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黑科技」,「膠囊胃鏡機器人」在寧夏臨床使用

2020-12-25 寧夏新聞網

12月24日,銀川市興慶區60多歲的患者單平珍因胃部不適,到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做檢查,因其先前做過心臟手術,醫院為其做了「膠囊胃鏡機器人」檢查,20分鐘後,檢查結果顯示,單平珍患糜爛性胃炎,醫院隨即為其出具了治療方案,這是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運用膠囊胃鏡機器人為胃病患者診療的最新病例。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消化科主任、主任醫師楊少奇介紹,寧夏是消化道疾病高發區,尤其是胃癌高發區,在寧夏南部山區更為突出。消化道疾病、胃癌高發的原因主要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癌家族史、經常食用醃漬食品等。結合我區臨床情況和6000例病例樣本,90%的病例已經到了中晚期胃癌。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我區胃病檢查多是通過電子胃鏡進行,侵入式檢查方式百姓較為恐懼和排斥,且我區內鏡醫師資源較為短缺,基層社區和偏遠地區醫院無法開展。此外,有些百姓健康意識不夠,把胃病不當回事,胃不舒服了習慣忍一忍、扛一扛。

磁控膠囊內鏡機器人是胃疾病檢查和內鏡發展的革命性創新,與傳統的內鏡檢查相比,它不但具有無痛無創的舒適化內鏡特點,而且具有極高的檢查準確度。它跟普通的膠囊藥丸差不多大,遇水非常光滑易於吞服。目前,臨床上最小的為4歲兒童,最大的為90多歲的老人都做過膠囊胃鏡檢查。患者只需要喝一口水,吞一顆膠囊,在檢查床上躺15至30分鐘,就能完成一次舒適、安心、準確的胃鏡檢查,整個過程無痛無創、無需麻醉,也沒有交叉感染風險。檢查時,受檢者吞下的膠囊就像一部微型相機,醫生通過精準磁控技術,控制胃內膠囊的運行軌跡,對胃內進行全方位系統化拍攝,並對可疑病灶進行重點反覆觀察。

據了解,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是我區最早引入膠囊胃鏡機器人的公立醫院,並高度關注和支持膠囊胃鏡機器人的普及發展。在2018年,該院就開始對該技術進行課題研究,今年,該院正式將該技術應用於臨床使用,已為60多名胃病患者做了膠囊胃鏡機器人診療,深受寧夏乃至周邊地區患者的歡迎。楊少奇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做胃鏡的意識,特別是40歲以上的病人,更要提早做胃鏡檢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寧夏日報記者 楊志挺 文/圖)

相關焦點

  • 膠囊胃鏡機器人登場
    據介紹,這款由安翰醫療公司研發的NaviCam膠囊胃鏡機器人長27毫米、直徑11.8毫米、體重不足5克。它小小的身軀裡集成了磁控技術、光電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等百餘項國際國內專利和400多個元器件,不僅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20多年的壟斷,還填補了相關空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精準檢測胃部的膠囊胃鏡機器人。  我國是胃癌大國,每年新發胃癌68萬例,死亡50萬例。
  • 安翰科技真實畫像:一顆膠囊胃鏡的上市突圍
    於今年3月22日申報科創板上市並獲得受理的安翰科技,是一家自主研發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並成功實現商業化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此次登陸科創板擬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募集資金12億元。  在被媒體質疑引發多方關注的同時,安翰科技還遭到競爭對手的訴訟和舉報,小小一顆膠囊胃鏡的上市之旅,早已超出醫療器械行業的範圍,在輿論場中掀起多層漣漪。
  • 安翰科技:科創板不是坦途 膠囊胃鏡甘願砥礪前行
    「領先招黑」似乎是中國所有優秀科技企業都無法逃脫的一個宿命!日前,安翰科技正值衝刺科創板的關鍵時刻,突然遭遇不客觀的負面媒體報導,引發了行業的廣泛熱議。安翰科技公司主營「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是全球首家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核發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公司。
  • 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精準檢測胃部的膠囊胃鏡機器人
    據介紹,這款由安翰醫療公司研發的NaviCam膠囊胃鏡機器人長27毫米、直徑11.8毫米、體重不足5克。它小小的身軀裡集成了磁控技術、光電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等百餘項國際國內專利和400多個元器件,不僅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20多年的壟斷,還填補了相關空白,成為世界上唯一一款可以精準檢測胃部的膠囊胃鏡機器人。
  • 醫療應用落地!北京市民用上5G無痛膠囊胃鏡
    市民已經能用上5G遠程操控的無痛膠囊胃鏡,還有5G遠程移動超聲,遠程柔性觸覺醫療手術機器人,醫療健康行業應用在5G時代率先落地。而在北京恆和醫院內,大夫則遠程操控機器人完成了這一檢查。這一技術研發者安翰科技的相關負責人黃先生披露,目前5G遠程操控的無痛膠囊胃鏡已在北京恆和醫院落地,後續有望陸續引入協和、友誼、301等十幾家大醫院。這也將成為今後幫助市民預防篩查胃癌、腸癌等惡性腫瘤的關鍵。而從全國看,已有數百家醫療機構將這一技術投入臨床使用。
  • 膠囊胃鏡讓胃鏡檢查不再「畏敬」
    膠囊胃鏡 另一類就是膠囊胃鏡,比如國內安翰醫療的磁控膠囊胃鏡系統、資福醫療的大聖磁控膠囊式內窺鏡系統。其中,膠囊胃鏡可以檢查小腸,但膠囊腸鏡並不具備檢查胃部的功能。
  • 國產逆襲日系品牌:中國膠囊胃鏡技術引發醫界震動
    圖:國際權威雜誌聚焦推薦中國膠囊機器人產業並引發日本權威雜誌轉載  不止於技術前沿探討,日本醫學界更關注胃鏡產業行業變革。大多數患者更傾向於使用無須鎮靜劑、對胃部損傷更小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這對於對習慣了壟斷地位的日系品牌內鏡產品而言,國產的安翰膠囊胃鏡可謂「來勢洶洶」。  據了解,安翰膠囊胃鏡的技術突破變革在於:原本需要「插黑管子」的可怕檢查簡化為受檢者只需隨水吞服下一顆藥丸大小的小小膠囊機器人,15分鐘後,便可輕鬆完成無痛、無創、無麻醉、無交叉感染的胃鏡檢查。
  • 去上交會現場看無痛胃鏡「膠囊機器人」如何給病人看病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胡彥珣 攝  不用插管子的 「膠囊胃鏡」:小藥丸與普通感冒藥差不多大   從前,做胃鏡需要「插黑管子」,如今,受檢者只需隨水吞服下一顆「小藥丸」,就可以完成胃鏡檢查。  治療便秘的「膠囊機器人」目前就在進行臨床試驗  2014年,安翰「膠囊機器人」上市後很快在上海長海醫院、瑞金醫院、中山醫院、仁濟醫院、東方醫院、國際醫學中心,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等50餘家三甲醫院使用。同年,「膠囊機器人」在上海的診療費用被納入醫保,價格為3760元。
  • 膠囊機器人很小,但能免除胃鏡篩查之苦
    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郇丹丹拿著一顆膠囊藥丸狀的產品介紹,這款充滿黑科技產品是該公司推出的胃部檢查產品。  這款醫療設備的全名是安翰NaviCam®磁控膠囊內鏡機器人,也就是一款膠囊胃鏡產品。跟傳統的胃鏡產品相比,最革命性的突破就是「不插管」創新,受檢者只需吞服這粒膠囊大小的胃鏡機器人,無需麻醉,15分鐘內就可以完成胃部檢查,檢查後膠囊機器人隨消化道排洩,全程基本沒有感覺。
  • 聊城美年大健康體檢中心啟動 膠囊機器人胃鏡補空白
    (旗下擁有美年大健康、慈銘體檢、慈銘奧亞、美兆健康醫療四大品牌),在全國30個省市擁有400餘家醫療及體檢中心。體檢中心分為男、女賓和VIP三個檢區,能夠完成300餘項體檢項目,除了常規體檢項目外,還擁有世界先進的儀器設備:飛利浦螺旋CT、飛利浦超導核磁共振、飛利浦彩超、機器人膠囊胃鏡、熱代謝檢測、基因檢測等特色檢查項目。能夠承擔健康體檢、女工體檢、老年病、慢性病管理等項目。
  • 武漢產「膠囊機器人」幫你無痛做胃鏡
    在醫生的控制下,膠囊機器人在桌上「跳起舞來」。▲昨天,在協和醫院,醫生展示膠囊機器人。昨日,記者在武漢協和醫院內鏡中心見到這種膠囊機器人:外形比普通感冒藥膠囊略大,裡面有發光燈管、磁定位晶片和探頭等機械設備。醫生在旁邊的操作臺上通過手柄指揮機器人翻滾、旋轉,從而探查病情。市民何雲(化名)因胃疼,昨日接受膠囊胃鏡檢查。她口服「藥」後躺在檢查床上,通過體外磁場控制,膠囊內鏡被引導到胃裡,醫生則通過手柄遙控,利用「機器人」的探頭巡視各個部位。
  • 10萬膠囊胃鏡檢查數據透視中國消化道健康狀況,探討器械智能化的...
    通過5軸機器人磁控設備和胃鏡膠囊中傳感器的反饋實現了對膠囊胃鏡控制的算法,對於胃鏡膠囊可以完成對胃部黏膜的無遺漏檢查。  安翰公司是全球第一家膠囊胃鏡控制系統獲得臨床註冊證的公司,也是第一家完成與傳統胃鏡的多中心雙盲臨床對比證實膠囊胃鏡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的公司。  相關臨床論文作為封面文章發表於美國消化道及肝病學會會刊雜誌CGH上。
  • 「全球之最」醫療黑科技亮相進博會!
    進博會首日,作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七大展區之一的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便有眾多全球最新的醫療「黑科技」亮相。可放在嬰兒急救室的核磁共振儀全球首臺嬰兒專用核磁共振儀,不但成像精度小於3毫米,而且大大提高了嬰兒核磁共振的安全性。因體型較小,產生能量較少,可直接放在嬰幼兒急救室。
  • 機器人治療前列腺癌!智慧醫療時代 泌尿外科「黑科技」有多牛?
    點擊查看 科技創新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隨著科技與醫學的融合,新理念、新技術在泌尿外科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和實踐,如雷射技術、機器人、「網際網路+」、5G等等。
  • 醫療「黑科技」閃耀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注意到,在人工智慧產品展覽中,最受公眾歡迎的非「AI+醫療」展區莫屬。普通觀眾在這裡感受將來如何看病,專業觀眾在這裡尋找大健康領域未來的商機。門急診量超多怎麼破?「您好,根據您的情況,推薦胸痛科就診。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第九人民醫院臨床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5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手術機器人學術研討會暨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第九人民醫院臨床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手術機器人臨床研究中心召開。
  • 合肥:機器人「醫生」社區「坐診」 居民看病用上黑科技
    央廣網合肥12月19日消息(記者張秋實 通訊員葉玉庭 李磊)3年前,科大訊飛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機器人「智醫助理」參加了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了456分的優異成績,大幅超過臨床執業醫師合格線(360分),在全國53萬名考生中位於前5%的水平,超過了96.3%人類考生。
  • 商湯科技副總裁張少霆:AI 賦能臨床醫療的實踐心得 | CCF-GAIR 2020
    在8月9日的醫療科技專場上,來自商湯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集團副總裁張少霆以《新基建,新醫療,新機遇——SenseCare:賦能臨床醫療的視覺中樞》為題,分享了商湯科技在醫療新基建的背景下,所取得的一些成績和挑戰,以及工作中的心得與實踐。
  • 復星(00656)海外成員企業亮相進博會:多項醫療黑科技引人關注
    復星(00656)全球布局的11家海外醫療和健康成員企業和合作夥伴參加展覽,CAR-T細胞免疫治療技術、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印度注射劑仿製藥品研發生產企業Gland Pharma、醫療美容器械研發製造企業SISRAM MED和歐洲呼吸機品牌Breas等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企業及產品精彩亮相;復星大健康品牌如英國皇家童車Silver Cross、法國百年健康乳製品品牌St Hubert、葡萄牙醫療集團Luz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揭牌成立
    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基礎研究將集中在交大進行,學校方面已批准為研究院分兩期提供10000平方米空間和充足的研究人員配備;聯手交大各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臨床研究將在交大附屬13家醫院展開;轉化平臺和完整的醫療機器人生態系統和醫療機器人產業鏈建立在閔行區,憑藉這三大空間布局,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力爭在3年內自主研發毫米級手術機器人手,6年內實現精準的微米級手術,9年達到納米級到微納米級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