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上天的「天使」,是給予父母們的禮物,父母們自然要加倍愛惜。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自己最愛的人。同樣,在孩子心裡,自己也應該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二胎時代》這部電視劇,裡面講述了兩個家庭在有了二胎之後,生活發生的一系列變化。
劇中,金燦燦的閨蜜杜鵑人生十分圓滿,家境充實,老公是高端職業的律師,兒子長期也由保姆帶著,自己做好全職太太的角色就可以。
但慢慢地,杜鵑發現自己的兒子和自己一點都不親近,每次上下學都是要求由保姆接送,而晚上也是要保姆哄睡,完全把自己這個親生母親晾在一邊。
杜鵑對於這樣的現象十分不理解,甚至生氣地想要把保姆辭退,但卻引起了兒子更加過激的反應。
杜鵑十分不理解,明明是自己親生的兒子,為什麼偏偏認一個保姆「當媽媽」?
後來,心理醫生的一席話點醒了杜鵑:在孩子的心目中,誰對他好,是落實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而不是看不見摸不到的內心的。
所以,想要孩子和自己親近,就的真真切切地在生活中做出改變。
孩子對於父母的態度,完全取決於父母對於孩子的態度。尤其是當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得沒有那麼好的時候,孩子更是會關閉自己的內心。
相反的,如果家長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自然孩子就會對你敞開心扉,把你視作為自己最親近、最信賴的人。
1) 孩子主動和分享自己的一些事情
孩子會主動把自己的一些趣事、經歷,甚至犯的錯誤和自己的「小秘密」都和你「和盤託出」,那麼就說明你是孩子很親近的人。
孩子有這樣的表現,也是說明對你有足夠的信任。所以家長如果想孩子和自己之間「無話不談」,就要和他們建立起信任感。
多花時間去陪伴、去理解、包容,孩子自然會願意和我們敞開心扉。
2) 孩子主動關心、愛你
關係是相互的,親子之間也一樣,不單純只能是父母在付出,而應該互相成就。
父母一味地付出不知道索取,久而久之孩子會把這種付出當成是理所應當;所以當一個孩子主動對你表現出關心,甚至會對你說「喜歡你、愛你」之類的話,那麼自然是親近你的表現。
3) 受委屈後第一個找你
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之後,自然最先想到的就是跑回家裡尋求安慰。而如果在孩子最難受的時候,第一個想要傾訴的人是你,那麼對孩子來說,你就是孩子心目中最親近、最值得信任的那個人。
心理學家發現: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親近人的面前,總是會不自覺地表露出各種情緒,這是信任和親密的一種表現。
所以當孩子和你傾訴委屈時,父母要做得就是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畢竟你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無人可比的。
如今的家庭模式,通常都是父母長時間忙於工作,而對於孩子的陪伴卻是少之又少。孩子們的童年時期常常是和保姆,或者老人的陪伴下度過。
這樣的社會常態,也是導致孩子和父母不親近的直接原因。所以想要孩子和自己親近,在本質上還是要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溝通。
如果平時過於忙碌,在夜晚孩子睡覺之前,講述睡前故事就是一種很好的增進親子關係的方式。
這本由中國大地出版社出版的《恐龍王國童話故事書》,全書一共有6冊。全冊書籍中不僅故事精彩有趣,增加孩子的閱讀興趣,而且還帶有語音伴讀功能,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聽恐龍的故事。
另外,繪本中還有各種關於恐龍的介紹,讓孩子在娛樂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寫在最後:
日本品川孝子先生曾經說過:孩子和家長的關係是孩子一生轉變的關鍵,也是將來他們踏上社會後待人接物的依據。
雖然在血緣關係上,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在情感的處理上,才是促進親子關係更融洽的重要點。
今日話題:你覺得你家孩子和你親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