢查。但是,隨著城市生活方式的改變,打工人工作壓力大而不按時吃飯、經常點外賣、宵夜上線……久而久之,胃部不適的症狀隨之出現,加上胃癌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並向年輕化發展,該做胃鏡的時候那是躲也躲不掉的。本期「護健圖文」欄目,我們邀請了上海市楊浦區中醫醫院脾胃科代理護士長司徒芸忻,為我們講講胃鏡檢查相關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 疫情期間內鏡檢查怎麼做?專家推薦無接觸式胃鏡檢查
    「醫院消毒過的內鏡安全嗎?」「醫生給病人做內鏡,會不會被傳染?」疫情之下,內鏡檢查變成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戰勝疫情,科技是「殺手鐧」。「為了解決內鏡診療過程中的疫情防控難題,我們積極探索遠程醫療,提出了無接觸式胃鏡檢查。」
  • 疫情期間,做胃鏡成了難題!無接觸式胃鏡檢查了解一下
    疫情期間,做胃鏡成了難題! 無接觸式胃鏡檢查了解一下 疫情期間,為了避免感染風險,各大醫院內鏡科門診停診,做胃鏡難成了擺在醫生和患者面前的問題。
  • 什麼是胃鏡 胃鏡檢查前後要注意哪些
    什麼是胃鏡胃鏡是用來檢查胃部的一種醫學檢查方法,也是指檢查時使用的工具。目前,臨床醫學上最先進的胃鏡檢查是膠囊內鏡。而胃鏡檢查,是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胃內部的真實情況,以及被檢查部位能夠更加直觀的被看到,胃鏡能夠非常明確的對胃病的病症確診。胃鏡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
  • 北京做胃鏡檢查的醫院
    北京做胃鏡檢查的醫院?插管胃鏡的痛苦相信每個做過的患者都不會再想著會有下一次,而且做胃鏡的時候還不能一起檢查腸道,但胃腸的不舒服與疾病的折磨又使得不得不多次進行胃鏡檢查,那麼怎麼避免這種痛苦呢?醫生表示OMOM膠囊內鏡可以一次性查胃腸,而且輕鬆無痛感。
  • 一顆「膠囊」的神奇旅行
    患者拿起一顆感冒藥大小的「膠囊」,在醫生的鼓勵下隨水一同服下。不到一分鐘,這顆「膠囊」在患者的胃裡開始「變身」,伸出自己的「三頭六臂」大顯神通。此時,透過發光燈管、磁定位晶片和探頭,我們的「膠囊」開始對胃裡進行巡視,很快就鎖定了病灶的位置——拍照、取證、圖像回傳。
  • 吞咽困難做胃鏡可以檢查出問題嗎?這5種情況需要做胃鏡
    胃鏡在目前比較常見是一種能知道胃部情況的檢查項目,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不過雖說胃鏡檢查詳細,但並不是什麼人都需要做胃鏡,只有在出現相關症狀才需要做胃鏡檢查。因此有人疑惑在自己吞咽困難時做胃鏡是否能檢查出問題?一般來講看情況。
  • 去上交會現場看無痛胃鏡「膠囊機器人」如何給病人看病
    原標題:去上交會現場看無痛胃鏡「膠囊機器人」 如何給全球病人看病  只要喝一口水,吞服一粒膠囊,就可以輕輕鬆鬆做胃鏡檢查,全程無痛、無創、無麻醉,不用再忍受插管胃鏡的痛苦。這種膠囊其實是一個一次性使用的機器人。這款「膠囊機器人」在第二屆上交會亮相後一夜爆紅。
  • 令狐恩強:有人因發怵做胃鏡錯過早期診斷最佳時機
    他指出,「許多人一說到要做胃鏡就發怵,以至於明知自己有病症,卻不願意去做電子胃鏡檢查,錯過了早期診斷的最佳時機。」近年來,我國內鏡相關研究在國際期刊發表量增長近20倍,相關學術成果被寫入國際指南,在國際學術界上開始嶄露頭角。在2009年之前,中國的內鏡技術與國外相比有明顯差距,而自「隧道技術」開創以來,中國的內鏡技術大幅提升,領先於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