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概況-法國國家概況-國際新聞-東方網

2020-12-20 東方網

  【國名】法蘭西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rance,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面積】551 602平方公裡。(資料來源:法國國家統計局)

  【人口】6319.5萬(2007年1月),包括400多萬外國僑民。通用法語。居民中62%的人信奉天主教,6%信奉穆斯林,以及少數新教、猶太教、佛教、東正教徒,26%的人自稱無宗教信仰。

  【首都】巴黎(Paris),市區人口1149萬(包括郊區,2006年)。最高氣溫31.6℃,最低氣溫-6.9℃。

  【國家元首】總統雅克?席哈克(Jacques CHIRAC),1995年5月7日當選,5月17日就任。2002年5月5日蟬聯,5月16日就職。

  【重要節日】國慶節: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1789

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

  【簡況】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平原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庇里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瀕臨四大海域: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裡,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裡,陸地線為2800公裡,內河線為195公裡。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北部1-7°C,南部6-8°C;7月北部16-18°C,南部20-23°C。

  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移居到這裡,843年成為獨立國家。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期達到封建社會鼎盛時代。1789年7月14日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起義者攻佔巴士底獄。此後曾先後建立過五次共和國和兩次帝國。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當年5月被鎮壓。1958年戴高樂領導建立第五共和國。戴高樂、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席哈克先後出任總統。

  

  法國國旗為藍白紅三色旗,是法蘭西共和國的正式標誌。國歌為《馬賽曲》。

  【政治】

  2006年上半年,法爆發大規模社會風潮,席哈克總統與右翼政府的執政地位受到沉重打擊。

  今年4月至6月,法將先後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目前,法選戰已進入衝刺階段,12名正式總統候選人展開密集的宣傳活動,就內外政策激烈辯論。

  【憲法】現行第五共和國憲法系1958年9月公民投票通過,10月4日生效,是法國歷史上第16部憲法。曾進行過多次修改。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5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任免總理並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但一年內不得解散兩次;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在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由參議院議長暫行總統職權。

  【議會】實行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兩院制,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國民議會共有577名議員,任期5年,採用兩輪多數投票制,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本屆國民議會於2002年6月選出,現任臨時議長派屈克·奧裡耶(Patrick OLLIER)(原議長讓—路易·德勃雷於2007年2月23日被任命為憲法委員會主席),屬人民運動聯盟。參議院共331席,2004年起參議員任期由9年縮短為6年,現在每3年改選1/3,2010年起將每3年改選1/2,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議員組成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

  【政府】本屆政府於2005年6月2日組成。現有成員32名,除總理外,包括部長16人、部長級代表15人。主要成員有: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Dominique de VILLEPIN),國務部長兼內政、內部安全與地方自由部長弗朗索瓦·巴魯安(Fran?ois BAROIN)(原部長尼古拉·薩科奇於2007年3月26日辭職),國防部長米歇爾·阿利奧-瑪麗(Michèle ALLIOT-MARIE),外交部長菲利普·杜斯特-布拉齊(Philippe DOUSTE-BLAZY),就業、社會團結和住房部長讓-路易·波爾羅(Jean-Louis BORLOO),經濟、財政和工業部長蒂埃裡·布雷東(Thierry BRETON),國民教育、高等教育與科研部長吉爾·德羅比安(Gilles de ROBIEN),掌璽與司法部長帕斯卡爾·克萊芒(Pascal CLEMENT),交通、裝備、旅遊和海洋部長多米尼克·佩爾邦(Dominique PERBEN),衛生與團結部長菲利普·巴斯(原部長格扎維埃·貝爾特朗於2007年3月26日辭職),農業和漁業部長(Dominique BUSSEREAU)。

  【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根據法國行政區劃,法本土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還有4個海外單省大區、5個海外屬地和1個地位特殊的海外屬地。全國共有36679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2000的有31948個,超過10萬的城市有57個。

  【司法機構】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司法管轄體系,即負責審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普通法院與負責公民與政府機關之間爭議案件的行政法院。

  普通法院有三類:1、專門法庭(包括兒童法庭、負責處理僱主和職工之間糾紛的勞資調解委員會、審理商人之間或商業公司之間爭端事件的商務法庭和社會保險法庭)。2、民事法院。3、刑事法院(包括判決輕微犯罪案件的警察法庭、判決輕罪案件的輕罪法庭、判決重大刑事案件的重罪法庭)。

  普通法院系統縱向上又分為四級:初審法庭、大審法庭、上訴法院和終審法院。終審法院是最高一級司法機關,負責受理對35個上訴法院所作判決的上訴。院長居伊·加尼韋(Guy CANIVET)。

  行政法院是最高行政訴訟機關,下設行政法庭。行政法院對行政法令的合法性作最後裁決,並充當政府在制定法律草案方面的顧問。

  法國的檢察機關沒有獨立的組織系統,其職能由各級法院中配備的檢察官行使。檢察官雖派駐在法院內,但行使職能獨立於法院。檢察官的管理權屬於司法部。最高法院設總檢察長1人,檢察官若干人;上訴法院設檢察長1人,檢察官若干人;大審法院設檢察官1人,代理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若干人。

  【政黨】法國實行多黨制,目前共有30多個政黨。

  (1)人民運動聯盟(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主要執政黨和議會第一大黨。前身系2002年總統大選中為支持席哈克而組成的競選聯盟——總統多數派聯盟。2002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成立,取用現名。核心為席哈克原來所屬的保衛共和聯盟(戴黨),並吸收了自由民主黨和法蘭西民主聯盟的主要力量。現有黨員21萬人,多為職員、官員、自由職業者、商人、農民和工人等。黨綱是「自由、責任、互助、國家、歐洲」,強調奉行務實、開放的經濟政策,重塑社會市場經濟的理念,推動歐盟建設和東擴,屬中右政黨。主席尼古拉?薩科齊。

  (2)社會黨(Parti Socialiste):議會第二大黨和主要反對黨。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工人國際法國支部」,1920年發生分裂,多數派另組共產黨,少數派則保留原名。1969年改組成立社會黨,1971年與「共和體制協議會」及其他左翼組織合併。現有黨員約13萬人,多為公職人員和知識分子。對內注意體現左翼政黨色彩,主張維護勞工利益,同時採取務實的經濟政策;對外主張維護法獨立核力量,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並加強南北對話。2002年在總統和立法選舉中接連敗北後,黨內派系鬥爭日趨激烈,實力受到較大削弱。近年來,利用法國民眾對中右翼政府推行改革的不滿,在地方選舉和歐洲議會選舉中連續擊敗右翼,成功阻止《歐洲憲法條約》通過公投,並煽動社會風潮,政治影響力有所回升。現任第一書記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ois HOLLANDE)。

  (3)法蘭西民主聯盟(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Fran?ais):議會第三大黨。前身系由共和黨、民主力量、爭取法蘭西民主人民黨、激進黨等右翼溫和派和中間力量於1978年結成的多黨聯盟。1998年合併成立統一政黨。1993年、1995年和2002年三度和保衛共和聯盟組成右翼聯合政府。2001年,以副主席杜斯特-布拉齊為首的部分黨員加入總統多數派聯盟,即後來的人民運動聯盟。現有黨員約4萬人。對內主張進行一定程度的社會改革,提倡在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實行自由化政策,對外積極主張加強歐盟建設。現任主席弗朗索瓦·貝魯(Fran?oisBAYROU)。

  (4)法國共產黨(Parti Communiste Fran?ais):1920年12月成立。現有黨員13.4萬,多為工人、僱員、教員、手工業者等。2000年三十大上提出在「新共產主義」理論、建設「新型共產黨」、「左翼進步力量聯盟」等方面實行「共產主義的變革」,力求探索一條符合法國國情的發展道路。2002年立法選舉中慘敗,瑪麗-喬治·比費(Marie-George BUFFET,女)出任全國書記。

  (5)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成立於1972年10月,前身是被取締的極右組織「新秩序黨」。黨員約10萬人,多為中小工商業者。1986年議會選舉中首次進入國民議會。代表極端民族主義思潮,煽動排外情緒,強調「要把法國從歐洲控制和世界主義中拯救出來」,呼籲「進行一次反對新共產主義和世界主義的十字軍討伐」。黨主席讓-瑪麗·勒龐(Jean-Marie LE PEN)在2002年首輪總統選舉中勝出,對法朝野上下和歐洲政壇震動極大,在第二輪中被法左右翼聯手擊敗。近來,由於法經濟社會矛盾突出,該黨影響再度上升。

  其餘政黨主要有:

  右翼:新法蘭西民主聯盟(Nouvelle 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 France)、保衛法蘭西運動(Mouvement pour la France)、社會共和論壇(Forum des Républicains Sociaux)、保衛法蘭西聯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France)。

  左翼:綠黨(Les Verts)、左翼共和聯盟(Association pour une Gauche Républicaine)、共和與公民運動(Mouvement Républicain et Citoyen)、左翼激進黨(Parti Radical de Gauche)。

  中間派:公民運動-共和派(Mouvement des Citoyens-P?le Républicain)。

  極右:全國共和運動(Mouvement National Républicain)。

  極左:工人鬥爭黨(Lutte Ouvrière)、革命共產主義同盟(Ligue Communiste Révolutionnaire)、勞動黨(Parti des Travailleurs)。

  【重要人物】雅克·席哈克:總統。1932年11月29日生於巴黎。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和國家行政學院。1967年當選國民議會議員。同年出任蓬皮杜政府社會福利部長。1967~1974年先後擔任就業國務秘書、財經國務秘書、總理府負責與議會聯繫的部長級代表、農業和農村發展部長、內政部長等。1974~1976年出任總理。1976年成立保衛共和聯盟並任主席。1977~1995年三次連任巴黎市長。1986~1988年再次擔任總理。1995年當選總統。2002年5月連任成功。對華友好,曾於1978年、1991年、1997年、2000年和2004年訪華。喜愛文學,著有《希望之光》、《一個新法蘭西》、《所有人的法蘭西》。夫人貝爾娜黛特·肖德隆—德古塞爾。有兩個女兒。多米尼克·德維爾潘:總理。1953年11月14日生於摩洛哥。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和國家行政學院。曾長期任職業外交官。1995年進入席哈克競選班子,勝選後被任命為總統府秘書長。2002年5月出任外交部長。2004年4月改任內政部長。2005年5月被任命為總理。酷愛文學,著有《流放的語言》、《百日》、《盜火者贊》、《鯊魚與海鷗》等多部著作。對華友好,2003年1月曾作為外長訪華。已婚,有三個子女。

  【經濟】法國是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日、德、中、英,居世界第六位。

  國內生產總值(2006年):15810億歐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25017歐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5年):1.2%。

  貨幣名稱:歐元(EURO)。

  匯率(2005年6月):1歐元=1.21美元

  通貨膨脹率(2005年):1.5%。

  失業率(2005年12月):9.8%。

  【資源】鐵礦蘊藏量約10億噸,但品位低、開採成本高,1997年關閉最後一座鐵礦,所需鐵礦石完全依賴進口。煤儲量幾近枯竭,2004年已關閉所有煤礦。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和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比較充分。森林面積約2300萬公頃(含海外屬地),覆蓋率約30%,人均擁有綠化面積0.36公頃。

  【工業】2005年法工業產值為3080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8%。主要工業部門有汽車製造、造船、機械、紡織、化學、電器、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鋼鐵、汽車和建築業為三大工業支柱。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立國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

  【農牧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產品和農業食品出口國。2004年農業產值793億歐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8%。現有農業人口約120萬,農業耕地2766.8公頃。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法已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這是法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獲取外貿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其出口額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佔世界市場的11%。

  【服務業】服務業在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5年其產值為10356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上。法服務業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較快,連鎖式經營相當發達,已擴展至零售、運輸、房地產、旅館、娛樂業等多種行業。

  【旅遊業】法國是全球第一旅遊大國。2005年接待外國遊客7530萬人次,其中約90%來自其他歐洲國家,旅遊外匯收入340億歐元。2004年底旅遊業從業人員達97.53萬人。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風景區、阿爾卑斯山區以及科西嘉島和一些海外省均是著名旅遊勝地。一些知名博物館收藏著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和眾多古堡。全國近3萬家旅館和1萬多家各類小旅店、野外宿營地、青年之家等可提供1747.67萬張床位。

  【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發達,水、陸、空運輸均極為便利。

  鐵路:總長29383公裡,其中電氣化鐵路14421公裡。在發展高速火車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1981年第一條高速鐵路巴黎至裡昂線正式投入使用。1990年5月18日,法高速火車創造了515.3公裡的世界最高時速。迄已建成高速鐵路1546公裡。2004年鐵路客運量為866億人公裡,貨運量為451億噸公裡。

  公路:法國的公路網在歐盟國家中是最密集和最長的,總長度為1009948公裡,其中高速公路10387公裡,國家級公路27893公裡,省級公路362033公裡。2004年共有車輛3558.3萬輛,其中小轎車2955.8萬輛,其他車輛602.5萬輛。2004年公路客運量為440億人公裡,公路貨運量為2956億噸公裡。

  水運:內河航道總長8500公裡,其中可通行1500噸級以上船駁的航道約1900公裡。巴黎是主要內河港口。內河運輸船總計約2000艘,2004年貨運量為73億噸公裡(不含法國境內萊茵河段)。有遠洋船隻212艘,總噸位508萬噸,2005年貨運量為1.106億噸。主要港口有馬賽港、勒阿弗爾和敦刻爾克港,2005年各海港總吞吐量3.7億噸。

  空運:2004年旅客流量為1.058億人次,貨運量144.07萬噸。建有494個機場,其中153個為民用,通達134個國家和地區的529個城市。主要航空公司為法航,主要機場有巴黎戴高樂機場和奧利機場等。

  【財政金融】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源於稅收,稅率高於美日等國。主要稅種有增值稅、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2005年,法國公共財政赤字為435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9%;公共債務達11384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6.6%。

  截至2005年底,法國黃金、外匯儲備總額為666.67億歐元。

  截至2004年底,法共有金融機構1545家,其中商業銀行328家,互助或合作銀行126家,各類金融公司426家及專業金融機構11家。農業信貸銀行、BNP—巴黎巴銀行、興業銀行、裡昂信貸等八大銀行資產佔全國銀行總資產的一半以上。

  【對外貿易】與世界各大地區和100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2005年進出口總額達7370億歐元,其中進口額為3820億歐元,出口額為3555億歐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9.2%和4.1%,貿易逆差達265億歐元。近年來,法政府把促進出口作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在保持和擴大原有國際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拉美、亞太等地區的新市場。

  法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法對外貿易的71%在歐洲國家內部進行。美國是法在歐盟之外的最大貿易夥伴。

  【對外投資】2004年法在國外投資為459億歐元,比2003年下降了5.5%。法國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歐盟成員國,對美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非洲、拉美的投資也較高,並以工業、能源、服務部門為多。大多數投資採用企業兼併或購買公司股份的形式。2005年,法在華直接投資項目342個,實際投入11.4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車、化工、輕工、食品等領域。

  【對外援助】2005年官方發展援助總額約為80.93億歐元,在美、日、英之後居世界第四,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47%,主要方式為提供貸款、取消債務等。主要援助對象包括法語非洲國家以及奈及利亞、埃及、越南、黎巴嫩、巴西等國。

  【外國資本】20世紀80年代,外國對法投資主要集中於購買不動產,10年中共購買土地4.5萬公頃。近年來外國對法服務業和工業部門的投資加快,主要領域有軟體業、信息服務業、汽車及其配件製造業等。2005年,外國資本在法直接投資額達400億歐元,創造了3萬多個就業崗位。法成為繼英國、中國和美國之後的世界第四大引資國。美、德、英、瑞典、日本等國是法主要外資來源國。目前,平均每7個法國人中就有1個在外資企業工作。

  【人民生活】法國是高福利國家。社會保險制度始建於1945年,現已發展得較為完善。2004年各類社會保障總支出為4804億歐元,資金主要來源於僱員和僱主交納的社會分攤額以及對工資外收入徵收的普通社會稅金,保障範圍涵蓋退休金、養老金、醫療保險費、家庭津貼、待業金(失業補助和職業培訓費)、殘疾人補助等。由於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政府財政逐漸不堪重負,遂於2003年和2004年相繼推出《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和《醫療保險改革法案》,旨在通過延長社會分攤額繳納時間等措施減輕國家財政負擔。法長期實行最低標準工資,2005年為每月1357.07歐元。全法共有2938家醫療機構,住院床位近46萬張,平均每1萬人可享受34位醫生和7位牙醫的服務。法國家庭56%擁有自己的產權房,80.7%有汽車,69.6%有手機,45%有個人電腦,家用電器已很普及。

  【軍事】法目前的國防體制是在戴高樂政府1959年《國防組織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總統是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在其領導下的國防決策機構包括內閣會議、國防委員會、小範圍國防委員會和高級國防委員會,其中內閣會議是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國防政策、任免將級軍官,有權宣布總動員、發布戒嚴令和緊急狀態令等。法奉行獨立自主的防務政策,逐步推進軍隊職業化改革,以職業兵役制替代義務兵役制;由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構成海空二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國防工業進一步實施以合併、推動高科技及真正走上市場為內容的改組。

  武裝力量由陸、海、空三軍和憲兵組成。現有總兵力34.7萬人,包括陸軍13.4萬、空軍6萬、海軍4.3萬、憲兵9.7萬以及各總部工作人員1.3萬。2007年國防預算為477億歐元。

  【文化教育】法國教育在20世紀50、60年代進行了兩次重大改革,逐漸形成現今極具特點、複雜多樣的教育體制。6~16歲為義務教育。公立小學和中學免收學費,免費提供小學和初中教材。高等學校除私立學校外,一般也只繳納少量註冊費。初等教育學制5年,入學率100%。中等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兩類。普通中等教育分為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學制7年各為4年和3年。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近年來發展較快,主要包括技術高中、職業高中、藝徒培訓中心、就業前教育適應班4種類型和層次。高等教育分為綜合性大學、高等專業學院、高等技術學校和承擔教學任務的科研教育機構4類。現有56628所小學、11304中學、90所大學以及3600所高等專業培訓學校。

  法著名高校有:巴黎大學、格勒諾布爾第一大學、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裡爾第一大學、裡昂第一大學以及綜合理工學校、國家行政學院、巴黎高等商業學校、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等。巴黎大學是法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公元13世紀初已具雛形,經多次改組和調整,現分為13所大學,約30萬學生。因索邦大廈是該校主要校址,因此索邦成為巴黎大學的代名詞。

  【新聞出版】全國共有各種報刊雜誌4000餘種,其中日報100多種。發行量超過10萬份的報紙主要有《西部法蘭西報》、《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回聲報》、《解放報》等。發行量超過100萬份的雜誌主要有《快報》、《觀點》、《新觀察家》、《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雜誌》等。法約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51家的圖書出版量佔全國的83%。2005年法出版了65705種圖書,其中新書30926種,重印37779種。

  通訊社:法新社,世界主要通訊社之一。1835年創立,原名哈瓦斯通訊社,1944年9月重建並改用現名。1956年政府確定法新社的獨立地位,但其財政管理仍由國家控制。在國外有11 0家分社,輻射165個國家,向全球約7000家報紙、2500家電臺和400家電視臺供稿。

  廣播電臺: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6個廣播電臺:國內綜合臺、新聞臺、文化臺、音樂臺、藍色臺、7號臺。此外,還有國家廣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資的17家獨立的地方臺。為加強對外宣傳,國家廣播公司專設獨立的法國國際臺,以17種語言全天對外廣播,幾乎覆蓋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過法令,取消國家對電臺的壟斷,允許私人和團體設立電臺。目前,全國私營電臺近1300家,主要有盧森堡電臺、蒙特卡洛電臺、歐洲一臺等。

  電視臺:現有4家全國性國營電視臺:法國2臺、法國3臺、ARTE臺(與德合辦的文化臺)和法國5臺(教育臺)。3家全國性私營臺:法國1臺、法國6臺、法國4臺(收費臺)。20來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線電視臺。另有許多可通過衛星接收的電視頻道。

  【法國外交及基本政策】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歐盟創始國及北約成員國(但不參加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法國同18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向25個國際或地區組織派駐代表團。

  法積極主張世界多極化,反對美單邊主義;致力於歐盟獨立一極的建設,並力爭法在其中發揮核心作用;保持並發展與非洲國家的傳統關係,推動發達國家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重視發展同俄、中、印度、巴西等大國的政治、經濟關係;積極參與中東問題、伊朗核問題等重大國際事務。

  【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關於總的國際形勢:認為當今世界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如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直接威脅國際安全。主張多極化,強調各極間不是競爭對手,應進行平等對話,建立和諧、平衡和密切的關係,構建有效的集體安全體系。主張改進和完善現有國際秩序與體系,改革聯合國,以增強其權威性和代表性。重視發展和反貧困問題,主張增加官方發展援助,拓寬籌資渠道,徵收國際互助捐稅。主張在國際法框架內合法使用武力,但在發生大規模侵犯人權、種族屠殺和人道主義危機等嚴重情況時,國際社會應採取幹預行動。認為在當今世界挑動文明衝突最具危險性,主張維護文化、語言的多樣性,開展不同文明間的對話。

  聯合國改革:認為聯合國改革勢在必行。主張對聯合國進行廣泛而有效的改革,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增強其預防人道主義災難的能力。認為有關發展、人權及安理會改革等議題應不分先後輕重同時推進。在安理會改革問題上,支持「四國集團」的方案,積極支持非洲法語國家入常,但不堅持新入常國擁有否決權。

  中東問題:高度關注中東局勢。主張與中東國家建立真正的夥伴關係,同其開展友好和建設性的對話,尊重其文化、宗教特性,以和平方式推動對中東的民主改造。認為中東問題的核心是巴以衝突,雙方應認真履行承諾,根據安理會有關決議和「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在「中東和平路線圖」框架下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將阿巴斯領導的巴民族權力機構視作巴的穩定因素,呼籲哈馬斯放棄暴力、承認以色列、遵守《奧斯陸協議》。呼籲以停止單邊行動,正視巴的存在,並同其平等談判。

  伊拉克問題:認為政治手段是唯一解決辦法,恢復伊團結與主權是解決伊問題的核心,中東地區需要一個主權完整、民主、穩定和統一的伊拉克。主張伊各派充分參與政治進程,推動全國對話與和解。對伊日益動蕩的安全形勢表示擔憂,呼籲有關各方放棄暴力,重建互信。希外國軍隊儘早設定撤離期限。主張聯合國在監督選舉、促進民族和解、協調國際援助等方面發揮作用。希全面參與伊政治和經濟重建進程,但拒絕向伊境內派遣部隊,表示願幫助伊培訓安全人員。同意削減伊欠法的80%債務,並積極參與歐盟對伊援助和培訓計劃。

  伊朗核問題:法國極為關注伊核計劃,與英、德一起與伊進行了數輪談判。提出通過與伊在經貿、科技、政治和安全領域加強合作,換取伊放棄研製核武計劃,停止一切鈾濃縮和後處理等相關研發活動。安理會通過有關制裁伊朗的1737號決議後,法表示祝賀,認為今後國際社會的目標仍將是說服伊朗履行國際承諾。呼籲伊朗重回談判桌,表示法將努力推動對話。

  黎巴嫩問題:利用黎親敘派總統拉胡德任期延長和親法派前總理哈裡裡遇刺事件,推動安理會先後通過多項決議,旨在逐步消除敘利亞對黎巴嫩的控制和影響。主張國際社會對敘保持壓力,促其與國際調查委員會充分合作,以查清哈裡裡遇害案真相,並主張為此設立專門的國際法庭。支持黎各派開展對話和黎新政府進行政治改革和恢復經濟活力的努力。靜候敘內部政局發生變化。

  象牙海岸問題:積極斡旋科內戰,派維和部隊在科中部地區建立軍事緩衝地帶,推動科各派籤訂停火協議。2004年11月科政府軍誤炸法駐軍後,法立即報復性地摧毀科空軍,並推動安理會多次通過對科制裁決議,在科引發反法風潮。支持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非盟以及聯合國調停科危機。支持由反對派主導的科過渡政府組織自由、公正、透明的總統選舉。

  達爾富爾問題:譴責達爾富爾地區的反人道主義罪行,將部分駐查德法軍調往查德與蘇丹邊境,執行人道主義救援行動。推動安理會通過多項決議,主張對蘇丹實施制裁,要求國際刑事法院審理該危機中的戰爭罪和反人類罪行。認為該地區形勢正不斷惡化,聯合國應接管非盟在該地區的維和行動。呼籲有關各方遵守停火協議,繼續致力於和平與民族和解,以恢復該地區的持久和平。

  朝核問題:認為朝核問題關係到東北亞安全及國際防擴散體系。要求朝避免任何可能使半島局勢惡化的舉動,立即採取合作態度,履行國際義務,以全面、可核查和不可逆的方式放棄核武計劃;而美應對朝做出正式安全承諾,切實解決朝的安全關切,建立以美朝協議為基礎的地區性安全保障機制。認為朝試射飛彈後同國際社會為保障東北亞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所作的努力背道而馳,並可能引起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朝核試後,法予以譴責,稱其為危及國際安全的非常嚴重的事件。主張依照《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與《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對朝做出嚴厲反應,支持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有關朝核試問題的1718號決議。認為六方會談是解決朝核問題的最佳方式,希其能為該問題的一攬子解決創造條件;安理會作為對六方會談的有益補充,也應發揮積極作用。

  【歐洲建設】積極推動歐盟政治、經濟和防務聯合,將推進歐盟一體化建設作為法外交核心,力圖將歐洲建成世界獨立一極。積極支持歐盟機構改革及東擴。主張進一步加強歐盟共同安全與外交政策,倡導建立獨立於北約的歐盟軍事指揮部和歐洲快反部隊。「歐憲」公投失敗後,著重推動歐盟在經濟、能源、科研等方面採取務實舉措,積極推動歐盟制定共同能源政策。希維持「法德軸心」,以有效主導歐洲一體化進程。對土耳其入盟態度消極。

  【與美國的關係】承認美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超強地位會持續相當長時間。反對美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戰略,認為美無力單槍匹馬主宰全球安全事務。堅決反對美繞開聯合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同時,視美為歐洲的首要盟友,認為歐美間擁有很多共同價值觀。主張重新定位歐美關係,確立歐美、法美新型平等夥伴關係。

  【與俄羅斯的關係】認為歐俄關係是世界穩定的關鍵,支持歐俄建立廣泛的合作空間。在特殊夥伴關係框架內,法俄兩國元首頻繁會晤,並已建立起總理定期會晤機制和外交與國防部長對話機制,在經濟、能源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擴大,在伊拉克危機、伊朗核等國際問題上充分合作。主張在尊重俄領土完整的前提下,通過政治手段解決車臣問題。譴責車臣叛亂分子針對俄平民的恐怖活動,對俄政府和人民表示聲援。

  【與非洲國家關係】在非洲有傳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視非洲為維護自身大國地位的重要支柱,將對非關係置於法外交戰略的優先地位。在鞏固與非洲法語國家傳統關係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與非法語國家的關係。支持建立一個強大的非洲,強調非洲的穩定與發展同西方世界、尤其是歐洲大陸息息相關。主張構築法非「新型夥伴關係」,同非洲發展多種形式的互利合作,代替原來的單純援助。大力支持《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計劃》,努力推動對非發展援助方面的國際合作,促成八國集團免除非洲國家債務,倡導設立主要針對非洲的國際互助捐稅。

  【與亞洲國家關係】認為亞洲是當今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是國際政治和世界經濟的主角,重視亞洲地區日益上升的政治地位和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影響。法國與東南亞等地區國家有著傳統的政治、經濟聯繫,支持歐盟奉行「平衡外交」,主張加強與東協的合作,推動雙方建立長期夥伴關係,推動多極化發展,維護國際關係的戰略平衡。

相關焦點

  • 【海外用工】法國國家概況及勞動就業相關內容(2019年版)
    【海外用工】土耳其國家概況及勞動就業相關內容(2019年版)【海外用工】阿富汗國家概況及勞動就業相關內容(2019年版)【海外用工】汶萊國家概況及勞動就業相關內容(2019年版)【海外用工】寮國國家概況及勞動就業相關內容(2019
  • 法國教育體系概況
    今天讓小編帶大家介紹法國的教育體系概況。 法國教育體系概況 法國崇尚教育公平,受教育的權利人人平等。因此,法國的教育一直到博士階段都是免學費的,這條鐵律也同樣適用於外國留學生,而大英國協留學國家和美國的花費是法國的7-8倍。
  • 法國國家概況
    1957年政府確定法新社的獨立地位,但其財政管理仍由國家控制。在國外有200家分社,輻射150個國家,向全球約7000家報紙、2500家電臺和400家電視臺供稿。  廣播電臺: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7個廣播電臺:國內綜合臺、新聞臺、文化臺、音樂臺、藍色臺、FIP臺(巴黎聯合廣播電臺)、LeMouv』臺(青年搖滾電臺)。
  • 法國近代的教育概況及教育思想
    一 教育概況:法國大革命前 ,法國學校教育基本上是天主教會控制的 。1789年 ,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後,先後上臺執政的資產階級各政黨 都很重視國民教育問題,提出的各自教育改革方案。他們都主張建立國家教育制度 、實行普及教育 ,要求教育世俗化和科學化 。在客觀上指出了法國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推動了近代法國教育的發展 。1799年,拿破崙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對教育進行改革 ,建立了中央集權領導體制 。
  • 法國概況
    2009年8月26日,法國總統薩科齊在巴黎召開的法國駐外使節年度會議上,闡述了法國外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新目標,其中在二十國集團匹茲堡金融峰會上推行金融體系改革、重建國際社會新秩序、氣候問題、核能利用以及對非關係都被列為重點。
  • 法國留學從這裡入手:法國概況、留法優勢、留法費用、申請流程等
    法國概況2.法國留學優勢3.法國高等教育體制及文憑的介紹4.法國院校介紹5. 留法費用6. 留學條件7.法國留學如何辦理8. 面籤遞籤1. 法國概況法蘭西共和國(République franaise),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 加拿大國家概況
    (原標題:加拿大國家概況) 原標題:加拿大國家概況
  • 留學法國系列之一:法國概況及教育體制簡介
    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相比,到法國留學更是優勢多多,特別對那些家庭環境不是特別充裕的學生來說,留學法國不失為一個圓出國留學夢的最佳選擇。之所以稱之為「最佳」,主要是基於以下五點:   一是法國實行幾乎免費高等教育,從入學到博士畢業,不收取任何學費,學生只需交納從非常便宜的註冊費用。這種優惠同樣及於我們這些不繳稅的外國人。
  • 摩納哥國家概況
    根據憲法,摩納哥為世襲君主立憲制國家,親王為國家元首,王位繼承人須是親王的合法直系子嗣(男性優先)以及親王的兄妹及其直系子嗣。親王對外代表國家,擁有最高行政權,有權籤署和批准條約。政府首腦,即國務大臣,須為摩納哥籍或法國籍,由親王任命並得到法國政府批准,可代表親王執掌包括外交在內的各項工作,並對親王負責。立法權和預算權由親王和議會共同掌管。
  • 法國概況介紹
    法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部,隔海與英國相望,與摩納哥、義大利、瑞士、德國、盧森 堡、比利時、西班牙、安道爾接壤。為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境線共長5300公裡,海岸線長約3120 公裡。  法國基本上是一個平原國家,全國有80%的領土是平原丘陵,地勢為西北低而東南高。
  • 【海外用工】法國國家概況及勞動就業相關內容
    8.赴法國的工作許可如何辦理?8.1主管部門法國移民局(ANAEM)和省政府職業培訓和勞動就業部(DDTEFP)是外國人進入法國工作的主要政府主管機構。查詢網址: www.ofii.fr。(7)對國際集團「帶薪員工」因工作調動發放居留證。【管理人員手續】面向管理人員簡化手續辦理流程,適用於在法外國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和高級經理人。該手續比其他一般手續更快捷(通常需要1個月時間)。有關申請只要提交地方移民局,由地方移民局負責,並與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溝通。
  • 背景資料:法國概況
    【對外貿易】 法國出口1999年在國際市場所佔份額為5.3%。2000年進出口總額為6465.3億歐元,與世界各大地區和一百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近年來法政府把促進出口作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在保持和擴大原有國際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拉美、亞太等地區的新市場。
  • 法國經濟概況
    >國土面積:672834平方公裡(本土面積553965平方公裡貨幣:歐元官方語言:法語GDP:2.83萬億美元人均GDP:42736.2美元農業:1.68%工業:19.44%服務業:78.89%進出口:逆差964.2億美元*以上未特別說明的數據截止2014年底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
  • 多哥國家概況
    國際社會強烈反對,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和非盟先後宣布對多制裁,歐盟、美國、法國予以遣責。迫於壓力,福於2月25日辭去總統職務。4月,多舉行總統選舉,福獲勝當選。6月,福組建以溫和反對黨泛非愛國統一黨主席埃德姆·科喬為總理的民族團結政府。2006年8月,多全國政治對話取得成果,朝野各方共同籤署一攬子政治協議,就重組政府、立法選舉等重要問題達成一致。
  • 阿爾及利亞國家概況
    石油與天然氣產業是阿國民經濟的支柱,多年來其產值一直佔阿GDP的30%,稅收佔國家財政收入的60%,出口佔國家出口總額的97%以上。糧食與日用品主要依賴進口。  阿自1989年開始市場經濟改革,1995年通過私有化法案,加快經濟結構調整。2005年以來,國際油價走高,阿油氣收入大增,經濟穩步增長。
  • 如何學習《英語國家概況》
    英語專業新計劃中的《英語國家概況》與舊計劃中的《英美概況》相比,難度感覺加大的不少。教材從中文一下躍到全本書沒有一個漢字,內容從兩個國家躍到六個國家,頁數從原來的308頁增加到564頁。再加上書中涉及地理、歷史、政治、法制、經濟、文化等幾個範疇,相關的英語單詞比較冷僻,別說記憶,光是要讀懂就得花上相當長的時間。
  • 喀麥隆國家概況
    【重要人物】 保羅·比亞:共和國總統、國家元首、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人民盟全國主席。1933年2月13日生於南部大區賈埃洛博州。1956至1962年先後在法國路易·勒·克昂公立中學、巴黎大學、海外高等研究學院等攻讀法律和政治學,1960年獲國際公法學士學位。
  • 萬那杜國家概況
    瓦產品主要出口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等國;主要進口食品、機械、汽車、化工產品、燃料等,來源主要是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法國、紐西蘭等國。近年來,因西方一些國家以卡瓦對人體健康有害為由禁止進口卡瓦,瓦卡瓦出口量銳減。  2012年4月,瓦正式成為WTO成員國。
  • 馬達加斯加國家概況
    2014年埃裡上臺後,積極爭取國際社會恢復對馬援助,制定2年期國家發展緊急計劃和2015-2019國家發展規劃,致力於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創造就業。主要援助方有法國、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本、德國、挪威等。2009年馬政治危機發生後,國際社會對馬採取減援、停援措施,美國取消馬「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受益國地位,歐盟暫停向馬提供發展援助。自2011年底以來,隨著馬過渡期進程逐步推進,特別是2013年馬順利舉行總統選舉,聯合國、世界銀行、法國、美國、歐盟等主要合作方恢復對馬援助,美國恢復馬「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受益國地位。
  • 模里西斯國家概況
    1715年法國佔領毛島並改名為「法蘭西島」。1814年成為英國殖民地,並被重新命名為「模里西斯」。1961年9月實行自治。1968年3月12日宣布獨立,實行君主立憲制,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總督代表其行使權力。1992年3月12日改行共和制。實行議會制。總統為國家元首,系禮儀性職務,總理掌握行政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