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活韻生香|泉州|古城|留曉芳|顧天錫|黃麗鳳

2020-12-12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9M

泉州古城內居住著十來萬「老泉州」,保存著眾多年輪印痕與光陰故事。見人見物見生活,古城居民讓歷史以更鮮活的姿態展現在眼前。

古樹、老井、祠堂、戲臺仍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泉州人。從充滿人間煙火味的古城市井生活中,我們能一窺城市變遷、市井風貌、家族傳承,以及點滴溫馨時刻。厝角的嫋嫋炊煙、水井旁浣洗的阿嫂、騎自行車沿街叫賣的阿叔……有老居民,古街巷也有了真正的靈魂。

□泉州晚報記者 吳拏雲 實習生 劉炅

懸壺解厄 報答古城

在面積不大的「求醫齋」正中是一張木桌,中醫留曉芳坐在桌前,一邊認真傾聽患者的病況描述,一邊在病歷簿上記錄著,還不時抬起頭來與患者開開玩笑,緩解氣氛。從清末留氏祖先於西街創立中醫門派以來,留氏中醫在泉州的傳承已逾200年。而今,已是老泉州人的留曉芳則繼續傳承祖輩醫德,肩挑治病救人的重任。

留曉芳(左)在為患者抓藥(陳小陽 攝)

從推開西街的留氏老宅「留園」大門,到升起位於刺桐路的診所捲簾門,這是留曉芳現今每天行醫的必經之路。不僅是候診室外排著長隊的患者們,每日出門照面的鄰裡們也是他噓寒問暖的對象。這不光是職業習慣,更是他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源於人性本能的關懷。他說,中醫一定要接地氣,要生活化,而他也將這樣的準則融入自己的生活當中。

作為一位西街老泉州人,從小於古城長大的留曉芳也深愛著城裡的市井生活。西街每天熙攘的人群,叫賣的喊聲,車水馬龍的交通,以及那些和「留園」一樣存在已久的古厝老宅,早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那些走街串巷,與朋友一同小酌的時光,亦讓他對這座古城的感情日愈深厚。作為善意與回報,留曉芳每月都會進行一次義診,送醫送藥、懸壺解厄。正如他自己於《義診書》中所寫:「順應天道之補濟不足,亦報泉州民眾兩百年來對留氏中醫的信賴和支持。」

有時,留曉芳會嚴肅地跟患者或朋友強調《禮記》中的「醫不三世,不服其藥」,慷慨動情地表達中醫傳承的重要性。雖然聞者未必盡皆信然,但他卻抱有一股信念並且勇敢地執著著。因為他堅信,自己所傳承的不僅是留氏中醫的藥方,更是仁心仁術的醫德和一份發自內心對泉州的熱愛。

非遺傳承 弘揚文化

對於從小生活在傳統美術工藝家庭裡的黃麗鳳而言,刻紙與花燈從她懵懂之時就如玩具一般陪伴身邊。奇妙的是,後來通過潛移默化的家庭傳承,刻紙與花燈創作又逐漸成了她傍身的技藝。一切宛如最初,恰似光陰可逆。

黃麗鳳(左)帶著智權去逛古城,領略泉州文化的魅力。

(陳小陽 攝)

李堯寶刻紙與無骨花燈傳承到黃麗鳳這裡時已是四代,這兩項傳統技藝如今已成了泉州的文化名片,不斷被發揚光大。而黃麗鳳也從昔日在外公身邊琢磨學習的小女孩,變成了國家級的非遺傳承人。令人欣喜的是,兒子張智權正如過去的自己一樣,喜歡上了刻紙與花燈。黃麗鳳回憶,兒子張智權小時候也很愛自己動手,常拿刻紙的邊角料製作小陀螺。從十三四歲開始,智權便參與到了花燈的製作中。如今,智權已長大成人,作為新一代泉州人的他,在對待傳統藝術時多了一份新思考。他的作品《破框》就借鑑了西方解構主義思想,將宮燈分解成一個個部件來展示,以更好地體現無骨花燈的奇妙結構。

一有空,黃麗鳳就會帶著智權去逛古城,領略泉州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更多創作的靈感。「非遺傳承正在走入千家萬戶。」黃麗鳳道出的不光是一段家族技藝的傳承史,也是一段泉州市井的回憶錄。

老街憶舊 舊居悟理

在中山路的顧氏祠堂裡,顧天錫點上三炷香敬奉在祖先神位前,雙手合十,虔誠地禱告著。祠堂,這一宗族傳承的象徵,對他來說,是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早在宋代,顧氏的先祖就由莆田來到了泉州,因為喜愛清源山水,遂定居於此。顧氏古厝內那塊已斑駁模糊的石碑上,仍記載著這段家族歷史。到了明代,名宦顧珀的出現成了顧氏家族的驕傲。顧天錫稱,2013年顧珀陵墓移址遷建,作為顧氏後人的他才開始真正意識到鼎建祠堂、慎終追遠的重要性。2015年臺灣彰化的顧氏後裔來尋根謁祖,兩岸顧氏族譜終於成功對接。興奮不已的顧天錫於是一頭扎進了整理顧氏家族族譜、重現先人故居的事業中。多年來他不辭辛勞,致力於搜集歷史資料、聯繫海內外宗族血親,以及重建顧珀陵園等工作。如今,重建的顧珀陵園即將面世,這對於顧天錫及其族人來說,是最為欣慰之事。

顧天錫(左)熱忱地向遊人介紹顧珀陵園(鄭冰芳 攝)

顧天錫認真地說,「老街憶舊,舊居悟理」是自己傳承顧家文化的重要理念。老街憶舊,即是通過古城街巷裡的歷史風物,追憶昔日的歷史與傳統;而舊居悟理,就是要通過像祖先故居這樣的傳統厝院,來感悟祖輩們艱苦奮鬥、篳路藍縷的精神,並加以傳承和發揚光大。在人生這座浩如煙海的城池裡,行者來往匆匆,有些已成歷史,有些則正在開創歷史,只要能不忘初心,路必定越走越寬。「如何一丸墨,舒捲化山川」,這是顧天錫當下的心境。

美食天地 煙火人間

每天清晨,家住塗門街的顏欣欲都會早早起床,去菜市場準備食材,有時間的話還會去趟獺窟搶購海鮮。自從1999年接手父親的快餐小炒店後,顏欣欲已經在餐飲界從業20餘年。他說,像馬加粳、目魚粳這樣的閩南傳統粳食,家族打制的手藝已經傳承了三代人。到了顏欣欲這一代,他也開始探索在傳統做法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改良與創新。比如,在配方不變的前提下,顏欣欲對目魚粳進行了口感上的改良。在原來以全肉糜打制的基礎上,加入目魚肉塊和蟹子,使得目魚粳不僅更有嚼勁,還帶有時下流行的「爆珠」口感,口味獨特。

顏欣欲為美食進行擺盤(陳小陽 攝)

在廚房裡,顏欣欲熟練地翻著鍋,火焰在鍋邊舞動,一縷縷煙氣縈繞在鍋的上方,食物的香氣從鍋中溢出,令饕餮食客不由得垂涎欲滴。小小廚房,匯聚著煙火人間的酸甜苦辣。在這裡,人們往往能回味起溫馨與幸福的時光。

經營餐館其實不易。顏欣欲稱,如今的餐館是他和老婆兩人經營的「夫妻檔」,除了在春節這樣的大節慶外,難得有休息的時候。作為土生土長的泉州人,顏欣欲的妻子林參參會抽空去古城的大小廟宇參與傳統的民俗祭拜活動,祈禱生意興旺、萬事順意。顏欣欲常笑著說,向神靈上香,那也是升起心中「不一樣的煙火」啊。

來源:泉州晚報、泉州通

END

相關焦點

  •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汪勃說:「泉州古城是文化傳承有序、信仰協同發展的典範,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近年,泉州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重要論述,古城不斷保護發展,愈發呈現顏值氣質、活韻生香的動人魅力。活,是海納百川的開放包容,是獨特文化的原生態保護傳承。歷史上,中華文明從這裡走向世界,海絲沿線各國人民在這裡和諧交流交易。
  • 泉州古城·活韻生香
    古城泉州良好的文化生態成為全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去年12月25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包括泉州在內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名列其中。人是城市最寶貴的資源。泉州領跑全國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得益於廣大市民對南音、南戲、南建築、南拳、南派工藝等老祖宗留下的本土文化的熱愛。
  • 文創裡的泉州古城印記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商報記者 蘇田田 文/圖 泉州是大家永遠無法割捨的記憶與情感,每位創客心中都有一份「泉州情」。當產品和文化元素碰撞出新火花,越來越多的泉州古城元素創意被融入工業文創設計中。 盡顯古城魅力 日前,在首屆「海絲杯」海峽兩岸(泉州)工業設計頒獎活動上,記者看到,在「非遺+文化創意」組作品成果展示區裡,洛陽橋、鐘樓、老君巖、石敢當、滴水神獸、紅磚厝……這些泉州古城元素被創意地融入工業文創設計產品中,從古厝形制的茶具到滴水獸樣貌的廚房瀝水器,再到立足健康生活的自動手扶梯消毒裝置等眾多基於生活的設計新品有望落地,服務市民生活。
  • 福建泉州正音書院復建揭牌 啟動「古城悅讀」計劃
    林楷煜 攝堅持古城復興「內修於心,外修於形」的泉州,正大力推動古代書院向現代新型書院發展和創新,為書院注入新的活力、功能、業態。近年來,泉州各地已有不少古書院在遺址的基礎上完成復興,目前梅石書院、寶海庵書院、新山書院等正在復建或籌劃復建。
  • 來領「海絲泉州」通關文牒 集齊印章領禮品遊古城
    原標題:來領「海絲泉州」通關文牒 集齊印章領禮品遊古城   來領「通關文牒」 集齊印章領禮品遊古城   「海絲泉州」通關文牒首發儀式將於10月1日舉行,首發團即日起接受報名   10月1日上午9:00,「海絲泉州」通關文牒首發儀式將在市區西街肅清門廣場啟動
  • 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向外國友人宣傳推介泉州
    近二十名外國友人體驗閩南民俗感受古城文化包粽子、聽南音、看木偶戲……25日,來自美國、俄羅斯、菲律賓、埃及、葉門、義大利、約旦等國家的近20名外國友人在泉州走街串巷,體驗閩南文化與端午民俗。昨日,泉州市古城辦、泉州市文旅局組織開展了「海絲泉州 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並體驗泉州傳統美食製作技藝。
  • 文創達人徒步話古城 展示泉州古城文創走進「活態博物館」
    在古城裡,有一群痴心於文創的年輕人,為泉州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盡心地努力著。本屆古城徒步穿越,他們是主要的參與者之一。在他們眼中,這場活動能夠讓更多人真正地走近泉州古城和泉州文創。許著華還是泉州一家知名美術館的聯合創始人,據了解,他2009年就開始接觸文創行業了,當時他還是閩江學院的學生。許著華說:「至少在去年6月之前,並沒有這麼多的市民以這樣的方式走近古城。通過古城徒步,可以把泉州古城旅遊資源串起來,開啟一場全民的狂歡。此次徒步,泉州本土的文創團隊大部分參與進來,這給本地文創青年提供了一個展示的機會。
  • 外國友人端午可免費遊古城 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將全程英文講解
    泉州網6月24日訊 (記者殷斯麒)在泉州的外國朋友注意啦!端午節邀請你們免費遊覽古城,想參加活動的可以通過泉州市文旅局公眾號報名。記者從市古城辦了解到,為進一步宣傳推介泉州文化旅遊資源,增強泉州海外知名度,推廣「海絲泉州」品牌,展示古城文化旅遊魅力,25日上午,泉州市將開展「海絲泉州、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期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並品嘗泉州美食。
  • 讓古城留住古早味 福建泉州編制古建築修繕導則
    人民網泉州11月20日電(劉燕婷)宋元時期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城,有著千年歷史,境內古建築星羅棋布。有關數據顯示,福建泉州市共有1.3萬餘棟歷史建築普查線索,正式公布1199棟,掛牌保護的傳統歷史建築669幢。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題調研泉州古城保護
    調研組一行先後考察了泉州古城蘇廷玉故居、清淨寺、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西街歷史文化街區、開元寺和清源山、晉江五店市、草庵等。調研組對泉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讚揚。  3月底,泉州、福州、廈門等19個城市,列入國家第二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
  • 泉州西街遊客服務中心啟用 打造古城旅遊服務平臺
    泉州西街遊客服務中心啟用 打造古城旅遊服務平臺  這個春節,市民遊客紛紛打卡遊玩泉州古城,古城裡熱鬧非凡。昨日,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泉州文旅集團共同打造的泉州古城西街遊客服務中心正式啟用,為遊客打開欣賞泉州美景和感受泉州文化的一扇窗。
  • 泉州古城旅遊新春一炮而紅 西街一天人流量62788人次
    6年見證古城變化 遊客想在泉州安個家  正月初三,來自武漢的朱小姐帶著父母來泉體驗古城年味。2012年至今,她每年都要到泉州一兩次,自稱是泉州「最忠實的遊客」。  西街和開元寺,是她行程的首站。「年味很足,泉州很多過年風俗是我們那看不到的。」談起泉州古城,朱小姐的了解程度甚至超過了部分泉州人。熱愛宗教文化的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知泉州有國內僅有的兩座女媧娘娘廟之一——媧皇宮,便決定到泉州來看看。一次衝動,讓她從此成為泉州虔誠的「信徒」。  「第一次到泉州,打開電子地圖,密密麻麻都是大大小小的廟宇,感覺廟比普通的小吃店都多,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 外國友人端午可免費遊古城 泉州英文講解員全程講解
    外國友人端午可免費遊古城 泉州英文講解員全程講解 2020年06月24日 15:29   來源:泉州晚報
  • 泉州古早味「普示菜」:記憶中的古城「味素」
    在如今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現代社會,談論古早味泉州菜,與其說是對清淡本真、甘醇鮮美這種簡單味道的懷念,不如說是為了追憶這座古城的民俗舊事。泉州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目前正在用閩南方言寫一本關於泉州的書,他採用一半文史,一半文學,一半白讀,一半文讀的獨特寫作方式,其中就有不少關於古早味泉州菜的記憶。從他的視角出發,古早味泉州菜無論從味道、做法、習俗上,其實都別有另一番趣味。
  • 泉州:有意義又有意思 古城石敢當|石敢當|古城|風獅爺|陳日升|石獅...
    比如古城裡的「保護神」——石敢當。古街深巷 邂逅石敢當那是個不經意的午後,陽光沿著古厝牆簷斜射在巷角。伴著偶來的微風漫步在故街舊巷,巷道延綿幽長。靜謐的古巷裡,只有腳步和大地碰撞的聲音。俶爾,感到有雙眼睛正注視著我。我一陣心跳,走近,與它對視。原來是只蹲踞在裴巷18號民宅門旁的石敢當。
  • 泉州古城錚環傳:避禍求福 古厝的守護神
    原標題:古城錚環傳:避禍求福 古厝的守護神   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在車水馬龍的繁華商區,而是藏在街頭巷尾的古剎寺廟和尋常人家裡。行走在泉州老城區的古街巷中,映入眼帘的是排門戶牗、燕尾翹脊、紅磚碧苔以及鬱鬱蔥蔥的古榕。一道道長街深巷處的老牆,圍出了空間的歸宿。
  • 「古城的微笑」策劃獲點讚 期待微笑成泉州標籤符號
    她是泉州古城內經營民宿的第一批「吃螃蟹者」,真誠地做咖啡和民宿,是她傳遞泉州文化的人文載體。  巧巧說,5年前她結束前一個民宿的經營,來到華僑新村開始了升級版的民宿咖啡館的經營。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背包客,帶著伴侶、家人來到泉州,住宿條件要好,遊泉州時也需要有更好的體驗。所以巧巧以設計自己臥室的標準設計客房,提供古城遊手繪地圖,與旅行社合作提供類似「公共自行車」服務。
  • 泉州旅遊:小M的國慶崇武古城遊記!
    今天啊,小M和朋友們一起到了泉州的一座古城「崇武」。對於崇武古城小M是聽聞以久,今天終於有機會一睹真容,一早就蠻期待的哦!古城的遊覽路線是這樣子的,進了古城之後啊,有電動車可以把你拉到終點附近,然後呢,你再從終點一路走回來,這個整個遊覽用時差不多2、3個小時吧。電動車的票錢10元/人,需要另外支付的,景區嘛,又是長假,多多少少小M覺得還是有點坑的啊。整個景區玩下來,小M先給大家總結下景區的大概布置吧。
  • 文旅助力 泉州開元盛世廣場古城裡玩起「新商業」
    泉州開元盛世廣場通過傳承古城歷史文化,突破一成不變的商業複製,規劃開放式的創意文旅商業,不僅開啟了泉州商業的差異化之路,也為消費者在文化體驗、時尚體驗、休閒體驗裡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更為古城人民呈現了一個有情懷有故事的現代文旅商業。
  • 泉州古城29條小巷綜合提升,22條街巷已動工
    (記者 張素萍 通訊員 施遠圻 魏亞莉 文/圖)古城街巷提升工程事關文化傳承,百姓民生。為實現古城活態保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今年下半年,泉州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點」要求,實施古城街巷市政管線綜合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對29條古城背街小巷進行綜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