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小「膠囊」能洞察胃和腸?膠囊機器人問世,用於胃癌早期篩查

2020-12-22 北晚新視覺網

不少人都懼怕胃鏡檢查,因為那需要吞下一根長長的管子,異物感令許多人難以忍受。如今,胃鏡和腸鏡檢查都有了高科技幫忙。病人只需服下一顆小小的「膠囊」, 胃腸道內的病灶就能被醫生看得一清二楚。

就在剛剛落幕的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中,一款智能導航膠囊機器人引起關注。膠囊機器人在體外設備的智能控制下,像一艘無人駕駛的飛船穿梭在胃部模型的各個位置,執行檢查任務。記者了解到,這種膠囊機器人已經在北京等多個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未來將實現對胃部疾病開展早篩智能檢查。

探訪

「膠囊胃鏡」長什麼樣?

在中國科技館的科普日活動現場,記者見到了這枚膠囊內鏡,工作人員稱之為「膠囊機器人」。它的外形與普通食用膠囊極為相似,尺寸略偏大一些,長大約2釐米,直徑大約1釐米,普通人可以很順利地吞服。

工作人員模擬了這顆「膠囊」的檢查過程。服下「膠囊」後,「病人」躺在一張類似X光檢查的床位上,腹部對準一個「探頭」。一旁的控制臺有一個大屏幕,隨著「膠囊」逐漸深入體內,「病人」體內的畫面不斷在控制臺顯示器上出現。小小的「膠囊」像一輛無人駕駛的飛船遊弋穿梭在胃的各個位置,完全無人幹預。它用搭載的高清攝像頭「掃」過每一寸內壁,發現每一個疑似點,實時畫面傳至醫生眼前,支持診斷。

「它有自己的『大腦』,可以判斷該去哪裡,在哪裡停多久,還能精準控制自己的姿態。」工作人員說,智能導航膠囊機器人採用膠囊內部傳感器的智能感測技術和膠囊機器人控制姿態感測技術,能夠結合人體腔道圖像深度學習技術和膠囊距離感測技術實現實時定位。同時通過智能控制算法,控制膠囊在胃腔裡的運動軌跡。

研發

膠囊機器人已更新至第四代

這款用來演示胃鏡檢查的膠囊機器人是「膠囊內鏡系列」的第四代產品。研發者王金山是一位技術狂熱愛好者。上世紀90年代,微機電技術(MEMS)快速發展,一些前沿企業開始利用高度微縮的電晶體、電子軟體開發微機電系統,一套系統可以縮至不到一個指甲蓋大小。王金山一直在關注微機電系統的發展,他隱隱覺得未來的世界一定能夠「以小博大」。

正在那段時間,王金山的一位親人因為腸胃不舒服住進了醫院,需要做消化道檢查。當時做胃鏡和腸鏡是唯一的精準檢查手段,但這種傳統的檢查方式令老人痛苦不堪,離開檢查室的時候幾乎耗盡了體力。「能不能從技術上減輕人的痛苦,讓取樣檢查的攝像頭直達『目的地』?」他諮詢了一大批國內的微機電技術專家後,產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把檢查設備裝進一個膠囊裡,讓病人吞下去,再排出來。

這項技術當時在國內外都極少有人涉足,研發難度可想而知。投資者撤資、技術瓶頸「卡脖子」……團隊遇到了一系列難題,最終熬了過來。2003年,第一顆成型的膠囊式內窺鏡誕生。這顆「膠囊」的主要功能就是檢查消化道特別是小腸的疾病,包括小腸靜脈曲張、腸壁出血等等。「當時我們發現,檢查胃有插管胃鏡,檢查結腸可以用傳統腸鏡,但小腸因為狹窄迂迴的形態,始終有傳統內窺鏡無法探視的盲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2004年10月,這顆膠囊內鏡在北京的北大醫院、友誼醫院和重慶新橋醫院、重醫附二院四家醫院成功進行了臨床應用試驗,並在2005年獲得了當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成功走入市場。在一些地方,用「膠囊腸鏡」甚至已經納入了醫保。

追問

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多遠?

膠囊腸鏡還在研發衝刺的時候,科研人員已經投入膠囊胃鏡的研發。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胃部疾病尤其是胃癌的發病率在不少地方都出現攀升,而胃癌的治療關鍵在於早發現。「很多人牴觸用插管胃鏡,那我們就用創新的膠囊胃鏡技術對他們進行無痛無創的舒適化檢查。最終受益的是老百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膠囊機器人」不僅可以自主進行胃部檢查,還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檢查的圖像進行輔助診斷,同時發展遠程診療技術,比如通過網際網路技術開展異地讀片診斷、指導治療,實現胃癌早期篩查的普及。

記者了解到,「膠囊機器人」已經在北京等多個大城市的三甲醫院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未來將實現對胃部疾病早篩防癌的智能檢查。這對於廣大民眾而言,無疑是福音。資料顯示,以胃癌為例,早期發現早治療,五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而如果是晚期才發現,五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但事實上,由於傳統胃鏡難以被人們所接受,檢查率也就10%左右。在西方不少發達國家,胃鏡檢查幾乎是體檢必選項目。如果「膠囊機器人」在胃鏡檢查中得到應用,無疑會被更多人所接受。

揭秘

膠囊機器人融合六大高科技

據介紹, 「智能導航膠囊機器人」融合了多種高科技技術。

1、膠囊控制技術

採用機器人智能控制技術,精確控制膠囊在人體腔道的運動軌跡,達到快速、全面對人體腔道檢查的目的。降低使用風險、減輕病人痛苦,使得全消化道檢查完整度得到提高,最大限度減少漏診率,同時指導醫生針對具體部位進行精確檢查。

2、膠囊定位技術

採用膠囊內部傳感器的智能感測技術和膠囊機器人控制姿態感測技術,結合人體腔道圖像深度學習技術和膠囊距離感測技術,形成腔道模擬圖,顯示膠囊在腔道中的位置和3D姿態,實現膠囊的實時定位。醫生可針對具體部位進行精確檢查。

3、人工智慧控制算法

採用機器人智能控制算法,實現消化道智能路徑規劃,自動控制膠囊在人體大腔道的運動。這項技術屬於世界首創。

4、雙控制磁場技術

採用雙控制磁場技術,在膠囊的上下設計控制磁場,能夠增加膠囊內鏡受到的磁力及控制力。在現有的產品中,都是採用單磁鐵方案,當磁鐵把膠囊內鏡吸附到胃上表壁時,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但當膠囊處於胃的下表壁時,由於磁鐵距離膠囊較遠,控制力不足,膠囊很難達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該技術在人體下方設置第二磁鐵,當膠囊內鏡處於胃的下表壁時,下方磁鐵可以控制膠囊的運動及姿態,使膠囊內鏡能夠得到較強的控制力。

5、醫療大數據技術

採用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消化圖像實時識別及智能診斷系統,可在檢查過程中對採集到的圖片智能分析,實現可疑病灶自動預警,為醫生提供可疑病灶全面、準確的信息,減少漏診,實現早癌篩查及病變部位重點檢查。

6、「飛捷」算法

這項稱之為「飛捷」算法的應用能完成同步多項目檢查,在分類的同時可以給出異常所在的位置。另外利用「飛捷」算法同時對不同種類的異常進行檢測,實現了對胃部多種疾病的同時診斷,能節省醫生的時間。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航 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一顆小「膠囊」就能洞察胃和腸?「膠囊機器人」究竟是個啥
    工作人員說,智能導航膠囊機器人採用膠囊內部傳感器的智能感測技術和膠囊機器人控制姿態感測技術,能夠結合人體腔道圖像深度學習技術和膠囊距離感測技術實現實時定位。同時通過智能控制算法,控制膠囊在胃腔裡的運動軌跡。
  • 膠囊機器人很小,但能免除胃鏡篩查之苦
    「用戶吞服下去的這顆膠囊,就像放入肚子裡面一個孫悟空一樣,不僅能把胃、小腸等體內部位的情況拍攝清楚,而且我們完全可以控制住它。」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郇丹丹拿著一顆膠囊藥丸狀的產品介紹,這款充滿黑科技產品是該公司推出的胃部檢查產品。  這款醫療設備的全名是安翰NaviCam®磁控膠囊內鏡機器人,也就是一款膠囊胃鏡產品。
  • 15分鐘給胃做「體檢」 膠囊內鏡機器人亮相寧波
    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受檢者將膠囊隨水吞下,穿上檢查服並躺在檢查儀器上,醫生操作遙控杆,便可清晰地看到由「膠囊機器人」傳輸出的胃內情況,醫生實時對受檢者的情況提出建議。不到20分鐘,胃部檢查便完成了。  「一開始我看到『膠囊』的時候感覺比一般的膠囊要大一點,還擔心咽不下去,結果很輕鬆的就吞下去了,跟吃藥一樣。」
  • 吞下一顆「膠囊」,醫生遙控檢查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胃癌40多萬人,死亡30多萬人,佔全球近一半,而且多達80%的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尤其以40-60歲人群多見,男性高於女性。簡單地說,世界上每10個胃癌患者中就有4個來自中國。過去,胃癌早期篩查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胃鏡,可這個並不複雜的傳統診療手段,卻讓不少人難以接受。50歲的錢女士就是其中一位。
  • 這顆小膠囊被評為「2016十大醫學進展」,原來它有這麼大作用!丨推廣
    其中,有顆小膠囊被評為 「2016中國十大醫學進展」,它就是——精準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這個膠囊憑什麼能獲得這樣的殊榮呢?從評選頒獎詞可以看到這樣描述:與傳統胃鏡相比,精確磁控膠囊機器人高度準確,且患者無痛苦,有望成為胃病篩查的新工具。該技術是我國醫工結合及臨床轉化研究的典範,對預防胃癌有重大意義。
  • 新技術讓你吞一顆膠囊就能搞定
    如今,膠囊內鏡吞下它就可以輕鬆地完成檢查,給胃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創新:胃腸檢查吞顆小膠囊就輕鬆搞定在重慶銘博醫院,記者見到了膠囊胃鏡,它由膠囊、記錄儀、控制器和工作站四個部分組成,專家介紹,膠囊胃鏡實際上就是一個微型的智慧機器人,從口腔通過食道進入胃部後開始工作。
  • 神奇的膠囊機器人
    患者如入夢鄉,纖細的金屬導管入口穿喉進胃,受術者皆在酣寐中,異物恐懼在沉睡中渾然不覺,麻醉胃鏡真正做到了窺鏡入胃疼痛不知。然而,那一紙薄薄的知情同意書所示的條款,那相對禁忌和絕對禁忌的危險性,那施術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創傷,那「我的醫生已經告知此次檢查及檢查後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和風險……」,字字句句如千鈞重壓令人窒息,儘管它的機率微乎其微,但世事難料誰能先知呢?
  • 胃癌篩查應該怎麼做?膠囊胃鏡是啥東西?
    如果單獨比早期或晚期胃癌的生存率,各個國家之間差別並不大。無論中國還是日本,最早的1A期胃癌生存率都在90%以上,而最晚期的則都只有15%左右。大家生存率的差別,主要來自早發現,還是晚發現。為什麼日韓的早期胃癌比例高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胃癌的篩查。日本和韓國,都有胃癌的全民篩查計劃。
  • 做胃鏡只用吞個膠囊?記者親測,這科技夠「黑」
    一顆膠囊就可以輕鬆查胃,你還會有顧慮嗎?今天,晚報君特意到武漢本土企業安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體驗了醫療黑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為了檢查更為準確,晚報君聽從相關工作人員囑咐提前一天晚八點後沒有進食。今天檢查一早,飢餓感加上第一次做胃鏡的緣故讓晚報君感到十分緊張。工作人員為了緩解記者不安的情緒,解釋操作原理,展示需要吞服的膠囊。
  • 令狐恩強:無創胃鏡助力中國胃癌篩查
    2019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受癌症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的痛點」。面臨中國胃癌高發的現狀,如何藉助醫療創新助力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記者採訪了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科主任、中國醫療器械消化內鏡創新發展委員會理事長令狐恩強教授令狐恩強教授。
  • 膠囊胃鏡機器人登場
    一顆藥丸大小的膠囊機器人,伴隨著清水服下,途經食道、胃部、腸部……經過一次15分鐘的「人體旅行」後排出;與此同時,電腦可以同步顯示出相關檢測數據,檢查結果與傳統電子胃鏡準確性高度一致,並可提早數年判斷出幾大消化道癌症的可能性——這一科幻小說中的情景如今已變為現實。
  • 一顆膠囊就搞定,像喝感冒藥一樣吞下去就能查胃病?
    雖說病從口入,但吃多吃少,最終是由胃來消化和承擔。   倘若胃不好,去醫院檢查,醫生一般會推薦做胃鏡,做過胃鏡的人都知道,那滋味兒夠人難受好長一段時間了。
  • 一顆「膠囊」的神奇旅行
    患者拿起一顆感冒藥大小的「膠囊」,在醫生的鼓勵下隨水一同服下。不到一分鐘,這顆「膠囊」在患者的胃裡開始「變身」,伸出自己的「三頭六臂」大顯神通。此時,透過發光燈管、磁定位晶片和探頭,我們的「膠囊」開始對胃裡進行巡視,很快就鎖定了病灶的位置——拍照、取證、圖像回傳。
  • 吞下一顆「膠囊」,胃腸道來了「偵察兵」
    近日,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開展了首例膠囊內鏡檢查,患者不用插管子,只需吞服一顆類似藥丸的「膠囊」,就能輕輕鬆鬆完成無痛的膠囊胃鏡和膠囊小腸鏡檢查。「我反反覆覆胃痛好多年了,家人一直勸我做個胃鏡,聽好友描述過胃鏡的難受,總是下不了這個狠心,這下好了,吞個膠囊,輕輕 松松就把拖了幾年的胃鏡做完了!」
  • 去上交會現場看無痛胃鏡「膠囊機器人」如何給病人看病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胡彥珣 攝  不用插管子的 「膠囊胃鏡」:小藥丸與普通感冒藥差不多大   從前,做胃鏡需要「插黑管子」,如今,受檢者只需隨水吞服下一顆「小藥丸」,就可以完成胃鏡檢查。在安翰公司,記者見到了這款「膠囊」,長27mm,寬11.8mm,大小與普通一粒感冒膠囊差不多。根據操作人員在「玻璃胃」中的模擬,「膠囊」進入胃部後,像孫悟空翻筋鬥雲一樣,能做到360度無死角的高清拍攝。操作人員通過遙控杆遙控,可以實時看到胃內的情況。休息15分鐘,一次無痛、無創、無感染、無死角的胃部檢查即可完成。
  • 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精準檢測胃部的膠囊胃鏡機器人
    一顆藥丸大小的膠囊機器人,伴隨著清水服下,途經食道、胃部、腸部……經過一次15分鐘的「人體旅行」後排出;與此同時,電腦可以同步顯示出相關檢測數據,檢查結果與傳統電子胃鏡準確性高度一致,並可提早數年判斷出幾大消化道癌症的可能性——這一科幻小說中的情景如今已變為現實。
  • 胃不舒服,到底做什麼檢查好?聽聽消化科醫生的建議
    3、胃功能四項胃功能四項檢測是對胃蛋白酶原(PG)的兩種亞型PGⅠ和PGⅡ,及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抗體(Hp)進行定量檢測,同時給出PGR(PGⅠ/PGⅡ)值。可以反映胃黏膜正常與否以及胃黏膜受損程度和受損部位、Hp治療效果和預後觀察的敏感性、特異性指標;可為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Hp感染、早期胃癌、胃癌高危人群的初篩提供有效依據。
  • 安翰科技真實畫像:一顆膠囊胃鏡的上市突圍
    這註定是一場不平靜的上市突圍,安翰科技在上市的關鍵時期,不僅面臨媒體的拷問和質疑,同時也面臨競爭對手的訴訟和舉報。然而隨著安翰科技的幾次對外聲明和答覆,一家醫療器械行業的高科技企業技術實力展現出來。  安翰科技的產品屬於第二代主動式磁控膠囊胃鏡,專注精準查胃,不同於只能做小腸輔助診斷的第一代膠囊內鏡。兩代產品不僅名稱不同,技術水平也不同。
  • 和胃降逆膠囊吃3個月有什麼影響?
    胃降逆膠囊是一種被廣泛用來治療胃病的藥物,發現很多人對這種膠囊都比較熟悉,比如在生活中,經常會有人患上慢性淺表性胃炎,一旦出現這種胃部疾病,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腹脹,胃裡面會產生很多氣,於是就會出現噯氣,不僅如此,患者的食慾還會明顯下降,經常會有胃發酸的感覺,這時候就會噁心嘔吐,會變得全身乏力,還經常會伴隨著便秘,所以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危害很大的疾病
  • 抽血2ml能查胃癌風險,這是真的嗎?抽血進行胃功能檢查靠譜嗎?
    胃功能五項,G-17、PGI、PGII、PGR、Hp作為胃癌篩查項目,已被多部共識意見推薦。通過抽血將胃癌高危人群篩檢出來,再進一步做胃鏡檢查,可使早期胃癌檢出率提高50倍。胃功能檢查就是所謂的抽血查胃癌,到底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