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銀川市興慶區60多歲的患者單平珍因胃部不適,到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做檢查,因其先前做過心臟手術,醫院為其做了「膠囊胃鏡機器人」檢查,20分鐘後,檢查結果顯示,單平珍患糜爛性胃炎,醫院隨即為其出具了治療方案,這是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運用膠囊胃鏡機器人為胃病患者診療的最新病例。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消化科主任、主任醫師楊少奇介紹,寧夏是消化道疾病高發區,尤其是胃癌高發區,在寧夏南部山區更為突出。消化道疾病、胃癌高發的原因主要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家族史、經常食用醃漬食品等。結合我區臨床情況和6000例病例樣本,90%的病例已經到了中晚期胃癌。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我區胃病檢查多是通過電子胃鏡進行,侵入式檢查方式百姓較為恐懼和排斥,且我區內鏡醫師資源較為短缺,基層社區和偏遠地區醫院無法開展。此外,有些百姓健康意識不夠,把胃病不當回事,胃不舒服了習慣忍一忍、扛一扛。
磁控膠囊內鏡機器人是胃疾病檢查和內鏡發展的革命性創新,與傳統的內鏡檢查相比,它不但具有無痛無創的舒適化內鏡特點,而且具有極高的檢查準確度。它跟普通的膠囊藥丸差不多大,遇水非常光滑易於吞服。目前,臨床上最小的為4歲兒童,最大的為90多歲的老人都做過膠囊胃鏡檢查。患者只需要喝一口水,吞一顆膠囊,在檢查床上躺15至30分鐘,就能完成一次舒適、安心、準確的胃鏡檢查,整個過程無痛無創、無需麻醉,也沒有交叉感染風險。檢查時,受檢者吞下的膠囊就像一部微型相機,醫生通過精準磁控技術,控制胃內膠囊的運行軌跡,對胃內進行全方位系統化拍攝,並對可疑病灶進行重點反覆觀察。
據了解,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是我區最早引入膠囊胃鏡機器人的公立醫院,並高度關注和支持膠囊胃鏡機器人的普及發展。在2018年,該院就開始對該技術進行課題研究,今年,該院正式將該技術應用於臨床使用,已為60多名胃病患者做了膠囊胃鏡機器人診療,深受寧夏乃至周邊地區患者的歡迎。楊少奇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做胃鏡的意識,特別是40歲以上的病人,更要提早做胃鏡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寧夏日報記者 楊志挺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