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湘潭市中心醫院全科醫生的一天
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分級診療政策的不斷推進,在綜合醫院設立全科醫學科和全科醫學門診的重要性越發突出。
2017年1月,湘潭市中心醫院在全省率先成立獨立建制的全科醫學科。同時,為響應國家對於各級醫院分級診療的號召,更好的促進分級診療,市中心醫院近期在全市開放全科醫學門診,讓患者徹底告別「亂掛號」「一病掛多號」等問題。
時間:上午9點 地點:全科醫學科專家門診
周四上午9點,在市中心醫院門診部二樓,我們插了一個患者不太多的空檔,見到了正在全科醫學科專家門診坐診的主任醫師劉飛奇。從8點到9點,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她已經接診了十多個前來求醫的人。
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劉飛奇,是湘潭市中心醫院全科醫學科的主任,同時也是湘雅醫學院兼職教授,湖南省全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湘潭市全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她從事內分泌工作20年及全科醫療工作多年,對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的診治和規範管理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慢性病管理和以人為中心的全科醫療理念有獨到的見解。
「現在仍然有很多病人不是很了解全科的概念,以為全科什麼病都治。」正埋著頭看病歷的劉飛奇,抬起頭衝我笑了笑,用手捋了捋擋住了視線的短髮,開門見山的繼續說道:「全科門診其實是專科門診的補充,主要對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痛風等慢性病進行個性化管理。這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更能體現人文關懷以及連續的醫療管理。此外,自己不清楚看什麼科或多病共存的患者,也屬於掛全科門診的範疇。」
「我們的工作用16個字概括就是『全科首診,正確分診,慢病管理,全程到底』。」為了讓我更清晰地了解全科醫生的工作,劉飛奇說:「等下我要去住院部巡查病人,咱們一起去,上午十點半左右。」
時間:上午10點30分 地點:全科醫學科住院病房
上午10點30分,劉飛奇暫時結束了坐診的工作。在坐診期間,她接診了約40位病人。
「很多疾病可以表現為同一症狀,一些患者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去看相關科室,這樣容易造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患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其中許多慢性疾病需要綜合處理,如果去看專科,患者往往需要看多個科室,不利於疾病的綜合治療。」由門診前往住院部的路上,劉飛奇介紹,全科醫生的思維更廣泛,他們處理這些複雜、涉及多學科或未分化疾病的患者,專科適應症強的患者再分診到相應的專科治療。
劉飛奇說,「先全科,後專科」的就醫模式,能指導患者選擇最佳的就診科室,為患者提供了便捷順暢的就醫流程,也有效減少了就醫的費用。
(全科醫學科住院部的醫生辦公室裡放著2017年獲得的三張獎狀)
(+20號床病人辦理完了出院手續準備出院,劉飛奇跟病患家屬溝通出院後的注意事項。)
「每個月我會安排一天時間,到嶽塘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楠竹山鎮衛生院坐診,對當地慢性病患者定期隨診、指導,並提升社區醫療服務能力。」劉飛奇邊巡查邊告訴我們,全科醫學門診承擔著分級診療、上下轉診、急慢分診的中樞作用,對社區轉入患者負責分診住院、住院後患者及時轉至相應社區康復治療,真正落實了院中、院後一體化連續管理,實現了規範化的慢病全程管理,更加適合患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
「全科診室有利於對病人進行全程規範化的管理。」劉飛奇說,全科醫學科是落實雙向轉診的大後方,市中心醫院建立了緊密型醫聯體,與50多家單位(包括湘潭市區和韶山、湘鄉市內的多個二級醫院、社區醫院)建立了直接聯繫,真正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惠及社區百姓。也就是說,全科醫學科不僅能保障社區醫院和二級醫院的急、重症患者能及時順利轉院,也能保障急、重症患者出院後,接受社區醫院的後續診治。
時間:中午12點20分 地點:全科醫學科會議室
上午11點10分,劉飛奇巡查完病房,便趕回了全科專家門診,那裡有好幾個已預約的患者在等著她。
中午12點20分,劉飛奇處理完門診的工作,回到住院部全科醫學科會議室,從同事那兒拿到了事先定好的午餐。她的午餐很簡單,一份四季豆、一份油麥菜,外加半個鹹鴨蛋,沒有肉。
午餐時間,劉飛奇和同事們邊吃邊聊,氛圍很融洽,就像一個大家庭。吃飯的過程中,她們還會把今天自己覺得最好吃的菜分享出來,嘗過的人會嬉笑著點評一番,或者再挾上一筷子,以實際行動證明好吃。
(忙碌了一上午,醫生、護士們聚在會議室(也是休息室)「享受」簡餐時光)
(素炒四季豆、清炒油麥菜和半個鹹鴨蛋碼在米飯上。這是劉飛奇的午餐)
時間:下午2點30分 地點:全科醫學科會議室
下午2點30分,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代謝內分泌科專家劉石平教授受邀到市中心醫院全科醫學科講課,她主講的內容是《院內血糖管理》。小睡了一會兒的劉飛奇,領著部分醫護人員仔細聆聽、認真記錄,積極的「充電」。
(劉石平教授(左一)講完課後,與市中心醫院全科醫學科醫護人員來到病房,實地講解臨床病例)
下午6點30分,忙碌了一整天的劉飛奇下班回家。劉石平教授今天講的內容讓劉飛奇很受啟發,儘管已十分疲憊,但她還是決定開個「夜車」,再好好消化一下。
(紅網 記者 焦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