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行長透露:5年後,國內房子或不再稀罕,手握2樣才是安全感

2021-01-15 騰訊網

遠的不說,就拿近5年時間來看,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2015年時,全國新建商品房均價在6700元/平米左右,到2020年,這一數字已過萬元,差不多平均每年增幅近10%。在北、上、深等大城市,就更不用說了,一套房子起碼也要好幾百萬,一年就有好幾十萬的財富增長。說實話,我們如果把錢存在銀行不過3-4個點的收益,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寧願選擇買房也不存錢的原因。

然而,任何產品都需經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過程,房子作為一種商品,同樣也不可能背離經濟學原理。比如像電腦、轎車以及電視機等,在開始一段時間都是比較昂貴的商品,但隨著生產技術的升級以及產量的持續增長,現在不過是一件件日常生活用品,再普通不過了。那麼,對於我們大部分資產都在房子上的家庭來說,5年後,房子還能保值增值嗎?

著名慈善家、實業家曹德旺曾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家妹妹有好幾套房子,他建議把多餘的房子都賣掉,給出的理由是,到時候租不出去也賣不掉,而且還要繳管理費。在他看來,房子就是鋼筋混泥土(意思是不值錢),建議窮人不要買。他的話受到很多網友的點讚。但作為經濟學家的馬光遠則持反對意見,理由是如果房子只是鋼筋混泥土,那所有的房子都應該是一個價才對,他認為這種觀點其實是「害人」。兩種不同觀點交鋒在一起,應該說是代表了我們現實生活中對待房產價值趨勢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誰更有可能?不妨先來看看房地產發展的三大趨勢。

第一,樓市庫存持續增長。自2015年底開啟的這波樓市「牛市」,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樓市去庫存戰略」,不難理解,適當的庫存有利於行業健康發展,庫存一旦過少或者過多,勢必引起市場供需失衡,而出現房價的大幅波動。但今非昔比,據上海易居地產研究院發布的最新百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當前的庫存已經連續24個月(2年)增長,庫存總量上升至5.1億平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7.8個百分點。隨著棚改政策收緊和市場本身需要消化,特別是國家提出「房住不炒」以後,購房者越來越理性,沒有增長價值的房子正逐步在被拋棄,新房庫存累積得越來越多是必然趨勢。

第二,空置率呈現不斷增長趨勢。房子終究是用來住的,房子夠不夠住就顯得尤為重要。有統計數據說是現在的房子夠40億人住,即便全部農村人進城都有房子住,當然,這不是權威機構的數據。筆者認為,央行前不久發布的一份報告倒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報告顯示,城鎮居民家庭戶均1.5套,有2套及以上家庭佔41.5%,僅4%的家庭一套房子都沒有。從這個角度看,房子總量明顯是「富餘」了。當然,住房空置不是短時間造就,據中國家庭金融中心發布的城鎮住房空置率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城市住房空置率在2015年時為19.5%,到2017年則增長到21.4%。空置率不斷上升已形成趨勢,到目前,隨著房子不停建,空置率只多不少。

第三,老齡化和少子化趨勢,促成剛性住房需求「拐點」到來。人口老齡化方面,經濟學家、望正全球宏觀對衝基金董事長劉陳杰曾表示,房地產第一個拐點應該是退休人口增加之時,按照他的測算,2021年應該是第一波退休潮到來。無獨有偶,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日前表示,「老齡化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逃脫不了的命運,不可逆趨勢」、「第二個轉折點可能在2025年-2030年」。與此同時,不願生的態勢延續,據21世紀報導的統計數據顯示,80後、90後、00後和10後人數分別為2.22億、2.11億、1.63億和1.63億。現在我們買房的主力軍是80後和90後,但到2025年,00後則成為主力,但人口卻整整少了4700萬,住房需求呈現斷崖式下降。

不難看出,樓市庫存在不斷累積,空置率高企,需求端也在進一步衰減,短期內可能看不出什麼明顯變化,如果把這個時間放長到5年以上,對行業的影響就非常明顯了。當然,這僅是從行業本身趨勢的分析,這還不包括後面的房產稅和空置稅等主觀因素。一句話理解是,5年後,房子供需趨於飽和,加上持有成本增加,房子自然就不是什麼稀罕之物了。

若以後房子不稀罕,那什麼東西最貴重呢?

房子的投資屬性正在逐步喪失,一些人可能會從房地產市場中撤離出來,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收入增加,擔心貨幣貶值的問題仍然存在,那麼,未來到底應該投資什麼才能更保值呢?

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比如有人說應該買黃金,也有人說炒股票,還有人說應該投資「初創」公司等等,反正誰也說服不了誰。不過,在一位銀行行長看來,人無前後眼,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實際上,無論做什麼,擁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教育」這2樣東西,才會讓我們更有安全感,生活更安穩,也會有更穩健的回報,為什麼這麼說呢?

對於身體,其實不用說太多,重要性誰都懂,是創造幸福和財富的基礎和源泉。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從這次風波走出來的人應該深有體會,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賺錢能力再強、資產再多,如果身體不行了,這一切都得「歸零」。有了好身體,就可以用手創造我們的未來。所以,健康的身體在任何時候都要擺在第一位,不要一味追求快速致富而忽略了對健康的管理,比如應做到勞逸結合、適當地鍛鍊,定期體檢等等。

至於教育,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要,但是,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擴招,一些觀點認為,學歷、文憑不值錢了,大學生滿大街都是,還不如早早進入社會工作,還可多些時間賺錢買房、買車。顯然,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例如,面對美國的百般刁難,華為創始人在2019年5月21日接受採訪時公開說過一句話:「中國將來要和美國競賽,唯有提高教育」,筆者認為,這幾個字應該是字字如金,任總什麼世面沒見過,能說出這話自有其道理,此後我們也看到他不斷穿梭在各大高校的報導,他要去跟高校談合作,談人才培養。當然,相關報導顯示,華為給應屆生開出的最高薪酬有100-200萬/年,其他相關崗位薪酬也極具誘惑力,說到底,只要你是人才,就能獲得社會的認可。

要成為人才,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獲得良好的教育,這或許是很多家長如此重視對孩子教育的原因,學區房那麼老舊,仍是奇貨可居,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遍地都是,但生意仍非常紅火,雖然筆者不主張過度炒作這些東西,但不可否認,對教育投入的多少、投入與不投入,一定會在孩子的未來成長中逐步反映。記得有一位很知名的經濟學家測算過,如果單單論投入產出比的話,對孩子教育的回報率可以達到年均8-10%,這個數字甚至不比房地產鼎盛期的複合增長率低,所以,與其把錢花在給孩子買房買車上,還不如多在孩子教育投入上下功夫,既提高了文化素質,還更具持久性和爆發力。對此,你有什麼想法嗎?

作者:縱橫論市

相關焦點

  • 銀行行長:5年後,國內房子或不再稀罕,手握這2樣才是安全感
    再看看近5年來,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到2015年時,全國新建商品房的均價約為6700元/平方米,到2020年時,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萬元,幾乎每年都會增長近10%。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更不用說,一套房子至少要好幾百萬,一年就能增加幾十萬的財富,這是不可能的。老實說,如果把錢存在銀行裡的收益只有3-4個點,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寧可買房子也不儲蓄的原因。
  • 銀行行長透露:通脹要來,提前準備,手握「2樣」東西才是安全感
    銀行行長透露:通脹要來,提前準備,手握「2樣」東西才是安全感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本身沒有錯,說的是任何一個行業,你只要幹到精尖,都有出人頭地的時候。
  • 銀行行長:苦日子要來?房產成過去式,未來有「它」才有安全感
    對此,銀行行長透露:未來,手握現金才是"硬道理",要時刻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畢竟,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當困難時刻來臨時,只有手中有錢,才能有活下去的底氣。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 在未來,手裡有現金才是「硬道理」?銀行行長透露:苦日子要來了
    畢竟,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我國的房地產行業經歷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因此,買房也就成為了不少人投資的首選。在這段「紅利期」裡,不少人「因房致富」,靠著投入房地產,賺得是盆滿缽滿。但是今年以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逐漸穩定,房價也開始逐漸朝著平穩的方向發展。
  • 央行副行長:做好泡沫破滅的準備!銀行經理:手握2樣東西有安全
    20年後的今天,房價已經超過1萬元以上了,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在2020年度的1-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銷售面積超過117073萬平,同比降低1.8%,環比1-8月份收窄1.5個百分點。讓人眼前一亮的是新房銷售價格,在這幾個月裡,新房銷售價格全部超過1萬元以上,分別是10113元/㎡、10263元/㎡、10540元/㎡、10191元/㎡。
  • 房產成為過去式,手握現金才有安全感,銀行行長:苦日子到來了!
    眾所周知,在過去幾十年裡,只要把錢投入到房地產當中的人,都賺了很多錢。在這個市場上,總有兩種人,一種是足夠聰明的投資者,另一種是無法投資但將資金存入銀行來賺取利息的人。雖然這兩種方法都得到了回報,但結果卻大不相同。如今,許多人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在存錢和買房之間徘徊,感覺自己的選擇變得無比艱難。
  • 當下,手握現金才是「硬道理」?銀行行長透露:苦日子要來了
    即使我們沒有時間去銀行櫃檯。是把原價1000元改成2500元。孩子們會經常陪在他們身邊。調節身體裡面的酸鹼平衡的。是很幸福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相聲小品。在成功的道路上還有一點是很重要的。2020年中的「突發事件」,也讓很多人明白了一個道理,手握現金非常的重要。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擁有現金才能給自己安全感。雞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栝樓10克。士官一般從服役期滿的士兵中選拔。從空間上看。
  • 未來5年,現金才是手中「硬貨」?手握「3樣東西」讓你更有保障
    貨幣將繼續向市場增發,有銀行人士就透露,從M2數據看來央行印鈔速度沒有放緩,市場仍然需要大量資金。 印鈔加速就意味著物價會上漲通脹會到來,說白了手中錢已經不值錢,相同100元到超市買到的東西明顯在不斷減少。
  • 房子「貶值」、現金縮水?手握這「三樣」東西能給人帶來安全感
    不過隨著上世紀幾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爆發,國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人們慢慢發現在經濟浪潮的衝擊下,自己的錢也開始貶值或者面臨虧損的境地。但除了存入銀行之外,當時並沒有多少投資或者理財產品可以選擇,因此不少人將投資目標轉移到了房子上。早期城市化進程中,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帶來了大量住房需求。
  • 未來,手握現金才是「硬道理」?銀行經理透露:苦日子要來了
    對於現在是否要買房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他們應該買房,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房價會在未來下跌,因此他們應該繼續觀望。因此,讓我們首先分析當前的房地產市場。首先,房地產市場和房價趨於穩定,投資預期不及以前。
  • 後浪「扳倒」了行長!中信銀行流水門後,小客戶忙著銷卡
    2019年,該行在英國《銀行家》雜誌「全球銀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19位;該行一級資本在英國《銀行家》雜誌「世界1000家銀行排名」中排名第26位。2007年4月,中信銀行在上交所和港交所A+H股同步上市。5月7日,中信銀行A股開盤跌0.19%,港股開盤跌0.54%。截至收盤,中信銀行A股微跌。
  • 現金才是「王道」,銀行行長:苦日子來了!
    現金才是「王道」,銀行行長:苦日子要來了!一直以來,關於樓市的各種消息,總是備受人們的關注,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這20年裡,很多傳統觀念都發生了改變,唯獨房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沒變,房子太重要了,到了做夢都想買的地步,結婚生子,孩子上學,老人養老,哪一樣能缺少房子!
  • 手握現金才會有「安全感」?銀行高管:危機來臨時「它」最可靠
    2020年,我們經歷了疫情,也讓我們意識到了身家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了存款的重要性,畢竟在這種危機來臨時,都失去了收入來源,但即使是這樣,生活依然還是要繼續,所以有存款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有銀行高管發表了類似的觀點,認為「手裡有糧,心裡才能不慌」,在未來只有手握現金才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在危機來臨時,也只有持有現金才是最可靠的。
  • 銀行行長透露:這3類人「信用差」,貸款不批
    銀行行長透露:這3類人「信用差」,貸款不批!現在房價這麼高,說起買房,大家都很頭疼,也後悔在10年前沒有買房,不然現在已經是有錢人了。在過去十幾年,房地產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房價持續上漲,很多看準時機,炒房的人都賺了大錢,而那些在存錢買房的人,直到現在也買不起房子。
  • 未來10到20年,房子現金不再重要,馬雲:這2樣東西最珍貴
    未來10到20年,房子現金不再重要,馬雲:這2樣東西最珍貴!現在中國什麼最貴?可能大家都會說是房子,事實也是如此,一線城市房價已經漲到了快10萬元每平米了,可見房子已經成為了最貴的物品,房子的重要性甚至比車子,金錢都更為重要。
  • 六大行中第一位「70後」行長:劉珺任交通銀行黨委副書記 擬任副...
    5月21日下午,交通銀行召開黨委擴大會議。中組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中央決定,劉珺任交通銀行黨委副書記,擬任交通銀行副董事長、行長,副董事長、行長任職按有關法律規定和章程辦理。他在光大集團經歷了20多年的職業生涯,歷任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中國光大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副主席,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副主席及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
  • 2020年,國內銀行發展趨勢如何,幾位行長對經濟走勢的看法很一致
    在此期間,有人還問到,這次疫情對於國內的銀行會有影響嗎?存款放在銀行的安全性如何呢?其實這些都是不需要擔心的,在之前工商銀行、中行、交通銀行以及郵儲銀行已經開過一次溝通會了,幾位行長對於今年的發展都有著不錯的看法。這幾位行長對於整體的行情都有了一致的表態:今年的發展,還行。中行行長的看法是: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時間的,總體上還是可以控制的。
  • 行長落定、5名副行長調整後 農行的領導班子怎麼分工?
    原標題:行長落定、5名副行長調整後,農行的領導班子怎麼分工?   中國農業銀行(601288.SH,1288.HK)近期人事調整不斷,在經歷了行長落定、5名副行長調整後,農行的領導班子怎麼分工?
  • 銀行存一億能過上啥樣的生活?銀行行長說了7個字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比較籠統,畢竟每個人的消費水平不同,有人一個月3000塊的支出就夠了,而有人每個月2萬都不夠花,所以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但是又有人問了,如果我們只靠銀行存款利息度日,在銀行存入一個億夠不夠?存摺上有1億,光靠利息生活,我們會過成啥樣?對此,銀行行長回答了7個字——一輩子衣食無憂!
  • 手握20萬存款,還在傻傻存定期?銀行行長:這樣存年利息近萬元
    現在大家都有了一定的存款,當手裡有錢後,每個人都想實現財富的升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錢生錢。其實錢生錢的方式無非就是理財。 對此,銀行行長透露,如果你有20萬存款,可以選擇以下這種存款方式,年利息近萬元! 最常見的存款方式無疑就是定期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利率低,所以很多人會把目光轉向定期存款,不過定期存款的短板也很明顯,那就是時間固定,如果不能存夠固定的時間,則會損失一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