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
對於選題來講,沒有特定哪些選題好,哪些選題不好,建議首先要判斷選題是否是現實當中存在的真問題,需考慮研究問題的變量之間(時間、空間和邏輯)是否匹配。甄別問題的真偽對選題非常重要。其次,文章一定要有問題意識,有中國問題的意識。
· 圍繞自己的研究方向,做有能力研究的題目
研究方面一般代表了自己的研究興趣,要結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數據掌握情況選擇題目。
· 明確研究的目標取向
研究的目標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價值,是否值得研究。
· 選題大小適中
選題不能過大,過大的選題會使研究無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點水;題目如果太小,研究就會過於沉迷於瑣碎的細節,從而使研究失去了價值和品位。特別是有的細節並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發展的趨勢。
· 要有問題意識,體現爭鳴性
學術研究是無止境的,很多學術觀點在當時是對的,或者說是真理,但時間和條件都變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會發生變化。因此,選題一定要敢於質疑,但質疑必須要有理有據,而不是隨便懷疑。在有理有據的基礎上的懷疑,這樣的選題一定是有價值的。
· 文章題目的考慮
題目不要太長、包括一兩個核心概念、表達準確,不要刻意的譁眾取寵。
論文理論與實證研究的關係
論文主題部分需要特別注意一點,文章在做模擬的時候參數來源需要做出有效的說明,附加參數的研究方法、成熟研究的引用來源,對於國外參數的引用需要做詳細的說明,以便匿名審稿人作為審核參考。
一篇好的實證性文章,一定需要theory和data的緊密連結,而且是在全文中各個部分的緊密連結;
Theory應該是去驗證data的指導、依據、來源; 而檢驗data的目的應該是指向theory、 構建theory、彌補現有theory的不足和提升theory的完整性。Theory本身和data本身如果脫離了對方都沒有什麼意義;
一個好的學者能夠做到在拿到相關二手數據或某個研究假設的時候迅速想到它能聯繫和建立哪個理論;在需要檢驗某個具體理論的時候知道需要什麼樣的data;
連結theory和data是一個需要長期建立、長期提升的能力,對文獻越熟悉,對理論理解越深入,看好文章看得越多,越能夠有效的在自己文章中連結二者。
摘要
摘要是文章的指引,內容不需要太長,但是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作者需要認真提煉出文章最核心的問題和價值。
現在經濟學的分工,是非常細的。所以我們不可能對經濟學的分支和領域都比較熟悉。對於審稿人來講,平時看文章時先看摘要,看文章研究了些什麼,做出了什麼貢獻。再看引言,它比較詳細地回答了前面的問題。然後看結論,看這個研究得到什麼有創見的內容。最後才看文章的主體部分,理論和實證的模型。如果文章的摘要和引言寫得不好,別人看到五百字的時候,就不看你的文章了。如果你不重視這些,你的研究可能就產生不了應該有的社會價值,所以一定要重視。
高度的概括性:要有主題,有創新點,要簡要地指出自己的結論和發現,要講到政策含義,但政策含義對於一篇學術文章來講,不是必要的。
其他注意事項
圖表儘量不要用彩色、陰影;地圖爭議較多,儘量以圖和表來呈現;
部分數據處理及推導過程可以放在附錄裡;
文章的寫作規範性很重要,文字符合語法要求;
文章是培養出來的,多參加高端的學術研討會、宣講自己的論文。
《經濟研究》投稿技巧
合理避開投稿高峰期, 一般情況下,每年的9-10月份是《經濟研究》的來稿高峰期,儘量避開這段時間投稿;
「中國青年經濟學家論壇」 已經成為《經濟研究》來稿的重要途徑;
核心論壇的優秀論文直接接入匿名審稿程序。
作者自己修改文章的建議
對文章的總體結構再進行斟酌;
對文章的邏輯進行梳理,看是否存在邏輯上的不連貫性;
對文句進行斟酌,看表達是否存在問題;
對文獻進行查證,是否存在著文獻的錯誤;
對數據進行核對,看是否存在數據的錯誤;
對注釋進行核對,看是否存在差錯。
豁達、客觀地面對審稿意見
審稿意見一般分為兩種:
1)評審意見專業獨到,切中論文的核心與不足;
2)專家意見要麼存在誤解,要麼太苛刻,甚至是錯誤的,不具有參考價值。
回覆審稿人意見注意事項
充分尊重審稿人意見,禮貌謙虛;
不遺漏任何一個意見,逐條回復;
儘可能詳細和具體,態度認真;
多角度回答審稿意見,請教「同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