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一生多少無奈,死去尤能作鬼雄!陸遊一生有詩9000多首留存,唐宋再找不出第二個這麼牛的詩人了。
他的詩多有失意,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尤其中年後,他的詩文帶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情感直透人心。臨終前寫下這首《示兒》七絕詩,更是感人至深、傳誦千古。
這是陸遊的絕筆之作。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熱切地盼望著國家重新統一。他把心中遺願寫成一首詩,諄諄告誡自己的子孫後代:待到國家統一時,別忘記在祭祀時告訴我。
詩人陸遊的愛國情懷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就算是老驥伏櫪,陸遊的壯心也不曾死,他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幹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這種志願至老不移, 著實令人心生敬意。在陸遊八十二歲(1206年)高齡時,當韓沱胄起兵抗金,他還躍躍欲試。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後,南宋政府從淮西調兵進駐開封城內,並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後,劉克莊想到陸遊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消息祭告「乃翁」,而作下此詩,表以慰藉之情。
2
陸遊出生時很失意。出生同年,北宋滅亡。舉家南逃至東陽,才開始逐步安定下來。那時,陸遊年僅四歲。
動蕩不安的年代,他偏偏出生在官宦世家,憂國憂民。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學,官至尚書右丞,所著《春秋後傳》、《爾雅新義》等是陸氏家學的重要要典籍。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操,北宋末年出仕。母親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孫女,系出名門。
「兒時萬死避胡兵,敢料時清畢此生。
已迫九齡身愈健,熟觀萬卷眼猶明。
深深小塢梅初動,瀲瀲清溪水欲平。
安得飄然從此逝,緱山風月聽吹笙?」
這一首《戲遣老懹》道盡陸遊心中多少心酸苦楚、無奈!出生在兩宋交際,兒時的陸遊被迫顛沛流離,過著不安定的生活。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幼小的心靈感應到熱血澎湃的愛國熱情。
陸遊先後師從毛德昭、韓有功、陸彥遠等人,十二歲即能為詩作文。少年時陸遊便立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待到考取功名時,陸遊多想大展宏圖,用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理想,實現報效國家的遠大抱負。然而卻冷不丁地換來失意,原因是主考官陳子茂閱卷後取陸遊為第一。而陸遊和秦壎同考,秦檜怎肯讓孫子屈居陸遊名下,於是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陸遊再參加禮部考試,秦檜就威逼主考官不得錄用他,得罪不起秦檜,就能委屈陸遊,從此仕途失意。哎,秦檜這個大奸臣,著實討厭。
秦檜不死,可以想像陸遊會有多悲催失意了。也許當初考取第二名也就不會這般境遇,也就和秦檜相安無事了。陸遊想想就很鬱悶、不解。
3
談婚論嫁的陸遊,也不免失意。二十歲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陸遊迎娶表妹唐婉為妻,本是很恩愛。然而唐婉過門不到三年,陸遊的母親、唐婉的親姑母就對自己厭惡不已。一心撮合他們的唐氏,強逼著兒子休妻。不是娶妾,不是平妻,而是要休妻,且還是自己的親侄女,那是得多厭惡這個人,才會如此?
唐氏厭惡唐婉,一是兩人整日在房中纏綿,害得陸遊不思進取,倦於科舉,影響仕途。二事唐婉婚後三年不孕,脾氣還不好,老與因為陸遊唐氏針鋒相對。最終,陸母下令,將唐婉驅逐出陸家家門。
陸遊是愛唐婉的,跟母親玩了一個小心眼。唐婉離開陸家之後沒有回到娘家,陸遊在山陰找了個偏僻的地方,租了一棟宅院,金屋藏嬌,讓唐婉住了下來。想等母親消了氣,再接回去。唐氏知道後,二話不說直接把唐婉送回臨安娘家,斷了陸遊的念想。
唐婉的父親,恨親妹子的決絕。立馬給唐婉許了人家。
失意的陸遊,啥都做不了。許是天意,續弦王氏竟然四年之間,給陸遊生下三個兒子。想像這個生法,只能說少年精神旺盛呀。
噓唏之餘,不免覺得他不夠愛唐婉或者他這個時候性格懦弱,這是愚孝沒有擔當。要知道,休妻,於那個年代,極其羞辱,同等於判了一個女子死刑。
後來,陸遊在沈園巧遇唐婉,寫下流傳千古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失意的陸遊,對唐婉是有真感情的,可是他沒有明白:不打擾,才是對一個深愛你的女人、被你休妻的女人的最好方式與尊重。
若愛,請深愛, 如棄,請徹底!不要曖昧留戀,這樣傷人傷己。陸遊也是真正的害人不淺,因為唐婉心中有他,遂酬和一首: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婉再嫁的酸楚只有自己知道,丈夫一家終是介意自己嫁過人的,難免不了諸多不便說的心酸苦楚。也許陸遊不出現,唐婉過得還算安穩,丈夫對自己也還不錯。可惜啊,陸遊不懂,他失意,一釋放解脫了,不久唐婉卻撒手人寰,香消玉損了。
4
陸遊等啊等啊,終於等到秦檜死了,深呼一口氣,陸遊仰天長嘆:你終於死了!老天開眼,我終於有了出頭之日。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秦檜死得好,陸遊是這麼認為的。陸遊的仕途終於看見曙光了。寫得好!寫得妙!
陸遊這時三十多歲了,正直壯年,是一個男兒的黃金時期。仕途順暢,心情自然也舒暢了,終於可以報效國家,上前線,揮灑一腔熱血盡沸騰。
然而他剛正不阿,總是彈劾別人,專門得罪他惹不起的權貴。這下好了,貶官是一貶再貶,最後乾脆罷官了。
「衣上徵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寫這首《劍門道中遇微雨》時,陸遊很失意,正行走在貶官途中。心中裝著萬千愁,無處訴。茫茫古道只剩詩酒相伴,懷才不遇唯有自嘲,陸遊真的很想上前線,一腔熱血盡揮灑。
陸遊在大散關一帶的有過一段軍旅生活,這是陸遊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親臨抗金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志的軍事實踐,這段生活雖只有八個月,卻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寫這首《書憤》時,陸遊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街在故鄉蟄居。
歲月不盡,志未酬而鬢先斑,赤心為國的陸遊,日夜為之痛心疾首。陸遊不僅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一展長材。「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平生萬裡心,執戈王前驅」是他念念不忘的心願。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
「塞上長城」典出《南史》,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怒斥:「乃壞汝萬裡長城!」陸遊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惆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別:愛國情懷!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一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最為擊叩人心。深沉地表達陸遊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一片赤膽忠心。
「僵臥孤村不自哀」敘述了陸遊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態,「尚思為國戍輪臺」是對「不自哀」這種精神狀態的解釋,前後照應,形成對比。「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作者此時悽涼的境遇。「年邁、多病,常在床蓐、生活孤苦,不僅居處偏僻,而且思想苦悶,沒有知音。
罷官回鄉後的陸遊處境寂寞、窘迫,籠罩著一種悲哀的氣氛。辛棄疾曾拜訪陸遊,二人促膝長談,共論國事。辛棄疾見陸遊住宅簡陋,多次提出幫他構築田舍,都被陸遊拒絕。
「不自哀」三字情緒急轉,又現出一種樂觀豪放之氣。陸遊對自己的處境並不感到悲哀,貧病悽涼對他來說沒有什麼值得悲哀之處。壯志奮鬥,滿腔熱血報效國家,戰沙場,才是陸遊的理想。他因「喜論恢復」、熱心抗敵屢屢受打擊,最後罷官閒居。作為一個既無責任也無義務的七旬老人仍有「為國戍輪臺」的壯志,這就讓人肅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達官貴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們承擔著責任和義務卻無心復國,顯得渺小和可鄙。
「夜闌臥聽風吹雨」緊承上兩句。因「思」而夜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風吹雨打聲,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想到戰爭的風雲、壯年的軍旅生活。這樣聽著、想著,輾轉反側,幻化出特殊的夢境「鐵馬冰河」。
「入夢來」反映了當時政治現實的可悲,陸遊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禦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陸遊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他的英雄氣概。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聲,是南宋時代的民族正氣。
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我」。國家是小家的寄託,愛國如家,這是一種信仰!贏得千萬人的尊敬,這是一種無上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