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陸遊的子孫是什麼時候「家祭告乃翁」的

2020-12-23 影視大大觀

很多讀者和小編一樣學過不少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詩,比如陸遊到了晚年「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即便到了臨終之際還留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感人詩篇作為遺言。遺憾的是在陸遊去世66年後南宋王朝宣告滅亡。但陸遊的遺願並沒有破滅,幾經坎坷還是實現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陸遊畫像

陸遊兩歲的時候(公元1127年)發生了靖康之難,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東京開封,俘虜了徽宗、欽宗父子、皇室成員及大臣三千餘人北上。這種屈辱深深刺痛了當時人的心,嶽飛在《滿江紅》中寫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陸遊正是在這種愛國雪恥的薰陶中長大成人,「九州同」、「北定中原」成了他一生的志向抱負。陸遊在世時候,南宋與金朝時而戰,時而和,直至陸遊八十五歲去世也沒看到收復中原的希望,愛國與悲憤之情難以言表,於是留下《示兒》一詩。

示兒

南宋與金朝南北對峙拉鋸多年,互有勝負,誰也無法滅掉對方。直到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事情迎來了變化,南宋聯合崛起的蒙古南北夾擊滅亡金朝,宋將孟珙將金哀宗的遺骨運回臨安,至此宋金世仇了結。但南宋卻迎來了更為強大的敵人蒙元帝國,雖然南宋曾一度收復故都開封、西京洛陽,似乎要北定中原了,也許陸遊的子孫還沒來得及祭告,轉眼就兵敗了,收復的故土再度失去。接下來就是長達四十餘年的南宋與蒙元的對峙,直至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陸秀夫背著宋末帝趙昺跳海而死,南宋至此滅亡。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蒙元成為了統治者,陸遊的遺願似乎徹底沒有希望實現了。但是人民反抗異族的殘暴統治始終沒有停止過。元末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等反抗勢力紛紛崛起,到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打敗其他起義軍勢力後於應天府(南京)稱帝,國號大明。隨即進行北伐和西徵,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傳令天下,命徐達、常遇春等率二十萬大軍北伐,相繼收復開封、洛陽兩都,並收復兩宋人民夢寐以求的燕雲十六州。至此,王師北定中原、九州同。如果此時陸遊的子孫還記得他的遺言,那麼就應該隆重祭祀告訴他老人家一聲,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相關焦點

  • 陸遊:家祭無忘告乃翁!多年後南宋亡,有人哭訴:家祭如何告乃翁
    南宋朝廷總是被一些主和派所掌控,大多數時候,陸遊總是備受打擊。他的大部分詩歌,都是在為抗擊金人而吶喊,讀起來至今都覺得慷慨激昂,有一種凌然正氣。儘管這麼高壽,陸遊最大的遺憾還是未能看到宋軍克復中原,收復失地。在他臨終的時候,陸遊寫下了最為出名,也是千古傳唱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 家祭如何告乃翁
    他們表現了崇高的民族節義,但都沒有能夠執行陸遊《示兒》詩的遺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南宋朝廷的軍隊平定中原、收復失地、統一國家的時候,你們舉行「家祭」,千萬不要忘了把這個勝利的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爸爸。王師:朝廷的軍隊。北定:平定。北,中原在北方,所以平定中原寫作北定中原。中原:這裡指被金人佔領的北方淪陷區。家祭:家族舉行的祭奠先人的儀式。
  • 陸遊的《示兒》家祭無忘告乃翁,堪稱臨終遺囑的千古絕響
    然而我們今天要欣賞的這首詩,既是詩人臨終前的遺囑,又是詩人創作生涯中的絕筆,接下來一起欣賞:《示兒》 南宋·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此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名篇。陸遊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打退敵軍,收復中原。儘管收復失地屢遇挫折,但仍未動搖其必勝的信念和堅定的信心。從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的愛國情懷。詩的題目為《示兒》,相當於作者的臨終遺囑,在短短二十八字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叮囑兒子。
  •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的題目《示兒》就是告訴跟兒子們說一些事情或者告知兒子們的意思,是詩人陸遊在臨終前交代他的兒子們的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我是知道人死了以後什麼都是空的了,但是我心裡非常難過,就是沒有看到整個國家的統一。九州就是古代的中國分九個州,這裡就是指代祖國。
  • 虎父犬子,詩人陸遊的兒子居然是一個奸詐小人
    陸遊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秋,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憂憤成疾,當年冬十二月廿九日病逝,享年八十五歲。陸遊臨終前給兒子們留下絕筆詩作《示兒》,以為遺囑,詩曰:「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晚年作南園閱古泉記,廣被嘲諷,他真是變節嗎
    我們都知道,陸遊是南宋時期偉大的詩人,愛國者。我們都學過他的一首詩 《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可是,在宋史陸遊傳中,卻有這樣一段記錄。「遊才氣超逸,尤長於詩。晚年再出,為韓侂胄撰《南園閱古泉記》,見譏清議。
  • 家祭無忘告乃翁
    大學時經常和同學結伴去家裡和老教授聊聊天,他總是能在關鍵的時候點撥我們一下。出來工作幾年,也慢慢能理解了他以前對我說的話。時光匆匆,老教授音容笑貌依舊。願他在世界的另一頭,幸福安康。家父學養深厚,文學研究頗有造詣。
  • 郝柏村手稿曝光,對兒喊話「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臺當局前「行政院長」郝柏村逝世,他的書房及臥室今天曝光,擺設簡樸,拖鞋穿破了也捨不得換,牆上偶見斑駁,書桌上滿是郝柏村的手稿,其中還有他改寫南宋詩人陸遊《示兒》的詩詞,上頭寫著「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 示兒 【宋】陸遊
    萬事空:什麼也沒有了。但:只是。悲:悲傷。九州:這裡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同:統一。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北定:將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佔的地區。家祭:祭祀家中先人。無忘:不要忘記。
  • 【特崗備考】家祭無忘告乃翁
    從孔子時代的孔鯉趨庭,我們幾乎代代都有膾炙人口的庭訓典故,從顏子的開闢家學的《顏氏家訓》,到後世有名的《了凡四訓》《朱子家訓》,我們的教育的出發點始終是從家庭就開始啟蒙時代的。從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家族傳承和國家大義也始終聯結在一起,我們的傳統時代就是在家族基礎上形成的社會形態,現在也仍然有著極大的影響。
  • 愛國詩人陸遊:愛國如家!這輩子不懂什麼叫放棄?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生多少無奈,死去尤能作鬼雄!陸遊一生有詩9000多首留存,唐宋再找不出第二個這麼牛的詩人了。他的詩多有失意,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尤其中年後,他的詩文帶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情感直透人心。
  • 我們都背過他的詩,寫下四萬多首詩詞的陸遊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提起陸遊,很多人會想到他的那一首被選入中小學課本裡的《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遊85歲時,躺在病榻上寫給兒子的,也是陸遊寫的最後一首詩。他一生創作四萬餘首詩歌,是南宋偉大的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他一生憂國憂民,但對於子女的教育也頗有心得,有26則《放翁家訓》傳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陸遊是怎麼教育子女的。公元1202年,陸遊的次子陸子龍要到吉州任司理參軍。
  • 「一位詩人三首詩」系列之三 陸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與楊萬裡、範成大、尤袤並稱為「南宋四大家」,又稱「中興四大詩人」。陸遊一生命運多舛。生於北宋滅亡之際的他少年時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期參加禮部考試,但因被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繼位後,賜進士出身。陸遊乃鐵血男兒,從小深受愛國思想薰陶的他因堅持抗金,屢遭排斥。公元1171年,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遊奉詔入蜀,與範成大相知。
  • 但悲那年那事,又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抗日戰爭#「家祭無忘告乃翁八佰先烈,寫下遺書的那刻,其實都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但他們一定有所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今天,我們終於莊嚴的告慰先烈:八百勇士捍衛了中國的脊梁,中華兒女接力了國家的強盛!
  • 讀者:待到聖墟完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讀者:待到聖墟完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如果說最近名氣很大的網絡小說的話,那麼無疑就是作者辰東的《聖墟》。《聖墟》作為「棺材三部曲」中的第三本作品,名氣本身就是很大,但是《聖墟》的名氣大不是正面的名氣大,而是被讀者吐槽變得名氣大。因為《聖墟》斷更太嚴重了,這是一部有生之年的作品。
  • 陸遊最遺憾的一首詩,也是他的遺書,短短28字令後世欽佩不已
    只要提起古詩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詩宋詞,接下來就是李白、杜甫等這樣的大詩人,雖然他們也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讓後世瞻仰,但是很多詩詞還是慢慢地散落在歷史長河。要說起現存誰的詩作最多,那陸遊一定是名列前茅,他現在存世的詩作就有9000多首。
  • 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曾經的小學生都工作了,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
    青山大大也通過他不懈的努力,成功將《柯南》列入了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我們已然長大,而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先來說說柯南吧,變小的柯南就讀於帝丹小學一年級,半年後成功升入二年級。真是不得不感嘆歲月過得是如此快,和柯南在一起也感到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了,而柯南卻還停留在那個年紀,仿佛時間沒有帶走什麼,柯南的世界還是這麼美好。其實我們追《柯南》,喜歡的不僅僅是那些令人想不透的案件,不僅僅是那些美好的青春愛情,更多的是對曾經的留戀與懷念。
  • 【中小學必背篇】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遊《示兒》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表明詩人即將離開人世,就什麼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著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悽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了詩人生無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 小雪節氣裡,唐宋詩人陸遊、黃庭堅、戴叔倫在幹啥?詩詞與24節氣
    他在打什麼食物的主意呢?竹筍。什麼是「春盤」呢?古代有個風俗:立春這天,用韭黃、果品、麵餅等做成拼盤,送給親友。陸遊畫像◎陸遊:棲身草堂,舉家食粥……南宋時的小雪節氣,詩人陸遊在幹啥?這次會面,離陸放翁寫絕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相隔不到七年。在生命裡的最後七個寒冬,陸放翁和家人住在草堂裡,每天吃點清粥充飢,床上禦寒的氈子破舊不堪。
  • 自古雄才多磨難——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與「永嘉四靈」
    公元1127年,宋朝偏安江南,進入南宋時期。國家民族的恥辱和憂患,沉重地壓在人們心上,在愛國主義的情調籠罩下,文學家們開始了此間的詩詞創作。南宋前期的範成大、大詩人陸遊、後期的文天祥、汪元量等都是著名的愛國詩人。南宋詩人中,比較有特色的當屬「四大詩人」和「永嘉四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