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至今,生活方式的轉變
結合新一代消費者的欲望,
設計產品得以迅速崛起和消亡,
它們的生命周期變得越來越短。
同時,搭載著媒體這一傳播平臺,
許多產品不再經歷漫長的時間考驗,
「一夜走紅」瞬間變得稀鬆平常。
不同的思維方式催生更加多元性的表達,
設計即將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近年來,所謂的「經典」不再具有劃時代性,而變為季節性的,基於引起共鳴而非理性思考,因此註定是轉瞬即逝的、暫時的。 通往未來的道路不再是線性的,而將經歷一系列不同風格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和扭曲。
2014年以來 大事記:
★
2014
三年展設計博物館在蒙扎皇家別墅的觀望樓空間內展出了部分永久收藏。
2014
在米蘭設計周期間,INTERNI 在米蘭大學舉辦了「為城市注入新思想」(Feeding New Ideas for the City)主題展,並首次在布雷拉學院的植物園內舉辦活動。
2015
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米蘭舉辦世界博覽會,主題為「滋養地球,生命的能源」。
2015
12月4日至8日,都靈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為創意城市之後,組織了首屆主題為「都靈,設計之城」(Torino City of Design)活動。
2016
義大利工業設計協會( ADI)組織了世界經濟與金融會議 ,主題為「思考與行動: 文化,設計管理與經濟學」。
2016
21世紀米蘭三年展的國際展覽主題為「 二十一世紀 ,設計之後的設計」(21th Cent ry,Design after Design)。
2016
義大利外交部決定從2016年3月2日 ,義大利大使館、領事館和文化機構將一起組織「義大利設計日」活動。
2017
第56屆米蘭國際家具展以「遇見米蘭,預見未來」(Be the first to see the latest)為主題,更加彰顯了家具展與米蘭這座城市的緊密聯繫。
2017
米蘭設計周期間,INTERNI在米蘭大學舉辦了「物質/非物質」(Material / Immaterial)主題展。
▲ 2014年,在米蘭設計周期間,INTERNI 在米蘭大學舉辦了「為城市注入新思想」(Feeding New Ideas for the City)主題展活動現場。
2016年起,我們看到強有力的轉向古典、帶有裝飾意味的趨勢。媒體推廣了第 55 和56屆米蘭國際家具展「設計的傳承:經典」(Before Design:Classic)、「經典:不朽的珍藏」(Tradition in the Future) 的展覽主張。世界上最重要的設計展會的組織者在經典家具生產商的配合下,決定用馬特奧·加勒尼 (Matteo Garrone)製作的短片宣傳這一思想。在這部電影中,他藉助兒童——能夠在沒有外部觀點影響的情況下發現美的群體——來描述古典風格。夢幻般的氛圍讓經典作品成為永恆,並與一種新興的巴洛克或說浪漫主義相合。
▲ 第55屆米蘭國際家具展「設計的傳承:經典」(Before Design:Classic)微電影。
第55屆米蘭國際具展「設計的傳承:經典」(Before Design:Classic)微電影,旨在突出強調經典家具的共時性和亙古不變的美感。展覽共8個房間,分別設有多媒體及感官裝置,代表著不同主題,通過對革新傳統的關注突出核心內涵。
▲ 第56屆米蘭國際家具展「經典:不朽的珍藏」(Tradition in the Future)主題,引用全新的展覽形式展出具有古典特色的家具和配件。
與此同時,法國社會學家米歇爾·馬費索利(Michel Maffesoli)觀察了世界各地巴洛克復興的過程,並通過牆上海報展示了一個與社會和政治不穩定相一致的明暗世界。不同的思維方式就此出現,人們不再相信時間的線性,而意圖通過蒙太奇式的敘事和詩歌,以情緒而不是理智作為憑藉進行創新。曾經以上帝視角設計的觀點如今被想像的光芒所取代,摒棄了鄙視鏈的當代設計更能夠捕捉今天的世界矛盾。
在這一時期,由於缺乏確定性、程序性和可靠的預測,今天我們只能以個人態度來面對這些不確定性,以及它最初意義上的「浪漫」飛躍,即願意體驗不規則的、古怪的、虛構的東西。這種意願催生了表達的多樣性,導致現在我們已經很難溯回單一的風格潮流。
▲ 雷卡納蒂室內,Marches, 潘通椅由Vitra提供,室內設計 / Wespi De Meuron Romeo Architetti, 攝影 / Hannes Henz (來自INTERNI 第639期,2014年)
2016 年以來的設計提供了令人驚訝的多元形象,不是對經典的簡單回歸,而是進一步現代化、甜蜜化和裝飾化的新版本。突然間的自由之風席捲了整個設計行業,刺激了許多創造者在產品的表皮上下功夫,他們所使用的調色板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這些都不再是基於歷史發展脈絡的「時代風格」,而是一種新的趨勢——這種「表面功夫」實際上重新詮釋了繽紛的裝飾效果和傳統的工藝技術。這種復興也體現在材料領域:黃銅回歸了。這種溫暖的金屬曾被鋼材淹沒替代,如今再度用於成套的家具和桌面裝飾。
▲ 2016年至今,黃銅這種溫暖的材質迅速流行,席捲了整個設計行業。圖為湯姆·迪克森設計的部分黃銅產品。
由法國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aison & Objet)在2016年9月出版的名為《遊戲之家》(House of Games),在遊戲的象徵中想像著不久的將來,以一種不確定的未來情緒暗示著一場「好玩的起義」。或許,這是一個方向。電腦屏幕中的世界很容易吸引設計師,為他們提供新的刺激來源,並激發人們「混合一切」的欲望。
2014
Jellies family帕特裡夏·烏爾奇拉(Patricia Urquiola) Kartell
2014
Uncle Jim 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 Kartell
2014
Almora多西·萊維恩(Doshi Levien) B&B Italia
2015
Gina雅各布·福吉尼(Jacopo Foggini) Edra
2015
Perseus馬塞爾·萬德斯(Marcel Wanders) Barovier & Toso
2015
Cyborg 凱瑞姆·瑞席(Karim Rashid) Martinelli
2015
Mesh 弗朗西斯科·戈麥斯·帕茲(Francisco Gomez Paz)Luceplan
2015
Pulcina米歇爾·德·盧基(Michele De Lucchi) Alessi
2015
Pan99 託比阿·斯卡帕(Tobia Scarpa) San Lorenzo
2015
Clay馬克·克魯森(Marc Krusin) Desalto
2015
Officina 布魯萊克兄弟(Ronan & Erwan Bouroullec)Magis
2015
Gemma 丹尼爾·裡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Moroso
2015
Sydney讓 - 瑪利·瑪紹(Jean-Marie Massaud)Poliform
2016
Adagio 丹尼爾·裡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Flexform
2016
Palmer託安·阮(Toan Nguyen)Fendi Casa
2016
Secretello 米歇爾·德·盧基(Michele De Lucchi) Molteni & C
2016
Mass 阿蘭·吉爾斯(Alain Gilles) Bonaldo
2016
Tee-Table 田淵智也(Tomoya Tabuchi) De Padova
2016
Planet 吉岡德仁(Tokujin Yoshioka) Kartell
2016
意利藝術典藏系列(Emilio Pucci Illy Art Collection) Illy
2016
Manga Chairs佐藤大(Oki Sato/Nendo)Friedman Benda
2016
Credenza帕特裡夏·烏爾奇拉(Patricia Urquiola) Spazio Pontaccio
2016
Alessi Circus馬塞爾·萬德斯(Marcel Wanders)Alessi
2016
Visioni 帕特裡夏·烏爾奇拉(Patricia Urquiola) CC-Tapis
2016
Rabbit Chair斯蒂凡諾·喬凡諾尼(Stefano Giovannoni) Qeeboo
2017
Pack 弗朗西斯科·賓法熱(Francesco Binfaré)Edra
2017
Banana Lamp 喬布工作室(Studio Job)Seletti
2017
Filo 安德裡亞·安納斯塔西奧 Foscarini
2017
Hot Dog Sofa喬布工作室(Studio Job)Seletti
2017
Vuelta亞米·海因(Jamie Hayon)Wittmann
2017
D.Vision3魯齊歐·拉維尼亞 Boffi
本文來自《INTERNI設計時代》2017年11月刊 Focusing。針對此次梳理,我們已經連載 了 7輯,線性呈現義大利百年來設計史中的重要傑作,追溯義大利為我們帶來的設計與生活方式的轉變,也希望能為今天的設計帶來一些思考。
4. Italian Design Icons | 後現代主義與國際化風格(1984-1993)
5.Italia Design Icons | 一場設計的尋夢之旅(1994-2003)
6.Italian Design Icons | 新世紀的創新啟示錄(2004-2013)
文字 / Cristina Morozzi
翻譯 / 殷緣 , 木葉
編輯 / 王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