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篩查應該怎麼做?膠囊胃鏡是啥東西?

2020-12-23 菠蘿因子

文|菠蘿

胃癌篩查的價值

中國是胃癌重災區,全世界40%以上的患者都在中國。每年,中國有50萬人因為胃癌而去世。

除了中國,我們鄰居日本和韓國的胃癌發病率也很高。事實上,韓國才是全球胃癌發病率第一的國家,比中國還要高一倍!

中日韓三國的胃癌死亡率差別巨大。中國胃癌的整體五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而日韓要高很多,尤其是日本,生存率高達60%以上!

世界各地區胃癌發病率地圖

這是咋回事兒呢?為何它們的胃癌不如中國的致命?

答案很簡單:日本胃癌多數是早期,而中國胃癌多數是晚期!

日本和韓國的早期胃癌佔全部胃癌的比例達70%和55%,而中國只有20%左右。

如果單獨比早期或晚期胃癌的生存率,各個國家之間差別並不大。無論中國還是日本,最早的1A期胃癌生存率都在90%以上,而最晚期的則都只有15%左右。大家生存率的差別,主要來自早發現,還是晚發現。

為什麼日韓的早期胃癌比例高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胃癌的篩查。日本和韓國,都有胃癌的全民篩查計劃。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就嘗試做胃癌篩查,最開始是在一些地方試點,從1983年開始擴大到了全國,現在每年日本有幾百萬人接受胃癌的篩查。韓國也類似。

通過篩查更早發現腫瘤有兩大好處:一方面如果是早期,自然治療容易,存活率高,另一方面即使已經不是早期,患者也相對年輕,身體狀況好一些,治療和康復效果也更好。

什麼人應該做胃癌篩查?

日韓經驗已經證明了胃癌篩查的價值,但中國目前沒有全國性的癌症篩查計劃,所以主要還得靠自己。

誰應該篩查胃癌呢?

從統計上來看,我國40 歲以上人群胃癌發生率顯著上升,死亡率也上升,因此目前專家建議40 歲作為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另外,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胃癌篩查,主要是推薦給高危人群

根據《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我國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的定義為年齡40 歲以上,且符合下面某一條件的特定人群: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肥厚性胃炎等胃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級親屬;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 如攝入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等) 。

需要強調的是,早期胃癌一般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如果想早發現,大家就千萬別等到胃不舒服,甚至痛了很久才去檢查。等那會兒再去的話,可能已經晚了。

胃癌應該怎麼篩?

胃癌的篩查方法,常見的有胃鏡、幽門螺桿菌檢查、血清標記物(比如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等。

其中胃鏡是黃金標準

胃鏡,是用一根纖細柔軟的管子從嘴裡伸入胃中,通過攜帶的微型攝像機,醫生可以直接觀察食道和胃等地方的情況。

如果發現異常,醫生還可以取出一些組織放到顯微鏡下做病理檢查,進一步明確病變的性質。通過胃鏡,能診斷胃炎和胃潰瘍、也能診斷食管癌和胃癌。

但胃鏡有它的局限性。它屬於侵入性檢查,讓人比較難受,如果不麻醉,大部分人做胃鏡會有「翻江倒海」的感覺;另外,胃鏡對醫生技術要求高,費用也不低,所以基層不容易開展。

因為這些原因,胃鏡篩查很難全社會大規模推廣。日本和韓國的全民篩查也不是都通過胃鏡來完成的。

相比而言,幽門螺桿菌檢查、血清標記物篩查等方式,雖然單獨使用準確性並不高,但因為它們是無創或者微創,價格也不算太貴,所以一般用於初篩。如果發現疑似問題,再用胃鏡來進一步檢查。

胃鏡檢查又可以分為普通檢查和精細檢查兩種。一般篩查做的就是普通檢查,幾分鐘搞定,如果發現可疑的問題,醫生可以再做精細檢查,時間和花費也會更長。

下面這個是專家推薦的胃癌篩查流程,大家可以參考。

早期胃癌篩查的推薦參考流程

無痛胃鏡和膠囊胃鏡

對於多數人而言,做普通胃鏡確實有不小的心理障礙。光是想著一根大管子伸到喉嚨裡,有些人就已經不行了,更別說真正去做。很多人就因為這個錯失了早發現胃癌的機會。

咋辦呢?可以考慮無痛胃鏡

無痛胃鏡就是在麻醉下做的胃鏡,而且是全麻。醫生在檢查之前,先通過靜脈注射一些短效麻醉劑,讓人迅速睡過去,在毫無知覺中就完成胃鏡檢查。對於恐懼胃鏡檢查的人而言,這是個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無痛胃腸鏡之前需要做個評估,有些特殊情況的人不適合麻醉,比如對麻醉過敏,肝腎功能不全等。

無痛胃鏡在歐美已經是標準常規操作,多數人都會選擇。但在中國,使用無痛胃鏡的還比較少,據說比例只有10%,絕大多數人使用的還是常規胃鏡。

如果無痛胃鏡體驗更好,為什麼中國做的人比例這麼低呢?主要還是受到一些現實因素影響。

首先,無痛胃鏡要貴一些,一般多幾百到一千塊。很多人不想多花錢,所以選擇普通的。

然後,中國的麻醉醫生不夠。三甲醫院的麻醉醫生短缺,每天配合做大手術都不夠,哪兒還有這麼多用來做無痛胃鏡/腸鏡呢?

還有,無痛胃鏡佔用醫護時間更長。普通胃鏡可能不到10分鐘就搞定了,而無痛的先要麻醉,然後還要等清醒,時間更長。做一個無痛胃鏡,一般夠做2~3個普通胃鏡了。

種種現實情況,導致無痛胃鏡在中國還不是常態。如果不差錢,也能約上,同時對麻醉又沒問題的話,我個人還是更推薦無痛胃鏡。

市面上最近還出現了一種高科技,叫膠囊胃鏡。這又是什麼東西呢?

膠囊胃鏡

它是個小機器,真的長得像一顆大號的「膠囊」。只不過這顆膠囊裡裝的不是藥,而是一臺相機。患者吞下後,膠囊就會經過整個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小腸、大腸,最後被排出體外,整個過程大概24小時。這個過程中,相機一路拍照,然後無線上傳,醫生根據這些照片,來判斷患者是不是有消化道的疾病。

所以準確的說,它不應該叫「膠囊胃鏡」,而應該叫「膠囊消化道鏡」,因為它可以對消化道的多個器官進行檢查。

膠囊胃鏡2000年由以色列的科學家發明,後不斷優化,近期在中國也進入了臨床使用。它的優點是體驗較好,無需麻醉,容易被大眾接受。

但它目前還沒有實現廣泛推廣,原因是它的短板也很明顯。

首先是費用高。膠囊胃鏡目前做一次一般好幾千塊錢,是做常規胃鏡的好幾倍,不適合普通家庭。

其次是成像不夠好。大家可以想像,膠囊進入消化道以後,會各種翻滾,很難精確控制,實現「指哪兒打哪兒」。最新的「磁控膠囊胃鏡」,能通過磁場更好地控制膠囊走向,但也無法覆蓋所有的地方。這就帶來了漏檢的風險。

最後是無法取樣。做普通胃鏡的時候,如果發現問題,醫生可以直接取一些組織樣品進行檢查。但膠囊胃鏡不行,只能看,不能摸。

因為上述這些問題,目前膠囊胃鏡還無法替代普通胃鏡。

如果不差錢,同時年紀大身體差,或者特別恐懼普通胃鏡的人,可以考慮膠囊胃鏡,但對於覺得大多數老百姓,選擇普通胃鏡是當下更好的選擇。

當然,我個人對膠囊胃鏡的發展前景是樂觀的。無創方便的篩查方法永遠是我們的目標。目前膠囊胃鏡的挑戰主要還是技術和經濟層面,但新科技產品都有這個問題。相信隨著時間推移,肯定會有更好用而且更便宜的膠囊胃鏡出現,讓更多人獲益。

總之,如果你是40歲以上,同時有胃癌高危風險,一定要記得做篩查,尤其是胃鏡檢查。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或者等到出現明顯症狀再去。

隨著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或許中國也會在局部地區會慢慢開展嘗試全面篩查。希望有一天,胃癌都能被早期發現,不再是絕症。

致敬生命!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背後的科學,不是藥物宣傳資料,更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疾病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參考文獻:

[1] 《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7 版)》

[2]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in Japan. PostgradMed J. 2005 Jul;81(957):419-24.

Comparative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between Japan and China.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 Oct 21;17(39):4421-8.

[3]Five-year survival analysis of surgicallyresected gastric cancer cases in Japan: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ore than 100,000 patients fromthe nationwide registry of the 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 ( 2001-2007). GastricCancer,2018,21 ( 1) : 144-154

[4]Past and current trends in endoscopic diagnosisfor early stage gastric cancer in Japan. Gastric Cancer,2017,20 ( 3) :20-27

[5]Screening for gastric cancer in Asia:current evidence and practice. Lancet Oncol,2008,9 ( 3) :279-287

[6]Gastric preparation for magnetically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 A prospective,randomizedsingle-blinded controlled trial. Dig Liver Dis,2018,50 ( 1) :42-47.

[7]Magnetic-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 vs. gastroscopyfor gastric diseases: a two-center self-controlled comparative trial.Endoscopy,2015,47 ( 6) :525-528

[8]Gastric adenocarcinoma screening andprevention in the era of new biomarker and endoscopic technologies: a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Gut,2016,65 ( 4) : 563-574.

_________

上期文章

「9月結療,10月我就戴著假髮去上班了。」

相關焦點

  • 令狐恩強:無創胃鏡助力中國胃癌篩查
    無創膠囊胃鏡  開啟舒適化胃癌篩查新篇章「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行動太晚。」令狐教授表示。胃癌篩查的最佳手段是胃鏡檢查,早期胃癌患者及時被發現接受早診早治,生存率可達97%,中國的胃癌死亡率也有望大幅下降。令狐教授認為精準胃部檢查方法有兩種:有創胃鏡檢查(傳統的插管胃鏡)和無創胃鏡檢查(膠囊胃鏡)。
  • 膠囊胃鏡機器人登場
    據介紹,這款由安翰醫療公司研發的NaviCam膠囊胃鏡機器人長27毫米、直徑11.8毫米、體重不足5克。它小小的身軀裡集成了磁控技術、光電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等百餘項國際國內專利和400多個元器件,不僅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20多年的壟斷,還填補了相關空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精準檢測胃部的膠囊胃鏡機器人。  我國是胃癌大國,每年新發胃癌68萬例,死亡50萬例。
  • 膠囊胃鏡讓胃鏡檢查不再「畏敬」
    由於人們普遍對胃部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如心腦血管肝部、肺部等器官,許多慢性胃病會逐漸發展成胃炎胃潰瘍甚至是胃癌,危及生命。而胃鏡是胃部體檢,篩查胃炎、胃潰瘍、胃萎縮等胃部病變的主要檢查工具,同時也是確診胃癌的金標準。 很多胃癌病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大部分是由於沒有進行定期的胃鏡檢查、遺漏掉了早期胃癌的特異症狀所致。
  • 國產逆襲日系品牌:中國膠囊胃鏡技術引發醫界震動
    這對於對習慣了壟斷地位的日系品牌內鏡產品而言,國產的安翰膠囊胃鏡可謂「來勢洶洶」。  據了解,安翰膠囊胃鏡的技術突破變革在於:原本需要「插黑管子」的可怕檢查簡化為受檢者只需隨水吞服下一顆藥丸大小的小小膠囊機器人,15分鐘後,便可輕鬆完成無痛、無創、無麻醉、無交叉感染的胃鏡檢查。檢查完畢,膠囊隨消化道蠕動自然排出,一次性使用安全衛生。
  • 安翰科技真實畫像:一顆膠囊胃鏡的上市突圍
    膠囊胃鏡:安翰科技創新傑作  同是高新技術企業登陸科創板,為什麼安翰科技就會引發這麼大的波瀾,被公眾所關注呢?因為安翰科技的產品與普通人息息相關。  不止一位醫療專家指出,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是非常需要胃鏡檢查的,然而大家對於胃鏡檢查一直存在畏懼心理,導致胃癌一經發現就已過了最佳治療期。
  • 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精準檢測胃部的膠囊胃鏡機器人
    據介紹,這款由安翰醫療公司研發的NaviCam膠囊胃鏡機器人長27毫米、直徑11.8毫米、體重不足5克。它小小的身軀裡集成了磁控技術、光電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等百餘項國際國內專利和400多個元器件,不僅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20多年的壟斷,還填補了相關空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精準檢測胃部的膠囊胃鏡機器人。
  • 10萬膠囊胃鏡檢查數據透視中國消化道健康狀況,探討器械智能化的...
    對於胃鏡檢查依從性差的病人,無法麻醉的病人, 容易黏膜出血的病人,高度傳染病人,膠囊胃鏡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特別在體檢篩查領域,膠囊胃鏡機器人由於其無痛無創檢查方便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解決了中國胃癌高發有治無查、有治無早篩的痛點,是解決胃癌早防早控早治的利器。
  • 膠囊機器人很小,但能免除胃鏡篩查之苦
    胃癌高發,用膠囊機器人告別「痛苦」胃鏡篩查  2017年,國家癌症中心公布《中國胃癌流行病學現狀》報告,數據顯示,在2012年全球胃癌新發95.1萬例,死亡72.3萬例。而中國的發病和死亡例數均佔了全球將近一半。按照這個數據粗略計算的話,我國每天有近1100人被確診胃癌,每5分鐘就有3人因胃癌離世。
  • 安翰科技:科創板不是坦途 膠囊胃鏡甘願砥礪前行
    可以這樣理解:安翰科技的磁控膠囊胃鏡是首個獲準在我國上市銷售的膠囊胃鏡產品。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查詢結果,安翰科技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擁有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註冊編號為「國械注準20173223192」,適用於胃疾病的檢查,以供臨床診斷,該產品適用於8歲及以上兒童和成人。
  • 搭乘5G快車 安翰科技磁控膠囊胃鏡開啟中國胃癌早篩新時代
    在盛典現場,操作員在可便攜操控設備上進行操作,通過遠程操控患者現場吞服的膠囊胃鏡,對身處「安翰5G實驗室」的患者進行了胃部檢查。 賦能基層 助推胃癌早期防控 5G網絡具有零延時超高速的特點,令狐恩強教授表示,此次通過聯通5G技術遠程操控磁控膠囊胃鏡進行檢查,驗證了5G平臺下磁控膠囊胃鏡遠程診查的可行性。 胃癌在進展期內只要及時進行一次胃鏡檢查,就能夠發現早期癌症。
  • 令狐恩強:5G時代 遠程胃鏡篩查將使更多受檢者獲益
    日前,首例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演示在第三屆國之名醫盛典現場和位於望京SOHO的「安翰5G實驗室」完美謝幕。本次演示,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內科主任令狐恩強教授在國之名醫盛典現場指導。
  • 醫療「黑科技」,「膠囊胃鏡機器人」在寧夏臨床使用
    12月24日,銀川市興慶區60多歲的患者單平珍因胃部不適,到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做檢查,因其先前做過心臟手術,醫院為其做了「膠囊胃鏡機器人」檢查,20分鐘後,檢查結果顯示,單平珍患糜爛性胃炎,醫院隨即為其出具了治療方案,這是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運用膠囊胃鏡機器人為胃病患者診療的最新病例
  • 膠囊機器人問世,用於胃癌早期篩查
    探訪「膠囊胃鏡」長什麼樣?在中國科技館的科普日活動現場,記者見到了這枚膠囊內鏡,工作人員稱之為「膠囊機器人」。膠囊腸鏡還在研發衝刺的時候,科研人員已經投入膠囊胃鏡的研發。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胃部疾病尤其是胃癌的發病率在不少地方都出現攀升,而胃癌的治療關鍵在於早發現。「很多人牴觸用插管胃鏡,那我們就用創新的膠囊胃鏡技術對他們進行無痛無創的舒適化檢查。最終受益的是老百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 5G賦能安翰磁控膠囊胃鏡 胃癌早篩像查體溫一樣方便
    「 「醫生現在就是在異地做膠囊胃鏡檢查嗎?好厲害。」 「是的,你看,膠囊正在顯示胃內不同部位的醫學圖像。」 「看的真清楚,這個膠囊胃鏡太神奇了!」 中國是胃癌大國,每年有49.8萬人死於胃癌,早診早治是關鍵。但中國之前一直沒有開展大範圍胃癌篩查,原因是傳統電子胃鏡對內鏡醫師高度依賴,而中國內鏡醫師資源稀缺,基層及地方百姓做胃鏡檢查難度大,只能專門到大醫院非常不方便。
  • 美年大健康:預防大於治療,常見癌症篩查方法大全
    但,很多人還不知道,常見的高發癌症篩查,選對檢查項目也很關鍵。胃癌——膠囊胃鏡有些人因為之前做胃鏡的不適感,一直排斥做胃腸鏡檢查,但胃腸鏡檢查是胃部疾病診斷的一線方法,千萬不要等到病情惡化才想到做胃腸鏡。現在有膠囊胃鏡,只需口服一粒膠囊,就可以直接進行360度無痛胃鏡檢查。
  • 院士李兆申:普及舒適化胃鏡檢查 提高胃癌早診率 | 2019兩會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的腫瘤中,胃癌當屬一個,但當前胃癌篩查和治癒現狀並不理想。「日本在早期胃癌診斷率高達50%-70%,相比之下我國只有10%-20%的早期胃癌發現率,一旦發現胃癌是晚期,癌細胞勢必會四處擴散,無論醫生水平在怎麼高明,也難以保證癌細胞不復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近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 北京市民用上5G無痛膠囊胃鏡
    市民已經能用上5G遠程操控的無痛膠囊胃鏡,還有5G遠程移動超聲,遠程柔性觸覺醫療手術機器人,醫療健康行業應用在5G時代率先落地。這一技術研發者安翰科技的相關負責人黃先生披露,目前5G遠程操控的無痛膠囊胃鏡已在北京恆和醫院落地,後續有望陸續引入協和、友誼、301等十幾家大醫院。這也將成為今後幫助市民預防篩查胃癌、腸癌等惡性腫瘤的關鍵。而從全國看,已有數百家醫療機構將這一技術投入臨床使用。
  • 日本胃癌篩查經驗:這個驗血指標可能很重要
    誤區二:PG陽性就是「胃癌說」:陽性是代表胃癌高風險人群。PG項目是適用於體檢早期簡易篩查胃癌的項目,替代X光及超波篩查胃癌。主要意義不在診斷而在於早發現早預防。正常體檢測15%PG陽性,PG陽性者罹患胃癌的高風險有1%~2%的胃癌早發現率。誤區三:只看重PGⅠ、PGⅡ的參考範圍值的變化,不重視比值。
  • ...大腸癌|糞便檢查|前列腺癌|張健|巍子|直腸癌|肛門指檢|胃癌
    但實際上,肛門指檢非常重要,這是篩查肛腸疾病最基本、有效的手段。因為健康的直腸表現為光滑而柔軟,不健康的直腸則會出現腫塊、僵硬、充血,甚至出現炎症。通過肛腸指檢,可以發現肛門及肛周相關疾病,如痔瘡、肛瘻、肛裂疾病、直腸癌以及其他肛腸良惡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