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甘蔗兩頭甜

2020-12-23 金臺資訊

安康亞菲拉釀酒廠的車間裡,兩名工作人員將成熟的甘蔗進行榨汁處理。

12月15日,安康市漢濱區五裡鎮張營村的一片田地裡,村民張永航正和其他村民一起,熱火朝天地收割剛剛成熟的甘蔗。

甘蔗本是南方作物,自古以來便有「蔗不過江」的說法。張營村地勢平坦,土質多為沙壤土,水源充足,經過農技專家的考察後被認定:適宜種植甘蔗。

「張營村引進的中國農科院甘蔗新品種『安蔗9號』含糖量高達18.5%,口感爽口多汁,試種成功後,為當地農民增收拓寬了渠道。」漢濱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韓宜介紹。

張營村黨支部書記張山告訴記者,2019年村裡成立了甘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方式,為農戶提供種子和技術,甘蔗成熟後合作社整體回收,再送到加工企業進行加工,不僅帶動貧困戶就近就業,還實現了產銷結合。張營村目前已經將甘蔗種植面積擴大到300多畝。

張山說的加工企業就是村子裡的安康亞菲拉釀酒廠。這家投資3000多萬元興建的甘蔗釀酒加工廠,將甘蔗經過榨汁、發酵、蒸餾等程序後,再用傳統工藝釀成蜜蔗酒,深受各地消費者喜愛。

如今,在張營村,這根被「吃幹榨盡」的甘蔗讓農戶與企業都嘗到了甜頭。

相關焦點

  • 一根甘蔗兩頭甜(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
    室外萬畝高產高糖甘蔗基地裡,一條條黑色水管像毛細血管般分布在透明的白色薄膜下,伴隨著電流接通,水肥溶劑均勻地噴灑在蔗根上……「以前是望天吃飯,現在有了這套滴灌系統,旱澇保收。」何進一說,高產高糖「雙高」基地建設讓甘蔗種植實現了規模化、良種化、水利化、機械化,甘蔗畝產量從4噸提高到了7噸。
  • 針沒有兩頭尖,甘蔗沒有兩頭甜
    提到甘蔗,大家都不陌生,甘蔗的收穫期是深秋,儲藏後冬季上市。儲藏的甘蔗含糖量增加,甜味更濃,所以春節前後是銷售旺季。甘蔗作為一種溫帶和熱帶農作物,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還有對人體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
  • 一根甘蔗「兩頭」甜 ――記廣東農墾湛江墾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原標題:一根甘蔗「兩頭」甜 ――記廣東農墾湛江墾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廣袤遼闊的雷州半島大地上,大片大片的甘蔗田綿延起伏。佔地約18萬畝,規劃為「一園、一區、兩基地」的廣東農墾湛江墾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集蔗糖規模生產、加工轉化、科技示範、品牌營銷、現代服務和文旅融合互動發展為一體,打造「中國糖谷」,既種出了含糖量更高的甘蔗,也讓當地農民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實現了一根甘蔗的「兩頭」甜。
  • 一崗多編,一根甘蔗兩頭甜
    「在新興企業開展武裝工作,要注重軍企互促共贏,戰鬥力與生產力兩手都要抓,保證一根甘蔗兩頭甜。」在形勢分析會上,軍分區黨委一班人深入討論感到,必須順應時代需要,找準軍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點,推動民兵工作與企業發展目標同向、工作同力、發展同步。為此,經過反覆論證,他們決定採取一崗多編、依案替補的辦法確保生產經營與練兵備戰雙促進。
  • 甘蔗沒有兩頭甜,政府吃哪頭?
    他一路問政府、走企業、入農戶、下田間,9日上午他來到廣西那馬鎮衝陶村,冒雨爬上溼滑的泥坡,看望雨中勞動的村民,他詳細了解甘蔗種植情況和價格變化波動,關心對農戶的補貼是否到位。李克強對蔗農說,糖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你們的工作不可或缺。政府會從農資、糖價上幫扶你們,收入增加,老百姓的日子會好起來、甜起來!在發展改革委,談到下放審批權時他還指出:「紙上談兵不如下馬服務」。
  • 甘蔗「兩頭」都不甜 誰來拯救「甜蜜事業」
    來源:中國證券報俗話說,一根甘蔗沒有兩頭甜。 「不過,現在我們這裡的情況卻是這樣:甘蔗兩頭都不甜。」廣西鳳糖羅城製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龍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與俗語中所說的甘蔗植物本身情況不同,吳龍坤口中的「兩頭」是指糖料產業鏈前端的蔗農和糖廠。近年來,由於受糖價不斷下滑,以及人工成本、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不斷上漲影響,蔗農種植收益不斷縮水。同時,糖廠也因糖價持續低迷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 「一根甘蔗兩頭甜」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讓農作物秸稈身價提高百倍的,是泉林集團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它把秸稈變「甘蔗」,從其首尾兩端都嚼出了甜滋味。在泉林集團轟鳴的製漿車間,農作物秸稈經過新式備料、立式連續置換蒸煮等環節後「兵分兩路」,一路提取出秸稈纖維素用於生產本色漿,加工成不漂白、不增白的本色紙和餐具;另一路則提取黃腐酸做有機肥料,真正實現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良性循環,將秸稈資源吃幹榨盡。
  • 「邊上班邊經商」甘蔗哪能兩頭甜
    只不過,甘蔗沒有兩頭甜。身為公職人員,每個月領著國家發放的工資,已足夠維持日常生活開銷,理應對得起這份報酬,更該幹好本職工作。反之,人在曹營心在漢,坐在崗位上卻想著生意上的事,吃著碗裡望著鍋裡,就是自討苦吃的節奏。
  • 這種甘蔗比椰子樹還粗,含糖量是一般甘蔗的13倍,一根能吃一年
    這種甘蔗比椰子樹還粗,含糖量是一般甘蔗的13倍,一根能吃一年說到水果,相信小夥伴們都是不陌生的吧。雖然現在的氣候比較冷,不過市面上的水果種類和數量也是很多的。如果說這種時節吃什麼水果最舒服的話,小白一定會說是甘蔗了。
  • 農村妹妹自製甘蔗榨汁機,手工榨甘蔗汁,手掌差點脫皮
    雖然陳玉鳳相親一直沒成功,但她卻反而不著急了,安心的在老家生活了下來,也並沒有太多不適應,不過老家畢竟不太發達,許多她想要的東西都買不著,比如她愛喝的甘蔗汁...... 沒辦法,她只好自己想法子去弄。話說現在正是甘蔗成熟的季節,陳玉鳳家裡也有一塊甘蔗地,雖然長勢不是很好,去頭去尾後,還沒有她一人高,但味道還是挺甜的。
  • 買甘蔗別只會挑粗的,種甘蔗老大爺教你4招,買的甘蔗水分足還甜
    現在你去市場或是水果店,就能看到一捆捆的甘蔗,這個季節的甘蔗特別的清甜可口,一般價格在8-12元每根,甘蔗很多朋友都喜歡吃,但是卻不會挑,買回家的甘蔗口感都是淡淡的一點都不甜
  • 買甘蔗,挑粗的就錯了,教你6招挑選技巧,甘蔗鮮甜多汁,實用!
    導語:買甘蔗,挑粗的就錯了,教你6招挑選甘蔗的技巧,挑出來的甘蔗鮮甜多汁,一個挑一個準,太實用了!秋天可謂是豐收的季節,最近看到路邊擺攤的出現好多甘蔗,這證明甘蔗又開始成熟,要大量上市了。感覺這幾年的甘蔗,賣得挺貴的,要10元錢一根呢。以前在家,甘蔗都是自己種,愛吃多少吃多少,重點還是免費的。
  • 甘蔗脆甜可口,但甘蔗開花你見過嗎?你知道甘蔗是怎麼種植的嗎?
    仔細觀察一下你買來的甘蔗,你會發現每一節甘蔗的結節處都有一個三角形的小芽,這個芽其實是可以發芽的。不過由於這部分水分不是很足,並且用它做種芽太浪費了。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了「那甘蔗到底會不會開花結果呢?」甘蔗自然是會開花結果的了。不過由於甘蔗的原產地在南亞,也就是印度那裡,當地的緯度比較低,氣溫高,這樣的環境下,甘蔗是比較容易開花結果的。我國部分地區像海南、雲南的部分地區,溫度比較高偶爾也是會出現甘蔗開花的情況的,不過想要甘蔗結果就比較少見了。
  • 挑甘蔗,青皮甜還是紫皮甜?水果商販說:這樣挑就賠大了
    沉寂了一年的微信群,最近因為甘蔗熱鬧了起來,最近正是甘蔗上市的時候,不管菜市場還是小區門口,總會看到成捆成捆的甘蔗在售賣。甘蔗總是以一根棍子的方式出場,但依然抵擋不住人們對它的熱情。水分多解渴是甘蔗最大的優點,行人走在路邊,口渴時只需花上10塊錢就能買一根,在南方城市,水果商販還會貼心地幫你把甘蔗皮去掉再切成段裝進塑膠袋,方便顧客帶走。不難發現在水果攤上的甘蔗不只只有青皮甘蔗還會有紫皮甘蔗,那麼這兩種甘蔗到底哪種更甜更好吃呢?
  • 甘蔗好吃但不會選?教你挑選的小技巧,包你挑到汁多味甜的好甘蔗
    前兩天,小編和同事們一起下班回家,路過一家水果店的時候,水果店的門口擺放著很多的甘蔗,想到甘蔗的汁液清甜滋潤,小編就忍不住了,就拖著自己的同事一起去買甘蔗。看到這一根根的甘蔗擺在面前,小編就開始犯難了,究竟哪一根甘蔗才好吃呢?
  • 理財顧問:甘蔗從來沒有兩頭甜的道理
    理財顧問:甘蔗從來沒有兩頭甜的道理相信買過汽車的朋友都知道,在購買汽車時,大部分的汽車經銷商都會鼓勵消費者貸款買車,而且貸款買車優惠幅度也比較大。很多業內人士還是建議自己全款買車的,相信一些內行人也會建議家人,身邊朋友買車全款。
  • 「保險+期貨」讓甘蔗「兩頭」都甜起來
    不過,近幾年來,廣西等主產區的甘蔗種植面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相當一部分從前種植甘蔗的土地現在種上了柑橘等水果以及桉樹等植物。期貨日報記者翻閱相關數據發現,廣西的甘蔗種植面積在2012/2013榨季達到高峰後逐步開始下滑,2013/2014榨季廣西的甘蔗種植面積仍有1546萬畝,而到了2016/2017榨季時,面積就已萎縮至1120萬畝,三個榨季以來甘蔗面積下滑幅度達27.6%。
  • 甘蔗上市啦,看完你就知道如何挑到又甜又鬆軟又多汁的甘蔗了
    甘蔗不僅可以用於榨糖,還可以當水果吃,不過甘蔗對於牙口不太好的吃貨們就不夠友好了,於是外面的小攤販就將甘蔗榨汁,方便更多人享受到甘蔗甜甜的滋味。甘蔗上市啦,看完你就知道如何挑到又甜又鬆軟又多汁的甘蔗了。
  • 甘蔗還可以烤著吃,味道變香,甘蔗汁也變甜了
    百家號(農事小喇叭)今天分享的是烤甘蔗。每天都有不同的食材分享哦,歡迎大家關注,讓你每天的了解一樣身邊的蔬菜或者水果加美食。幾分鐘後,他拿一根甘蔗過來,難道他把我當成是火星上來的嗎?甘蔗誰沒有吃過啊。幾分鐘後謎團解開了,他居然把甘蔗放在火上烤,接著說這吃法也是他在海南旅遊吃到的,感覺口味不錯,做法簡單也就讓我也跟著嘗嘗味道。
  • 一節甘蔗兩頭甜,瓦窯蹚出「以麻致富」全產業鏈
    培訓會一節甘蔗兩頭甜。隨著生產加工基地的投產達效,大麻原料基地的穩固成形,瓦窯鎮又將蹚出一條「以麻致富」的全產業鏈建設新路。雲南網記者 翟芯冉 通訊員 楊建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