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傑克遜由黑變白不是因為打了美白針,而是得了白癜風。
記者 朱丹陽 攝
成為一名「白富美」,是時下許多愛美女性的時尚追求。這裡面,「白」排在第一位,所謂一白遮三醜,所以一到露胳膊露腿的夏天,不少女孩開始尋思怎麼才能讓自己變得更白嫩一點,於是打美白針便應運而生。不過它真正被女孩們熟悉並接受,還得歸功於女星大S,她2007年出書《揭發女明星——美容大王2》稱:臺灣女明星有二十餘項高科技美容「殺手鐧」,其中保持皮膚白皙和曬不黑的秘密就是注射高科技美容產品「美白針」。
現在只要在網上一搜,有關美白針的宣傳鋪天蓋地,說法一個比一個誘人,什麼「「想要白富美,就用美白針」「美白針,白富美的雪白秘密」「美白針讓您輕鬆做白富美」,等等。
打美白針到底有沒有效果?有沒有副作用?來聽聽我省一些著名整形美容專家的說法。
「美白針」沒有一個標準配方
藥監從來沒有認證過這種產品
浙江省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人民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吳溯帆說,所謂的「美白針」只是一種民間的說法,學術上並沒有這個名稱,醫療美容的學術刊物上也不曾有過「美白針」的論文。最早關於美白針的使用宣傳來自於我國臺灣和日本等地的美容診所,但使用的配方、療程方法等也各有不同。至今,對美白針還沒有一個學術認可的標準配方。
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沈建國說,藥監方面也從來沒有認證或引進過任何品牌的「美白針」產品,如果有醫療單位聲稱自己用的是××牌子的美白針,或者說是從哪裡進口的美白針,那就一定是違規的了。
換句話說,現在醫療機構或醫生推出的「美白針」產品,要麼是醫療機構自己配製的,要麼是從非正規渠道進來的。自己配製的美白針,只要配方中所涉及的藥品是藥監認證過的正規藥品,就不能說是假藥。而從非正規途徑進口的美白針,肯定是非法的。
「美白針」並不是高科技
四種主要成分都是常見藥
大S在書裡將打美白針稱作高科技美容,這是將美白針神秘化了。
浙醫一院整形外科主任、浙江大學整形外科博士生導師徐靖宏說,雖然美白針並沒有學術研究認可的標準配方,但是它有一個業內通用的常見公開配方,包含四種成分——
還原型穀胱甘肽:臨床上多作為消化系統疾病、肝病的輔助類藥品,有助於身體排毒,也可幫助細胞抗氧化;
氨甲環酸:是一種止血藥,常用於手術後出現異常出血的情況,但也可以用來控制黑色素的酵素作用,減少黑色素形成;
此外,還有大劑量的維生素C和以B6為主的B族維生素。
「其中的氨甲環酸就是被大S說得神乎其神的『傳明酸』。」徐靖宏主任說,他在醫院也開過美白針的方子,用的就是這幾種處方藥,根據個人體重按劑量配好,以靜脈打點滴的方式注入體內。
「雖然我們醫院開展有注射美白針項目,其實我個人並不建議打,每年我都要拒絕很多要求打美白針的人,因為療效確實太不穩定。一般都是顧客自己堅持要打,在確認其體質適合的情況下,才會開方治療。」
美白針的明確療效低於安慰劑蒸餾水
徐靖宏主任說,6年來,幾乎每天都有一兩個人要求打美白針,但6年來他同意開方的只有數百人,從他的臨床經驗看,有明確療效的約有20%,低於30%的「安慰劑效果」,注射後最長的保留效果將近兩年。
所謂的「安慰劑效果」,就是用不含任何藥理成分的製劑進行治療,安慰劑外形與真藥相像,但其實只是蒸餾水、澱粉片等。「安慰劑效果」一般小於30%。
「這些療效臨床數據還是建立在兩個前提下的:一是打的人都是已經經過我篩選的預估可能會有一定療效的人群;二是她們都會在打美白針的同時搭配服用中藥,中藥3-6周一個療程,配合8-12次一個療程的美白針。」
最當令的終極確切建議:
夏天打美白針一點效果也沒有
美白針作用原理是阻斷黑色素形成,比如配方裡的還原型穀胱甘肽,理論上可以通過抑制酪氨酸酶的代謝來減少黑色素顆粒的形成,黑色素少了,自然就起到了一定的祛斑美白作用;而且在醫學上,氨甲環酸、維C等這些藥物也都有一定的美白作用。
不過徐主任提醒,夏天是絕對不建議打美白針的,因為紫外線太強,它對黑色素形成的影響作用絕對大於美白針的作用,這時候打美白針沒有什麼意義,打了不會有什麼效果。
美白針對天生膚黑的人沒用
適合減輕色斑
此外,徐靖宏說,美白針對皮膚天生就黑的人是沒有效果的。
天生黑與後天曬黑的區別是,天生黑是因為基因決定你皮膚內黑色素細胞數量和密度是較高的。舉個極端的例子,白種人再怎麼曬太陽也不會變成黑種人;一個天生白皮膚的人,即使他曬黑了,也能白回來,因為皮膚細胞是會新陳代謝的,舊的黑色素細胞會死掉,新的細胞會誕生,只是可能不會像一開始那麼白,這需要後期的一些保養。麥可·傑克遜從黑人變成「白人」,並不是通過注射美白針達到的,而是因為他得了白癜風。
「天生黑皮膚是難以逆轉的,目前醫療美容領域還沒有解決方法,無論是藥物還是雷射。美白針理論上的美白效果是通過抑制過氧化反應,加強酶解作用,來阻斷黑色素的形成過程,因此比較適合曬後修復。」
「有些人因睡眠不好,壓力過大等,出現面色黃、長色斑的狀況,這些人是可以嘗試的;還有些夏天被曬黑的皮膚,在夏末秋初想用美白針加速恢復白皙的人也可以打。但是,這部分人群即使不打,也是會慢慢變白的。」
打美白針安全嗎?
「美白針沒有得到學術界認可的關鍵,不在於副作用大不大,而是正作用難以估計。」徐主任說,以他的臨床經驗來說,還沒有看到過出現有嚴重副作用的案例,「當然,這是建立在配方劑量使用科學的前提下」。
比如,在治療胃病或肝病時,還原型穀胱甘肽的建議治療劑量是每次1支,但用於「美白針」治療的話,一般一次用2支,絕不可以超過4支,否則會加重肝腎負擔;而維生素C也是不能大量使用的,一般一次用5克,如果再多就會增加腎結石的機率。因此,有腎結石的患者必須謹慎注射;此外氨甲環酸本身有止血的作用,對於本身就是有高凝狀態的患者,也是不能使用的。另外,女性如果太高頻率長期進行血液注射,還會使生理期排血量減少,嚴重的甚至會引起心血管硬化。
浙江省人民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吳溯帆對美白針也非常謹慎,他們科室沒有開展美白針治療項目:「美白針還只是一種用於減輕色斑和皮膚美白的嘗試性方法,由於其給藥途徑是靜脈滴注,所以更要密切注意安全性和副作用。而且其副作用也會因各家醫院的配方成分不確定,更難得出確切結論。這個方法今後能否成為學術認可的正式治療手段,還需要做許多的深入研究。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不贊成打美白針的。」
日本和韓國也是兩個以白為美的國家,整形美容業非常發達,他們那兒的醫療機構也有開展美白針美容項目的。不過和我國一樣,他們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同樣對美白針產品不認可。
日本國立富山醫科大學皮膚科醫學博士羅羽說,儘管美白針的成分本身是合法的,但日本衛生署從來沒有核准將皮膚美白列為其正式的適應證。換句話說,醫生是在利用這些正規藥物的「副作用」來達到美白效果,好比用糖尿病藥來減肥,長期使用會有風險的。
我國臺灣可能是美白針使用最公開最流行的地區了,不過他們也會在術前提出注意事項告知,大家可以參考下——
一、患有心血管疾病、懷孕、經期、糖尿病、維生素過敏的人應避免打美白針。
二、對於荷爾蒙因素導致的色素問題(肝斑、黑皮症等),美白效果會比較差。
三、若停止施打,身體會自然代謝掉,肌膚也會恢復原來色澤。
四:少數人會有暫時性噁心、血壓下降、頭暈等現象。
一個療程一兩萬元
打美白針開的是「殺豬價」?
諮詢了幾家在打美白針的醫院,基本上隔天注射一次,以一個月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的價格從8500元到15000元不等。這個價格到底貴不貴?有沒有「殺豬」?
「之前有個臺灣的整形醫生曾送我一盒美白針,我看過它的成分表,與通用的配方相比,除了把B6維生素換成B12外,沒有區別。送我的這盒美白針是臺灣很常用的美白針,我相信,只要是正規醫院開出的美白針方子,應該都大同小異;有些醫院會宣傳自己的美白針成分配比是比較特殊的,並說配比直接影響效果,這樣的說法是沒有詢證醫學支持的,不可靠。」徐靖宏說,至於價格,「處方藥的價格都是透明的啊。」
昨天,徐主任即時從醫院藥庫裡,把美白針所需的藥物價格都調出來看了一下——
國產的氨甲環酸每支44元,每支0.4克。進口的氨甲環酸每支23元,每支1克;國產的還原型穀胱甘肽每支18.4元,進口的還原型穀胱甘肽每支26元,都是600毫克劑量。
「再加上兩種維生素,總價算起來,其實國產和進口的價格是差不多的,大約平均每個人每次治療的總價是540元,當然具體的劑量會根據個人體重作些調整。按一個療程12次來算的話,是6480元——注意了,這個價格是藥物的售價,而不是醫院從藥廠批來時的藥物進價,所以實際成本還會更低些。」
這樣算下來,如果一個療程15000元,甚至20000元,醫療機構的利潤還是蠻大的。
與其花大價錢打美白針
不如多吃些葡萄、番茄等富含維C的食物
儘管自己所在的醫院也開展有美白針注射項目,徐靖宏主任還是建議,與其花大價錢打療效不確定的美白針,不如平時多吃些抗氧化的食物,像葡萄、西蘭花、藍莓、番茄等,不僅含有大量維生素C,其富含的抗氧化成分也可以達到清除體內自由基的作用,讓皮膚自然煥白。另外,一年四季做好防曬,就是最基礎的抗光老化辦法。
如果一定要打美白針,要到正規的醫院去打。如果醫生說上門來打,或者叫到賓館房間裡去打,更要小心謹慎。
對付黃褐斑,試試口服氨甲環酸
許多女人打美白針,是為了去除黃褐斑。浙江省人民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吳溯帆說,美白針配方中所採用的氨甲環酸確實有控制黑色素的酵素作用,而且已經有研究證明的,不過不是通過打美白針,而是口服。
「口服氨甲環酸的美白祛斑效果,日本在這方面已經研究了30年,確認是有療效的。我自己也從2005年開始進行口服氨甲環酸祛斑的臨床研究,經2000多個病例後,證明其對黃褐斑確有近85%的療效,而且價格便宜,吃一個月只要80多塊錢,適合大多數人;但是話說回來,這麼多長期口服氨甲環酸的病例中,並沒有人反饋我說有全身美白效果。」
據都市快報 記者 章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