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神秘古剎,不受香火,不做道場,廟門一關就是500多年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以來便在中國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儘管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滅佛運動,佛教依然強大無比,發展規模甚至超過了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在中國幾乎每座城市裡都會有寺廟的存在,古時候人們把寺廟當作是希望的寄託,有事沒事就會求神佛庇佑。在現代,人們更強調事在人為,但也有不少人依然把希望寄託給寺廟,希望能以誠心感動佛祖,助其達成所願。
在帝都北京有一座寺廟,非常獨特,不受香火,不做道場,廟門一關就是500多年,它就是承恩寺。要說一座寺廟不受香火,不做道場,甚至還關門,依然能夠存在至今,最讓人匪夷所思恐怕就是寺廟的收入來源。寺廟裡面有僧人,他們與平常人無異,也需要吃喝拉撒,再說寺廟裡的建築也需要修繕,而這些都需要錢,不受香火哪裡來的錢呢?寺廟又是靠什麼維持至今的呢?
承恩寺主要位於北京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東部,據說是明朝1510年時,一位名叫溫祥興的太監建立,歷時三年時間建成。承恩寺山門匾額上寫著「敕賜承恩寺」五個大字,是明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親筆。也有說法認為承恩寺是在唐朝古剎的遺址上建立而成,據說是根據寺廟布局推測得出。但是這種說法並未得到認證,到底是不是真的沒有人知道。
承恩寺是一座面積非常大的寺廟,總面積高達19000平方米。寺內布局別具一格,裡面不乏參天古樹,高大,滄桑,見證500多年來歷史興衰巨變。寺廟的東邊是三界伏魔大帝廟,西面則是龍王廟。寺廟該有的配置一應俱全,像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鐘鼓樓等等。承恩寺一直堅守著三不原則,不受香火,不作道場,不開廟門。正是因為這樣,人們看到的承恩寺的廟門一直都是關著的。
承恩寺擁有五絕,壁畫、碉樓、鐘鼓樓、人字柏、上馬石。寺內的牆壁上畫著精美的壁畫,令人意想不到的卻是這些畫中有龍,在古代龍是皇權的象徵,並不是隨隨便便哪個地方都有。此外寺中還有「龍座」等象徵皇權的東西,這就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座寺廟與皇室有關。曾有傳聞說是該寺的主持便是明光宗朱常洛的替身和尚,明萬曆皇帝、清朝醇親王和禮親王等也在這裡住過。
承恩寺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但是有這麼多皇室成員在這裡居住,稍微一想便能夠明白即使它不受香火也能存在至今的原因,單是皇族賞賜就足以讓這座寺廟存留下來。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曾多次向承恩寺撥款,現如今的承恩寺依然很穩。遺憾的是它不像其他寺廟那樣,大開廟門,廣納天下人士。不過承恩寺也並非完全不給進,只是想要到承恩寺去需要提前預約,預約通過之後才可以進入。那麼你想不想到這座神秘的寺廟裡去看看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