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美育人的「幸福樣本」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東校區的學生們展示親手創作的美術作品。(資料圖片)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羅鑫

  在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東校區大門內左側,一座名為「定格幸福」的紅色大型不鏽鋼雕塑造型獨特、線條靈動,極具視覺衝擊力。雕塑由「幸福」兩字經過立體化藝術加工後,再巧妙拆解拼插構成,頗具創意,令人印象深刻。

  這座雕塑的策劃監製者、東校區執行校長趙方軍說:「學校的辦學思路就是建一所有獨特藝術品質的『幸福學校』,為社會培養具有藝術修養、健美體魄、人文精神的全面發展人才。」

  走進交大附中東校區藝術樓,愈發感受到散發著藝術氣息的校園文化。國畫、油畫、創意畫……過道兩側的牆壁被師生們用不同主題、多種形式的作品所裝飾。

  近年來,交大附中東校區以藝術特色發展為契機,運用「以美立校、以美施教、以美育人」的工作原則,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美育實施途徑。在課程建設、師資培養、教學管理、學校文化等方面實現全方位提升。

「改成特色校的第一屆,『豐收』的第一屆」

  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東校區是原陶行知中學,2015年,陶行知中學併入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2017年海澱區「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推進科技、人文、語言、藝術、體育五大領域特色高中建設,將交大附中東校區規劃為一所藝術特色學校,開展初高中藝術人才培養,為學生多樣化成長提供優質平臺。

  「過去陶行知中學一直開設美術班,積累出一定經驗,但是招收來的學生大多基礎薄弱,因此能考上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的比較少。」趙方軍說。

  但是今年東校區畢業生交出一份亮麗的高考「答卷」:2020屆高三美術班100%通過北京市美術聯考本科錄取線,最終被中央美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印刷學院等18所大學本科錄取,本科錄取率97.4%;2020屆交大附中有5名同學(東校區3名,北校區2名)被中央美術學院錄取,這5名同學中有兩名同學分別是中央美院國畫專業全國第一名和中央美院造型專業全國第一名。

  「這是我們改成藝術特色校的第一屆畢業生,也是『豐收』的第一屆。」趙方軍說,相比社會上的美術高考班採取速成的培養方式,我們的育人模式是建立在審美素養的浸潤過程之中,在建設藝術特色校之初,就開始思考未來需要培養什麼樣的藝術人才。

  交大附中東校區探索的是初高中藝術特色人才貫通培養模式。「我們提出藉助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課程、美術創意與表現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特色素養,培養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趙方軍說。

  交大附中東校區從初一開始招收藝術興趣特色生;初三面向海澱區招收「1+3」美術項目班,開展初高中人才貫通培養實驗;高一按照北京市教委有關政策招收美術專業學生,為藝術類高校輸送優秀人才。目前東校區有初、高中共22個教學班,670餘名學生,從初一至高三均開辦美術特色班。

「按照藝術培養規律,更規範化系統化」

  「提升繪畫技能難度並不大,而提升審美能力和創意能力相對較難。專業素養具有綜合性,它的培養過程是長期持續積累的過程。」作為資深版畫家的趙方軍對此深有體會。

  從北京市海澱區藝術教研室主任、高中美術教研員到任職於交大附中東校區,趙方軍帶領教師團隊用半年時間建立起針對初一到高三培養、「1+3」模式培養、高中階段培養的三套專業課程方案。

  長期以來,文化課國家有標準大綱,但是藝術專業課卻缺少一個科學、規範和系統的大綱體系。「為了讓老師具備整體的專業課程概念,我們按照藝術培養規律,採取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穩步提高的學習方式,讓繪畫訓練更規範化、系統化,持續提升學生繪畫水平。」趙方軍說。

  交大附中東校區在訓練素描、色彩、速寫等基礎課以及中高考必考科目的同時,拿出一部分時間對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工藝設計、漫畫、攝影、動畫等進行基本了解和體驗。專業課程間隙還會播放達·文西、畢卡索等藝術大師的精彩視頻,穿插美術史、美學、藝術概論的講解,讓美學理論與繪畫實踐相結合,不斷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和專業表現能力等藝術素養。

  專業校長、專業管理;專業大綱,專業培養。交大附中東校區還著力打造一支專業水平較高的專兼職結合的美育師資隊伍。

  「師資匱乏是許多學校開展美育工作的瓶頸。沒有專業性強的師資隊伍,很難進行高水平的美育工作。」趙方軍說,「我們在建立藝術特色校之初,就首先強調學校美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交大附中東校區一方面堅持從高水平院校引進教師,現已擁有美術教師10名、音樂教師2名,這些教師均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藝術名校,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另一方面也從相關知名藝術院校、社會藝術團體聘請高水平專家,定期到校開展教學和指導工作。

  2020年中央美院國畫專業全國第一名喬小禾同學說:「在此我非常感謝各位老師們,讓我們能在他們的『肩上』放眼更廣闊的世界。在這三年的學習中,我得到了學校各位老師的指點和關心。教授我們專業課的老師是畫國畫出身,受他的影響,中國畫成為我最有興趣的一種藝術表達方式,我喜歡嘗試用水墨、宣紙的形式和材料作畫,每周都會抽出時間去跟老師學習書法、線描、素描、速寫,在日復一日的訓練過程中提升了對國畫的學習興趣,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建設「學習共同體」,美術與各學科融合

  趙方軍說,美的傳遞是以視覺藝術為主。視覺藝術的常見形式是圖像藝術。圖像包括了圖形、色彩、空間等元素,相關研究證明,人腦對圖像的加工記憶能力要遠遠大於對文字的加工記憶能力,圖像識記比文字識記更直觀、更有效。因此,交大附中東校區倡導以圖像藝術為主要載體,來開發各學科與美術融合的系列課程,開展富有美育特色的系列活動,構建校園美育環境,打造「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充分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促進教育教學效果提升。

  「我們進行美術與各學科融合的課程探索,研究各個學科中蘊含的美育要素,把美育融入各學科課程與教學之中。」趙方軍說。

  翻開交大附中東校區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學科與美術融合公開課的課程安排,就有駱駝祥子、函數的奇偶數、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作用、單細胞生物、氣體摩爾體積、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等課程。

  「這些融合課程由學科教師和美術教師共同備課,共同執教。學科教師學會恰當運用藝術手段解決本學科問題。」趙方軍說,「例如,語文課上運用美術裝飾畫來宣傳推薦好書,數學課中運用美術的連續紋樣表現比例關係,歷史課中運用建築繪畫表現時代變遷,地理課中運用手繪線描加色彩表現地圖,政治課中運用美術圖像讓深奧的理論具象化等。」

  針對有些美育活動零散、無序、無固定課時和缺少師資等問題,交大附中東校區探索將美育活動系列化、特色化實施。開辦「美育大講堂」,邀請區域內優秀教師在每周固定時間面對全校師生開展美學教育,打造精品美育傳承平臺。2020年上半年的講座內容包括書香文化、玉石文化、文房四寶、建築藝術、古籍善本、民間美術、陶瓷文化、實用攝影、雕塑藝術、器樂、地域民俗等。

  學校還將「以美育人」的理念滲透於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如舉辦「漢服展演」活動,讓師生感受傳統文化中的「服飾美」;舉辦經典詩詞朗誦活動,讓師生體悟中華文明中的「語言美」;在外出研學的過程中,通過團隊互幫互助、遵守規則紀律、尊重地域風俗、保護生態環境等,讓師生鍛鍊「行為美」。還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推出「與美同行」系列文章,思考美、宣傳美、展示美。

  「我們還注重把學校的發展史、辦學理念、辦學特色體現在環境建設中。在硬體上,我們運用藝術手段規劃和打造學校環境,採用雕塑、壁畫、繪畫等形式,在校史館、圖書館、食堂、體育場、教室,包括建築外觀、綠化等設施中,突出學校文化特色。在軟體上, 我們對學校的標識、辦公用品等進行統一設計,處處體現美的追求,讓人人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真正體現『環境育人』的功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參與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示了無限創意。」趙方軍說。

「拓展學生藝術實踐平臺,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交大附中東校區近年來與國內外高校牽手,已經成為清華美院、義大利羅馬美院、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交通大學建築與設計學院、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生源基地實驗學校」,與俄羅斯列賓美院附中、秦皇島市第三中學、天津師範大學南開附屬中學結為友好合作學校。

  交大附中東校區利用暑假帶領學生到義大利、法國、俄羅斯等國家遊學、寫生,與友好校進行藝術交流與互動,各類國內、國際交流活動,逐步搭建起拓寬學生發展的平臺。2018年,學校與清華美院合作承辦了「海澱教育與世界對話——通過藝術的教育」國際藝術教育研討會,獲得社會高度讚譽。

  考取2020年中央美院實驗藝術專業的陳玫冰說:「學校組織的芬蘭遊學活動讓我記憶猶新,拓寬了視野。藝術是無國界的,通過在芬蘭參觀與交流學習,我對藝術有了更深的理解,並不斷地提升美術素養。難忘的還有運動會上我們班精心設計的獨具丹青特色的班徽、班服和條幅,彰顯了美術班的獨特風採。很榮幸成為東校區首屆『1+3』美術班的班長。」

  今年疫情發生之初,交大附中東校區組織學生拿起畫筆積極參與防控疫情的藝術創作,先後收到初高中六個年級200餘幅創作作品,包括繪畫、篆刻以及電腦美術等。去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交大附中東校區開展主題為「我和我的祖國」繪畫活動,為國慶獻禮。

  趙方軍表示,學校注重結合時事組織作品創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美育教育的點點滴滴。激發學生運用創意繪畫的形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從而強化學校愛國主義教育。

 

相關焦點

  • 德藝雙馨 以美育人
    德藝雙馨,以美育人    (學校供圖)  「遇詩遇美」藝術課程體系著重於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著眼於學生未來的學習,讓學生立足於課程的中央,倡導「遇詩遇美」的藝術課程理念,提出「德藝雙馨,以美育人」的藝術培育目標。
  • 制度保障「以美育人」
    新時代學校美育建設應緊緊抓住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等融入美育體系,找準新時代學校美育一體化建設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更好地服務於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在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兼顧立德樹人總目標統領下不同學段、不同類型學校美育的具體目標設定。
  • 110歲大關小學孜孜不倦為「以美育人」賦新能
    以美育人的課程體系、輕負高質的教學理念、豐富多彩的藝體活動,近些年大關小學砥礪前行,用生動的教育實踐,編織了杭州「美好教育」的典型樣本,構建了中國美育的大關模式。新時代,新要求,新起點。風正帆懸啟新程。站在百十年的起點上,大關小學勇挑時代發展重擔,乘教改之東風、積歷史之厚蘊,憑藉著改革和創新的力量,開啟了新一輪徵程,再創百年名校新輝煌。
  • 以美育人 以美化人 以美培元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設工作品牌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黎慧瑩 通訊員穗文明)2016以來,市教育局連續5年舉辦「羊城學校美育節」系列活動,此活動已經成為廣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工作品牌,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贏得廣大中小學生和教師、家長的讚譽。
  • 銅陵學院 「四個課堂」聯動打造美育教育新高地
    銅陵學院 「四個課堂」聯動打造美育教育新高地 2019-11-01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天1晚打造幼兒園骨幹美育教師,受益一生!
    只需一個周末的時間,給您的園所培育出最優秀的骨幹美育老師!(圖片來自沙沙野,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想讓園所成為「區域人人稱讚的特色幼兒園」嗎?想快速打造園所美育特色,成為區域的新標杆嗎?那就來『幼兒園園本美育骨幹教師特訓營』吧!只用一個周末的時間,高效複製培育高素養的美育老師。
  • 徐州市民富園小學將美育教育打造成一張閃亮名片
    ◎文/圖 徐報融媒記者 李小委 通訊員 李強美育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民富園小學以創辦「規範加特色」學校、培養「合格加特長」學生為宗旨,著力建設藝體教育特色。
  • 縣域提質樣本:武陟三年幸福蝶變
    2016年6月13日,武陟縣人民政府與國內領先的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籤署合作協議,肩負著以產興城、產城融合的重任,正式啟動武陟產業新城建設,根據區域特點因地制宜,對城市、產業「量身打造」,主動承接鄭州及中部沿海區域產業外溢,打造先進產業集群。「武陟是焦作接軌鄭州的『橋頭堡』,城際鐵路21分鐘就能達到鄭州市中心。」
  • 「人美美育學堂」推動美育教學
    本報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杜羽從人民美術出版社獲悉,繼北京第二中學、北京工藝美術學院附屬中學、天津市第51中學、陝西省寧強縣青木川鎮九年制學校之後,全國第5家「人美美育學堂」日前落戶山東省臨沂市臨沂第39中學。
  • 楊培明:探索「大美育」
    聽著朗朗的讀書聲,看著學生高昂的學習狀態,感受著校園充滿青春的朝氣,楊培明總是感到幸福滿滿。高中生活究竟要帶給孩子們怎樣的體驗?早在7年前,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校長、黨委書記楊培明便帶領著南菁高級中學將目光鎖定在「美育」二字,大膽開啟了一場改變高中教育的實驗。
  • 以美育人:以美育培養時代新人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確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這要求我們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推動美育工作同步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
  • 為每一個孩子圓夢幸福人生——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研討會...
    11月18日,上城區第二屆教育學術節分論壇——五育並舉視域下美育融合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研討會在杭州第六中學正式開幕。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美育未來——為每一個孩子圓夢幸福人生」。上城區教育局局長項海剛先生致開幕詞。
  • 美育聚夢 以美育人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促進教育公平,統籌整合資源,探索建立高校支持中小學體育美育協同發展機制,教育部決定在部分高校試點開展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全國首批共20多所高校入選此計劃,安徽師範大學是安徽省唯一一所入選高校。
  • 「以美育人,多元發展」——鄭州市第四中學讓美育之花盡情綻放
    為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和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鄭州市第四中學提出了「以美育人 多元發展」的辦學特色,充分發揮雪域藝術團引領作用,帶動各學科進行美育教學,從而全方位深層次挖掘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讓美育之花盡情在這裡綻放。
  • 「以美育人,多元發展」 ——鄭州市第四中學讓美育之花盡情綻放
    為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和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鄭州市第四中學提出了「以美育人 多元發展」的辦學特色,充分發揮雪域藝術團引領作用,帶動各學科進行美育教學,從而全方位深層次挖掘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讓美育之花盡情在這裡綻放。
  • 在東華,「體育」與「美育」再發力!
    「人人美育、美育人人」給人以奮進力量足不出校,便可聆聽文化藝術界大咖帶來的「大師課」;時尚、藝術、設計與美的不期而遇,每天都在這座校園裡發生……東華大學美育工作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積極探索創新特色傳承發展模式,打造以「德育」為核心,以「藝術」為引領,以「智育」為目標的美育育人體系。
  • 北京市大興區舊宮中學王春彥校長:美育芳華 美的分享
    ,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還能激勵人的精神,滋潤人的心靈。我校十分重視美育工作,幾年來一直進行著美育改革嘗試與實踐,並取得良好效果逐漸形成美育特色。現就我校美育工作開展進行與會交流。一、精心設計,打造濃鬱、美麗、和諧的校園文化藝術環境。舊宮中學始建於1967年,是大興區人文底蘊深厚的一所完全中學。
  • 「願望清單」成就「幸福樣本」
    「願望清單」成就「幸福樣本」 2020-11-27 1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2020年博鰲國際教育創新論壇在渝舉辦
    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段華致開幕辭,他表示,新村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是重慶市首批辦好的示範小學之一,學校樹立新美教育哲學,通過實施新美教育的校本特色課程,豐富了學生成長平臺和空間,培養學生審美情操、審美品格,促進了學生創造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為創造新時代美好生活育人的實踐樣本
  • 人美美育學堂:一起來畫「遊魚」
    悠然羨其樂,與人同意況。若不得其神,只徒肖其狀。雖寫溪澗中,不異砧俎上。」強調畫魚要畫出魚在水中悠然自若的神態,否則所畫之魚就與砧板上的食材無異。本期,人美美育學堂帶領大家採用簡單的中國傳統水墨畫法,創作一幅輕逸靈動的「鱗介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