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成立物業服務站 這個老舊小區的邊角地提檔升級變遊園

2020-12-20 上遊新聞

小區雖小,但關乎的是「大民生」。

如何讓老舊小區獲得更有品質的物業服務,是不少居住於此的居民十分關注的話題。在重慶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滬漢社區,由社區牽頭成立的物業服務站,不僅方便了居民生活,更讓小區內的坡坎院壩搖身一變成為了休閒娛樂的遊園。

老舊小區的物業之困

滬漢社區位於大渡口區老城區中心地帶,常住居民2005戶、6180人,居民樓多數修建於上世紀70-90年代,是一個典型的老舊社區。此前,由於沒有專業化的物業服務,社區裡的幾個小區只是每天有清潔工負責打掃樓道和公共衛生,而在硬體設施上,始終沒有太大的變化,更不要說提檔升級了。

佔地32000餘平方米的花生堡小區也是如此。從以前的重鋼職工房到後來的居民住房樓,這裡常住人口362戶,因為缺少物業管理,小區道路出現破損無人修復,路邊的坡坡坎坎都如同荒地一般,更不要說什麼休閒娛樂的運動設施了。

小區「外在」的不足,或許對居民的居住影響有限,但房屋「內在」的問題,在沒有物業管理的情況下,便會對居民生活和鄰裡和諧帶來一定的影響。

滬漢社區黨委書記王迪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花生堡小區9棟居民樓的樓齡均超過30年,老房子也偶爾會出現漏水、下水道堵塞的情況。如果是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居民打個電話通知物管就能得到幫助,但對於老舊小區的老住戶來說,往往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就時常發生上下樓鄰居因為漏水的問題而引發爭執。」

社區牽頭成立物業服務站

為解決黨員發揮作用不充分、居民參與度不高、資源整合力度不夠、人居生態環境較差、公共基礎配套設施不全等問題,滬漢社區黨委以「家和滬漢·共圓夢想」為目標,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這其中,就包括探索老舊居民小區物業管理問題。

今年年初,在徵求居民們對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提升的意見建議後,由滬漢社區代為行使物業管理職責的「家和物業服務站」正式組建,將物業服務工作融入到社區工作之中,補齊了社區對老舊居民樓管理與服務的短板。

在家和物業服務站,居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物業服務,都能通過服務站得到滿足。除了每月10元的物業清潔費和路燈費,清洗空調內塵網30元/塊、更換普通水龍頭5元/個等擴展物業服務,全部明碼標價。

與此同時,樓房建築的日常維護工作,也有了專業團隊。家住1棟的居民黃興榮說,此前樓房的落水管因為年久失修,時不時會出現漏水、滲水的情況,對於居住在1樓的住戶而言,也因此要面對下水道堵塞的困擾。

△花生堡1棟落水管改造前後對比。

物業服務站了解情況後,完成了近100米的落水管改造,不僅解決了滲水問題,還因為不再漏水而美化了環境,一舉多得。

邊角地帶搖身一變成打卡地

除了居民生活更加安心,社區裡也有了更多休閒娛樂的場地。

在以前,花生堡小區裡與大渡口區育才小學之間,有一處空曠地和一面老圍牆,雜草叢生、蚊蟲滋生。為了讓居民更好地休閒娛樂,社區將這裡改造為「同心文化園」,空曠地有了座椅、涼亭和健身器材,老圍牆也修葺一新成為了文化牆。

△石壁坡坎改造前後對比

此外,與之相連的一段位於育才小學與重慶95中之間的道路,也被改建為「家和大道」,上面還展示著包括援鄂醫生、社區民警、快遞小哥和志願者在內的群像牆。育才小學西側的一段道路變身成為「書畫長廊」,既有學生們創作的畫作,也有原來的一段石壁坡坎被創作成3D彩繪,讓不少居民有了拍照打卡的地方。

「環境好了,感覺檔次也提升了,大家心情都好!」花生堡小區4棟居民周德書說,如今在小區裡散步遊玩,已經成為了包括他在內的眾多居民休閒娛樂的新方式。

此外,滬漢社區針對轄區內其他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也正在穩步推進中。「12月10日,第三期的工程已經啟動,將會對文興街沿路進行改造升級。」王迪表示。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梓涵

相關焦點

  • 武昌區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升級 實現電子監控全覆蓋
    荊楚網消息(記者陳柯希 通訊員張晨子)2009年10月,梅苑小區一期由於基礎設施老化、物業繳費率降低,物業公司一夜「蒸發」, 新的物業公司望而卻步。怎麼辦?最後,社區決定大膽開展小區物業自治管理,把管理權交給群眾自己。6年多過去,小區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3月16日,武昌區在中南路街召開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工作推進會,推介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先進經驗。
  • 臺兒莊老舊小區紅色物業全覆蓋
    記者 張環澤 報導本報棗莊訊 12月1日,記者從棗莊市臺兒莊區住建局獲悉,全區老舊小區目前已實現紅色物業全覆蓋。據介紹,臺兒莊老舊小區存在基礎配套設施老舊缺失、環境髒亂差、居民認同感不強等問題,導致常年物業失管、脫管嚴重。今年,該區住建局對老舊小區物業實施改革攻堅,改善老舊小區環境。發揮城市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成立全區物業服務行業綜合黨委,強化黨建引領。
  • 關鍵時刻社區黨總支站出來 梅苑小區走出物業自治新路
    遭物業公司棄管,關鍵時刻社區黨總支站了出來,順應民意探索老舊小區自管。7年來,每戶每月只繳費10元,養活了16人,年底還有盈餘,每年群眾滿意度調查都得高分。武昌區梅苑小區趟出一條老舊小區物業自治管理的新路。昨日,武昌區現場推介其經驗。    物業公司一夜「蒸發」  2000多戶居民小區遭棄管    梅苑小區緊鄰傅家坡長途車站,住戶2000多戶、居民6850人,是上世紀90年代開發的住宅小區。
  • 城市邊角「變身」小遊園 市民幸福感滿滿
    「去公園太遠,在小區太吵,在街邊小遊園剛剛好。在家門口就能親近大自然,看著綠色美景,還能一起搞個小型活動,心裡舒坦極了。」近日,看著建成投用的桂溪街道桂東社區鼎峰小區小遊園,該小區居民劉大爺高興地對記者說道。據了解,鼎峰小區修建於2003年,由於是開放小區,加上部分居民拖欠物業管理費,物業管理公司經營2年後就撤離了,之後就成了「三無」小區。
  • 本地丨吉林城這些老舊小區將升級改造!
    本地丨吉林城這些老舊小區將升級改造!據介紹,為了對所有實施改造的老舊小區落實物業長效管理,我市還將根據各小區實際、居民意願合理確定物業管理模式,一般是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公司,為居民提供質價相符的物業服務;不能引入專業物業的小區,居民成立業主委員會,以自收自支的模式,對小區進行自我管養,或在社區幫助指導下,進行業主自治。
  • 自貢自流井區:老舊小區改造「寫」滿民意
    10月,居民們盼望已久的改造工程正式進入社區施工,社區面貌一天天發生著可喜變化。樓棟間過去坑窪不平、長著雜草苔蘚的路面鋪上了小青磚,美觀防滑;安裝上了具有東鍋工業文化元素的座椅和晾曬架,方面居民生活;安裝了84個監控攝像裝置,背街小巷實現監控全覆蓋,提升了居民安全感…… 「看著社區環境變好了、變美了,我們真的太高興了!
  • 點燃紅色引擎 推動城市社區治理提檔升級
    充分整合社區黨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和社區治理功能,推動蒲紡黨群服務綜合體、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律湘娥工作室、老年大學等融合共建,為深化基層治理提供服務保障。二是「紅色惠民物業」補齊治理短板。
  • 兩會大家說|老舊小區推行物業管理難在哪?聽聽社區當家人怎麼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物業管理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設,推動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老舊小區需要什麼樣的物業管理?難處在哪裡?應該怎麼辦?聽聽濟南三位老舊社區當家人的說法。「對於老舊小區來說,進駐物業管理非常有必要。」
  • 蘭州市房產局調研老舊小區物業服務情況 新港城小區有望成為增設...
    原標題:市房產局調研老舊小區物業服務情況  新港城小區有望成為增設電梯試點  中國甘肅網7月20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記者 趙文瑞)7月19日記者獲悉,市房產局近期對全市最早開發的商品房項目之一——城關區新港城小區物業服務工作進行了實地調研
  • 下陸幸福新區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涉及11個社區42個小區
    20日,記者從下陸區幸福新區獲悉,該新區11個社區42個小區將謀劃、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第一批6個小區,分別為:大塘社區大塘三村小區、康寧社區廣寧園小區、勝利社區紡機小區、友誼社區拐角樓小區、新星社區土地農林工商小區、勝利社區下陸中學家屬樓,已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3500萬元,同時申報債券資金5000萬元。目前,廣寧園等小區正在進行強弱電地埋施工,預計年底竣工;將通過成立臨時黨支部、組建業主委員會等舉措,發動居民積極參與,提高自治管理水平。
  • 二七區福華街街道: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治理「變身記」
    社區黨組織多次與設計公司現場考察、座談討論,在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樓院居民自治組織「紅色管家服務團」,廣泛動員了樓院中的老黨員、退休幹部、社區達人等參與社區建設,使整治工作有了群眾基礎、群眾辦法、群眾監督;樓院志願服務組織「張師傅」志願服務隊等,經常性地開展衛生環境、文明創建、社區關愛等志願服務。
  • 懷化會同:老舊社區成立業委會 引導居民自我管理
    近日,家住會同縣林城鎮建設社區老人大政協小區的張美珍很滿意地對記者說。過去的老人大政協小區,曾因停車位問題給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不少困擾,又因無人管理導致問題遲遲無法解決。今年4月以來,會同縣老舊社區改造項目指揮部制定《小區業主委員會選舉辦法》《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等一系列指導文件,引導各老舊小區積極成立業主委員會。
  • 長沙芙蓉區人民新村社區破冰老舊小區開放式物業管理難題
    長沙芙蓉區人民新村社區識楊路、曙光路路口新安裝的智慧停車管理系統。人民新村社區居民代表在開放式物業意見徵求會上積極獻言獻策,踴躍參與社區建設。紅網時刻4月9日訊(通訊員 鍾大治)長沙市芙蓉區朝陽街道人民新村社區佔地面積0.58平方公裡,屬於開放式老舊小區,社區內大部分住房仍是過去70年代曙光集團修建的職工宿舍,由於單位倒閉,小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陳舊落後、物業管理缺位、環境衛生較差、停車位短缺等問題。
  • 漯河探索「紅色物業」管理模式 老舊小區治理群眾當主角
    「泰南105號院」的4棟樓分別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無專業化物業,院內道路坑窪不平,下水道經常堵塞,路燈不時「罷工」,私搭亂建現象嚴重,是典型的髒亂差老舊小區。  變化來自今年源匯區開始的老舊小區整治「清零」行動。在街道辦事處組織下,今年4月,院內的6名黨員組成黨小組,由老黨員吳建設任組長,牽頭成立了業主委員會。
  • 萬州這個有20多年歷史的老舊小區變了!
    龍都街道三房小區建於1999年,跟大部分老舊小區一樣,三房小區也備受基礎設施落後、亂搭亂建、路面坑窪、環境髒亂差等問題困擾。今年7月,隨著龍都街道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開展,這個投用超過20年的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過上了「新生活」。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將物業、業委會融入基層治理 「益」起...
    近日,家住裡河新村的趙文霞在裡河社區便民服務站只花了一塊錢,就修好了一個拉鏈壞了很久的包,她開心地和鄰居分享這個便民優惠。據悉,在裡河社區便民服務站,除了「一元裁縫鋪」,還有收費都相對便宜的修車、配鑰匙、磨刀等服務。「很多類似服務攤以前都設在街頭,因不符合市容環境標準被取締,但是他們提供的服務也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社區黨委決定設立一個統一的便民服務站。」
  • 廣西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全區老舊小區全面開工
    記者看到,貴港市改造較好的財政局職工小區、廣播電視大學小區、動力機械廠小區、律師樓小區、機械廠小區這5個老舊小區,均已把以往破損的樓棟牆面、樓梯欄杆、屋頂進行了修繕,破損路面進行了改造升級,給水、供電管道進行了一戶一表的改造。
  • 對標「十四五」規劃 全面推動老舊小區改造與治理
    對於這些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天津市最高給以每平米1毛5分錢的物業補貼,物業公司按照政府制定的指導價收取物業管理費。  成都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堅持「先自治後整治」的理念,在改造前先成立「家委會」「院落自治小組」等,以此作為小區改造的前期條件,通過小區自治撬動小區改造。
  • 下城區兩社區率先有請「小區管家」
    沒有物業管理一直是老舊小區居民的一件憾事,不過這個情況在下城區將得到改變。3月27日下午,該區長慶街道柳營、吳牙兩個社區與浙江波普環境服務有限公司正式籤約,將由該公司為小區提供保潔、保綠、保序等一站式綜合性服務。
  • 「五位一體」共同締造 老舊小區改造一舉多得
    山東省充分運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把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有機結合,積極推動構建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新型社區治理體系。臨沂市是紅色革命根據地,當地緊緊圍繞「黨建引領沂蒙紅色物業發展」開展工作,2019年以來,先後選派219名市、縣優秀幹部到201個城市社區,將臨時黨支部建立在老舊小區上,切實幫助老舊小區居民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