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市33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全科醫生5927人,每萬城鄉居民擁有2.7名社區全科醫生。今天(30日),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召開的北京市改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本市城鄉萬名居民擁有不少於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5名。為此,本市將推動醫學院校成立「全科醫學」系,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
北京全科醫生缺口約1500人
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生,是與專科醫生並列設置的醫療人員序列,主要在基層承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和轉診,預防保健,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系統管理等綜合服務,為個人和家庭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和個性化的醫療衛生服務,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2017年底,本市16區33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全科醫生5927人,每萬城鄉居民擁有2.7名社區全科醫生。由於全科醫生崗位吸引力不高,醫學畢業生願意從事全科醫學工作的比例較低,且有流失問題,使得全市全科醫生總量不足。
根據2020年每萬居民3名全科醫生的要求,按照本市2020年規劃人口2300萬計算,全科醫生缺少1500人左右,郊區全科醫生短缺現象更加嚴重。同時,在崗的全科醫生隊伍也存在著高級職稱比例偏低,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
對全科診所的設置「不受限」
《北京市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與區域公立醫院水平相銜接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激勵機制基本形成,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明顯提高,城鄉分布基本均衡,人員結構趨於合理,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係,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不少於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滿足健康北京建設需求。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方案》明確醫療機構相關規劃布局,不對全科診所的設置作出限制,實行市場調節。支持符合條件的全科醫生個體或合夥在城鄉開辦全科診所,為居民就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其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費按照相關規定執行。鼓勵二、三級綜合醫院與區域內全科診所開展合作,根據實際將其納入區域醫聯體,建立雙向轉診機制,暢通轉診渠道。
此外,對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非營利性全科診所,在人才培養等方面執行與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同等補助政策,如按規定納入醫保定點範圍等。
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收入將提高
談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全科醫生收入問題,《方案》稱,可通過在績效工資內設立全科醫生津貼的方式向全科醫生傾斜,使其與區域內公立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的工資水平相銜接。獨立設置全科醫學科的其他醫療機構要完善內部分配機制,確保全科醫學科的醫務人員收入水平不低於本單位同等條件人員人均收入水平,並適當加大傾斜力度。
同時要完善全科醫生薪酬制度。充分考慮與區域內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水平的平衡關係,合理核定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工資總量,並建立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收入水平,全科醫生津貼由區級財政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年度預算統籌予以保障。
符合條件的全科醫生還可享受學費補償。對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服務期滿6年的全科醫生(不包括免費定向培養醫學生),按照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同學歷給予一次性教育學費補償。
此外,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費作為家庭醫生團隊所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入組成部分,經考核後可用於人員薪酬分配。
來源:北京日報 劉歡
編輯:R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