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李欣頻老師力推《二分之一的魔法》,文章的標題是:覺知當下,你想要的你原本都有。
於是我就很好奇這部電影,去看的時候,想不到我收穫了更大的驚喜,忍不住驚嘆:皮克斯出品,非同凡響。
一部電影,最精彩的並不是劇情本身,而是它給我們的帶來的啟發和思考。
與你分享以下6個觸動點:
主人公伊恩從小沒見過父親,在他16歲的時候,獲得了人生第一份來自父親的禮物。
這個禮物一個魔法棒和咒語,他有24小時的時間可以見到他父親,但還缺了一塊寶石,於是他跟哥哥一起踏上冒險旅程。
在最後跟魔獸打鬥的時候,兄弟倆差點想放棄,以為沒希望了,媽媽這個時候趕到,說了一句話:勇士絕不輕易放棄。
當她收到孩子出門的留言紙條的時候,她是非常焦慮的。
但是在孩子面前,她始終表現出支持,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她知道想要見父親是兩個孩子的心結。
張德芬老師曾說過一句話: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安全感和自由。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幫孩子建立強大的內心,勇敢地去爭取和嘗試,這樣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有意義的。
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當媽媽得知是伊恩做出逃離警方視線的事情,她忍不住叫好,因為她知道孩子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障礙。
我想這就是一種允許:比起所謂的條條框框,去看到孩子品質和能力的成長是更重要的事情。
在影片中,孩子們的媽媽談了個新男朋友格爾特,是個警官,可是剛出場的時候,他就想要管教孩子們,他把孩子們當做自己的孩子來看待,但孩子們並不領情。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再婚的家庭,作為長輩總想對另一半的孩子同樣表現出關心,但孩子似乎很排斥。
而這部影片所傳遞的靈感和啟發是:對於另一半的孩子,我們沒必要視如己出。
這裡的意思是,不用假裝或者勉強自己,只要真實就好。
說真的,血緣的關係是無法替代的,只要以朋友的身份去認識孩子,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孩子也會用他們的方式去理解大人的感情。
每一個孩子都是善良的,甚至很多孩子愛父母的程度遠超父母的想像。
多數的情況是很多人搞錯了順序,甚至有的人以為博得了孩子的歡心,就能夠得到另一半的心。
疼愛孩子是每一個成年人的本能,但不是用來俘獲另一半芳心的籌碼。試著把孩子當做小大人來看待吧,在這樣的關係中,處理起來會更自然。
允許孩子心中存在其親生父母的印記。因為這是他生命的源頭,一旦觸碰,就是生命的威脅,這是人的本能使然。
因此,如果現實生活中碰到另一半有孩子了,請你真實平等地對待孩子就好,不用給自己套上一個長輩的標籤非去教育孩子,那樣的做法並沒有多大好處。
當伊恩和哥哥巴利跟著藏寶圖回到熟悉的校門口的時候,兄弟倆之間爆發了一次大戰爭。
伊恩覺得因為哥哥的獨斷專行,讓自己跟父親相見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甚至可能錯過機會。
可是當伊恩跑開,一個人去冷靜的時候,他看到了自己許下的想要跟爸爸一起實現的願望:一起哈哈大笑,學開車,玩接球,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
隨著情緒的緩和,他突然開始意識到:所有的這些,哥哥都陪他做過。
或許這就是欣頻老師說的:你想要的你原本都有。伊恩渴望父愛,但其實他一直被哥哥的「父愛」所滋養著。
雖然他從小沒有見過父親,可是哥哥一直扮演了父親的角色,陪他成長。這一瞬間的頓悟,讓他回頭找哥哥和解。
這個時候,同時他看到奇蹟發生了:哥哥找到了那個寶石。
看似他們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看似這並不是他們要達到的目的地,而是回到了原點。
可其實,一切都已發生變化。在兄弟倆齊心協力一起探險的路上,兩個人相互支持,相互給予對方的養分,已經讓他們成長了。
哪怕回到了「原點」,你所看到的世界和角度也完全不一樣了,因為你一直在成長,在經歷新的事情,你的生命閱歷在不斷豐富著。
現實生活中會有類似的情況。
有的時候,好像經過一陣子的錘鍊或者你覺得自己很努力,結果卻發現你回到了原點。
正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會沮喪的。但我想與你探討:一切真的如初地回到原點了嗎?
如果說所有的出現都是信息,那這其中它一定有你漏掉的部分,所以它才重複出現提醒你。
就像是偵探和警察,他們總喜歡回到案發現場去找線索,因為那裡是源頭,也是最能給他們啟發和靈感的地方。
哥哥對於父親還是有點印象的,可是他心裡有一個坎,一直不敢提起。
直到他鼓起勇氣跟伊恩分享:在父親快走的時候,作為孩子,他害怕看到父親渾身插滿針管的樣子,就這樣錯過了跟父親的最後一次見面。
因為這樣的一個遺憾,哥哥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無論做什麼事情,他都告訴自己要勇敢去嘗試。
其實,我想說,作為孩子,看到家人生病,害怕,這真的是正常的,因為這些他還太小,畢竟沒有經歷過。
但因為這次的事情,激發了哥哥心中的潛能。
回顧起整部影片,你根本看不到他退縮的樣子,他一直是往前衝的那一個。
他有不願意面對的過去和脆弱,但他卻因此而成長,做任何事情,都比別人多了一份勇敢的力量去嘗試。
在被警方追捕的時候,巴利做了一個敬禮的動作,把陪伴自己多年心愛的車推出去擊落石頭,封住路口,為見到父親多爭取一些時間。
放棄自己心愛的東西,是需要勇氣的。而這些,都源於曾經那個傷痛記憶給他帶來的轉變。
一開始,伊恩表現出很期待見到父親,因為畢竟從來都沒有見到過。
可是最後,當只有一個機會去跟父親告別的時候,伊恩把機會讓給了哥哥巴利,因為他知道,哥哥比他更需要。
生活中,也有很多看起來很樂觀開朗的人,但他們心裡都藏著事。就像是巴利,他不怎麼提起父親,關於父親的記憶只有3件事。
只有當最後的時候,他才把內心最深處的痛,第4件事分享出來。
經歷過比從沒體驗過的更難忘記。因此,伊恩知道,哥哥比他更需要這個機會去療傷。
所以,千萬不要忽略那些讓你很沉重的事情,你以為假裝忘記這件事就能過去,其實不然,你需要真正去面對這件事,走進這件事,與之和解。
伊恩學開車的時候,他很害怕,他說自己沒準備好。巴利告訴他:你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於是在他的鼓勵下,伊恩突破了自己,完成開車的挑戰。
當兄弟倆面對無底深淵的時候,巴利鼓勵伊恩施魔法,但伊恩還是有點害怕,巴利說了如下的話:「如果你相信橋在那兒,它就在那兒。我相信你能變出一座橋。你可以的。」
第一回,伊恩掉下去了,巴利用繩子救回了伊恩,與伊恩繼續對話:剛才嚇人嗎?你現在還活著嗎?那你經歷過最可怕的時候之後,現在就不用怕了。你可以的。相信自己的每一步。繼續往前走。
看到這樣的對話,我真的被觸動到了。每一句話,都是有力量的,激發孩子去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從而激發自己的潛能。
反觀自己,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做不到位的地方,但幸好我開始有了覺察,下一步就是刻意練習了。
作為父母,這場修行,是一輩子的功課。
無論我們自己的父母有是否給到我們想要的支持,但我們生活在如此豐盛的時代,我們就應該把握時代的機會,用更好的方式去陪伴孩子成長,去激發和鼓勵孩子。
我不知道,你是否看了這部影片?
如果看你看了,你會不會有其他的角度可以分享,歡迎探討。
如果你還沒看,真心推薦這部很棒,且有啟發意義的家庭教育動畫片,希望更多的父母和孩子,都去看看這部電影。
我是親密關係導師愛麗莎,與你分享更多親密關係的小知識小乾貨,陪伴你一起在親密關係中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