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不完全統計,房子在國內居民家庭資產中所佔的比例,已經超過了70%,可以說房子這個不動產「吸走」了國內家庭眾多的財富。
中國人將房子作為家的寄託,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也都與房子息息相關。現在人們不得不面臨一個現狀:受到「高房價」的影響,普通的工薪家庭和年輕人想要買房付出的代價太大。不僅需要掏空多個親人的錢包付首付,還要省吃儉用,背負上多年的房貸。
因此對於不少人來說,房子就是我們這輩子需要購買的最貴的東西,而房貸和車貸顯著拉高了國民的槓桿率,但馬雲並不這樣認為。在一次演講中馬雲透露:未來10年國內最貴的將不再是「房子」和「車子」,而是空氣和土地這兩樣並不起眼的東西。
為什麼說房子和車子不再是最貴的呢?首先經過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突破,作為代步工具的車價格已經大幅下降。同樣,經過多年大量的建設,國內的房產數量也已經開始達到飽和,有統計稱國內的房產總數已經足夠34億的人口居住,當人人都有房子住的時候,房子自然就不貴了。
房產數量供過於求,再加上國家的調控逐步深化,國內的樓市已經開始發生轉變。轉變是近年來我們在樓市聽到最多的詞語,不僅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態度發生了轉變,房住不炒等多種調控手段持續作用,購房者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不再盲目買房投資。
再加上共有產權房、租住同權等多種房產的出現,人們的住房問題有了更多樣化的解決方式。而除了房子之外,有兩樣不起眼的東西,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它們就是空氣與土地。
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資源,現在甚至已經有外國公司將新鮮潔淨的空氣包裝成罐,公開售賣,而且價格不菲。
在空氣汙染較為嚴重的北方地區,人們似乎更加能意識到空氣的重要性,汙染物通過空氣進入人的身體,給人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損害。
土地也是需要引起人們重視的資源之一,每年因水土流失和汙染,導致大量的可耕種土地失去使用價值。有報告稱我們現在資源消耗的速度相當於1.75個地球生產資源的速度,因此環保和節約資源刻不容緩,現在時常出現的極端天氣正是地球的示警。
馬雲的這種觀念其實並不難理解,因為這兩樣不起眼的東西都與人們的健康和生存條件密切相關,房產是有使用壽命和產權期限的,而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享受生活的前提。
馬雲透露:未來最貴的不再是「房子」,而是兩樣不起眼的東西。馬雲曾預言未來8年「房價如蔥」,由此可見馬雲對房子的態度,這個誇張的比喻現在雖然還沒有完全實現,但已經初步展露了端倪。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參加有獎活動#機構v計劃徵文賽#,快來一鍵加入百家號機構運營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