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認定,足月妊娠指37周0天至41周加6天期間的分娩。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通常到了孕晚期,孕媽們就要小心翼翼地等待寶寶的降臨,身邊有孕婦的都知道,我們在孕期能推算出較為精準的預產期,方便孕媽做好產前準備。
但是實際上,特別「守時」的寶寶可以說是鳳毛麟角,37~40周出生的寶寶都屬於足月,因此在37周時就要做好待產準備。
白靈挺著大肚子眼看著就要生了,這天在孕檢時,聽見幾個等候的孕婦在閒聊。
其中一個孕婦不無得意地表示,家人在香港為她預約了最好的醫生,等37周一到,就按照事先選好的「良辰吉日」進行剖腹產。
其他寶媽都是一臉羨慕,畢竟挺著大肚子的滋味實在不好受,能提前「卸貨」,寶寶健康又不受影響,實在是兩全其美。
回家以後白靈順嘴把這件事和嫂子說了,嫂子卻表示,根本不用羨慕她,自己生孩子時臨床就是37周出生的寶寶,狀態和自己40周生的娃一眼就能看出差異。
白靈聽了吐了吐舌頭,自己還是老老實實等著寶寶自己「發動」吧。
儘管在醫學範疇,37~40周都屬於足月妊娠,但是在細分下來,還是有很大區別。
37周+0——38周+6在此區間分娩被稱為早期足月妊娠;
39周+0——40周+6在此區間分娩被稱為完全足月妊娠;
41周+0——41周+6在此區間分娩被稱為晚期足月妊娠。
有研究表明,37周出生要比39周出生更容易發生呼吸、餵養和體溫控制方面的風險,也更容易感染。
正常來講,完全足月妊娠出生的寶寶,要比早期和晚期出生的寶寶更健康、分娩風險更小。
1. 體重不同
據統計,37周出生的新生兒比四十周出生的新生兒體重偏低約500克。
孕37周之後胎兒各器官已基本形成,但身體卻是處於「猛長期」,正是寶寶長肉的階段。我們都知道胎兒如果早產,會比正常寶寶體重偏小,就是這個道理。
民間一直有「肚子裡待一天,勝過生出來長七天」的說法,在子宮環境內多讓寶寶長几天,身體會更強壯,體重更正常。
2. 呼吸功能不同
肺部是寶寶所有器官中發育最晚的一批,通常在孕37周時,尚未結束髮育,如果此時寶寶就出生,肺部功能可能相對較弱,呼吸較為急促。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產房中寶寶的第一聲啼哭代表肺部進入工作狀態,通常寶寶哭聲越大,說明寶寶心肺功能發育越好。
3. 智力不同
胚胎發育最早從神經系統開始,神經系統的發育貫穿胎兒發育過程始終,在臨產前也不例外。
有說法是順產的寶寶要比剖腹產生的寶寶聰明,其實對智力主要影響因素是出生時間早晚,而不是分娩方式。
4.外表不同
早產的寶寶通常會因肝腎尚未發育完全,出現黃疸,而足月生的寶寶因對血紅素的分解能力較好,較少出現這種情況,因此37周寶寶出現黃疸概率也很大。
孕40周時,胎兒身體表面的胎毛和胎脂會在宮內自行脫落一部分,沒有等到40周就降臨的寶寶,會比40周出生的寶寶看起來髒一些。
妊娠達到甚至超過42周,則屬於過期妊娠。
儘管寶寶在肚子裡多待半個月,對寶寶發育有多方面好處,但是這個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
宮內環境並不是「久居之地」,到了足月適合生產的日子寶寶還沒有動靜,很容易出現胎盤老化、寶寶缺氧、羊水渾濁等情況,為寶寶帶來危險。
因此在40周後寶寶還沒有動靜,一定要及時就醫。
糖果媽媽叮囑:孕晚期孕婦一定要重視數胎動,一旦出現異常立刻前往醫院進行胎心監護檢查。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