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12月19日消息(記者張秋實 通訊員葉玉庭 李磊)3年前,科大訊飛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機器人「智醫助理」參加了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了456分的優異成績,大幅超過臨床執業醫師合格線(360分),在全國53萬名考生中位於前5%的水平,超過了96.3%人類考生。「智醫助理」也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第一個通過國家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評測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如今,這一看似遙遠的「黑科技」,已經在合肥市包河區廣泛應用,成為該區眾多社區醫生臨床工作中的智能助手。
輔助診斷 基層醫生的智能助理
在合肥包河區淝河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尤守衛在詢問完患者的病情後,將患者的症狀輸入診療系統,經過「智醫助理」分析後,隨即得出「急性喘息性支氣管炎」的疑似診斷,這和尤守衛醫生自己的判斷不謀而合。很快,他便給出了處方意見,系統也自動生成了門診病歷。
「對我們來說,這個智醫助理用起來很好很方便,如果我們對某個診斷有疑慮,不知道朝哪方面想,它還會告訴我們下一步還要詢問病人哪些問題,怎麼去檢查,怎麼去用藥等等。」尤守衛醫生對這位「助理」的表現給出了好評。
得益於「智醫助理」,在像淝河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樣的基層門診,居民健康檔案系統、電子病歷系統可以與「智醫助理」系統對接與集成,「智醫助理」系統可根據醫生書寫的病歷自動提取病情,通過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為基層醫生提供智能輔助診斷、輔助建議、醫學知識檢索、疾病圖譜分析、歷史病歷與相似病歷推薦、指南文獻推送等人工智慧核心功能。
「智醫助理的輔助診斷系統目前主要作用是提升基層醫生的醫療服務能力,減少錯診、降低漏診率。目前,該系統已經可以支持95%以上的基層病種診斷。」科大訊飛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12月初,包河區「智醫助理」系統中常態化使用「輔助診斷系統」的醫務人員已達190餘人,累計協助基層醫生完成門診電子病歷近7萬份,提供輔診16.4萬次,病曆書寫規範率從起初的79.84%提升到95.01%以上。
智能管理 AI醫療普惠居民
作為基層醫生的智能「助理」,「智醫助理」還能幫助基層醫生完成慢病隨訪、體檢預約、通知和健康教育、考核與滿意度調查等日常隨訪工作。
「您好,您可以來淝河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加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嗎?記得帶上身份證或者醫保卡……」在淝河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工智慧機器人正在給居民打電話,通知參加體檢。「如果用人工一個個電話通知,需要花費很多天時間才能通知完,現在『智醫助理』系統每天可自動完成數千個電話通知和隨訪工作,還能夠自動記錄通話內容和居民的反饋結果。」公衛科主治醫師王慧介紹說。
基於科大訊飛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智能語音交互技術與智能外呼服務平臺,「智醫助理」中的這個慢病智能管理系統可為不同人群制定外呼方案,幫助醫生完成慢病隨訪、體檢預約、通知和健康教育、考核與滿意度調查等日常隨訪工作。
截至12月初,該系統在包河區共提供服務14.3萬人次,平均接通率70.1%,應用期間,系統通過語音智能化手段共與慢病患者通話5.1萬人次,採集了居民血壓異常、血糖異常等重要隨訪記錄,高效完成慢病患者的健康檔案記錄。
此外,「智醫助理」系統還包括移動醫生助手,它將電腦端的「智醫助理」系統功能放到了平板電腦或手機上,讓基層醫生在移動診療的場景下也可獲得智能輔助建議、遠程視頻技術援助、醫學知識檢索、居民健康檔案查詢等服務。
201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正式文件,將「智醫助理」確定為全省民生工程項目之一。今年,包河區也將「智醫助理」納入17項民生工程之一。目前,包河區全區已有4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應用了「智醫助理」項目。「我們希望利用這項技術,面向基層打造人機協同的診療模式,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為群眾提供更高質量的健康服務。」包河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