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貴州省教育廳黨組成員、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趙廷昌,到省人民政府網接受在線訪談。據介紹,力爭到2023年,貴州教育整體水平進入全國教育第二方陣。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薄弱環節,公辦幼兒教師編制不足、配備不齊是制約我省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大障礙。
目標:爭到2023年進全國第二方陣
近年來,貴州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和標誌性成果,基本解決了「有學上」的問題,正朝著「上好學」的目標邁進,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明顯增強。但是,貴州教育改革發展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
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區域內校際之間發展不平衡、教育結構不平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平衡、家長社會對教育認識的心態不平衡等。
不充分主要體現在:先進思想理念方法培育實踐不充分、參與國家治理和支撐地方發展戰略能力不充分、教育內涵式發展與教育公平推進不充分、依法治教實現不充分等方面。
貴州立足新時代、把握新形勢,堅持以「教育強省」為目標,以教育質量大提升為主線,以教育綜合改革為抓手,力爭到2023年,貴州教育整體水平進入全國教育第二方陣,一些方面步入全國教育中上遊行列,加快建成教育強省,全面促進我省教育內涵式發展。
教師待遇: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近年來,社會對提高教師待遇的呼聲也比較強烈,2019年5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保障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待遇的通知》,明確指出要通過建立義務教育教師與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比較機制、建立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隨當地公務員待遇調整的聯動機制、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工作機制等,確保到2020年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各地也結合實際拿出了具體措施,比如,貴陽市將「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收入水平」工作納入2019年政府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健全了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要求在發放公務員獎勵性補貼時,同步調整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水平;出臺了《貴陽市關於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考核嚴格兌現目標獎勵的指導意見》,將落實教師工資待遇保障工作納入市及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年度目標考核範疇,規定教師未兌現教育質量考核獎的區(市、縣),其公務員不能發放綜合目標獎。
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薄弱環節
近年來,我省在加大財政投入教育事業保障中小學生從「有學上」到「上好學」方面,特別是在搬遷群眾子女入學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省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學前教育基礎弱、底子薄、地區差異大,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地區發展的短板。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共有幼兒園10306所,8年新增幼兒園專任教師4萬餘人,新增在園兒童78萬人,全省一半的行政村有了公辦幼兒園,2015年已實現鄉鎮公辦幼兒園全覆蓋。
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的薄弱環節,面臨著許多新困難、老問題。
中心城區普惠性資源不足,人民群眾就近入學需求難以滿足。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部分中心城區「入園難」問題有加劇趨勢。
邊遠山村幼兒入園困難大。受地理條件影響,邊遠山村人口居住分散,仍有6萬名幼兒在村小附屬學前班就讀,只能接受一年學前教育。
到明年,公辦幼兒園專任教師缺口達3.4萬
建設公辦幼兒園是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的根本之策,是實現「幼有所育」的重要之法,2018年我省公辦幼兒園佔比已達54%。
公辦幼兒園區域發展不均衡,部分縣(市、區)公辦幼兒園佔比仍不足50%;教師缺額問題依然存在;公辦教師編制不足配備不齊仍是制約我省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大障礙,截至目前,我省公辦幼兒園缺專任教師近2.34萬人,到2020年,缺口將達到3.4萬人。公辦幼兒園持續發展的經費保障機制有待完善。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及管理遺留的問題較多,治理難度大,建設管理不規範、普惠不到位仍是困擾我省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破解「入園難」、「入園貴」
一是大力發展建設公辦幼兒園。我省以縣為單位制定幼兒園總體布局規劃,合理確定公辦幼兒園布局,每年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2019年,省政府「十件民生實事」中提出建設500所公辦幼兒園。
二是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服務,出臺了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扶持及管理辦法,將民辦幼兒園納入學前教育發展整體規劃,採取多種扶持、激勵方式,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三是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的閒置校舍和其他富餘公共資源,在符合規劃和安全要求等情況下優先用於舉辦公辦幼兒園。
四是開展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擴充普惠性教育資源,規定公辦幼兒園佔比達不到50%的縣(市、區)需將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舉辦為公辦園;出臺《貴州省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辦法》,保障我省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工作依法依規開展,切實解決城區兒童「入園難」「入園貴」。
都市新聞
記者 姚東
編輯 高琴
校對 章虹
編審 廖波 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