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勤,出生時就患有先天性聽障,父母離異,母親離家出走,同為聽障的父親無力撫養,從此將他寄養在農村家庭,直到11歲被姑媽接回城裡,同在飯桌上卻不敢隨意伸筷子,舀兩勺湯,就著白飯,匆匆了事,彼時還是個孩子的曾憲勤因為長期營養不良,看起來瘦弱單薄,智商也顯得遠遠落後於同齡人……好在在姑媽的照料下,和姑媽一家人擠在同一間小小屋簷下,憲勤這棵看起來快要蔫了「小樹苗」,也開始煥發生機。去特殊兒童學校學習,畢業後,一次偶然的機緣,憲勤進入了麥子烘焙。這裡,是故事的「主場」,也是憲勤的第二個家。
原來在麥子烘焙,最讓憲勤感到溫暖的是這裡聚集著一群和他一樣,患有先天性疾病(心智障礙)的青年(以下稱「心青年「),在麥子烘焙他們既是感同身受的朋友知己,亦是心有靈犀的工友同事。而他們共同的目標只有一個,讓自己在麥子烘焙用心烘焙出來的產品受到更多顧客的青睞。
自今年新冠疫情以來,店裡的生意一落千丈,眼看著為這群特殊而又努力的年輕人提供學習和工作機會的」庇護所「面臨」倒閉「,麥子烘焙的負責人盧衛霞愁眉莫展。
「儘管同事們天天都會準時回來店裡上班,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個麵包糕點,但是周邊的學校進出都受到嚴格管控,店面不靠近生活區,零零星星的顧客,完全沒有辦法支撐店面最基本的開支。」盧衛霞告訴記者,在聽說了「麥子烘焙」的故事和難處之後,周邊有熱心顧客在「麥子烘焙「的微店,主動發起了社區訂單。「雖能緩解,但是生意也只有正常時期的40%,這樣下去恐怕店員們的基本收入也沒有辦法保證「,忙著給社區親自派送訂單的」店長「盧衛霞長長地籲了一口氣,眉頭緊鎖。
「目前,麥子烘焙主要靠舊有的企業訂單或是經常幫襯的老客戶維持著」盧衛霞在接受採訪中透露。中秋在即,他們提前備好了一批中秋月餅,希望能接到更多的企業訂單以幫助麥子烘焙能夠繼續成為「心青年」們學習技能、暢所欲言、安居樂業的「溫暖之家」,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但是,目前「待銷」的月餅仍然不少。
廣州連日來的大雨,並沒有影響在麥子烘焙工作間裡忙忙碌碌的「心青年「們,今天下午他們將為最近接到的一家公司訂單」手動籤名「。拍下訂單的是沃頓集團,「心青年們」將在親手分裝的月餅盒裡,分別給沃頓的這批愛心月餅放上一張」中秋祝福卡片「。為了傳遞愛心,匯聚能量,讓更多的顧客了解「心青年」的故事,幫助「麥子烘焙」刷下更多的訂單。沃頓提前印了幾十張小小的祝福卡片,卡片的正面印著心青年們在麥子工作間勞作的集體照片和麥子烘焙微店的二維碼。今天,他們將像明星一樣,用各種顏色的籤名筆在祝福卡片上籤上他們的名字和祝福。
「疫情以來,我們的企業也有自己的困難,但是古語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我們也希望在這困難的時刻,有更多的企業和顧客為社會上這些特別需要幫助的群體雪中送炭、守望相助!為這些身心雖有疾患但樂於分享和擔當的年輕人多提供一些自立自強的機會吧!「連續兩年在麥子烘焙訂購了月餅的沃頓負責人這樣表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王燕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王燕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王燕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編輯 吳子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吳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