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生活中最珍貴的不再是房子,這4樣東西更加「千金難換」
最近,無意間看到了一段話,感覺比較有道理:沒有什麼東西會跟你一輩子,青春不能,美貌不能,戀人未必能白頭偕老,甚至房子、金錢也可能說走就走。其實,這段話與當前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密切相關。伴隨房地產調控持續深入,房地產市場的氛圍清冷了許多,於是引發很多人開始討論,如果未來房子失去了投資價值,還有什麼東西可能會更珍貴?
不可否認,過去十多年,全國不少城市的房價都已經歷了一輪狂歡盛宴,疊加理財觀念不強,投資渠道比較少,把錢存放在銀行財富又容易被稀釋,於是很多家庭都把買房當作是資產升值的穩定工具,而且目前中國首次購房者的平均年齡僅為27歲,屬於全球最年輕的購房群體,因此不難看出,這些年房子一直被大家看作是最貴重的東西。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房子真的會一直貴重下去嗎?筆者認為,房子根本沒有特異功能,之所以貴重,之所以被追捧,主要是人們看中了房價上漲所帶來的增值空間,而一旦房價不漲了,哪怕是微漲,持有過多房產都有可能出現虧本,到時候買房需求自然會減少,房價便可能失去最有力的支撐。因此,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20年後,房子大概率不再是最貴重的東西了。
為什麼要以20年劃分界限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5年,我國城鎮化水平每年平均提高1.2%。截至2018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3137萬人,城鎮化水平59.58%,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為43.37%。因此,要達到發達國家普遍70%的城鎮化水平,我們以更真實的戶籍人口城鎮化水平為參考依據,差不多還會有26%的差距,而這恰恰大概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
此外,目前中國共14億人口,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將會有1400萬人進入到城市中,所以未來20年,大約還會有3.6億人要在大城市落戶,而這將會產生大量的買房需求。此外,由於買房觀念根深蒂固,而且房子又與教育、醫療等社會資源直接掛鈎,所以對於人口不斷湧入的大中城市而言,受供需關係的影響,房子大概率依然是貴重的東西。
但是,20年後,當城鎮化水平達到了70%以上,城鎮化進程會逐步進入到低速階段,人口流動的活躍度會趨於降低。而且,隨著長效機制的完善成熟,租購併舉時代會加速來臨,所以無論是通過買房還是租房,住房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到時候住房市場的格局基本就穩定了。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口紅利減弱、房地產稅的出臺,不排除市場上房子越來越多的可能性。
對於這個問題,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某活動現場也明確表示,中國城鎮化已經進入到了下半場,城鎮化峰值將會出現在65%-70%之間,隨後住房需求整體會逐漸減弱,城市人口的分化會明顯加劇。無獨有偶。繼2017年表示「房價如蔥」以後,馬雲2019年又再次表示,20年後,房子可能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值錢。
當房子不再貴重,那麼對絕大多數來人來說,什麼東西可能會更加珍貴?
健康
關於健康的重要性,其實本就無需多言,但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健康問題往往被大家忽視,幾乎每個人都是等到身體出現問題後,才懂得健康的彌足珍貴,後悔不已。關於健康的重要性,一直有一個十分形象的比方:青春、美貌、房子、地位、財富、事業、婚姻、子女等等這些一度被人們追求的東西統統都是「0」,只有身體健康才是大寫的「1」,一旦「1」倒下了,這些生活中所謂貴重的東西便統統都失去了。因此,健康是生存的基礎,所以珍重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當下做起。
能力
央視主持人樊登在演講中曾提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最怕的不是現在工資低、收入少,而是再過10年,你一點進步都沒有。不可否認,社會發展瞬息萬變,如果沒有足夠的進步空間,很可能會被行業淘汰。在筆者看來,要想進步,首先得有足夠的能力。對於這個問題,2017年,任正非在給華為員工的郵件中表示,年輕人掙了錢要投入,投入不是買房,首先就是要學習充電,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獲得上升機會。在任正非眼裡,對年輕人而言,當前一個人的能力要比買房重要得多。其實,在筆者看來,無論什麼能力,歸根結底就是賺錢的能力,這是生活的基礎。
教育
在筆者看來,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國家而言,教育無疑是最具有價值的投資,雖然投資周期較長,但回報率卻要遠高於最初的投入,有時候甚至不能簡單地用資金來衡量回報率的大小,因為教育投入利在千秋。常言道:寒門難出貴子,尤其對農村孩子來說,教育仍然是目前最好的出路,而且專家認為回報率可以高達30%。除此之外,今年1月份,任正非在華為總部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天滿街的高樓大廈,可是再過20年,這些房子就變舊了。但是,如果我們投資教育,20年後這些孩子就是博士,開始衝鋒,國家就會更加繁榮。
信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小到申請銀行信用卡,大到貸款買房和買車,信用在個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但是,不可否認,由於失信成本比較低,所以信用缺失情況不斷出現。不過,最近幾年,國家不斷提高失信成本,比如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公開通報,建立網上「老賴」黑名單系統,限制失信人員乘坐火車、飛機等。值得注意的是,前段時間,據多家媒體報導,由於父母是老賴,子女上學錄取也受到了影響。由此可見,如果個人信用缺失,不僅會影響到自身的消費和生活,而且已經開始影響到了下一代。所以,沒有信用,未來可能寸步難行。
總而言之,隨著房地產逐步回歸理性,20年後,房子可能不再是人們眼中最貴重的東西了,而關於什麼東西可能會變得更加珍貴,筆者認為,人們的需求各不相同,一千個人的心中可能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不管怎麼說,與房子、車子、票子這些具有「時效性」的東西相比,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無論是健康、能力、教育還是信用,都將是千金難換的財富,受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