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雖小,但關乎的是「大民生」。
如何讓老舊小區獲得更有品質的物業服務,是不少居住於此的居民十分關注的話題。在重慶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滬漢社區,由社區牽頭成立的物業服務站,不僅方便了居民生活,更讓小區內的坡坎院壩搖身一變成為了休閒娛樂的遊園。
老舊小區的物業之困
滬漢社區位於大渡口區老城區中心地帶,常住居民2005戶、6180人,居民樓多數修建於上世紀70-90年代,是一個典型的老舊社區。此前,由於沒有專業化的物業服務,社區裡的幾個小區只是每天有清潔工負責打掃樓道和公共衛生,而在硬體設施上,始終沒有太大的變化,更不要說提檔升級了。
佔地32000餘平方米的花生堡小區也是如此。從以前的重鋼職工房到後來的居民住房樓,這裡常住人口362戶,因為缺少物業管理,小區道路出現破損無人修復,路邊的坡坡坎坎都如同荒地一般,更不要說什麼休閒娛樂的運動設施了。
小區「外在」的不足,或許對居民的居住影響有限,但房屋「內在」的問題,在沒有物業管理的情況下,便會對居民生活和鄰裡和諧帶來一定的影響。
滬漢社區黨委書記王迪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花生堡小區9棟居民樓的樓齡均超過30年,老房子也偶爾會出現漏水、下水道堵塞的情況。如果是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居民打個電話通知物管就能得到幫助,但對於老舊小區的老住戶來說,往往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就時常發生上下樓鄰居因為漏水的問題而引發爭執。」
社區牽頭成立物業服務站
為解決黨員發揮作用不充分、居民參與度不高、資源整合力度不夠、人居生態環境較差、公共基礎配套設施不全等問題,滬漢社區黨委以「家和滬漢·共圓夢想」為目標,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這其中,就包括探索老舊居民小區物業管理問題。
今年年初,在徵求居民們對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提升的意見建議後,由滬漢社區代為行使物業管理職責的「家和物業服務站」正式組建,將物業服務工作融入到社區工作之中,補齊了社區對老舊居民樓管理與服務的短板。
在家和物業服務站,居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物業服務,都能通過服務站得到滿足。除了每月10元的物業清潔費和路燈費,清洗空調內塵網30元/塊、更換普通水龍頭5元/個等擴展物業服務,全部明碼標價。
與此同時,樓房建築的日常維護工作,也有了專業團隊。家住1棟的居民黃興榮說,此前樓房的落水管因為年久失修,時不時會出現漏水、滲水的情況,對於居住在1樓的住戶而言,也因此要面對下水道堵塞的困擾。
△花生堡1棟落水管改造前後對比。
物業服務站了解情況後,完成了近100米的落水管改造,不僅解決了滲水問題,還因為不再漏水而美化了環境,一舉多得。
邊角地帶搖身一變成打卡地
除了居民生活更加安心,社區裡也有了更多休閒娛樂的場地。
在以前,花生堡小區裡與大渡口區育才小學之間,有一處空曠地和一面老圍牆,雜草叢生、蚊蟲滋生。為了讓居民更好地休閒娛樂,社區將這裡改造為「同心文化園」,空曠地有了座椅、涼亭和健身器材,老圍牆也修葺一新成為了文化牆。
△石壁坡坎改造前後對比
此外,與之相連的一段位於育才小學與重慶95中之間的道路,也被改建為「家和大道」,上面還展示著包括援鄂醫生、社區民警、快遞小哥和志願者在內的群像牆。育才小學西側的一段道路變身成為「書畫長廊」,既有學生們創作的畫作,也有原來的一段石壁坡坎被創作成3D彩繪,讓不少居民有了拍照打卡的地方。
「環境好了,感覺檔次也提升了,大家心情都好!」花生堡小區4棟居民周德書說,如今在小區裡散步遊玩,已經成為了包括他在內的眾多居民休閒娛樂的新方式。
此外,滬漢社區針對轄區內其他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也正在穩步推進中。「12月10日,第三期的工程已經啟動,將會對文興街沿路進行改造升級。」王迪表示。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