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程式設計師總結:程式設計師30歲前,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

2020-12-14 騰訊網

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規劃有哪幾種?

每個行業職業規劃都不一樣,下面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規劃就有這幾種。

技術專家、架構師

對於很多程式設計師來說,一般第一印象是以後想成為技術大牛、架構師,所以單純的技術方向是不少人的選擇。

選擇這條路的優勢是,可以深耕在技術領域,不用過多的關心其他無關的領域,不用操心業務,不背產品指標。但是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提前做好準備的,因為編程領域的技術更新迭代很快,需要你懷揣對技術的熱情,持續不斷的學習。

據說,每一個程式設計師都有一個架構師的夢想。

這個方向很多技術人第一印象選擇的方向,這裡我稍微給想走純技術道路的人一點建議吧,技術雖然更新變化很快,我們時刻保持對新技術、新框架的學習與追逐這本沒錯,我也很支持這種心態,但是我見到不少人一味的追求新,看到新出了一門程式語言、框架就想著轉行。

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我建議任何時候都要先精一門,在精一門的基礎上,再去適當的追新,趕趨勢,這才是增加自身競爭力的正確姿勢,否則,朝三暮四,看似什麼都會一點,但是卻沒有一門深耕的,到後期只會讓你的焦慮感越來越大。

CTO(技術總監)

如果說架構師跟CTO 的區別,那就是,大部分 CTO 都是架構師,但架構師不一定能做 CTO。雖然 CTO 大多也都是有著很深的技術造詣,但是本質上 CTO其實是有點偏業務、偏管理的,主要職責有團隊管理、開發流程、公司戰略、

業務增長以及各類技術疑難問題的解決,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全方位的發展方向,而且很多CTO 都是一些公司的合伙人,所以 CTO 不只是純管理,還有技術相關,應該說 CTO 是技術 + 管理類型的,但是管理的比重偏大。

想往這個方向發展的同學,除了技術領域的深耕之外,還應該在平時的工作中多多參與業務、產品,學會帶團隊,很多處理問題的方式與技巧都需要多多關注。

產品經理

如果你不想走技術路線,而且對管理也沒多大興趣,那麼不妨考慮轉到產品經理,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產品經理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技術人應該不少跟產品經理打交道,但是總是恨產品經理那需求的頻繁更改,天馬星空的想法等,所以有不少技術人轉行做了產品經理。

技術人轉崗產品經理有很大優勢,比如因為懂技術,自己提的需求會很清楚能不能實現,而且技術人大多對數據比較敏感,所以很多需求會以數據來說話,這個方向最有說服力的莫過於神一般存在的微信產品總監張小龍。但是技術人做產品經理也有軟肋的,比如會經常以技術思維來思考產品,這個缺點如果不克服會有很多阻力。

所以,不想走技術路線,對產品感興趣的技術人不妨考慮下產品經理,進而往產品總監的方向發展,而且這個方向對女生也比較友好,尤其是做開發的女生不妨重點關注下這個方向。

除了以上幾個主流方向之外,還有不少其他方向也都可以考慮,比如我見不少技術人轉做運營、增長、數據等很多方向,因為技術人有著很高的邏輯與分析能力,所以從事其他方面多少都有些優勢。

所以,在你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最好在3年以後,你應該花點時間思考下,給自己一個未來的規劃,想想自己對什麼是真正的感興趣,什麼方向才真正的適合自己,進而給自己定位,然後朝著自己定位的方向去學習,去努力,只有這樣才能讓你在職業生涯的中期不至於迷茫,不至於覺得心裡沒底。

最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提前規劃職業固然重要,但是職業規劃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可能每個人在職業的每個階段都會接觸不同的領域,自己也會有不同的認知,自己的思維也會有所變化,所以,很可能會發現自己更適合的方向也說不定,不過無論如何,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更早的關注職業規劃,更早的給自己制定一份更適合自己的職業藍圖。

相關焦點

  • 程式設計師2018簡潔職業發展規劃
    程式設計師職業生涯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面臨一個選擇,是走業務+技術方向,還是選擇純鑽研技術。程式設計師職業生涯發展的問題,未來究竟要怎麼走,30歲之後還能不能再做程式設計師?這是所有程式設計師都在關心的事情。其實,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規劃與職場進階在未來職場是呈上升趨勢的。大多數人都是從俗稱的「碼農」開始做起。其中經歷職場歷程:程式設計師→軟體工程師→架構師→系統分析師(技術路線)或者項目管理師(管理路線),最終到達技術總監,或者項目總監,甚至CTO、COO或者CIO等高級職位。
  • 程式設計師以後不從事IT行業,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兩點供你參考
    今天我在後臺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我是一名程式設計師,現在快30歲了,在這個行業也已經做了5、6年了,現在已經完全厭倦了這樣的碼農工作。想問下,如果程式設計師以後不從事IT行業,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程式設計師這個崗位在很多人眼裡是個高薪、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但其實只有行內人才知道做程式設計師的痛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進,程式設計師們自己早已厭倦了毫無激情和挑戰的編程工作;另一方面,程式設計師過了35歲這個門檻,職場危機也就隨之而來。
  • 網安「三十而已」|別迷茫,程式設計師職業規劃手冊出爐
    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一方面家庭壓力增大,年幼的兒女、年邁的父母,教育、房貸、車貸的開支,家庭的重擔通通壓在了身上,另一方面在職場上亦是危機重重,新鮮血液不斷湧入,自身的身體機能下滑,無法再勝任高強度的工作,薪資增長放緩,對自己、對職業產生懷疑.....種種困境都指向:「30歲+的程式設計師到底該如何發展」。作為程式設計師,想要在30歲更從容地活著,到底該怎麼辦?
  • 還擔心35歲失業嘛?這才是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規劃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疑問,程式設計師是不是35歲就失業啦?程式設計師是不是青春飯?程式設計師真的會猝死嗎?程式設計師未來該怎麼發展.此時老黃走下臺來,給每個人發了一張紙,讓寫下看著別人走時,自己選擇留下來的那一刻最第一瞬間的想法。同學們這才反應過來,紛紛拿起筆寫了起來,十分鐘後老黃收了上去,開始細細的閱讀統計,讓我們也交流下自己為啥留下來。
  • 年薪25萬一線大廠程式設計師,年薪10萬三線城市大專講師,該怎麼選?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有網友在論壇發帖說,目前有兩個職業方向可以選擇,一個是一線大廠的程式設計師,年薪25萬左右,另一個是三線城市大專院校講師,年薪大約是10萬。問大家該怎麼選。正如網友自己所說,一線大廠的程式設計師,薪資高,非常有吸引力,未來也有升職加薪的可能,缺點就是工作強度大,生活壓力也大;而三線城市大專講師工作穩定體面,收入在當地也是中等水平,工作壓力小還有長假,缺點就是薪資跟程式設計師沒法比,發展空間也沒有那麼大。兩份工作一對比,好像確實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
  • 未雨綢繆:程式設計師職業規劃,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猿?
    尤其是2008年之後,網際網路和軟體行業進入了野蠻式的發展中。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規劃就顯示出其特殊性和必要性。 1.行業火熱,從業人員不斷積聚,準程式設計師們源源不斷的入坑
  • 程式設計師如何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我們在面試時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你未來五年的職業規劃是什麼?」很多小夥伴不理解HR為什麼這麼問,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實際上,即便HR不問,我們也應該多多想想這個問題,因為它指向的是我們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明確清晰的規劃,我們才能走得更順暢、更高效、更長遠。
  • 程式設計師以後不從事IT行業,該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
    經常有人說,程式設計師是個年輕的職業,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體力和腦力確實不如年輕人。未雨綢繆,作為程式設計師,也需要提前規劃自己的未來。1、 認真把握自己的現狀。我是否真的熱愛程式設計師這份職業?在程式設計師崗位上,我還能不能進階升級?除此之外,我還有哪些專長?
  • 程式設計師如何優化自己的職業程序
    我該怎麼安排跳槽節奏?」「公司會不會裁員?我該怎麼讓自己不可替代?」「疫情對行業有什麼影響?我要不要朝線上發展?」這些問題的背後,是焦慮、迷茫,而焦慮和迷茫的背後,是長期得不到解決的職業發展問題,借著這次疫情,人們暫時放下忙碌的時機,集中爆發。
  • 程式設計師須知: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路線規劃應該如何規劃?請看這張圖!
    關於職業規劃 很程式設計師每天都在寫代碼,每天都很忙,而當面試官問他:「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程式設計師答:「沒有」。那如果讓你選擇一個角色你會選擇什麼?比如技術主管。程式設計師答:「CEO吧」。我。。。。。。 我們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職業規劃,對未來的工作要有一個方向,當方向對的時候,你會少走很多彎路。
  • IT行業,程式設計師35歲危機如何救贖?
    35歲程式設計師該如何救贖呢?要探索自我救贖之路,我們需要先了解程式設計師的35歲危機是怎麼來的。原來,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對腦力要求很高,而根據大腦發展規律,35歲之後,腦力開始出現衰退的趨勢,很多人無法勝任一線編程的工作,而其它崗位程式設計師又做不來,或者不願意嘗試,所以就容易成為公司裁員的對象。當這種裁員現象普遍之後,就容易被總結成程式設計師的35歲危機了。
  • 程式設計師職業規劃
    通常程式設計師在這一階段的職業發展分兩條線,專家(技術)線和管理線。專家線主要跟機器打交道,搞搞性能調優,高並發處理等等高精尖的問題;管理線主要跟人打交道,了解下屬的狀態,控制資源和進度。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穩定,低風險也低門檻。缺點是有天花板,一切按部就班,不會有太大起伏。收入可以穩定預估,除非是公司上市憑期權小賺一筆(當然概率很低)。
  • 我35歲,程式設計師,「中危」後幫別人規劃人生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安曉輝的故事:他是個「程式設計師職業規劃師」,專門為遭遇職場瓶頸的程式設計師「規劃人生」。一切轉折,也發生在他自己的中年危機時期——35歲。以下是關於他的真實故事:35歲還升不了管理,還要不要繼續做程式設計師?
  • 職場環境惡劣,大齡程式設計師該如何延長職業壽命?
    扎克伯格在22歲的時候大聲說出了整個軟體業的想法:「年輕人就是更聰明些。」所以一旦過了30歲,還在寫代碼的「老傢伙」就慢慢消失了。在MangoDB工作的資深程式設計師A. Jesse Jiryu Davis是幸運的一員,已經40歲的他還可以在公司內選擇新的發展道路,但是很多上了年紀的程式設計師都已經被迫改變職業。難道IT業真的只需要年輕人嗎?這個行業是不是應該給經驗豐富的老程式設計師更多的機會?
  • 吃了程式設計師這碗青春飯 40歲你該怎麼辦?
    1我希望自己一輩子都是程式設計師  程式設計師雖然不需要青春的容顏,但是卻需要健康的體魄,吃青春飯到底對不對,相信沒人能下定論,但是吃過了青春飯的這些人該如何面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卻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面對我國數以百萬計吃青春飯的程式設計師,40歲後他們又該怎麼辦呢?
  • 10後心儀職業?35歲以上就得走人? 一文看懂程式設計師的真實就業圖景
    3月25日,少兒編程教育機構核桃編程發布的《新10後Coder觀察報告》顯示,新時代下,排在科學家、教師之後最受孩子追捧的職業就是程式設計師。不過2018年以來,國內不少程式設計師正經歷著網際網路企業上市、跑路、裁員等一系列變化。程式設計師,這個在部分人眼裡留下「年輕」「高薪」「宅」「單身」,甚至「禿頭」等刻板印象的群體,真實就業情況到底如何?
  • 被嫌棄的35歲程式設計師
    因此有不少從大廠出來的程式設計師選擇去中小創業公司做技術 Leader,有些人不止自己去還帶著自己原來的團隊一起加入。「35 歲不轉管理就『混吃等死』」,很多程式設計師覺得到了 35 歲、40 歲,再不轉管理就來不及了。對此,蘇銳認為這一說法不成立。
  • 被嫌棄的程式設計師的35歲
    另一個程式設計師經常糾結的問題是,去大廠做管理還是去小廠做管理?一般大廠不太可能空降「管理者」,它更看重對團隊、業務的熟悉度及對公司的忠誠度,因此多傾向於內部孵化技術管理者。如果一個從大廠出來的程式設計師在小廠呆了幾年後再想回去做管理就很難了。因此有不少從大廠出來的程式設計師選擇去中小創業公司做技術 Leader,有些人不止自己去還帶著自己原來的團隊一起加入。
  • Java程式設計師的4個職業發展方向,該如何把握黃金5年
    在Java程序界流行著一種默認的說法叫「黃金5年」,意思是說,一個Java程式設計師從入職的時候算起,前五年我選擇直接影響著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和薪資走向
  • Java程式設計師的4個職業發展方向,該如何把握黃金5年?
    ,前五年的選擇直接影響著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和薪資走向。而這5年,也決定了一個程式設計師能否成為職業大牛的可能。那麼,在這黃金5年,Java程式設計師如何做才能實現自我突破呢?對於軟體開發同學而言,首先要客觀認識自身的情況,想清楚自己現在要什麼、未來要什麼,做好職業規劃,從而選擇不同類型的企業。架構師,是Java開發人員非常嚮往的一個角色。架構師需要擁有完善和紮實的技術體系,具備較好系統分析和設計能力,豐富的項目研發經驗。架構師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大部分架構師的年齡在35歲左右,這個階段就是程式設計師的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