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當中,許多事情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屬於事物發展的正常規律,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在高教中,專業、學科、學位也同樣如此。比如曾經極為火爆的軟體工程,現如今已經成為高校的棄兒,紛紛被撤銷,有點躲之如恐不及的味道。這是為何?
1、主要原因在於一轟而起,過多過濫。
誰都知道,無論什麼事情,只要一濫,必然徒有其名而無其實。對於高校專業來講,只要過多過濫,無論是畢業生也好還是專業學位也罷,必然含金量不足,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也就會失去信譽。
軟體工程屬於工科的計算機類,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並列為一級學科。《計算機科學技術百科全書》介紹:軟體工程 是應用計算機科學、數學、邏輯學及管理科學等原理,開發軟體的工程。又有介紹說,軟體工程 是研究和應用如何以系統性的、規範化的、可定量的過程化方法去開發和維護軟體。
從這個介紹看,軟體工程 是「高大上」,是涉及計算機科學、數學、邏輯學及管理科學的交叉學科。誰都知道,這幾個學科都是高難度,不是學霸級別,一般是難以學得紮實的。
可是,就是如此一門「高大上」的學問,最後到了培養階段變成什麼了?有的如此介紹:在就業方向上,培養JAVA初級程式設計師,JAVA計算程式設計師,JAVA工程師,J2EE系統工程師,.Net程式設計師網站開發工程師,.Net工程師,簡單的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和維護人員,網頁製作和客戶端腳本程序編寫人員,初級資料庫管理和維護人員,資料庫開發工程,系統分析設計工程,軟體項目配置管理員,文檔編寫工程師。
看明白沒有?這有點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味道。文檔編寫也是軟體工程畢業生的就業方面,初級資料庫管理和維護人員還是軟體工程畢業生的就業方向,這些崗位與軟體工程的定義差得就有些遠了。是不是 濫 了?
那麼是不是過多呢?看一看發展歷程就知道。起初階段,開設軟體工程的高校都是名牌大學,一般高校是不敢涉足的,因為一般大學沒有匹配的師資,因為一般學生學不懂。這個時候,畢業生成為用人單位的香餑餑,根本不愁找工作。
後來軟體工程擴展到一般高校,質量就開始下降了,文憑也就水了。但在這個時候,市場需求很大,儘管一般高校軟體工程畢業生的質量不如名牌大學,總還是可以滿足低級需要,就業還是可以的。
再接下來,眾多大學蹭熱點,紛紛設置軟體工程這個熱門專業,差不多每所院校都有開設,甚至還有大專、中專軟體專業。到了這個階段,不僅師資變得太水,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跟不上,還硬體設施跟不上,等於強行上馬,培養目標只能是一降再降,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也就不用說了。到了這個階段,軟體專業畢業生不僅供過於求,而且質量相差極為懸殊,除了名牌大學畢業生之外,其他高校畢業生就業相當困難。
最後,又來了一個專業學位,成為壓垮軟體工程的最後一根稻草。到了這個階段,給人們的印象是,只要是高校就設有軟體工程學位點,而且辦了許多面向社會招生的軟體工程學位班,有的是自己開辦,有的是與中外合辦。由於不需考試,交錢即可入學,軟體工程專業學位成了賺錢項目,軟體工程名聲也就徹底壞了。
2、根本原因在於質量不保,名實不副。
其實,即使供過於求,只要質量有保證,還是可以維持的。因為現在的許多專業到了人才市場,並非學什麼幹什麼,相關崗位、臨近崗位,甚至轉行也是可以的,由於基本功在那裡,工作起來照樣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質量沒有保證,不用說轉行,即使本行也沒有人要,這就慘了。
許多職場中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明明大家都是天天在一起幹活的同事,可是三年之後一些人突然拿出了軟體工程碩士學位證書,有的還是雙證(既有學歷,也有學位)。誰都知道,這些年期間,誰也沒有少上一天班,業餘時間都在一起玩,突然冒出來一個碩士證書,甚至來自千裡之外大家很少聽說過的高校,自然莫名其妙。
這些人拿出證書之後,就找到單位要待遇。單位一琢磨,覺得不對勁。什麼時候上的學,既然是碩士了,為何這幾年在業務能力上不見長進,甚至還不如其他人呢?有的連自己的電腦都搗不明白,還要別人幫助安裝軟體,可卻是軟體工程碩士在手,這個待遇能給嗎?於是,一些單位作出規定,在職取得的學位待遇保持不變。
本號多年招聘,與不少單位有交流,招聘人員見了軟體工程碩士特別是在職的都是搖頭。同行們都說,如果需要軟體專業方面的人才,只招聘名牌大學全日制畢業生,連一般高校全日制畢業生都不考慮。到了這個時候,高校也就不得不撤銷軟體工程了。
前些年炙手可熱,高校搶設專業,考生搶報專業,一轉眼竟然成了人才市場上的紅牌專業,許多高校也就不得不撤銷軟體專業和軟體工程學位點。從2016年起,四年之內共有74個軟體工程學位點被撤銷(2016年35個,2017年14個,2018年19個,2019年6個),而且幾乎年年都位居撤銷榜第一,成為學位點撤銷數量之最。軟體工程之所以成為學位撤銷之最。綜合上述情況,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供過於求,就業困難。物以稀為貴,人才也是這樣,越是緊缺的人才越是就業良好。現在高校是以就業為導向,既然就業困難,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招生也不那麼順利,一些高校自然選擇撤銷。
第二個原因,辦不下去,維護困難。在原來以學位點為尊的時候,一些高校眼見軟體工程學位點門檻低,也通過東拼西湊的方式,借力上了學位點。但是,時間一長,那些東拼西湊來的師資分崩離析,各奔東西了,而自己沒有相應的師資力量,學位點也就維持不下去了,不主動撤銷,也得被動撤銷。
第三個原因,質量不夠,影響聲譽。從保證質量角度看,每一個專業和每一個學位點都應具備相應的軟體和硬體條件。師資力量是一個因素,還有設備、財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如果達不到要求,學生通過與其他高校對比就會極不滿意,或者畢業生進入產業之後,用人單位極為不滿,從而擴散到整個行業。對於一些已經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的高校來說,名聲是很重要的,不能因為軟體工程而影響學校的整體名聲,所以選擇撤銷。
3、撤銷軟體工程學位點,並非都是因為質量和就業問題。
撤銷軟體工程學位點的高校都是因為力量不足、質量不夠和就業不好嗎?其實不是這樣的。這只是面上的情況,具體到每一所高校還有特殊原因,否則就無法解釋這麼一種現象,一些名牌高校也在撤銷軟體工程學位點,而一般高校卻維持甚至新設學位點。
應該知道,名牌高校的軟體工程在培養質量絕對要高於一般高校,質量是有保證的,就業也是不成問題的,他們撤銷軟體工程學位點,並非面上的那三個原因。學校層次不同,在撤銷學位點方面的考量上是不一樣的。可以從三個層次進行分析。
第一個層次,名牌高校撤銷學位點。這裡主要是指原來的985高校。他們撤銷學位點是與增設學位點進行統一考慮的,是調整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並不是因為質量沒有保證,也不是因為就業形勢不好,更不是因為辦不下去,他們有更高更大的目標。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同時撤銷了軟體工程碩士和博士一級學科授權,而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其軟體工程被評為A-,處於全國高校並列第九的位置,是相當厲害的。上海交大顯然是為了向更高目標前進,關於這一點,我們下一次再討論。你再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也於2016年撤銷了軟體工程博士授權,顯然也是有更新的更高的目標。
第二個層次,優質高校撤銷學位點。這裡主要是指原來的211高校和少數原來的重點高校。這些高校上進心極強,撤銷學位點是為了輕裝爬坡的需要,也不是因為質量沒有保證或是就業形勢不好,而是不想辦了,有的可能因為師資流失而難以維持了。
應該知道,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這類優質高校的師資容易流失,不是被其他高校挖走,就是自己想辦法調走。有的往上走,流向985高校,有的往下走,流向民辦高校。985高校在專業方面有發展前途,民辦高校在收入方面有經濟「錢途」(一般作為學科帶頭人而挖人才)。如果人才沒有留住,又後繼無人,學位點自然辦不下去,但即使如此,他們的實力和培養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第三個層次,一般高校和招生收底高校維持學位點。這些高校很少出現撤銷學位點的情況,即使質量有些勉強。這些高校不像優質高校那樣有很多學位點,撤銷幾個無所謂,也有力量增設新的學位點,他們的學位點本來很少,而且來之不易,非常珍貴的。這些學校力量所限,一旦撤銷學位點,再建就不那麼容易了,等於撤銷一個就少一個。儘管一些學位點勉強維持,對於這些高校來說畢竟還有幾個學位點,在面子上總還是多比少好、有比無好。
歸納一下,軟體工程學位點年年位居撤銷榜之首,面上的情況是相同的,具體到每一所高校則大有不同。不要以為撤銷軟體工程學位點的高校,就是培養質量沒有保證、畢業生就業狀況不好、實在是辦不下去了,反之亦然。你仔細查一查相關資料就會知道這一點。
被評為A-學科的高校撤銷了軟體工程學位點,一些在評估中沒有上榜的高校和一些招生收底校卻還在堅守軟體工程學位點,甚至還有學校在新增軟體工程學位點,其中的原因極其複雜,並非辦得好與辦得不好如此簡單。如果你想學軟體工程這個專業或是考這個方面的研究生,建議你仔細分析一下目標校的情況,然後再作出自己的選擇,你說對吧?
(本文為原創,百家號首發;文中資料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