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社區醫生用一個詞來形容他一天的工作,那就是繁瑣。除了日常的坐診,下社區,做回訪,辦義診,建立健康檔案… 社區醫生的一天是什麼樣的呢?
早上八點半,長濱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張醫生開始他一天的工作。來診所的病人都是住在附近小區的居民,因為服務站的便利,日常中的感冒發燒等一些小病都可以在服務站得到解決。如果遇到比較嚴重的疾病,一般還是會轉到附近的大醫院。張醫生坐診時,除了來看診的病人,還有專門來做健康諮詢的。
一天下來,差不多有近20個問診的病人,對於一名全科醫生來說,這個數字並不高。在英國,全科醫生平均每天要問診接近50個病人。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十三年,談起自己的工作經歷,張醫生說問診並不是社區醫生工作的全部。
「有的人可能知道我們衛生服務站,但是不知道服務站的功能。一般是從打預防針開始認識我們,但並不知道其他功能。」
不同於其他國家,衛生服務站在國內剛剛起步,社區居民對服務站的了解並不是很多,大多數人生病之後還是直接去醫院排隊掛號看醫生。2017年,海南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總數只有175家,距離海南著力打造的「15分鐘城市健康服務圈」尚有一定的距離。
除了為附近的居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站還要承擔起公共衛生的責任。根據衛健委發布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準》,要求社區衛生服務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健康管理,提高全社會對服務項目的知曉率和居民獲得感。
從醫這些年,張醫生除問診之外,其他的時間也花在下社區,回訪病人,做社區義診以及公共衛生檔案的建立等工作上。
對於社區醫生這份工作,張醫生表示自己壓力主要來自於公共衛生檔案建立,由於大部分社區居民並不了解公共衛生檔案的工作,這對張醫生的檔案建立造成了一定的困擾。而張醫生需要建立的檔案涉及到周邊近三萬人的社區居民。
「有些居民並不是很配合,我們只能通過政府的協調,比如出具公函,或者去做小區物業的工作。有的人以為我們是盈利性質的,所以不給我們做。」
提到人事檔案,大家都很熟悉,至於健康檔案是什麼,對於大多數人,可能只是一個新名詞。殊不知建立、完善詳盡的居民健康檔案,對於一個人,對於一個社會,對於一個國家都具有著深遠的意義。自2009年起,衛生部就提出逐步在全國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健康檔案是記錄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體徵的變化,以及自身所從事過的與健康相關的一切行為與事件。具體的內容主要包括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既往病史、診治情況、家族病史、現病史、體檢結果及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轉歸的過程等。通過居民健康檔案,衛生工作者掌握轄區每位居民健康狀況和服務需求,能夠更好、更有針對性提供後續衛生服務,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和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健康檔案還是居民享受衛生服務權利的記錄,通過查詢,居民個人能夠清楚明白自己健康狀況的變化過程,更好地配合醫生的服務。
為了協助張醫生以及更多的社區醫生,TPP開發了SystmOne公共衛生模塊,該模塊的開發是按照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進行設計的,涵蓋預防接種,0~6歲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務。
另外,因為SystmOne的高度可配置性,醫生可以針對地區疾病特點,添加更多功能到公共衛生模塊。為了節省醫生採集信息的時間,提高門診的效率,SystmOne可以打通門診與公共衛生模塊的數據,比如病人在門診發現了高血壓,他在公共衛生模塊的健康信息也會同時更新;同理,門診醫生可以看到病人在公共衛生登記的基本健康信息,提高了門診效率。
有一次一名患者在服務站打針,出現了比較重的過敏反應,經過一番搶救後,身體恢復了正常,這件事給張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這種事情在社區醫院發生的比較少,不同於大醫院,社區門診接待的病人主要以小病和慢性病為主。
「社區醫生可能不同於醫院的醫生,社區醫生就是要做好社區預防工作,做到未病先治,就是我給病人做預防一些疾病的治療方案。而一般醫院的醫生,他們可以針對已經患病的病人做針對性治療。」
張醫生是所有社區醫生的一個縮影,在他眼裡,醫生就是高級服務員,給大眾提供健康服務。這個職業沒有什麼周末節日的概念,即便是春節,也是需要排班的。TPP在此致敬所有在醫療崗位上辛勤工作的人員。
參考文章
市衛健委召開2019年全市基層衛生工作會議
http://wjw.haikou.gov.cn/ywdt/zwdt/201903/t20190329_1387401.html
2017年我省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情況
http://wst.hainan.gov.cn/swjw/zdly/zdgkxm/wstj/201901/t20190115_2228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