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佛教協會己亥年秋傳授三皈五戒法會圓滿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道慈大和尚傳授三皈並開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三皈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迎請五戒本師道慈大和尚、羯磨阿闍黎信光法師、教授阿闍黎宏海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五戒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宏海法師作《歡迎來學佛》佛學專題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宏偉法師作《三皈五戒要義》佛學專題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2019年9月12日(己亥年八月十四),普陀山佛教協會己亥年秋傳授三皈五戒法會圓滿,法會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院長、普濟禪寺方丈道慈大和尚擔任三皈五戒本師,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法雨禪寺監院信光法師擔任五戒羯磨阿闍黎,普陀山佛教協會弘法辦副主任、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長、白華禪院監院宏海法師擔任五戒教授阿闍黎。來自全國各地三百餘名善信在

道慈大和尚的引導下,至心皈依三寶,發願受持五戒,正式成為三寶弟子,法會現場清淨莊嚴。

上午8時,寶陀講寺鐘鼓齊鳴,皈依儀式正式開始,普門講堂內善信身著海青,對面而立,求受皈依信眾代表在引禮師的引領下,恭請三皈本師道慈大和尚。和尚慈悲應允,移步普門講堂。焚香禮讚過後,善信在引禮師指引下頂禮大和尚三拜。禮畢,合掌隨維那師引導向大和尚虔心三請,求受皈依。大和尚隨即鳴尺開示,宣說皈依三寶的意義及功德。

道慈大和尚開示說,皈依三寶是成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課。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皈向、依是依靠。只有發心求受了三皈依法,才是一個真正皈依佛教的信徒,是佛門的三寶弟子。大家要認真思考皈依的意義、皈依的目的,要以佛法僧三寶為師。在皈依後,藉此信仰佛、法、僧三寶,通過對佛法的學習,淨化自我身心,感召善因善緣,讓佛、法、僧三寶「融入」的生命中,進而找回生命的更深層次的價值,重新認識寶貴的清淨自性。大和尚勉勵大家,常隨佛學,行菩薩道。隨後,善信行「懺悔」儀式,洗滌心源,復歸清淨之後,「受皈」儀式正式開啟。法音宣流、禮拜稱念之間,皈依三寶悉得圓滿。

隨後,道慈大和尚引領大眾至心合掌,恭對三寶,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最後大和尚殷勤叮囑,寄望皈依大眾在今後的生活中,要時時處處心系三寶,常常憶念觀音菩薩,憶念皈依處,做正知正見的佛教徒,在佛法的修行中不斷進步。

三皈儀式圓滿之後,傳授五戒儀式開始。引禮師手執香、花、燈、幡,求受五戒善信代表緊隨其後,迎請三師。三師應眾祈請,拈香禮佛,登臨法座,為信眾證盟授戒。受戒善信虔跪,合掌禮拜。

道慈大和尚鳴尺開導,為大眾開示求受五戒的目的和意義,廣說何為戒,何為五戒,為何應該受持五戒及相應利益功德。大眾虔誠禮拜,細心聆聽大和尚的慈悲開示,身心清涼,歡喜無量。其後,大眾於佛前真誠懺悔往昔所造的諸惡業,祈請慈悲攝受,伴隨大和尚宣說戒相,傳戒正式開始。在「汝盡形壽能持否」與「能持」的交替問答聲中,居士「能持」的齊齊回答,在諸佛菩薩面前立下神聖誓言,一時響徹殿宇。求戒善信皆歡喜得戒,縵衣披身。

最後,道慈大和尚勉勵眾居士,即為佛子,當行佛事,善護其心,善守五戒,菩提精進,成就眾事。眾居士在十方諸佛和三師的慈悲加持下納受戒體,授戒功德圓滿,與會大眾合掌回向,願以此殊勝功德,回向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祈願正法久住,佛日增輝,眾生福慧增長,安樂吉祥;發願始終以戒為師,自覺覺他,利益有情,與法界眾生,共證無上菩提。至此,此次普陀山佛教協會己亥年秋傳授三皈五戒法會吉祥圓滿。

9月10日晚,各寺院引禮師教授相應寺院善信穿袍搭衣、拜佛禮儀。每一個動作的細節,引禮師都如理如法的詳細示範。示範之後,諸位引禮師深入到眾善信中指導動作要領。大眾認真聆聽講解開示、仔細觀看動作示範,反覆練習動作要領,互幫互助,其樂融融,法喜充滿。

9月11日上午,普陀山佛教協會弘法辦副主任、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長、白華禪院監院宏海法師為大眾作《歡迎來學佛》專題講座。法師從學佛的因緣、目的引入本次講經的主題,歡迎在會大眾來學佛,更歡迎所有眾生來學佛。並通過三個方面來闡釋學佛的發心、道路和目標。其中從聞、思、修三個方面說明學佛的道路;從信、解、行、證四個板塊為與會大眾構建學佛的框架,用佛陀因地裡六度萬行的典故來幫助大家,建立對三寶正確的信心;最後以隨信行和隨理行的區別來明確學佛的目的。他說佛教是教人認識生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指示人生真諦,把人生從煩惱的此岸,運載到安樂彼岸的圓滿教育。所以說,學佛的最大利益,就是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理,從而遠離迷惑、貪愛與執著,透過不懈的努力與實踐,最終獲得身心的解脫與自在。學佛的好處,說之不盡。宏海法師的講座生動睿智、深入淺出,為大家上了一堂慈悲智慧的人生佛學課。

11日下午,禮請《普陀山佛教》主編宏偉法師為大眾講解《三皈五戒要義》。法師用生動的事例介紹了佛弟子的行住坐臥、言談舉止。法師威儀具足,思維嚴謹,對三皈、五戒講解令在場的信眾受益匪淺。法師在講授過程中,以佛陀所述經典中的各種故事為例子,加深大家對於皈依三寶的理解,強化大家皈依受戒的信心。

11日晚,三皈五戒法會舉行請戒開導儀式。大眾雲集寶陀講寺普門講堂,在一片迎請三寶的清朗梵聲中,道慈大和尚移步至大殿,香花請聖后,升法座,宣法語,為信眾開導三皈、五戒要義。講堂內三百餘位信眾巍然而立,合掌禮拜,悉心聆聽,認真受持。隨後,進行懺摩儀式,大眾虔誠頂禮佛菩薩,求哀懺悔,以達身心清淨,納受清淨三皈,上品戒體。整場儀式莊嚴肅穆,殊勝圓滿。

此次三皈五戒法會,在舟山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局)的指導下圓滿完成。普陀山佛協在總結以往三皈五戒法會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健全各項機制,優化升級了網絡報名系統,極大的方便了廣大信眾。法會期間,各項學修安排如法如律,各項主體活動井然有序,得到了大眾的廣泛好評。

相關焦點

  • 普陀山佛教協會三皈五戒法會圓滿 300餘人成為三寶弟子
    普陀山佛教協會己亥年春傳授三皈五戒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宏偉法師作《三皈五戒要義》佛學專題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2019年6月2日(己亥年四月二十九),普陀山佛教協會己亥年春傳授三皈五戒法會圓滿。
  • 三皈五戒系列丨什麼是五戒
    因為佛教是重於智慧的,飲酒能使人昏迷沉醉(酒的害處,後面詳說),所以不許飲酒。至於其他各宗教所標的貪慾貪嗔。那不是行為,而是心理現象,佛教的五戒之中,實已包攝無餘(詳於後面五戒攝十善)。還有一點,中國古來,多有人主張儒釋道三教同源之說,最早是見於後漢的《牟子理惑論》中,故將佛教的五戒,配於儒教的五常——仁、義、禮、智、信。
  • 沐浴菩薩慈光:普陀山佛教協會觀音七法會圓滿
    道慈大和尚拈香主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四眾弟子精進虔誦觀音經咒及觀音聖號(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圓滿前日普濟禪寺常住施放七大士焰口普皆回向(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鳳凰佛教通訊員寂戒法師訊:為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普陀山佛教協會舉辦了為期七天的「普陀山佛教協會全山執事第三十三期共修觀音七法會
  • 西來寺舉行英文三皈五戒 佛光青年展開五戒新生活
    佛教在線海外訊 佛光山西來寺為國際佛光會洛杉磯青年團團員9人,2013年7月27日在大雄寶殿,特別舉行「英文三皈五戒典禮」,由西來寺住持慧東法師主法。共有6人為五戒新戒,由復戒的青年團團長Richard Yeung等3名幹部帶領,共同於三寶佛前宣示盡形壽受持五戒,成為正信優婆塞、優婆夷。
  • 三學淨苑舉辦2014年「冬至祭祖祈福」系列法會
    三學淨苑住持開應大和尚主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冬至到來,三學淨苑特舉行為期11天的「祭祖祈福」系列法會,法會包括地藏七、三時繫念、放生活動、授三皈五戒儀式四個部分。 地藏七 2014年12月15日至21日,三學淨苑舉行地藏七,隨著住持上開下應法師主持的灑淨儀式,冬至祭祖祈福法會拉開帷幕,三學淨苑正覺念佛堂、華嚴講堂兩處會場悉皆清淨。
  • 1月1日三皈五戒法會丨新年第一天·做佛陀的弟子
    法華寺現定於 2021年1月1日 (農曆冬月十八)上午09:00 舉行三皈五戒法會 參加法會的善信 需提前1小時來寺辦理皈依證 望十方有緣者,善根成熟者 來山赴會,皈投三寶 普沐教澤,同登覺岸
  • 臺中五戒會
    有一年,我到東海道場傳授三皈五戒。三皈五戒,在佛教是一種宣誓,即表示「我做佛教徒了!」「我從此願意奉守五戒!」這都是做人的根本。「五戒」相當於儒家的「五常」,所謂不殺生曰仁、不偷盜曰義、不邪淫曰禮、不妄語曰信、不飲酒曰智。    這一次的戒會約一千五百人參與,大多是年輕人,衣冠整齊,極有氣質,在他們身上感受到臺中這個文化城市的水準。
  • 香港「佛國萬裡行之普陀山行腳」朝聖團功德圓滿
    行腳僧團比丘滿心歡喜朝普陀行腳僧團關心疾苦行腳掠影合影留念佛教在線香港訊 一步一願,祝福中華,一心一念,祈福香江!香港佛教文化協會主辦的「佛國萬裡行之普陀山行腳」朝聖團於2008年1月20日,禪悅法喜,功德圓滿!2007年12月26日,行腳僧團十八比丘,經過七十多天的行腳,步行四千裡,登上海天佛國普陀山,朝山禮佛。同時抵達的還有108位香港十八區功德主代表。與會大眾,吉祥自在,法喜無量! 佛國萬裡行之普陀山行腳,是香港佛教界有史以來,第一次以步行方式朝禮普陀山。
  • 合道才得自在,修「三皈、五戒、十善」方成聖賢!
    遵循道的法則,祖師大德留下了三句話:1、身教大於言教;2、責任大於利益;3、把握當下,注重未來。二、何為聖賢?聖人:普度眾生的尊者;賢人:學佛修道的行者。古人講「聖賢」,聖是在果位上已經成就了;賢則是正在修行的途中。
  • 溫州這位高僧曾主持普陀山佛教事務,一生愛國愛教
    普陀山全山僧眾舉行降重歡迎儀式,禮請深日和尚為普濟寺住持並主持全山一切事務。▲普陀山勝境全圖(圖片來自網絡)1957年,全國13個省市1744名僧尼雲集普陀山,隆重舉行釋迦牟尼佛涅槃2500年法會,由塵空法師和深日和尚等高僧大德主持開設三壇大戒,設戒臺,全國各地數萬人信眾參加法會,深日和尚講經說法,給信眾開示。
  • 2007年8、9月份佛教界法會、修學活動預告(新)
    8月1日(農曆六月十九):舉辦觀音成道法會,傳三皈五戒。8月25日至8月27日(農曆七月十三至七月十五):舉辦盂蘭盆法會。北京廣濟寺2007年8月1日 (農曆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將隆重舉行傳授三皈五戒法會。
  • 普陀山普濟禪寺盛大舉行道慈法師方丈升座法會
    登獅子座 出席法會的領導出席法會的諸山長老(一)出席法會的諸山長老(二)出席法會的諸山長老(三) 海眾雲集佛教在線普陀山訊 2010年8月10日上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普濟禪寺盛大舉行道慈法師方丈升座法會。
  • 普陀山普濟禪寺舉行感恩上供法會 寄思緬懷妙善老和尚
    道慈大和尚主持上供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2020年12月21日(庚子年十一月初七),適逢冬至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院長、普濟禪寺方丈道慈大和尚率普濟禪寺兩序大眾於普陀山妙善慈祖老和尚紀念堂舉行上供法會
  • 湖北赤壁圓通寺2020年冬季傳授在家居士菩薩戒法會圓滿
    ,法相莊嚴,威儀具足。法會經過結界、請職、懺摩、授三皈五戒、開示、講戒、結壇、證授菩薩戒等一系列儀式,11月7日晨,眾戒子們洪亮而堅定的「能持」回答聲中,三師為大家證授了在家居士十重四十八輕菩薩戒。合影法會莊嚴殊勝,信眾虔跪,悉心聆聽。此次法會旨在增上在家居士的慈悲智慧,提高正知正見、正信正行的修學認識,引導四眾弟子如律修行,愛國愛教,戒法與國法並重,出世與入世齊修。
  • 甘肅省佛教協會將於敦煌雷音寺舉辦傳授三壇大戒法會
    中佛協批覆文件(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敦煌雷音寺供圖)2020年6月21日至7月21日,由甘肅省佛教協會主辦的傳授三壇大戒法會於在敦煌雷音寺舉辦。據了解,本次傳授三壇大戒法會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甘肅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蘭州市佛教協會會長、蘭州市五泉山浚源寺方丈理因大和尚為得戒和尚,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中國佛教協會國際部主任、中國佛教協會新聞發言人、世佛聯執行委員、甘肅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蘭州報恩寺住持普正律師為羯磨阿闍黎,禮請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甘肅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酒泉市佛教協會會長、敦煌市佛教協會會長、敦煌雷音寺方丈道證律師為教授阿闍黎
  • 普陀山旅遊攻略,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是浙江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面積約12.5平方公裡,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普陀山山以其觀音道場的神聖地位,以普陀十二景優美的自然風景被譽為「人間第一清淨地」、「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 第74屆楞嚴實修講經法會就要開始了,千萬不要錯過呀!
    你還在為沒能來參加第73屆楞嚴法會而懊惱嗎?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因為現在又有機會了,在12月12日佛母寺將啟建第74楞嚴法會,您可以準備一下來參加第74屆楞嚴實修講經法會啦!機會不會總有,因為世事無常,佛說:「我們的生命就在呼吸間。」在我們還身體康健的時候,讓我們多充充電吧!
  • 佛教道場二十種法會法事全揭秘(圖)
    佛教道場二十種法會法事全揭秘(資料圖) 法事是寺院道場重要行事之一。在所舉辦的法事當中,有的是自我懺悔的方式,如懺摩;有的是經大眾附議通過者,如布薩;有的是對大眾宣說佛法,如升座說法;也有於新春時為國家、檀那祈福祝禱者,乃至到山門迎春等;一年當中更有春秋二祭,及三皈五戒、八關齋戒的多次舉行等,方便社會大眾參與修持。今略述數條於下: 一、布薩羯磨:僧團中,僧眾若有犯戒者,則於大眾前發露懺悔,稱為「布薩」。
  • 《戒律學綱要》什麼是五戒?
    因為戒律的功用,不唯防止信徒的腐化,更要能夠增選人類大眾乃至一切眾生的幸福,否則的話,便會受到自然的淘汰!     雖然,除了佛教之外,沒有一個其他的宗教能夠適用戒律的涵義而如佛教的內容者,我們卻又不能否認他們之有部分戒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