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兩頭」都不甜 誰來拯救「甜蜜事業」

2020-12-20 金融界

來源:中國證券報

俗話說,一根甘蔗沒有兩頭甜。

「不過,現在我們這裡的情況卻是這樣:甘蔗兩頭都不甜。」廣西鳳糖羅城製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吳龍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與俗語中所說的甘蔗植物本身情況不同,吳龍坤口中的「兩頭」是指糖料產業鏈前端的蔗農和糖廠。近年來,由於受糖價不斷下滑,以及人工成本、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不斷上漲影響,蔗農種植收益不斷縮水。同時,糖廠也因糖價持續低迷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為保障糖價下跌階段蔗農的種植積極性,除採取甘蔗最低收購託底價指導外,主產區當地政府、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等也都在積極探索穩定蔗農收入的新途徑,以期實現蔗糖產業的長遠發展,進而助力服務「三農」。

□本報記者 馬爽

投入成本高漲 蔗農收益縮水

11月初,中國證券報記者跟隨鄭商所組織的調研團隊,從廣西柳州驅車去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簡稱「羅城縣」)的路上,放眼望去,一山靠一山,一坡挨一坡,一片連一片,到處都是甘蔗。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當地就要啟動甘蔗壓榨工作。由於臨近成熟期,蔗莖上的白粉已變得稀薄,顏色也變成了深灰。

儘管目前處於甘蔗的增產周期,且臨近收穫季節,但從蔗農馮水亮的言談中似乎中並未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家住羅城縣小長安鎮民族村上族屯的馮水亮,今年經營52畝甘蔗地,這部分收益也是全家5口人的全部收入。

「去年一共種了44畝地,收了270多噸甘蔗,一噸賣價是530塊,總收入14萬多。」馮水亮介紹稱,本來想著去年種甘蔗的收益比種柑橘穩定一些,於是今年就多擴種了8畝地。

讓馮水亮意想不到的是,今年以來糖價一路走低。就以國內期貨盤面價格來看,截至11月9日,鄭糖期貨主力連續合約收報5055元/噸,較2017年最高價7025元/噸累計下跌近2000元/噸,今年以來累計跌幅接近15%。

按照當地政策要求,當糖價長期維持低迷狀態,就會對蔗農採取最低收購託底價保護。據悉,目前當地託底收購價為500元/噸。

「現在一畝地大概能產出6噸甘蔗,按照500元/噸計算,差不多能有3000元收入。」馮水亮說,不過,近幾年由於地租、化肥、農藥、人工成本價格上漲,種植收益顯著下滑。

馮水亮給中國證券報記者算了一筆種植成本帳:以一畝甘蔗一年的費用為例,地租方面,近幾年地租價格水漲船高,從200元漲到了500元;蔗種方面,大概需要0.8噸甘蔗,按照500元/噸計算,大概費用為400元,由於我國主要以三年期宿根蔗種植為主,因此,平均下來,每年每畝蔗種費用約為133元;化肥方面,一次大概需要250-300元,一年要施肥兩次,共需500-600元;培土方面,大概費用為100元,這部分費用不固定,要看當年土地情況而定;除草方面,一畝地大概需要35元;人工收割方面,大概需要750元,合計費用為2018元-2118元。按照一畝地年收入3000元來算,辛苦忙碌一年下來,收益尚不足千元。

「如果遇到甘蔗大面積倒伏,收割工人還會要求加收收割費。」馮水亮補充說,種植成本中還要支付農膜費用。

原料缺售價低 糖廠遭受雙重煎熬

「去年這個時候,我們的糖價能賣到6500-6700元/噸,但現在只能賣到5200-5300元/噸,前一段時間一度跌到5070元/噸。按照5300元/噸成本核算,每賣一噸糖我們就會虧損一筆錢。」吳龍坤說道。

不僅糖價銷售端不盈利,甘蔗收購成本端也同樣處於虧損狀態。「雖然蔗農收入方面有最低收購價保護,但由於近年來種植成本上浮,蔗農收益情況也不容樂觀,也導致蔗農種植積極性出現斷崖式下降。」吳龍坤表示,公司原本的日榨產能在8000噸,現在由於收不上來甘蔗,目前只能維持5500噸的壓榨水平,這就意味著公司的產能規模、經濟效益無法完全實現。

據悉,這一情況始於2014/2015榨季。據吳龍坤介紹,2013年,羅城縣原料蔗總量為89萬噸,2014年一度跌到62.5萬噸,2015年、2016年再度跌至46.2萬噸,直到2017年、2018年,原料蔗總量才恢復到55萬噸。

「這兩年,因為集團加大了對當地老百姓的種植補貼,一些老百姓在看到這些補助能夠彌補自家農資投入後才願意繼續種。」據吳龍坤介紹,2016年以來,公司先後依次投入1500萬元、1200萬元、800萬元,合計3500萬元的補貼給當地蔗農。

「3500萬元的補貼款投入才換來不到10萬噸原料蔗增量,太可怕了!」吳龍坤感慨道。

實際上,近年來,糖企的虧損狀態也加速了行業洗牌。「以前,廣西地區糖廠70%-80%都是民營企業。2014年、2015年之後,糖廠幾乎沒有盈利,這期間一大批企業逐漸被國有企業控股。」吳龍坤表示。

「自2017/2018榨季以來,受國際食糖價格低迷、國內市場信心不足等因素綜合影響,國內食糖價格持續下行,目前已低於多數製糖企業成本線。受此影響,製糖企業經營困難,我國製糖行業在2015/2016、2016/2017兩個榨季盈利後,於2017/2018榨季再度虧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農業農村部糖料全產業鏈農業信息分析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馬凱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國糖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2018榨季我國製糖行業虧損達19.2億元。

「如果低迷價格長期持續,製糖企業將持續虧損,勢必將影響糖廠對糖料種植這一『第一車間』的投入力度,糖料收購價將面臨下調壓力,糖料款的兌付也將面臨困難,進而對糖農的收益也將造成損害。」馬凱表示。

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

廣西是我國重要的產糖製糖業地區,全自治區有2000多萬蔗農,49個貧困縣中有30多個縣的貧困戶是以種植甘蔗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白糖價格及供給穩定對糖業生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基於此,甘蔗主產區當地政府、期貨公司、保險公司等也都在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探索穩定蔗農收入的新途徑,以期儘量減少蔗農靠天吃飯所處的困境。

11月6日,羅城縣白糖「保險+期貨」試點籤約落地,也成為鄭商所首個「保險+期貨」縣域全覆蓋項目,為當地約8000戶蔗農帶去了收入保障。據了解,此次「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由人保財險北京分公司以及南華期貨、永安期貨、新湖期貨合作實施。

「多方合作、共同開展白糖『保險+期貨』縣域全覆蓋的項目是積極響應和落實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具體措施,是助推羅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保障。『保險+期貨』試點落地對羅城縣甘蔗種植業一定會產生積極促進作用,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政府的負擔,為蔗農穩收、增收提供保障。」羅城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吳國軍表示。

作為此次項目的重要連結「樞紐」,中國人保財險農村保險事業部李樹新表示,此次項目通過「保險+期貨+政府+貧困戶」的跨界合作,以精準扶貧為坐標,融合推進對鄭商所重點支持的羅城縣13萬畝甘蔗價格風險進行全保證,為實現更有深度和廣度的保障者升級按下了快進鍵,實現了金融扶貧的一次新突破。

期貨公司則承擔的是再保險的角色。「對期貨公司自身來說,『保險+期貨』項目的推出,擴大了風險管理公司場外期權業務市場規模,也使公司場外業務產品類型和客戶類型更加豐富,增加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受眾範圍和地理範圍。」浙江南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產品設計總監李章益表示。

在上海新湖瑞豐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總監廖翔雲看來,此次參與試點項目的三家期貨公司均是國內「保險+期貨」業務較有經驗與實力的公司,強強聯合將是以後「保險+期貨」業務運作的常態。

對於「保險+期貨」業務發展前景,浙江永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場外衍生品部總監蔣寒立建議,經過幾年項目經驗積累,「保險+期貨」應從最初的簡單、粗放型向更精細、更精準模式轉變。「首先,不同農產品之間具有不同特性,種植季節性、價格波動周期性都應被考慮在內,儘可能使項目周期符合真實的農業需求。其次,現貨與期貨之間的關係也應梳理清楚,儘可能避免期現價差和地區價差給項目帶來的不利效果。這方面交易所和期貨公司應發揮更大作用,保險公司與期貨公司在產品設計方面也需進一步加強。」

相關焦點

  • 針沒有兩頭尖,甘蔗沒有兩頭甜
    提到甘蔗,大家都不陌生,甘蔗的收穫期是深秋,儲藏後冬季上市。儲藏的甘蔗含糖量增加,甜味更濃,所以春節前後是銷售旺季。甘蔗作為一種溫帶和熱帶農作物,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還有對人體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有機酸、鈣、鐵等物質。
  • 一根甘蔗兩頭甜(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
    室外萬畝高產高糖甘蔗基地裡,一條條黑色水管像毛細血管般分布在透明的白色薄膜下,伴隨著電流接通,水肥溶劑均勻地噴灑在蔗根上……「以前是望天吃飯,現在有了這套滴灌系統,旱澇保收。」何進一說,高產高糖「雙高」基地建設讓甘蔗種植實現了規模化、良種化、水利化、機械化,甘蔗畝產量從4噸提高到了7噸。
  • 甘蔗沒有兩頭甜,政府吃哪頭?
    他一路問政府、走企業、入農戶、下田間,9日上午他來到廣西那馬鎮衝陶村,冒雨爬上溼滑的泥坡,看望雨中勞動的村民,他詳細了解甘蔗種植情況和價格變化波動,關心對農戶的補貼是否到位。李克強對蔗農說,糖是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你們的工作不可或缺。政府會從農資、糖價上幫扶你們,收入增加,老百姓的日子會好起來、甜起來!在發展改革委,談到下放審批權時他還指出:「紙上談兵不如下馬服務」。
  • 「保險+期貨」讓甘蔗「兩頭」都甜起來
    A 漫長的信心恢復之路 細細的甘蔗,一頭連接著西南邊陲地區的「甜蜜事業」,另一頭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不過,在有著中國「糖罐子」之稱的廣西,「甜蜜事業」正經歷著一些坎坷。5月末正是甘蔗剛剛出苗的時候,期貨日報記者驅車前往羅城縣,道路兩旁飛快地掠過一片片綠色的影子。
  • 一根甘蔗「兩頭」甜 ――記廣東農墾湛江墾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原標題:一根甘蔗「兩頭」甜 ――記廣東農墾湛江墾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廣袤遼闊的雷州半島大地上,大片大片的甘蔗田綿延起伏。佔地約18萬畝,規劃為「一園、一區、兩基地」的廣東農墾湛江墾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集蔗糖規模生產、加工轉化、科技示範、品牌營銷、現代服務和文旅融合互動發展為一體,打造「中國糖谷」,既種出了含糖量更高的甘蔗,也讓當地農民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實現了一根甘蔗的「兩頭」甜。
  • 「邊上班邊經商」甘蔗哪能兩頭甜
    一邊吃著公餉,一邊賺著私錢,這個小算盤看似打得不孬。只不過,甘蔗沒有兩頭甜。身為公職人員,每個月領著國家發放的工資,已足夠維持日常生活開銷,理應對得起這份報酬,更該幹好本職工作。反之,人在曹營心在漢,坐在崗位上卻想著生意上的事,吃著碗裡望著鍋裡,就是自討苦吃的節奏。
  • 一根甘蔗兩頭甜
    安康亞菲拉釀酒廠的車間裡,兩名工作人員將成熟的甘蔗進行榨汁處理。12月15日,安康市漢濱區五裡鎮張營村的一片田地裡,村民張永航正和其他村民一起,熱火朝天地收割剛剛成熟的甘蔗。甘蔗本是南方作物,自古以來便有「蔗不過江」的說法。張營村地勢平坦,土質多為沙壤土,水源充足,經過農技專家的考察後被認定:適宜種植甘蔗。「張營村引進的中國農科院甘蔗新品種『安蔗9號』含糖量高達18.5%,口感爽口多汁,試種成功後,為當地農民增收拓寬了渠道。」漢濱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韓宜介紹。
  • 一崗多編,一根甘蔗兩頭甜
    本報訊 韓明程、譚長俊報導:新質民兵都是個頂個技術人才,有7名關鍵崗位人員不在位,還能否完成演練任務?5月13日上午,遼寧省遼陽軍分區不打招呼拉動某新興企業民兵應急連,讓筆者不由捏了一把汗。只見,該連依據「替補人員花名冊」,立即召集替補隊員到位,補齊了空缺。
  • 買甘蔗別只會看粗不粗,水果店老闆:看這三點,保證甘蔗挑的都甜
    今天就跟大家來分享討論下這麼一種水果「甘蔗」。買甘蔗別只會看粗不粗,水果店老闆:看這三點,保證甘蔗挑的都甜甘蔗是在秋後冬初的時節成熟的,甘蔗不但漿汁甜美,清甜可口,口感極佳,而且營養十分全面,食用甘蔗不但可以帶來一種甜蜜的幸福感受,還能為機體補充各種營養。具有通便、造血補腦、增強免疫力和美容養顏的功效。
  • 廣西橫縣:甘蔗種出貧困戶的「甜蜜」生活
    在廣西南寧市橫縣平馬鎮種植著很多長勢蔥蘢、一望無邊的甘蔗林,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當地群眾親切地把種植甘蔗稱為「甜蜜事業」,因為這甜蜜的不僅是甘蔗榨出的汁水,更是種植甘蔗給當地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帶來的甜蜜生活。
  • 甘蔗甜,但種甘蔗最苦,這些心酸只有甘蔗農才知道
    文/農村曉劉甘蔗甜,但種甘蔗最苦,這些心酸只有甘蔗農才知道甘蔗味道甜美,那麼為什麼會有「甜也甘蔗,苦也甘蔗」?廣西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他們家中都種有甘蔗,甘蔗可以說是廣西人民經濟的主流力量,因為甘蔗的味道非常的甜美,所以看起來算得上是一個甜蜜產業。而且它為當地的經濟甚至財政都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帶動了一個地區的發展,可是發展的時間越久有點顯得力不從心,因為農民年年在辛辛苦苦的種植甘蔗,卻很難掙到錢,最重要的是種甘蔗非常的辛苦。
  • 廣西崇左:一根甘蔗吃幹榨淨 「甜蜜事業」富了鄉親
    新華社南寧2月8日電題:廣西崇左:一根甘蔗吃幹榨淨 「甜蜜事業」富了鄉親新華社記者農冠斌「甘蔗賣到糖廠,蔗尾留作種子,蔗葉賣給飼料廠,一根甘蔗我能有3個吃法。」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江州區委常委、副區長徐毅說,江州區是傳統農業縣區,自有財力有限,要按上級要求在2018年全部脫貧「摘帽」,壓力不小。江州區深知,打造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才是夯實貧困戶脫貧的長久之計。然而,產業那麼多,具體選哪個?江州區決定,保持定力,把發展產業的重心放到有種植基礎的甘蔗上來,做出特色與優勢。
  • 甘蔗脆甜可口,但甘蔗開花你見過嗎?你知道甘蔗是怎麼種植的嗎?
    仔細觀察一下你買來的甘蔗,你會發現每一節甘蔗的結節處都有一個三角形的小芽,這個芽其實是可以發芽的。不過由於這部分水分不是很足,並且用它做種芽太浪費了。所以果農們一般會選用甘蔗的頭部,也就是頂端的嫩芽作為種芽,這部分首先在甜度上比較差一點,所以不太具有商業價值,並且這部分芽比較嫩,水分足,種到地裡面也比較容易出芽。所以我們吃的甘蔗一般都是這部分長出來的哦。
  • 甘蔗的甜蜜歲月,甘蔗是生活中甜蜜的源泉,鄉下種滿了製糖甘蔗
    文/鄉村老大哈對像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甘蔗是生活中甜蜜的源泉,是最受歡迎的好朋友。鄉下種滿了製糖甘蔗,像一片高聳的綠色海洋。大人平日工作回來,都不忘為子女砍根甘蔗,讓盼望糖果餅乾又無法如願的子女解饞。為了幾根甘蔗專程在收穫季節耗費幾個小時去向蔗農要,總是提不起勁。六月,鄉下的高中,邀我去為學生上幾周新詩課,路上有蔗農擺的攤子。購買甘蔗時請老闆為我砍幾根蔗尾,她慷慨地答應了,就這樣,我買了三個星期的甘蔗,要來了十餘節蔗尾,展開種植甘蔗的歲月。
  • 匯潭甘蔗文化節啟動 蘭溪「蔗」裡連空氣都是甜的
    11月1日上午,在蘭谿市女埠街道匯潭村,2020「大美蘭溪 甜蜜女埠」匯潭甘蔗文化節正式啟動。一大早,四鄰八方的遊客和遠道而來的外地客商來到匯潭村。在現場,遊客們穿梭在甘蔗田裡,或拍照或嬉戲,在品嘗新鮮甘蔗的同時,還能欣賞到用甘蔗衣製成的工藝品,以及紅糖製品等美食,甜蜜的滋味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在甘蔗田裡面拔甘蔗,我覺得還是蠻開心的。因為現在小孩子在城市裡,看不到田野裡豐收的景象,所以讓他來感受下。」遊客汪芳說。活動現場,除了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外,還有最受矚目甘蔗王評比。
  • 理財顧問:甘蔗從來沒有兩頭甜的道理
    理財顧問:甘蔗從來沒有兩頭甜的道理相信買過汽車的朋友都知道,在購買汽車時,大部分的汽車經銷商都會鼓勵消費者貸款買車,而且貸款買車優惠幅度也比較大。很多業內人士還是建議自己全款買車的,相信一些內行人也會建議家人,身邊朋友買車全款。
  • 老屋甘蔗糖---童年最甜的記憶
    咬上一口,甘蔗的汁水會溢滿你的嘴巴,直灌入肚子裡,甜到心底。味道美極了。脆脆的、涼涼的、爽爽的、香香的、甜甜的……那份清甜,那份純真,那份滿足,令人至今久久難忘。小時候,家家戶戶都種了很多甘蔗,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甘蔗成了孩提時最甜的水果。十月份甘蔗成熟了,父親抽出來一些農忙時間收割甘蔗,留下一部分給我們吃,剩下的全部熬成蔗糖。
  • 甘蔗甜淵
    小時候不明白竹蔗與甘蔗有何區別,只覺得竹蔗細細長長,甘蔗粗粗壯壯。竹蔗只用於煲涼茶,或燜煮肉類可用於調味。而甘蔗又分青皮與黑皮,街頭巷尾隨時有人擔蔗叫賣,蔗頭最甜,蔗尾無味。故有倒吃甘蔗,漸入佳境之說。家人時常買些回來,手起刀削,邊吃邊聊,不一會兒面前便堆起不少蔗渣。有牙口好者,直接擦擦便用牙撕開蔗皮,吃得飛快。某鄰居便是吃蔗吃崩了好幾隻牙,仍樂此不疲。
  • 甘蔗的寓意,南方人的習俗
    十月的甘蔗甜到尾 ,春季種植的甘蔗到了農曆十月份,因為含糖量高糖分充足,所以連甘蔗尾部也很甜了,在南方,甘蔗也是農村吉祥物之一。甘蔗在南方很受歡迎,南方人有吃甘蔗的習慣,把甘蔗當作水果來食用。甘蔗的常見品種有黑皮甘蔗,黃皮甘蔗,青皮甘蔗,這幾種甘蔗肉質軟綿適合直接食用,屬於水果甘蔗,還有一種專門用來榨糖的甘蔗,這種甘蔗皮硬肉韌產量高,糖廠就是用這種甘蔗作為原材料。圖片上的就是黑皮甘蔗,黑皮白肉,節眼均勻,高達兩米以上,黑皮甘蔗肉質軟綿,味甜汁多,產量高耐儲存。
  • 爺爺和甘蔗
    爺爺喜愛種甘蔗,不僅自留地種上,連房前屋後空地都種上。 爺爺僅念幾年私塾,但也算是屯裡有筆墨的人,講起故事來幽默而動聽。1960年春分第一天,我放學回家剛放下書包,剛種完甘蔗回來的爺爺對我說:「榮兒,坐下聽講故事吧!」