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東北街頭都會看到燒紙的,因為七月十五鬼節馬上就要到了。那麼,農曆七月十五為啥是鬼節呢?
在中國,有三個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這幾天,街頭燒紙的人特別多,因為明天就是七月十五,中國人所稱的鬼節。
七月十五是鬼節,緣於一個印度的傳說。相傳,在印度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少年,名字叫做目連。他的母親叫做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兒子卻極有道心且孝順,不讓母親殺生。母親趁兒子外出時,天天宰殺牲畜,大肆烹嚼,無念子心,更從不修善。母親時候後被打入陰曹地府,受盡苦刑的懲處。
目連為了救母親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獄中見到了受苦的母親。目連心中不忍,但以母親生前的罪孽,終不能走出餓鬼道,給她吃的東西沒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連無計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於佛,佛陀教目連於七月十五日建盂蘭盆會,借十方僧眾之力讓母吃飽。目連乃依佛囑,於是有了七月十五設盂蘭,供養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連母親得以吃飽轉入人世,生變為狗。目連又誦了七天七夜的經,使他母親脫離狗身,進入天堂。
這個故事也就是佛教盂蘭節。因為這是勸人向善,勸子行孝,更有「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隱喻,所以在印度流傳甚廣,很多人在農曆七月十五過盂蘭節,幫助亡故的親人超生。
西晉的時候,這個佛教故事從印度傳到中國,流傳十分廣泛。
其實,在這個故事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也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祭祀先人。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就有了。最開始,「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
「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中國民間的宗教信仰。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節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節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節解厄。
傳說在農曆七月十五這天,地宮掌管地獄之門,中元節這一天地宮打開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才被稱為鬼節,所以民間設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
當盂蘭節傳入中國後,兩者大體思想相同,所以人們都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祭祀先人,也就變成了鬼節。【參考資料:《中元節的來歷》、《中國鬼節的來源 》】(作者:每日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