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阿姨,請聽題:根據《民法典》的規定,居住權能不能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能不能出租?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活動主持人的話音剛落,紅隊一位老人舉起了手。「這個問題,我知道,居住權不能轉讓,但設立居住權的住宅可以出租。」「不對不對,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能出租。」藍隊一位老人發表了不同的意見……
8月28日,在位於中山公園五色土的廣場上,由北京市老齡協會主辦的2020年度老年人權益保護系列普法活動拉開了帷幕。此次在中山公園開展的普法宣傳活動以「學習《民法典》 生活新改變」為主題分為4部分,首先通過8個主題展板向大家普及《民法典》中最新的變化以及與老年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問題;接著在社會工作者的帶領下,通過熱身活動讓參加活動的老人自行分組後開始進行《民法典》知識競賽,加深老年人對《民法典》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公益律師針對《民法典》中有關繼承的變化進行現場講座。
活動現場,公益律師為到場的老年人提供免費法律諮詢,解惑答疑、普及相關法律知識,社會工作者和律師還可以現場幫助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或法律幫扶,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專業、高效的法律服務。
為推進疫情防控期間《民法典》普法宣傳教育,市老齡協會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組織了網上知識競賽等各類普法宣傳教育活動,在確保衛生安全的前提下讓更多的老年人知曉《民法典》,學習《民法典》,會用《民法典》,真正能夠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截至7月底,已開展6場線上講座,共有500餘人次觀看。同時,從8月10日起,京城老年人《民法典》線上知識競賽活動也在西城區正式開鑼,通過社區微信群內參加「一日一題」答題接龍,參與形式簡單方便,知識內容通俗易懂、貼近老年人生活,老年人反響熱烈。
據了解,為提升老年人的法律意識與維權能力,多年來,市老齡協會廣泛調動各類法律服務資源,針對當前日益頻發的老年人贍養、婚姻、繼承、財產、欺詐等侵權問題,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並為有法律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優先、及時、便利、高效的法律服務,積極探索「律師+社會工作師」雙專業聯合服務,向我市獨居、失能、高齡、經濟困難等弱勢群體老年人提供家庭法律服務,幫助困境家庭老年人解決養老問題。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蔣若靜編輯/譚衛平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