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你小區裡的社區醫生 你真的了解嗎?|社區|小區|醫生|張醫生|...

2020-12-20 健康界

如果讓社區醫生用一個詞來形容他一天的工作,那就是繁瑣。除了日常的坐診,下社區,做回訪,辦義診,建立健康檔案… 社區醫生的一天是什麼樣的呢?

早上八點半,長濱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張醫生開始他一天的工作。來診所的病人都是住在附近小區的居民,因為服務站的便利,日常中的感冒發燒等一些小病都可以在服務站得到解決。如果遇到比較嚴重的疾病,一般還是會轉到附近的大醫院。張醫生坐診時,除了來看診的病人,還有專門來做健康諮詢的。

一天下來,差不多有近20個問診的病人,對於一名全科醫生來說,這個數字並不高。在英國,全科醫生平均每天要問診接近50個病人。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十三年,談起自己的工作經歷,張醫生說問診並不是社區醫生工作的全部。

 「有的人可能知道我們衛生服務站,但是不知道服務站的功能。一般是從打預防針開始認識我們,但並不知道其他功能。」

不同於其他國家,衛生服務站在國內剛剛起步,社區居民對服務站的了解並不是很多,大多數人生病之後還是直接去醫院排隊掛號看醫生。2017年,海南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總數只有175家,距離海南著力打造的「15分鐘城市健康服務圈」尚有一定的距離。

除了為附近的居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站還要承擔起公共衛生的責任。根據衛健委發布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準》,要求社區衛生服務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健康管理,提高全社會對服務項目的知曉率和居民獲得感。

從醫這些年,張醫生除問診之外,其他的時間也花在下社區,回訪病人,做社區義診以及公共衛生檔案的建立等工作上。

對於社區醫生這份工作,張醫生表示自己壓力主要來自於公共衛生檔案建立,由於大部分社區居民並不了解公共衛生檔案的工作,這對張醫生的檔案建立造成了一定的困擾。而張醫生需要建立的檔案涉及到周邊近三萬人的社區居民

「有些居民並不是很配合,我們只能通過政府的協調,比如出具公函,或者去做小區物業的工作。有的人以為我們是盈利性質的,所以不給我們做。」

提到人事檔案,大家都很熟悉,至於健康檔案是什麼,對於大多數人,可能只是一個新名詞。殊不知建立、完善詳盡的居民健康檔案,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社會,對於一個國家都具有著深遠的意義。自2009年起,衛生部就提出逐步在全國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健康檔案是記錄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體徵的變化,以及自身所從事過的與健康相關的一切行為與事件。具體的內容主要包括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既往病史、診治情況、家族病史、現病史、體檢結果及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轉歸的過程等。通過居民健康檔案,衛生工作者掌握轄區每位居民健康狀況和服務需求,能夠更好、更有針對性提供後續衛生服務,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和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健康檔案還是居民享受衛生服務權利的記錄,通過查詢,居民個人能夠清楚明白自己健康狀況的變化過程,更好地配合醫生的服務。

為了協助張醫生以及更多的社區醫生,TPP開發了SystmOne公共衛生模塊,該模塊的開發是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進行設計的,涵蓋預防接種,0~6歲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務。

另外,因為SystmOne的高度可配置性,醫生可以針對地區疾病特點,添加更多功能到公共衛生模塊。為了節省醫生採集信息的時間,提高門診的效率,SystmOne可以打通門診與公共衛生模塊的數據,比如病人在門診發現了高血壓,他在公共衛生模塊的健康信息也會同時更新;同理,門診醫生可以看到病人在公共衛生登記的基本健康信息,提高了門診效率。

有一次一名患者在服務站打針,出現了比較重的過敏反應,經過一番搶救後,身體恢復了正常,這件事給張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這種事情在社區醫院發生的比較少,不同於大醫院,社區門診接待的病人主要以小病和慢性病為主。

「社區醫生可能不同於醫院的醫生,社區醫生就是要做好社區預防工作,做到未病先治,就是我給病人做預防一些疾病的治療方案。而一般醫院的醫生,他們可以針對已經患病的病人做針對性治療。」

張醫生是所有社區醫生的一個縮影,在他眼裡,醫生就是高級服務員,給大眾提供健康服務。這個職業沒有什麼周末節日的概念,即便是春節,也是需要排班的。TPP在此致敬所有在醫療崗位上辛勤工作的人員。

參考文章

市衛健委召開2019年全市基層衛生工作會議

http://wjw.haikou.gov.cn/ywdt/zwdt/201903/t20190329_1387401.html

2017年我省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情況

http://wst.hainan.gov.cn/swjw/zdly/zdgkxm/wstj/201901/t20190115_2228081.html

相關焦點

  • 最好的崗位在社區 中國全科醫生奠基人做起家庭醫生
    圖說:孫曉明籤約成為上鋼街道170位居民家庭醫生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日前,中國全科醫學奠基人之一孫曉明教授籤約成為上鋼街道170位「兩彈一星」老功臣、老勞模和志願軍老戰士的家庭醫生,以此致敬為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的老英雄
  • 北京:社區醫院醫生工作強度不亞於大醫院
    點擊查看 位於西城區北二環的德勝社區是一個城區範圍內老舊小區相對集中的典型社區。從北二環外至北三環之間,都屬於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管轄範圍,中心向轄區內12萬左右居民提供醫療服務。
  • 積極參加社區活動、發揮「愛心力量」……他們是小區裡實打實的...
    「謝謝你們為社區付出」……這幾天,在大寧路街道金茂府業主微信群裡,一聲聲真摯祝福接踵而至。這些言語,都是獻給剛剛獲得2020年度「海上最美家庭」榮譽的張程家庭。在這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張程和徐文是一對「80後」小夫妻,孩子張藝窈剛上幼兒園。
  • 翁偉哲:社區裡的臺灣醫生想做「家庭診所」
    在社區裡經營中西醫診所  初見翁偉哲是在他的診所,時值周六,一身白大褂、戴著眼鏡的他,正在耐心回復一位老年居民的問詢。  大醫院工作忙碌,想到還需有人顧家,心思細膩的翁偉哲決定創業,與家人一起開辦社區診所。在一位臺商朋友的介紹下,他的第一家診所在塔子湖附近開張,面積不大,只有170平方米。  當時,周邊都是城中村,環境不算太好,翁偉哲卻說,社區的朋友都很照顧他,平時有什麼需要協調的,都會主動站出來幫忙。
  • 社區醫生入「網格」 守住防控「第一線」|曲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召之能來,來之能"戰"大年初一,曲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到哈雙北路蘭陵收費站測體溫的任務。於傑在醫生工作群裡發出倡議,全科醫生寧寬第一個領了任務—— " 我去吧!"接下來,第二個、第三個……6人應急小分隊就這樣組建起來。
  • 周家莊社區衛生室醫生兢兢業業 得到村裡人肯定
    在上馬街道周家莊社區的街道胡同,經常有一個穿著白大褂、手提出診箱步履匆匆的年輕身影,他遍訪社區,定期為居民做健康查體和病情回訪,看看這家感冒的孩子吃藥好點了沒,望望那家行動不便的老人最近身體如何,他就是周家莊社區衛生室的張相臣醫生。從他選擇做一名醫生那一刻起,心裡便始終裝著病人,用實際行動實踐自己的理想與人生價值,得到了全村人的肯定。
  • 這位女醫生當選石家莊「我最喜愛的社區醫生」
    在由石家莊市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燕趙都市報共同組織開展的石家莊市第三屆「我最喜愛的社區醫生、社區護士、家庭醫生團隊」評選活動中,李春娟醫生被評為「我最喜愛的社區醫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這位深受大家喜愛的醫生吧!
  • 鴻坤攜手益潤發力社區醫療 家庭醫生首度京郊社區
    鴻坤攜手益潤發力社區醫療 家庭醫生首度京郊社區 房天下房天下
  • 航空總醫院南朗社區弓梅芳醫生:全科更能體現醫生的本質
    您認為這樣的醫生是好醫生嗎?弓醫生:這樣的醫生技術高超,讓人敬佩,但是還不夠。好的醫生,不僅能夠解除患者的病痛,還需要善於傾聽、回應和共情。醫生的本質和精髓就是關愛。弓梅芳醫生是南郎家園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副主任,主要負責醫療。2007年讀完碩士研究生學位後,弓梅芳來到航空總醫院心內科就職。
  • 上海國際社區的防疫閉環:有外籍紅馬甲,還有每天登門的醫生
    平日裡,她就非常熱心,常參加社區活動。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第一書記盛弘介紹,在疫情開始後,Angela Brussino主動與她溝通,詢問是否有自己可以幫忙的地方。 目前,古北國際花園境外人士有750餘人,佔小區居民總數的1/3,其中日韓人士超過半數,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溝通機制的流暢、處置辦法的高效、基層幹部的能力和社區治理的積累,都面臨著考驗。
  • 全科醫生真的不如專科醫生嗎?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全科醫生的學習當中,為基層醫療貢獻一份力量,使基層醫療體系的建設更加完善。 近年來,全科醫生的概念在各種報導中被不斷提及。但大多數人都不明白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的區別,為什麼要鼓勵大家先去全科醫生處就診,難道不是專科醫生更加專業嗎?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待完善 上班時間不見醫生
    2015年,西安開始實施分級診療制度,首診在社區的觀念逐漸被人們接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市民就醫過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記者走訪我市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現,一些服務細節亟待完善:有的科室正常上班時間不見醫生,有的醫生服務態度有待提高,有的中心未到下班時間已人去樓空。
  • 北京社區醫院將推廣全科醫生
    今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可以為老百姓的健康全程把脈,擺脫大醫院劃分科室之後「頭疼醫頭」的禁錮,由全科醫生來判斷籤約居民的身體狀況。同時,全科病房將避免讓病患和家屬多跑路,通過緊密醫聯體請到各科專家一起會診。記者昨日從北京市醫改辦、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獲悉,這樣的全科醫生模式將逐步在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落實推廣。
  • 2020年了,你真的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了嗎?
    早在2016年,《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的指導意見》就曾提出,2020年要實現城鄉每萬名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力爭將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從重點人群擴大到全人群,實現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制度全覆蓋。然而,距2020年結束僅2個月,筆者曾詢問身邊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仍不知家庭醫生為何物。2020年,你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了嗎?你享受到家庭醫生提供的服務了嗎?
  • 蓮都區新增3個社區!這些小區將劃入新社區,有你家小區嗎
    這些小區,將劃入新社區  昨天上午,記者從蓮都區民政局了解到哪些小區將劃入新社區?新社區在哪裡辦公?一起來看看!  陳道門社區新辦公地點位於嘉慧園小區  記者了解到
  • 2019年度成都市百佳示範社區、小區公布!你家小區上榜了嗎?
    為表揚激勵先進,經推薦評選,決定命名成都高新區府城社區、金牛區新橋社區彭州市熙玉村等100個城鄉社區為2019年度「成都市百佳示範社區」,命名天府新區祥龍社區慕和南道小區、雙流區白鶴社區歐城花園小區、崇州市聚源村季家林盤等100個小區為2019年度「成都市百佳示範小區」。成都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獲此稱號的社區和小區珍惜榮譽、做好表率,再接再厲。
  • 合肥包河區:機器人「醫生」社區「坐診」
    如今,這一看似遙遠的「黑科技」已經在合肥包河區廣泛應用,成為該區眾多社區醫生臨床工作中的智能助手。 輔助診斷 基層醫生的智能助理 在淝河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尤守衛在詢問完患者的病情後,將患者的症狀輸入診療系統,經過「智醫助理」分析後,隨即得出「急性喘息性支氣管炎」的疑似診斷,這和尤守衛自己的判斷不謀而合。
  • 家庭醫生上門「點評」年夜飯菜譜 居民喜嘆想得周到
    東方網2月7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蛇年春節臨近,市民家中準備的年夜飯搭配夠健康嗎?家庭小藥箱裡的藥是否準備妥當……今天上午,記者隨長寧區新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上門給居民送「健康大禮包」。
  • 湖北省首屆十佳社區醫生舉行頒獎典禮
    發布時間: 2012-10-26 14:42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   湖北日報訊(記者龍華、通訊員賈利高)26日,由省衛生廳、省醫改辦、省民政廳、湖北日報聯合主辦、武漢華之泰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協辦的全省首屆十佳社區醫生評選頒獎典禮在漢舉行。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省政協副主席周宜開出席並頒獎。
  • 社區成立物業服務站 這個老舊小區的邊角地提檔升級變遊園
    老舊小區的物業之困滬漢社區位於大渡口區老城區中心地帶,常住居民2005戶、6180人,居民樓多數修建於上世紀70-90年代,是一個典型的老舊社區。此前,由於沒有專業化的物業服務,社區裡的幾個小區只是每天有清潔工負責打掃樓道和公共衛生,而在硬體設施上,始終沒有太大的變化,更不要說提檔升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