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總醫院南朗社區弓梅芳醫生:全科更能體現醫生的本質

2020-12-14 健康界

編者按:自2009年新醫改以來,一系列政策旨在強化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社區衛生服務站,是我國城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減輕大中型醫院的負擔,又能夠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護理、疾病防治和康復能力。航空總醫院南郎家園社區衛生服務站是一座具有中醫診療特色的基層醫療機構。在這裡,讓我們走進南郎家園社區衛生服務站,領略社區醫務工作者的獨特魅力和風採。

弓梅芳:全科更能體現醫生的本質

問:如果一個醫生的技術非常好,總能為患者解除病痛,人們稱呼他是個很棒的醫生!但是他的脾氣不大好,對待患者及家屬有些冷漠,每一次交流患者都有些牴觸。您認為這樣的醫生是好醫生嗎?

弓醫生:這樣的醫生技術高超,讓人敬佩,但是還不夠。好的醫生,不僅能夠解除患者的病痛,還需要善於傾聽、回應和共情。醫生的本質和精髓就是關愛。

弓梅芳醫生是南郎家園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副主任,主要負責醫療。

2007年讀完碩士研究生學位後,弓梅芳來到航空總醫院心內科就職。「醫學學無止境,要想做出一定的成績,就必須刻苦學習。」弓醫生介紹說,「讀書的這段時間,我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得益於導師的教導,眼界也更加開闊。」正式走上臨床崗位之後,弓醫生發現理論與實踐還是有著諸多不同。

為了提高醫療質量和專項技能,弓醫生又去往解放軍總醫院,參加了為期兩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弓醫生直言「不虛此行」,她說:「解放軍總醫院是全國最優秀的三甲醫院之一,這裡許多專科的綜合實力在全國都名列前茅。不僅患者數量多,病情也是複雜多變,可以說非常長見識。」

眾所周知,一個醫生的水平高低,與其執業的環境有莫大關係,看的患者多了,自然就「見怪不怪」,也能舉一反三了。「不少疾病只在書本上見過,還有一些疾病連書本上也很少涉及,試想自己在臨床上碰到一個完全不知道的疾病會怎樣?所以說住院醫師培訓的這兩年學習對我幫助確實很大。」弓醫生如是說。

正如很多人設想的那樣,如果弓醫生按部就班努力下去,有朝一日也會成為心內科專家。「原本想著會在心內科的工作崗位上奮鬥一生,結果還是出現了變數。」

弓醫生笑著表示,「在解放軍總醫院培訓結束之後,我回到了總院心內科,後來又生了寶寶,還是雙胞胎。由於哺乳期不值夜班,所以來到南郎社區衛生服務站服務基層。本來打算哺乳期一結束就返回心內科,但是在社區工作一段時間後逐漸感覺到基層社區亟須加強和帶動,有大量的慢性病患者需要規範化管理,以及支架術和搭橋術後的長期照護等。可能是我平時比較努力和認真吧,白主任對我也是比較認可,她希望我能長期留下來。經過深思熟慮,我最終選擇了紮根社區,服務一方百姓。」

也許有些人會問「社區工作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是不是隨便什麼醫生都可以做好?」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弓醫生表示:「全科並非一般人眼裡的『雜科』,同其他專科一樣需要專業的背景,也許它不需要對某一種疾病深入探究,但是更強調寬廣的知識面,特別是對多個學科的常見病都要有所涉獵,思路也要開闊。遇到複雜的病情時能夠有基本的預判,即使社區診所解決不了,也能為患者提出準確、及時的轉診建議,這樣既可以避免患者盲目尋醫,更為疾病的診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全科醫生講究全面,更講究全能

眾所周知,我國的社區醫療發展相對緩慢,老百姓養成了生病去大醫院找專家的習慣,普遍不信任社區醫生。提及這個略顯尷尬的現狀,弓醫生感慨良多,她說:「真的非常理解大家,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能給予我們信任,因為社區醫療的綜合水平正在全面提升。」採訪之日,記者見到患者絡繹不絕,很多科室門前都排起了長隊,醫護跟患者們也是很熟絡的樣子,側面反映出南郎家園社區衛生服務站是深得民心的。

作為社區醫療的重要負責人,弓醫生經驗豐富、業務水準較高,能直接上手治療的就治療,不適合在社區治療的急危重症也能準確判別、及時轉診。

「全科醫生的知識面一定得廣,面對來服務站求診的患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識別輕重緩急,根據情況給出專業的治療意見。如果碰到情況危急的患者,我們會給予恰當的處理,然後立即聯繫120協助轉診至上級醫院,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風險。」弓醫生介紹說,「我要感謝當初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經歷,儘管兩年時間耗時耗力,但是辛苦沒有白費。在這兩年的時間裡,我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病症,以及同樣的疾病不同的表現形式,加之研究生三年各科室輪轉的經歷,使自己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擁有了紮實的基本功。如今在社區面對各種疾病的患者都能夠得心應手,不至於遇到患者千變萬化的狀況而束手無策。」

除了技術層面,人文關懷也是全科醫生的一大優勢,而這正是弓醫生秉承的理念。

她說:「作為醫生,我們不僅要懂技術,更要有情懷,要切實地從患者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痛苦和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冰冷的設備和技術變得有溫度。全科醫學區別於專科醫學的主要方面就是它更注重人的整體性,不僅關注疾病本身,還關注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環境。比如一名高血壓患者,如果他的經濟條件很困難,我們就必須為他選擇一些相對便宜的藥物,只有這樣才有希望讓他長期堅持用藥。要想做到上述內容,就要求我們勇於奉獻和承擔,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病人。事實表明,我們必要的安慰和真誠相待是很有療效的。從這一方面說,我覺得我們的社區醫療絕不輸於那些高精尖的高端醫療。」

努力打造「家庭醫生」團隊 有求必應無縫對接

2016年,國家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印發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指導意見的通知》,為了響應國家的政策,弓醫生帶領團隊積極開展家醫籤約工作,並在多個方面進行了創新性的嘗試,大大提升了周邊居民的獲得感。

首先,利用平時義診活動不斷宣傳「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讓周邊居民了解什麼是家庭醫生,籤約家庭醫生後可以獲得的具體服務。

其次,組建了三支家醫團隊,每支團隊中創新性加入中醫醫師、口腔醫師。三支團隊與各自的籤約居民共建了微信群,留下手機號碼,便於隨時溝通。

弓醫生介紹說:「我們在微信群裡定期發送科學的患教知識,增強大家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同時籤約居民也可以隨時在群裡發起健康諮詢,相應人員會為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弓醫生向記者出示了她的籤約患者群,人數已經接近130。當然,還有很多患者是高齡老年人,不一定會使用微信,所以平時也可以通過電話進行諮詢。

弓醫生介紹說:「目前我們全站以該形式籤約的居民已經達千餘人,並且在持續增長。雖然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業餘時間去為大家答疑解惑,但是這點累不算什麼,我們都以能解決居民的問題而高興。」

在弓醫生眼裡,家醫籤約是醫患間的一座橋梁,因為有了它,籤約居民在生病的時候不會再感到迷茫和孤獨。儘管社區醫療隊伍只是很小的一股力量,但是口口相傳必定會帶動籤約數量的快速增長,而這樣的正向循環也將推動分級診療的實現。

訪談中,即便回憶起當初的那些「艱難歲月」,弓醫生也總是雲淡風輕。「眾所周知,發展社區醫療是中國醫改的重頭戲,荊棘遍地但是前途光明,我一定會勤勤勉勉地繼續耕耘下去。很多人會說醫生是苦行僧,沒錯,但是既來之則安之。即便是苦,也是主觀感受,如果能心中有愛、苦中作樂,就不覺得苦了。別人有求於我,我自然要麻煩和辛苦,但是換個角度看也是學有所用、實現了個人價值。」弓醫生如是說。

本文選自《醫師周刊》

(田琨/編輯)

相關焦點

  • 北京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設「首席全科醫生」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全科住院醫師住培基地沒有獨立的全科醫學科、全科指導醫師數量不足……記者今日了解到,由於評估未達標準,北京多家醫院一年內暫停了全科專業招錄。究竟如何培養基層衛生人才?記者獲悉,北京將在三年內,為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培養一名首席全科醫生,以提升隊伍能力。
  • 北京社區醫院將推廣全科醫生
    今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可以為老百姓的健康全程把脈,擺脫大醫院劃分科室之後「頭疼醫頭」的禁錮,由全科醫生來判斷籤約居民的身體狀況。同時,全科病房將避免讓病患和家屬多跑路,通過緊密醫聯體請到各科專家一起會診。記者昨日從北京市醫改辦、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獲悉,這樣的全科醫生模式將逐步在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落實推廣。
  • 全科醫生不是低端醫生
    讓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都能集中精力做最擅長的事,可以實現醫療資源的最優配置一位老人因為牙疼到北京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藥,全科醫生問了病情之後,建議他到專科醫院做個心臟檢查。老人很不樂意,認為沒有必要。醫生解釋說,他是冠心病高危人群,根據初步判斷,很可能是心臟病引發牙疼。
  • 美國全科醫生年收入140萬!中美全科醫生差異在哪?
    很多人說,全科醫生是一舶來品,與我國水土不服,但我們真對發達國家的全科醫生有深入了解嗎?中美全科醫生的差異在哪裡?全科醫生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疑問,「醫學界」同北京協和醫學院外科學臨床博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博士後薛翀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這位多年專注社區醫療的學者一談起「全科醫生」就打開了話匣子。
  • 最好的崗位在社區 中國全科醫生奠基人做起家庭醫生
    圖說:孫曉明籤約成為上鋼街道170位居民家庭醫生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日前,中國全科醫學奠基人之一孫曉明教授籤約成為上鋼街道170位「兩彈一星」老功臣、老勞模和志願軍老戰士的家庭醫生,以此致敬為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的老英雄
  • 在臺灣當全科醫生:高收入、高品質的健康守門人
    作為一名女醫生,胡念之認為,家庭醫生有全科的特質,親友會面臨的疾病基本都能照顧,給身邊人很安心的感覺;而且家庭醫生特別重視溝通,開放性和多元性比較高;與專科醫生相比,步調沒有那麼快,壓力小。  在大醫院工作聲望好,社會地位高,但胡念之說:「相較而言,醫院家醫科不如診所強勢。」
  • 全科醫生真的不如專科醫生嗎?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全科醫生的學習當中,為基層醫療貢獻一份力量,使基層醫療體系的建設更加完善。 近年來,全科醫生的概念在各種報導中被不斷提及。但大多數人都不明白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的區別,為什麼要鼓勵大家先去全科醫生處就診,難道不是專科醫生更加專業嗎?
  • 廣東160名主治醫師集訓,將作為全科醫生講師帶教社區醫生
    11月27日,在廣東省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全科專業普通師資培訓班上,珠江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牛紅心教授表示,三甲醫院全科醫學科一方面主要負責疾病早期與健康問題,以及常見病與多發病、合併多種疾病的患者;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承擔全科專業住培師資培訓、培養全科專業住院醫師,以及與社區進行雙向轉診。
  • 【住培】培養有「勝任力」的全科醫生
    對此,浙江省根據全科醫生崗位需求特點,精心設計培養內容和模式,著力培養具有崗位勝任力的合格全科醫生。  該省確立了「早進臨床、早進門診、早進基層、早進社區」的「四早進」培養原則。這使全科醫生較早地了解門診與社區特點,使培養更有的放矢,也為將來快速適應社區工作內容、工作模式和工作環境打好基礎。
  • 中國特色的「全科醫生制度」應該是怎樣的?
    在全科醫療團隊中發展社區義工,不僅能減輕團隊工作擔負,而且還可以減少財政投入,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義工本人還可以學到很多保健知識,可謂一舉多得。▍政府特殊的支持及鼓勵政策美國全科醫生培養,從上大學算起,至少需要11年。
  • 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
    全科醫生是基層衛生服務的中堅力量,也是初級衛生保健的最佳提供者。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縣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但仍存在全科醫生短缺等現象。為加強和完善我縣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管理系統,進一步提高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質量。
  • 香港金牌醫生 入駐廣州社區醫院 廣州部分社區醫院推廣港式全科...
    這種狀況有望得到解決:由香港聯合醫務中國有限公司和廣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的港式全科醫生工作室已正式開始接診,來自香港的金牌醫生將定期駐點,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全科醫療服務。海珠區瑞寶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香港聯合醫務中國有限公司在海珠區設立的首個公立合作醫療服務機構,海珠區的新港街,番禺區的橋南、南村、鍾村、洛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已開診。
  • 基層醫生亟須提升醫術「含金量」——探訪全科醫生(中)
    「『5+3』模式是培養全科醫生的重要渠道。」河北醫大二院全科醫學科主任王榮英介紹說,「5+3」的意思是,醫學生要先接受5年臨床醫學教育,然後,再由財政專款資助他們接受3年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其中理論培訓3個月,臨床輪轉26個月,社區實踐7個月,畢業並經考核合格後成為全科醫生,從事全科醫生工作。
  • 北京鼓勵社會力量開辦全科診所,社區醫院全科醫生收入將提高
    當前,全市33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全科醫生5927人,每萬城鄉居民擁有2.7名社區全科醫生。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2017年底,本市16區33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全科醫生5927人,每萬城鄉居民擁有2.7名社區全科醫生。由於全科醫生崗位吸引力不高,醫學畢業生願意從事全科醫學工作的比例較低,且有流失問題,使得全市全科醫生總量不足。
  • 全科醫生人人叫好 為何還有醫生想「改行」?
    溫州醫科大學曾和省衛生廳、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會舉辦中英全科醫師臨床溝通技能培訓班,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教師帶來的全科醫師臨床溝通模擬演示,讓省內的全科醫生骨幹培訓班成員、醫生及師生們深受啟發。  溫州網訊 溫州去年成為了「分級診療」試點城市,這意味著我們的生活將會有如下變化——看病先得跑基層醫院(社區衛生中心或鄉鎮衛生院),病重了才能往上級醫院轉。
  • 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區別在哪?到湘潭市中心醫院看看
    原標題:湘潭市中心醫院全科醫生的一天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分級診療政策的不斷推進,在綜合醫院設立全科醫學科和全科醫學門診的重要性越發突出。2017年1月,湘潭市中心醫院在全省率先成立獨立建制的全科醫學科。
  • 103名醫生當「主播」!網上也有總醫院了
    天津總醫院又傳來好消息天津市總醫院網際網路醫院已試運行一個月目前總醫院首批103名醫生在線當「網紅」不僅能線上問診截至目前,總醫院已開通感染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代謝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普通外科、肺部腫瘤外科、神經內科等16個科室,其它科室將陸續開通。總醫院首批103名醫生當「網紅」目前,總醫院首批103名醫生開展在線服務,患者可以通過圖文或視頻的方式在線諮詢。
  • 全科醫生 你準備好了嗎
    市民:期待真正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這個概念並不新鮮,早在2006年,我市首批全科醫生就在海慈醫院培訓「出爐」,他們中的90%都到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工作,這些能綜合運用生物醫學、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居民個人和家庭提供健康教育、健康諮詢、疾病預防以及一般疾病初級診療等服務的醫療工作者,被人們俗稱為市民健康的「初級守衛者」。
  • 全科醫生:當好基層健康「守門人」
    去年6月,74歲的於文君老人身體不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及時上門,緊急採取服藥、打針、吸氧、打急救電話等一系列措施,讓老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急救成功。「我們以前主要是治病,現在則要花更多精力關注患者本身。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提升了診療效果,密切了醫患關係。」3年前從內科醫生轉崗為全科醫生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海玲告訴記者。
  • 空軍總醫院皮膚科醫生張紅科普:冬季得了皮炎怎麼辦
    空軍總醫院皮膚科醫生張紅科普:冬季得了皮炎怎麼辦?  張紅醫生簡介:空軍總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教授。北京華醫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院特聘專家。畢業於吉林大學醫學系,空軍高層次科技人才,空軍總醫院臨床醫學終身榮譽專家,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性病學組委員。  長年致力於皮膚性病臨床、教學、科硏。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溼疹、皮炎、痤瘡、玫瑰痤瘡、銀屑病、色素性皮膚病等,對各種疑難危重症皮膚性病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