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實習記者 顧傑 每經記者 周程程
「小病進社區,大病去醫院。」工作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全科醫生,是離居民最近的健康「守門人」,也是居民看病的第一道關口,更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重要一環。
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3名合格全科醫生的目標;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應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全科醫生面臨人員短缺的尷尬,並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在1月25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目前全科醫生人數距這一目標還有近50萬人的缺口。
為此,意見提出了擴大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範圍、改革完善全科醫生薪酬制度等一系列要求,並且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
每萬人僅有全科醫生1.5人
全科醫生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對於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有著重要作用。
曾益新表示,老百姓得病,第一道關口應該是全科醫生,因為全科醫生絕大部分都應該是工作在基層。經過全科醫生的診斷,對疾病作出一個判斷,如果是一些小的問題可以及時給予治療,如果是比較複雜的問題就轉診到其他醫療機構。此外,全科醫生工作在社區,可以更多地宣傳、普及、推廣一些健康理念,可以更多從事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工作,通過這些工作來減少疾病發生。
此外,全科醫生還是控制醫療費用支出的「守門人」。曾益新表示,老百姓得病80%以上都是在社區鄉鎮就可以處理的,真正的大病、重病,需要往上轉的比例不高,這一道關口要是做好了,大醫院的負擔就會得到緩解。這是整個醫療衛生系統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石和基礎。
不過,我國全科醫生卻一直面臨著人員缺口嚴重的尷尬現實。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為20.9萬人,佔執業(助理)醫師總數的6.6%,每萬人口擁有全科醫生1.51人,這與發達國家每萬人8~10名的數量仍有較大差距。
根據意見提出的「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的目標計算,屆時我國應有全科醫生近70萬。也就是說,當前全科醫生人數距此目標缺口近50萬。
擴大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範圍
如何彌補這一巨大的人員缺口?意見提出,建立健全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這其中,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是主要手段之一。
實際上,我國從2010年以來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培養了一大批全科醫生。據國家衛計委2017年10月發布的公告,已累計轉崗培訓全科醫生11萬人。
此次意見提出,擴大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範圍,鼓勵二級及以上醫院有關專科醫師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對培訓合格的,在原註冊執業範圍基礎上增加全科醫學專業執業範圍,允許其在培訓基地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全科醫療服務。鼓勵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比如我原來是心內科醫生,經過轉崗培訓合格以後可以加注全科醫學專業執業範圍,這樣就進一步擴大了全科醫生的來源。」曾益新說。
不過,具體到擴大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實施範圍上,曾益新表示,「這雖然是一句話,但是裡面有非常豐富的內容。不同專業背景的醫生要怎樣轉崗培訓為全科醫生,讓他的知識結構能夠適應全科醫生的崗位需要,就需要進一步細化。」
此外,誰來做轉崗培訓,如何進行考核、評價,以證明是否達到了全科醫生的要求,也都需要有具體操作性辦法。此外,如何進行考核及評價也是亟須解決的問題。對此曾益新表示正在部署這方面工作,下一步要加快進度、抓緊落實。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
解決全科醫生人員短缺的問題,根本在於提升全科醫生崗位的吸引力。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齊學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目前實際情況中,全科醫生的崗位吸引力還不是很強,一方面專科醫生的收入也比較高,沒有轉崗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轉崗培訓需要通過的考核對於一些專科醫生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目前專科醫生對於轉崗到全科醫生的意願普遍不高,因為從收入水平來看,全科醫生相對更低一些。」一位上海地區三甲醫院副院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
在此情況下,改革完善全科醫生薪酬制度顯得尤為迫切。
此次意見提出,合理核定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工資水平,使其工資水平與當地縣區級綜合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工資水平相銜接。
意見還要求,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聘用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地方要根據實際,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給予其進一步傾斜。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水平正常增長機制。完善績效工資分配,調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內部績效工資分配可設立全科醫生津貼。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還包括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把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費作為全科醫生的收入來源,鼓勵地方政府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等等。「這樣,收入來源擴大了,全科醫生的薪酬水平能夠提高,就會有比較好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見還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落實國家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醫療機構相關規劃布局不對全科診所的設置作出限制,實行市場調節等。
對此,齊學進表示,舉辦全科診所對社會力量來說具有吸引力,因為發展空間大,市場前景好。「隨著社會認可的提高,全科診所的功能將得到更廣泛的發揮,其影響和收入也會隨之提高。」
看到利好的同時,上述上海地區三甲醫院副院長還指出,需要對社會資本進行很好的監管,以保證全科診所的保障。「關鍵不在於資本的來源,而是資本進入之後要保持同等的市場條件和監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