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 李華錫)「學校圖書館常被譽為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學校文化建設和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載體,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平臺,也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開明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原總編輯林陽提交了《關於增加內中國連環畫比重的建議》,他建議增加中國連環畫在《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中的比重。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開明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原總編輯林陽。本人供圖
林陽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2018年5月, 教育部正式向全國頒布《中小學圖書館 (室) 規程》 (以下簡稱「新規程」)。「新規程」賦予了小學圖書館新的重要意義,對新時期小學圖書館的建設和應用提出了新要求。「新規程」指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小學圖書館的主要任務之一。
「小學生的知識積累和人生閱歷尚不豐富,單向的知識灌輸必定造成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林陽認為,在小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做好內容選擇和形式選擇兩件事:內容上要貼近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成長需求,形式上則要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和閱讀習慣。
連環畫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連環畫的內容大多取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如經典文學著作、歷史典籍、哲學思想、民俗文化、革命歷史、重要事件等。連環畫又被稱為「小人書,」它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寓教於樂的特點給讀者帶來更加形象、直觀的閱讀和學習體驗,符合小學生閱讀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極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優質讀物。
「新規程」對提高館藏圖書質量、優化藏書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館應當把《中小學圖書館(室)藏書分類比例表》和教育部指導編制的《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作為中小學圖書館館藏建設的主要參考依據,合理配置紙質書刊。
林陽認為,中國連環畫是中國獨有的藝術品種之一。它用連續的畫面和文字共同講述故事:文字簡練生動,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畫面運用白描、素描、鋼筆、水墨、水彩等多種藝術手法,讓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躍然紙上。
他舉例說,2014年至2016年,北京市開展了「優秀連環畫進校園活動」,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中心對全市17個區的連環畫閱讀使用情況開展專項調研,針對學生、教師和家長發放和回收了一萬多份問卷。問卷數據顯示:80%的學生喜歡閱讀連環畫,90%多的家長支持孩子閱讀連環畫。實踐證明,連環畫是老師、學生和家長都認可和喜愛的優質讀物。
「新規程」對中小學圖書館的服務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圖書館應當做好閱覽、外借、宣傳推薦服務工作;為教育教學和科研活動提供有效的文獻信息支撐;創新各類資源使用方式,積極創建書香校園,組織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
林陽認為,促進圖書館館藏資源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就是較好的創新方式。作為一種具有獨特中國藝術魅力的圖書形式,連環畫可讀、可賞、可畫、可演,連環畫中的很多內容可以與道德與法制、語文、美術、英語、音樂、科學等課程內容相結合,成為學科教學的有效補充。圖書館可以組織小學生讀連環畫故事、賞連環圖畫、畫連環畫、表演中文和英文連環畫劇等,充實課堂教學、促進圖書館館藏資源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連環畫的主題豐富、品種繁多,是圖書館策劃實施主題教育活動的現成資源。連環畫的內容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還能為學校社團活動帶來新的啟發、開闢新的途徑。連環畫豐富了小學生的閱讀選擇,是學校教育資源的有益補充,更是小學圖書館實現從「藏書」到「用書」的好載體。
林陽表示,以中國連環畫為抓手,推進小學圖書館在新時期下的建設和發展,就是在尊重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藉助連環畫這一極具中國傳統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相對抽象的「大道理」轉化成小學生喜愛的圖文並茂的「小故事」。並且,讓這些小故事融入到相關課程的教學中,參與到學校主題活動的策劃中,為小學生的各種閱讀活動提供更多思路和可能。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