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無忘告乃翁

2021-02-23 譚天論道

一年前的我父親譚笑老師去世,我寫了一篇悼念文章《這個世界最好的老師,我的父親沒有離開……》,在公眾號發布後沒想到有那麼多人深切懷念他老人家,我把部分留言摘錄下來以表緬懷:

在嶺師因為開學典禮的一句「勤學,多思」與譚爺爺結緣。每個星期,無論多忙,都儘量抽空去看爺爺,要是沒去,爺爺就會打電話給我,說:「欣欣孫女,你在幹嘛啊,爺爺想你了。」書桌上一直放著和爺爺的合影,在嶺師,課堂上無緣成為爺爺的學生,可是在生活上,爺爺教會我太多了。爺爺是我見過的老人裡最可愛最親切最慈祥的,喜歡爺爺叫我「孫女」,喜歡爺爺每次緊緊握著我的手。在很多人眼裡,譚笑老師德高望重,可是在我心中,他就像一個親人。  

愛是人間四月天!有愛的教師播種的是愛的桃李,為教師點讚!。 

雖然,現在就算電話接通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但是,他會一直都在,我們心裡!  譚老師是我的恩師,記得1985年他上我《文學概論》課,這是我最陌生最害怕的一門課了,但期末考試我考了92分。從此學習信心大增,也能像譚老師那樣在講臺上幹到退休。畢業後我和我的同學多次去拜訪譚老師,每年教師節都要給譚老師打電話問好,他總是談笑風生,聲音洪亮。有一次譚老師來高州上課,還特地到我學校看我。譚老師和我們在一起的畫面還歷歷在目,他老人家沒有離開我們,他只是去更遠的地方上課了。。。  

譚老師是我的恩師。在湛師學習的那些年曾得到他的悉心教誨。譚老師愛生如子,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從海康縣誌辦調進湛江科協後,他曾多次登門探訪。譚老師豁達健談,記憶力奇強,他教過的歷屆學生,儘管歲月彌久,見面時他必能準確地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甚至我的兩個兒女,雖隔幾年再見面時他也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和讀的是幾年級。譚老師仙逝,我一家倍感痛心,沉痛哀悼之餘,希冀師母和譚天師弟節哀順變。譚老師是學生們的楷模,譚老師活在我們心中。  

小時候聽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裡就講 每當去世一個人 就會變成天上的星星,守護著我們。

大學時經常和同學結伴去家裡和老教授聊聊天,他總是能在關鍵的時候點撥我們一下。出來工作幾年,也慢慢能理解了他以前對我說的話。時光匆匆,老教授音容笑貌依舊。願他在世界的另一頭,幸福安康。

家父學養深厚,文學研究頗有造詣。但那時的大學教師的精力都花在教學上,不怎麼發表論文出版專著,家父以教書為樂以育人為業,但只留下兩本書:一本鉛印的《文學理論基礎》,一本油印的《中國小說史綱》。但我認為這些書不比我出那十幾本書差,我想起木心先生的詩《從前慢》: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在家父周年忌日裡我想起詩人陸遊一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在他去世後的一年裡,儘管我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事情可以告慰他老人家,但還是取得了一點成績可以向老爸交差:我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了,退休後我作為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特聘教授和廣西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做了不少工作,在過去的一年發表了十多篇論文……

以父親為榜樣我繼續從事這份陽光下最光輝的事業,現在與過去不同的是我更多指導年輕老師,經常通過網際網路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樂於助人笑對人生正是父親遺傳給我的財富。我還要對在天堂的父親說,家人都健康快樂,你的桃李更加芬芳。在陽江,我還有幸見到您的得意門生,你的學生的學生又成了我的學生,感覺像一個個輪迴在傳承你的愛心和精神。

譚天近一年發表的論文:

構建社會化傳播理論的思考(上)構建社會化傳播理論的思考(下)

接入、場景、資本——社交媒體構成三要素

新媒體運營:從「關係」到「連接」

移動社交:構建縣級媒體融合新平臺

網紅經濟:傳播者與內容的連接

2017年度新興媒體發展狀況綜述(上)2017年度新興媒體發展狀況綜述(下)

新型媒體的打開方式

後春晚:網際網路時代的電視新形態

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聞之變

如何認識和做好自媒體?(上)如何認識和做好自媒體?(下)

社交媒體給少數民族帶來的發展機遇

政府網絡傳播研究綜述(上)政府網絡傳播研究綜述(下)

相關焦點

  • 陸遊:家祭無忘告乃翁!多年後南宋亡,有人哭訴:家祭如何告乃翁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淺顯易懂,沒有任何艱澀複雜之處,然而讀起來卻讓人潸然淚下。這是詩人在嘉定三年一病不起之後,向自己的兒孫們發出的遺言。在詩中,透露出的是詩人對於畢生沒有看到收復中原的遺憾。但是,詩人並沒有任何氣餒,他堅定地相信,未竟的事業終會有後來人完成,希望在九泉之下,也能聽到王師北定的好消息。
  • 但悲那年那事,又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抗日戰爭#「家祭無忘告乃翁八佰先烈,寫下遺書的那刻,其實都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但他們一定有所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今天,我們終於莊嚴的告慰先烈:八百勇士捍衛了中國的脊梁,中華兒女接力了國家的強盛!
  • 家祭如何告乃翁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南宋朝廷的軍隊平定中原、收復失地、統一國家的時候,你們舉行「家祭」,千萬不要忘了把這個勝利的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爸爸。王師:朝廷的軍隊。北定:平定。北,中原在北方,所以平定中原寫作北定中原。中原:這裡指被金人佔領的北方淪陷區。家祭:家族舉行的祭奠先人的儀式。無忘:不要忘記,殷勤叮囑之意。也寫作勿忘、毋忘,意同。
  • 【特崗備考】家祭無忘告乃翁
    從孔子時代的孔鯉趨庭,我們幾乎代代都有膾炙人口的庭訓典故,從顏子的開闢家學的《顏氏家訓》,到後世有名的《了凡四訓》《朱子家訓》,我們的教育的出發點始終是從家庭就開始啟蒙時代的。從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家族傳承和國家大義也始終聯結在一起,我們的傳統時代就是在家族基礎上形成的社會形態,現在也仍然有著極大的影響。
  • 陸遊的《示兒》家祭無忘告乃翁,堪稱臨終遺囑的千古絕響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此詩是陸遊愛國詩中的名篇。陸遊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抗金鬥爭,一直希望打退敵軍,收復中原。儘管收復失地屢遇挫折,但仍未動搖其必勝的信念和堅定的信心。從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發現,詩人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的愛國情懷。
  • 讀者:待到聖墟完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讀者:待到聖墟完結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如果說最近名氣很大的網絡小說的話,那麼無疑就是作者辰東的《聖墟》。《聖墟》作為「棺材三部曲」中的第三本作品,名氣本身就是很大,但是《聖墟》的名氣大不是正面的名氣大,而是被讀者吐槽變得名氣大。因為《聖墟》斷更太嚴重了,這是一部有生之年的作品。
  • 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曾經的小學生都工作了,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
    青山大大也通過他不懈的努力,成功將《柯南》列入了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我們已然長大,而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先來說說柯南吧,變小的柯南就讀於帝丹小學一年級,半年後成功升入二年級。家祭無忘告乃翁系列,曾經的小學生都工作了,柯南卻還停留在小學。柯南世界的半年等於現實的二十四年,柯南不老我們不變,曾經看柯南的初心仍在,青山大大就快點更新吧。大家對《柯南》中印象深刻的是哪個案件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的題目《示兒》就是告訴跟兒子們說一些事情或者告知兒子們的意思,是詩人陸遊在臨終前交代他的兒子們的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我是知道人死了以後什麼都是空的了,但是我心裡非常難過,就是沒有看到整個國家的統一。九州就是古代的中國分九個州,這裡就是指代祖國。
  • 網友:家祭無忘告乃翁
    當然,「家祭無忘告乃翁」只是大家的一句調侃,漫迷們都知道,製作動漫是十分不容易的,每一個場景,每個人物建模都是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更不用說物力和財力了。每周一更,這也已是讓一些國產動漫望塵莫及了,更何況玄機大大出場必是精品。也有很多網友表示,無論多久都可以等,因為那是值得的,因為那是自己的青春。
  • 南宋詩人陸遊的子孫是什麼時候「家祭告乃翁」的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感人詩篇作為遺言。遺憾的是在陸遊去世66年後南宋王朝宣告滅亡。但陸遊的遺願並沒有破滅,幾經坎坷還是實現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疫情加速清明祭掃「觸網」:預約錯峰寄哀思 代祭「勿忘告乃翁」
    【來源:中國新聞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清明祭掃「觸網」:預約錯峰寄哀思 代祭「勿忘告乃翁」中新社成都4月1日電 (賀劭清 單鵬)將黃白色的菊花插在墓碑旁的灌木叢,白色塑料盤放滿糖果「代客主祭人」傅文莉介紹,通過網絡請工作人員代為祭掃並非新鮮事,多地公墓幾年前便有推出,只是嘗試者寥寥。而受疫情影響,不少市民祭掃不便,今年以來她已擔任了十餘次宣讀祭語的「代客主祭人」,磨盤山公墓正研究如何豐富代祭服務內容,讓儀式感更強。 「中國傳統就是『家祭無忘告乃翁』,有什麼重要的事都會在祭掃時告訴先輩。」
  • 6月26日利物浦日報: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讓我想起一句話: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2:克洛普喜極而泣:1)談此刻感受:我幾乎說不出話,沒想到我會這樣,只要我一說自己現在的感受,我就開始流淚。這是一種釋放、幸福、驕傲交織在一起的感情。2)談全隊一起觀戰:別無選擇,今天上午我們覺得能不能做點什麼?也許不強制參加,但我說,不,所有人必須參加,因為我知道,如果誰自己在家一個人看比賽,他一定會後悔一輩子。而且我們所有人都一周檢測兩次,沒啥風險。
  • 不會因為李登輝下葬 就拆除「異日國家得統一,家祭毋忘告乃翁」
    李登輝日前病亡,傳將擇日安葬於新北市「國軍」五指山軍人公墓「特勳區」,而進入軍人公墓大門左轉、通往墓區忠靈殿迎靈重點區域的主要道路上,李前總統靈柩車隊屆時若要進入,將會經過八面「五指山軍墓營區精神牌坊」,其中一句「異日國家得統一,家祭毋忘告乃翁」,是否符合李登輝生平主張的臺灣竹泉論述
  • 郝柏村手稿曝光,對兒喊話「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臺當局前「行政院長」郝柏村逝世,他的書房及臥室今天曝光,擺設簡樸,拖鞋穿破了也捨不得換,牆上偶見斑駁,書桌上滿是郝柏村的手稿,其中還有他改寫南宋詩人陸遊《示兒》的詩詞,上頭寫著「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 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代詞複習:乃
    中考語文文言文代詞複習:乃   五、乃   1、副詞   ①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相當於「才」「就」。   例:太丘捨去,去後乃至。(《陳太丘與友期》)   這裡的「乃」當「才」講。意思是,陳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走後朋友才到。   例: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 越原始,越深刻 – 重新理解漢字本義 │ 大功 「告」成
    甲骨文「告1」甲骨文「告1」,從口中發聲向遠處喊叫。「告」的古音若[áo],與「敖」同一音系。甲骨文「告2」甲骨文「告2」,以牛的仰頭長鳴,表示人們拖長聲音的祭告(後來與上部為放射字根的「告1」合併)。「告」與「嚎」同一音系。隸書將上部「牛」有所變形,寫作:
  • 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乃」的用法
    下面是《2018初中語文文言文虛詞「乃」的用法》,僅供參考!   乃     1.用作副詞。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就""這才"等;也可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是逆轉相背的,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還可表示對事物範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
  • 錢國丹:家祭毋忘告乃翁
    在文革最艱難的歲月裡,王先生被無情批鬥,他的兒子也被掃地出門。公公頂著壓力山大,把王公子收留在家,和他自己待業在家的老五、老六同住一室。        公公有座小洋樓,1943年用十包洋紗換的。那時使用的法幣已無信譽可言,所以民間都是以物換物。        公公買的小樓位於海門(現為椒江)西門同康巷,和同康酒廠僅一牆之隔。酒廠飛揚的秕糠和酒香,公公家人都能免費享受。
  • 家祭無忘告乃翁
  • 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世紀老人郝柏村的愛國情懷
    3月30日,聽到郝柏村先生嵩壽而終的消息,再次打開《回憶錄》,讀到他的仿陸遊詩作「保臺反獨絕非空,但悲不見中華同;兩岸和平統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感慨良多。真心期待兩岸同胞能夠攜手反對「臺獨」,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泉下之人有知,也會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