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安利個動畫電影《瑪麗和馬克思》,實乃假期安神之佳品。
先來聊聊這動畫多牛
《瑪麗和馬克思》Mary and Max是一部2009年出品的澳大利亞黏土動畫,整部動畫片是由大約132480張獨立的畫面製作而成。5年時間,212個黏土人,394個瞳孔,475個微縮的道具,808個Early Grey牌的泡茶袋。2位服裝設師和147位裁縫給黏土人做衣服。辛苦總有回報,這動畫獲得了2009年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動畫長片、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獎及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最高獎。
再來聊聊這動畫沒什麼
查來的資料如下,電影的製作成本824萬美元(預算8,000,000澳元)而票房只有171萬美元($1,712,085),不賺錢,沒票房。這動畫電影沒有3D技術,沒有大場面。東靈君觀看的過程,沒懸念,也沒有特別的期待。
《瑪麗和馬克思》的故事
這是部真人真事改編的半自傳電影。動畫片拍自傳,意料之外。故事簡單得不可思議。住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8歲小姑娘瑪麗很孤獨,住在美國紐約的肥胖中年油膩男馬克思患有自閉症。無巧不成書,他們成了筆友,一封又一封,兩人持續了20年的洲際通信。信件話題涉及廣泛,吃喝XX、生命的起源與終結、女人男人、精神病等等。不定哪封信就會觸動觀眾的神經,引起共鳴。
因為時間跨度很大,兩位主人都有足夠的經歷,愛情、友情、親情在他們來看別有一番滋味。二人交流的過程就是一個修正感受重新體會的過程,觀眾也跟著一起進行了一次漫長的心靈之旅。
東靈君的幾個推薦理由
這電影討好的不是大眾。讀過舊文《鬱悶老闆娘的一句氣話,毀三觀,治癒系動漫的美好印象消失殆盡》的漫友對「討好」二字不會陌生。這電影討好的不是主流觀影人群,自願成為小眾電影,獎拿了不少,票房卻不理想,可見一斑。敢拿錢這麼拍,可以說製作方是有自己的追求,他們討好自己,討好評委,討好良心,是一部有很勇氣的電影。就衝這份勇氣,也值得一看。總有那麼一群做動畫,是出於興趣出於喜愛,而不是為了票房和點擊率。他們值得尊敬,值得回應。
這電影能給你一個久違的觀看體驗。心平氣和,中正安舒,東靈君找不到個合適的詞去形容這種狀態,和心流類似吧。看前20分鐘的時候,東靈君睡著了,醒來以後重看,就進入狀態了。久違的專注力,遠離嘈雜浮躁,這感覺真好。沒有那些花裡胡哨的技術技巧,注意力反而能更加專注的故事上,對人物的眼神、動作、話語,對布景道具等等細節感知力好像都提升了。
如果大片看膩了,日系動漫看膩了,把這老電影補一補還是很不錯的。遠離嘈雜,心或寧靜。
感受下《瑪麗和馬克思》的精彩臺詞
我原諒你是因為你不是完美,你是不完美的,我一樣。人都不完美,比如我公寓外面的男人亂扔垃圾。年輕時,我想變成除我以外的任何一個人。……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缺點,它們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必須適應它們,然而我們能選擇我們的朋友,我很高興選擇了你。……You are my best friend. You are my only friend.
結尾福利:認認真真做點不去討好別人事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