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教育部網站竟稱《資本論》是「邪說」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韋博報導,臺當局「教育部」的電子辭典再度出醜,據臺灣《聯合報》4日消息稱,有臺灣網友鍵入馬克思寫的《資本論》,臺灣「教育部」國語辭典出現的詞條,竟然指馬克思提出的《資本論》與勞動價值說、剩餘價值論等為「邪說謬論,為禍世界人類,至深且鉅。
」字典竟出現戒嚴時代才有的教條式批判字眼,連臺灣學者都傻眼。
負責電子辭典的「教育部」國語會3日坦承,《資本論》的釋義的確「有問題、不專業」,違反了中立客觀的原則,當天下午就把《資本論》從辭典中移除。
據了解,《資本論》在臺灣早期是禁書,但解嚴後,許多大學社會系所列為必讀,考試也會考到。
報導稱,「教育部」國語辭典中《資本論》詞條不只涉價值判斷,還有其它錯誤。東吳社會系主任張家銘教授指出,這則詞條似乎沒有釋釋何謂《資本論》,而多在介紹馬克思的主張,其實,《資本論》就是解釋當代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及其矛盾與問題。
不少臺灣網友看到《資本論》的解釋,除了好笑,也覺得好象回到「反共抗俄、戒嚴」的年代;也有人質疑「到底是什麼樣的編審委員會同意這樣的解釋?」
臺「教育部」國語會執秘陳雪玉表示,這些詞條是1987至1994年間編纂的,可能是當時的時空環境對共產社會比較有敵意;「教育部」已計劃針對社會、經濟領域的詞條,重新請專業學者全面修正。更多精彩 請點擊環球網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