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中山路老百貨光陰 光明之城獨一無二的美麗

2020-12-20 閩南網

  中山路——光明之城獨一無二的美麗,上個月,她被評為第一批30個中國歷史文化街區之一,作為中西合璧的商業街,她是泉州向現代轉折、過渡的歷史見證,而這條路上的老百貨,歷經了泉州社會經濟發展潮起潮落,亦是承載了老泉州人時代記憶的地標建築。

  從北向南,移步換景:鐘樓百貨、泮宮百貨、南國百貨、建成百貨——四大百貨依然保留在老泉州人的記憶中。現實中因為搬遷、改造,它們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只能在老街上覺察到些許遺蹤,逛老百貨的生活只屬於記憶。

黃輝/圖

  每一位泉州人心中都有一條自己的中山路,尤其是三四十年前的泉州人,這條街道的老百貨幾乎是他們童年、青年時期對於繁華的唯一記憶。

  本期專題採訪了多位熟知中山路老百貨的老泉州人,有店鋪的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他們的故事折射出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老式玻璃櫃檯、木頭貨架上的搪瓷缸子、搪瓷臉盆、大手電筒、海魂衫……」

  在講述中,大家仿佛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瞬間喚醒了他們休眠多年的國營百貨印象,也反映出人們消費方式變遷的縮影,那種道不明的親切感,正搭乘時光機撲面而來……

泉州的「王府井」:老百貨引領潮流數十年

  1952年8月,泉州市百貨公司成立,原名福建省百貨公司泉州市支公司,經營日用百貨、紗布、針織、五金顏料、文化用品等。有1000多種商品,1956年增加到4000多種,年銷售額100多萬元。當時,很多物品均要憑票供應,這種習慣持續了30多年。

  百貨公司成立後,各個百貨商場帶動商圈開始崛起。中山路周邊人口聚集,商業繁華,逐漸成為泉州人氣最足的商住街。街道兩旁柱廊式騎樓為行人遮陽避雨,建築風格糅合南洋和閩南傳統特色,成為老一輩泉州人口中的「泉州王府井」,除了最早誕生的南國、建成百貨,南門百貨也開始建立,建立時只有一層,1991年翻建成七層樓。上世紀60年代末,九間百貨商場紅極一時,九間百貨商場開業時只有九間店,後來發展成二層十七間店面,當年的人氣不遜色於當今泉州任何一個大型商場。

  1979年,泉州鐘樓百貨商場正式開門營業。在商品相對匱乏的年代裡,泉州鍾百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寬敞的經營面積,成為當時泉州人最愛去的購物場所。

相關焦點

  • 泉州大劇院昨晚正式啟用《馬可·波羅》重回「光明之城」
    泉州網7月1日訊 (記者張素萍 吳嘉曉 通訊員何璇 文/圖)昨晚,隨著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領導向泉州大劇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交付管理鑰匙,標誌著泉州大劇院正式啟用。隨後開幕大戲——原創歌劇《馬可·波羅》上演,見證「光明之城」新文化地標的啟幕。
  • 泉州具有代表性的古街區,鼎盛了一千多年,地位如同廈門的中山路
    上海有外灘、西安有回民街、廈門有中山路,而歷史悠久的泉州,則有西街。泉州在福建省內開發算是比較早的地區之一,早在周秦時期就已經開始經濟開發,西晉時期中原戰亂,大批士族和中原人湧入泉州,發展至宋元時期,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成為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 泉州中山路商圈出臺業態清單 將重點培育六項目
    泉州中山路商圈出臺業態清單 將重點培育六項目,推動老字號全面升級 改造後的泉州中山路
  • 福建省人口最多的地級市,GDP也是全省第一,美譽「光明之城」
    泉州是福建省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歷史悠久,是閩南文化源頭,最早開發於周秦兩漢,公元260年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泉州素稱「世界宗教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 廈門人氣旺的美食街,絕對不止中山路一個
    在國內眾多旅遊城市當中,廈門一直都是熱門首選,這不僅僅是因為廈門是一座非常美麗的海濱城市,同時廈門的特色美食也是吸引眾人前來的一個原因,最著名的中山路步行街,大家一定都非常的熟悉,那麼作為美食雲集的廈門,除了中山路步行街之外,還有哪些本地非常火爆的美食街呢?了解一下吧!
  • 泉州城裡尋刺桐
    圖為福建泉州南安市羅東鎮附近秋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攝在泉州的時候,我一直在尋找刺桐。它的模樣,早已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那高大的樹幹上,佛焰苞狀的花和形大如手的葉交替著吐露芬芳。五代十國時期的醫藥學家、文學家李珣這樣概括:「生南海山谷中,樹似桐而皮黃白色,有刺,故以名之。」我很久以前就知道刺桐。我看見它在唐代詩人陳陶的詩中展露笑顏:「猗猗小豔夾通衢,晴日薰風笑越姝。只是紅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滿中都。」那鋪天蓋地的豔麗,早就把人們的心照亮了。我還看見它在《馬可·波羅遊記》裡展露繁華,那蓬勃生發的紅火,早已令人耳目一新。
  • 和父母的閩南漫旅行之泉州篇-這座城,半城煙火半城仙
    這是一座信仰之城,人們對神靈的膜拜,也是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泉州是一座人神共息的城市。和這裡的人相處,讓我更明白,幸福的來源並非大富大貴、錦衣玉食,而是內心的平和,更好懂得知足感恩。
  • 20世紀寶雞最繁華的中山路
    寶雞市區最早開通的公交1路車,就是沿中山路通行。 民國十六年(1927年)後,東城門外逐漸形成街市,與城內大街相連為一,遂以孫中山先生之名,將城內唯一一條主幹大街命名為「中山路」。
  • 半城煙火半城仙 清明小長假泉州旅遊攻略及線路推薦
    蔡氏古民居不必捨近求遠,第一站,先從我們腳下的泉州走起。記者請來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有關負責人一起為大家提供攻略。古城經典遊「半城煙火半城仙」的泉州古城,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全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
  • 感動候選人陳茹珍:用我一生光明換你一年光陰
    感動候選人陳茹珍:用我一生光明換你一年光陰  剛剛熱戀一周的愛人被查出得了尿毒症,20歲的盲姑娘選擇了留下,她把原本給自己治眼睛的錢拿了出來,給戀人治病。  男主角李俊立是泉州南安人,今年24歲。他和哥哥都先天目盲,幾年前,哥哥莫名死亡。2004年,他從盲校畢業後在泉州一家推拿店上班。  2007年10月,他們第一次「見面」,小夥子對姑娘沒啥印象。兩年後,陳茹珍從福州到泉州找一個朋友,聊起「盲人也可以相戀」,朋友就有心撮合她跟李俊立。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老百貨」們說:現在是最好的時候,我們要...
    特別是在實體商業的競爭中,滿足一站式消費需求的「一大」——大型商業綜合體和滿足「最後一公裡」消費便利的「一小」——社區商業紛紛崛起,更讓「老百貨」顯得「不上不下」,處境格外尷尬。上海商業信息中心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也是佐證,近幾年新開業或調改新開業的購物中心如靜安大悅城、長風大悅城、徐匯綠地繽紛城、月星環球港等,上半年增長10%以上。
  • 泉州西街|如果你來泉州,請一定走過這條街
    泉州歷來以開放、包容的氣度雄踞東南。而建城之初就開始形成的西街,正是泉州的一個縮影。開元寺門前的西街石板路上,牌坊聳立,行人挑擔前行。這是迄今為止西街最早的照片。泉州西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來源:泉州文旅集團如今的泉州西街,東起鐘樓,西抵城西路,是市區保存最完整的的古街區,2014年,福建省認定公布第一批9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泉州西街榜上有名。2019年,央視的《記住鄉愁》走進西街,讓更多的人體會到早已融入西街的鄉愁。
  • 廈門中山路步行街不可錯過的鑫塢堂海鮮城
    中山路步行街是廈門最老牌的商業街,人流旺,商品多,名氣大,不論往昔還是如今,人們一提及廈門,就言必中山路,好似紐約的曼哈頓、東京的銀座、香港的中環。到廈門,中山路是不能不去的,因為它代表了廈門的繁華,富有和時代韻律。到這裡可享受豐富的物質世界,領略現代風採。
  • 泉州西街「飽受爭議」,僅是「美食一條街」?西街與中山路誰更勝一籌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泉州西街,這裡不只是「美食一條街」,有條小巷子比中山路文藝範更足,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泉州西街在本地人和部分遊客眼中「飽受爭議」,有人認為只是一條街而已不建議遊客前往,也有人認為西街商業化太嚴重,僅是「美食一條街」而已,繁華程度遠不及中山路。
  • 泉州與京都:兩座東亞文化之都的深厚淵源
    泉州與京都:兩座東亞文化之都的深厚淵源除了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佛教聖地、茶葉和陶瓷之鄉等相同的定位與特點,兩座城市都擁有深厚的國際文化交流精神,保持著崇尚傳統文化的習性泉州與京都,兩座遙遙相望的千年古城擁有眾多相似、相通點。
  •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兩岸青年學子光明之城實體建構體驗營
    建築學院團委把握廣大青年的脈搏,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創新基層團組織活動載體和方式,吸引學生參與,以團支部為主體進行組織鼓勵學生參加光明之城活動的策劃、實施與監督。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團員素質,多部門團幹齊抓共管,系統推進光明之城的進度。
  • 泉州古城·活韻生香|泉州|古城|留曉芳|顧天錫|黃麗鳳
    點擊播放 GIF 0.9M泉州古城內居住著十來萬「老泉州」,保存著眾多年輪印痕與光陰故事。見人見物見生活,古城居民讓歷史以更鮮活的姿態展現在眼前。正如他自己於《義診書》中所寫:「順應天道之補濟不足,亦報泉州民眾兩百年來對留氏中醫的信賴和支持。」有時,留曉芳會嚴肅地跟患者或朋友強調《禮記》中的「醫不三世,不服其藥」,慷慨動情地表達中醫傳承的重要性。雖然聞者未必盡皆信然,但他卻抱有一股信念並且勇敢地執著著。因為他堅信,自己所傳承的不僅是留氏中醫的藥方,更是仁心仁術的醫德和一份發自內心對泉州的熱愛。
  • 光明新區:下一站,公園之城
    光明通記者 霍健斌    乾淨、有序、綠色……日前召開的光明新區城市管理創新試點暨城市品質提升工作動員會上描繪出這樣一幅景象。未來,光明新區將開展多個專項行動,提高城市顏值,其中,將重點啃城中村治理的「硬骨頭」。此外,光明新區也將加到公園建設,讓「綠色光明」成為「公園之城」。    改造升級垃圾處理體系    市容市貌是人們對一個城市最直接的體驗。
  • 利客來牽手城投 中山路18號將建大型購物廣場
    來自相關部門的消息稱:今年4月,利客來集團與青島城投集團已正式籤署協議,聯手在原中山路18號地塊上成立悅喜客來大型購物廣場。這也是繼第一百盛正式開業,中山路歷經12年之後再添大型綜合性購物廣場。    青島悅喜客來購物廣場位於中山路67號,也就是以往備受關注的中山路原18號地塊建設項目。
  • 中閩百匯強勢進駐廈門中山路步行街 擬11月22日正式開業
    看準廈門中山路老商圈堅實消費力的中閩百匯,強勢進駐中山路步行街,將於11月22日正式開業,屆時,將有數百個中高端國產品牌亮相。陳開通說,中閩百匯是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購物中心連鎖機構,自2010年梧村店試水廈門市場,截至目前,中閩百匯零售集團已在國內的廈門、泉州、漳州和南京開設總共10家門店,加上剛剛開業的中山店,中閩百匯已經擁有11家門店。這充分證明了中閩百匯的管理能力和經營能力。 「在中山路布點也是自身發展需要。」陳開通說,在中山路開廈門第三家店是中閩百匯商圈布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